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師範大學

鎖定
安徽師範大學(Anhu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安徽師大”,縮寫“安師大”或“安師” [61]  ,位於安徽省蕪湖市 [4] 安徽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和“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支持高校, [2]  安徽省高峯學科建設計劃重點支持高校 [3]  ,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首批具有接受公費來華留學生資格的高校,具有副教授自審權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也是安徽省優先建設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成建制遷至蕪湖。後經歷安徽師範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等數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2005年,蕪湖師範專科學校整體併入。 [4]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校園佔地總面積202.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5.3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0.98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39億元,紙質圖書305.53萬冊,電子圖書259.48萬種;有18個學院,本科專業91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教職工2712人(不含“三附”),各類在籍學生56000餘人。 [4] 
中文名
安徽師範大學
外文名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簡    稱
安徽師大(AHNU),縮寫“安師大”或“安師” [61] 
創辦時間
1928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省屬重點大學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展開
主管部門
安徽省 [43] 
現任領導
張立馳(黨委書記) [63] 
李亞棟(校長)
本科專業
91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 [4]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7個
院系設置
18個學院
校    訓
厚德 重教 博學 篤行
校    歌
《安徽師範大學校歌》
校慶日
4月10日
地    址
赭山校區: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北京東路2號
花津校區: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九華南路189號
天門山校區:安徽省蕪湖市九華北路171號
院校代碼
10370
主要獎項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展開
主要獎項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安徽省社會科學獎
文化和旅遊部優秀研究成果獎(旅遊類)
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收起
知名校友
劉奇葆
王勝俊
王如松
丁學東
汪衞華
省院士工作站
1個
省級重點學科
18個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沿革

1921年,皖籍名流陳獨秀胡適陶行知等極力倡導籌建安徽大學。同年7月,蔡曉舟為首組成“安徽大學期成會”,開展籌建工作。
1922年3月20日,時任安徽省長許世英支持成立了“安徽大學籌備處”,後因軍閥鬥爭籌備工作歷三年無果而輟。
1927年9月,省政府於安慶市成立“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先後召開了29次常務會議和九次全體會議,由籌備委員會推定劉文典先生為預科籌備主任,韓安先生為農學院籌備主任,吳承宗先生為工學院籌備主任。 [5] 
1928年4月10日,安徽大學完成籌備,預科班正式開學,142名學生(分為社會科學班和自然科學班)在安慶菱湖百子橋原法政專門學校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這一天即為學校的誕生日,標誌着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同年8月,設立“文法學院”,院內設立四系:中國文學系、教育學系、政治經濟學系、法律系,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學制四年;10月,96名本科新生入校(中文19人,教育20人,外語2人,法律32人,政治15人,經濟8人)。不久,工學院亦告成立,但當時考試合格錄取的新生僅3名,無法獨立開班(後轉入理學院物理系)。劉文典以文法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主持校務,代行校長職權,因保護學生頂撞了蔣介石,於1928年12月被免職。此後,學校又經歷了程天放王星拱楊亮功何魯程演生傅銅李順卿等多位校長的主政。 [1]  [6] 
1929年2月,學校拆文法學院為文學院和法學院,文學院設中文、外語、教育三系;法學院設政治、經濟、法律三系;同年9月,學校成立理學院,正式招收數學、化學、物理三系理科新生。1930年遵照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將學校正式定名為“安徽省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如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姚永樸陶因丁緒賢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朱湘馮沅君陸侃如劉大傑等曾受聘來校任教。
1930年秋,學校在理學院又設立了生物系招收生物專業新生,這時學校形成三院10系的辦學規模,學生人數由1929年的131人增至379人。1935年,學校增設了農學院,開始招收農藝、農業經濟專業學生。從1932屆至1937屆,學校先後培養本科畢業生557人。 [7] 
1938年6月,因日軍深入皖省,原省會安慶淪陷,省立安徽大學被迫西遷,輾轉湖北、湖南等地。後因教育部考慮內遷大西南的學校過多,無足夠生源就學,決定省立安徽大學停辦,現有學生併入武漢大學。1939年夏,校長汪洪法向省政府辦理了移交手續,學校停辦。 [1] 
原國立安徽大學 原國立安徽大學
1940年春,省政府決議籌辦安徽建設學院,次年2月會商於教育部。後教育部經同意,籌建臨時政治學院。
1941年8月,安徽省立臨時政治學院正式成立,校址設在立煌縣(今金寨縣)。10月,學院開學,新生入校。學院設文史、教育、政經、法律四系,學制一年,主要培養抗戰所需要的幹部。 [7-9] 
1942年秋季,學院改為安徽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學制三年,設中文、史地、教育、數理、外文五科,培養中學教師。 [8] 
1943年7月,學校改為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分中文、史地、政經、法律四系,及教育、數理、藝術、體育、會計五科。省立安徽學院是當時安徽省內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
1944年,省立安徽學院在休寧萬安鎮的徽州中學舊址創設皖南分院,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農林三系,銀行、會計兩個專修科。 [10]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學院遷合肥臨河集辦學。1946年9月,程演生提出將安徽學院遷到蕪湖辦學的報告獲得省政府同意。省立安大經皖籍學者多方努力並報教育部批准,也開始覆校,並改“省立”為“國立”,是為國立安徽大學。新學期開學時,程演生帶領除轉去國立安大的全體安徽學院學生和教職員工,從合肥搬遷到蕪湖,定址赭山南麓。安徽學院在休寧萬安鎮的皖南分院的師生也同時遷到蕪湖,與學院總部合併一處。 [8] 
安徽師範大學校史簡表 安徽師範大學校史簡表
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聘朱光潛陶因高一涵葉元龍楊亮功程演生等12人為國立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朱光潛為主任委員,陶因為委員兼秘書,負責覆校事宜。至4月,朱光潛堅辭不就,教育部改陶因為籌委會主任委員。4月20日,在南京教育部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籌委會會議,教育部次長巢縣人杭立武出席並致詞。會議決定:“國立安徽大學”在安慶原校址覆校。5月5日,籌委會由南京遷至安慶辦公。6月正式接收校舍,並添建教授住宅及辦學設施,組建機構、聘請師資。9月30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陶因為校長。11月6日,陶因啓用“國立安徽大學關防”(即校印,現藏於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和校長印鑑。11月11日,國立安徽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陶因作了《本大學創立經過》的報告。覆校後的國立安徽大學設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農學院四院,內含中文、外語、歷史、教育、政治、經濟、法律、數學、物理、化學、教育、農藝、森林12個系,後又增設園藝系及茶葉專修科。 [1] 
1947年上期,國立安徽大學有教職員工307人,學生1100餘人。
1948年6月,陶因辭職,教育部改任原省立安大校長楊亮功為校長。
老照片
老照片(3張)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首席軍代表荊樹鴻、副代表黎洪模等來安慶接管了國立安徽大學。12月,國立安徽大學成建制遷至蕪湖,與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安徽大學;同月,學校正式成立校務委員會,許傑任主任委員。共設文藝(內分中文組、外語組、藝術組)、歷史、教育、法律、經濟、數學、物理、化學、園藝、農藝、森林、土木工程12個系,另辦有中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森林、藝術專修科及師資訓練班。
1950年10月,安徽大學印信正式啓用。 [11] 
1952年5月,學校首設黨委,項南為校黨委書記,許傑為校長。
1953年,調整後的安徽大學由四院改為二院:師範學院、農學院。
1954年,國立安徽大學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和華東行政委員會高教局通知決定:撤銷安徽大學校名和建制,其所屬農學院、師範學院分別獨立為安徽農學院(今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師範學院。同年9月,農學院遷合肥獨立建校,安徽師範學院承襲安徽大學的所有財產、圖書、物品、人事等在蕪湖赭山南麓繼續辦學。
1958年,將蕪湖安徽師範學院的中文、歷史等文科專業調到合肥師範專科學校組建“合肥師範學院”。
原皖南大學 原皖南大學
1960年,經教育部批准,合肥師範學院更名為皖南大學(劉少奇題寫校名)。 [1] 
1970年,安徽省委決定將合肥師範學院的校園讓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將合肥師範學院整體遷到蕪湖與安徽工農大學合併,這樣,原來從蕪湖遷合肥的中文、歷史等文科專業又重新迴歸母體,安徽工農大學成為全省文、理、藝、體最為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1] 
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安徽師範學院正式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郭沫若題寫校名)。
2005年,蕪湖師範專科學校整體併入安徽師範大學。
2012年,安徽師範大學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進入繼985工程211工程後國家第三次重點高校建設工程行列。 [12] 
2013年,安徽師範大學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 [12] 
2013年,學校成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立項建設高校。
2013年5月,學校入選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同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13] 
2014年12月,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承擔高校。 [14] 
2018年11月,安徽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15] 
2019年4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揭牌,是安徽省高教系統設立的首家學前教育學院。8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16] 
2021年1月7日,記者向安徽師範大學、肥西縣教育局、肥西師範學校多方求證得知,安徽師範大學已經與合肥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擬將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為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 [17]  5月,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正式揭牌 [28] 
2022年2月,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正式啓動採購。 [35] 
2022年7月,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二期工程竣工。 [38] 

安徽師範大學辦學條件

安徽師範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有18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開設本科專業91個,學科專業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門類。 [4]  [37] 
安徽師範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類)
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
經濟學、數字經濟、金融工程、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
歷史學(師範)、世界史
教育學(師範)、教育技術學(師範)、學前教育(師範)、小學教育(師範)(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小學教育(師範)、心理學(師範)
英語(師範)、俄語、法語、日語、葡萄牙語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統計學
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網絡空間安全
物理學(師範)、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
化學(師範)、應用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化學工程與工藝
地理科學(師範)、地理信息科學、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旅遊管理
生物科學(師範)、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態學、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新聞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影與製作
音樂表演、音樂學(師範)、舞蹈表演(民族民間舞、古典舞、現當代舞、芭蕾方向)
美術學類(繪畫、雕塑)、美術學(師範)、書法學、設計學類(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工藝美術)
體育教育(足球教師試驗班)(師範)、體育教育(師範)、運動訓練、休閒體育、舞蹈表演(體育舞蹈、健美操方向)
資料來源: [58] 

安徽師範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9門(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線下課程14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雙語課程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2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 [12]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3個)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運動訓練、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科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遊管理、音樂學等
國家級精品課程
公共心理學、教育學原理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教育發展史略、小學生心理輔導
省級精品課程
數學分析、概率論、計算機基礎(公共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資料來源: [18-19]  [36] 

安徽師範大學學科建設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8張)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入選安徽省高峯學科6個、高峯培育學科4個,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4個,安徽省重點學科18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3個。現有博士後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 [12]  [32]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生物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數學 [64]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物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數學、地理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1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
安徽省高峯學科
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詩學)、中國史、教育學、生態學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教育學原理、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課程與教學論、體育教育訓練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音樂學、專門史、應用數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資料來源: [20]  [32]  [42] 

安徽師範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2712人(不含“三附”),其中專任教師1889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職工1063人。學校擁有院士1人,聘任院士2人,擁有國家“傑青”9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教學名師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千人”2人,中科院“百人”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優青”4人,海外“優青”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等3人,共有在職的省級以上人才稱號(榮譽)教師600餘人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51個,省級教學名師24人,省級教壇新秀45人。 [12]  [44] 
2023年2月22日上午,安徽師範大學舉行高層次人才引進簽約儀式。體操國際級運動健將、體操國際級裁判、兩屆奧運會冠軍鄧琳琳,武術國際級運動健將、國家一級武術裁判、武術套路六段、世界武術冠軍賴曉曉,射箭國際級運動健將、亞運會團體冠軍顧雪宋正式簽約入職安徽師範大學。 [45]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團隊帶頭人
成立時間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餘恕誠教授
2006年
分析化學教學團隊
方賓教授
2008年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王先俊教授
2011年
國家級教學名師
餘恕誠教授 [21] 

安徽師範大學學術研究

安徽師範大學科研平台

安徽師範大學赭山校區 安徽師範大學赭山校區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安徽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重點智庫1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7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7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新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1個。 [4] 
類別
名稱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功能分子固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
皖江城市帶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
伏爾加-第聶伯兩江流域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點智庫(1個)
安徽文化發展研究院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7個)
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智能機器人信息融合與控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新能源汽車電池儲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醫療大數據智能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碳產業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分子檢測與診斷工程研究中心(籌)、安徽省智能學習技術與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籌)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安徽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7個)
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分子基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江淮流域地表過程與區域響應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網絡與信息安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分子酶學與重大疾病機理研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材料與化學測量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
安徽省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
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
生物環境與生態安全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傳感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因疾病與健康生物醫學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資源環境與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
徽文化生態安全及文旅融合發展實驗室
安徽省新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1個)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1個)
繁昌現代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 [59] 

安徽師範大學學術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學校先後接收60多個國家(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5000餘人次,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國立大學設立了孔子課堂。擁有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本科、碩士項目各1個。 [12] 

安徽師範大學科研成果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2張)
截至2012年安徽師範大學有41項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獲批經費2397萬元,項目立項數和獲批經費均創同期歷史最高水平,2012年較2011年同期增長2.5%和16.4%,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國旅學院陸林教授獲重點項目資助,資助經費290萬元,這是繼2008年王紹武教授獲得重點項目資助後該校再次獲得該類項目資助。
這是國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來資助的中國第2個旅遊地理類重點項目。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文學院院長、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詩學研究》獲准立項,資助經費80萬元。

安徽師範大學學術資源

圖書館 圖書館
始建於1928年,先後經歷了省立安徽大學圖書館、國立安徽大學圖書館、安徽師範學院圖書館、安徽工農大學圖書館、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等時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由花津校區敬文圖書館、赭山校區圖書館和皖江學院圖書館組成,館舍面積達4.6911萬平方米,有閲覽座位2800多席; [22] 
截至2021年11月,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有館藏文獻總量303.17萬冊,涵蓋所有學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600餘種以上,電子圖書251萬種,數據庫101種。世界著名的《科學文摘》(英國)、《生物文摘》和《化學文摘》(美國)、《文摘雜誌》(前蘇聯)均有收藏。圖書館以古籍、徽州文書、民國時期文獻為館藏特色。古籍總量近19萬餘冊,總藏量在省內僅次於安徽省圖書館而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善本古籍700餘部,26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37部古籍入選首批《安徽省珍貴古籍名錄》,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不配不補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 [22] 
名稱
概述
創辦於1957年,1973年復刊,主要刊登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生命科學、地理學、國土資源學、旅遊學、環境科學、電化教育學、體育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3種數據庫和文摘的源刊。四次被評為“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2000年12月榮獲(CAJ-CD)執行優秀獎。2004年8月,被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安徽省高校學報優秀學報二等獎”。 [40] 
創辦於1957年5月,歷經《安徽師範學院學報》《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等幾次更名,文革期間曾一度停刊,1973年復刊,迄今出版41卷187期。闢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詮釋學、中國詩學、徽學等欄目。先後被選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複印報刊資料”重要來源期刊等。入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複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龍源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四度被評為“安徽省優秀社會科學期刊”和“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學報《詮釋學研究》欄目被評為“全國高校學報特色欄目”。2004、2009年兩度獲“安徽省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2009年被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41] 

安徽師範大學文化傳統

安徽師範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安徽師範大學校徽 安徽師範大學校徽
安徽師範大學校徽為圓形圖案,校徽上部由郭沫若為安徽師範大學親筆題寫的校名;下部ANHUI NORMAL UNIVERSITY為英文校名;中間圖案為教師正在授課形象,表達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之寓意,其中●代表太陽,下面由變形的學校縮寫“安師大”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A、S、D組成,1928代表建校時間,藍色象徵藍天或黑板,寓意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47] 
  • 徽章
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證章。 [61] 
  • 標準色
學校標準色為“師大藍”(C:96M:70Y:0K:0)。 [61] 
  •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採用藍色為底色,中央印有學校校徽,校徽為金色,下半部印有安徽師範大學校名,字體顏色為白色。 [61] 

安徽師範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重教、博學、篤行 [48] 
厚德:語出《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在彰顯學校厚德質樸、至善致遠的優良品質,期望師生員工砥礪德行,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博大寬廣的胸懷(大德)承載天下重任。
重教:指尊教、重教、愛教、樂教、善教。意在弘揚根植於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形成於安徽濃郁的教育歷史人文背景和尊師重教優良傳統,倡導學校教師以教師教育為主的辦學特色定位和“以生為本、以師為先”的辦學理念。
博學:語出《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意在秉承皖學嚴謹樸實、求是創新的學風,勉勵師生員工勤奮學習,博採眾長,放眼世界,兼容幷包,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篤行”二字,意在弘揚“知行合一、自強不息”的師大精神,引導師生員工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崇尚實幹。
“厚德”突出了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重教”強調的是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博學”是求學、治學的目標、方法,“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使所學有所落實,強調重視實踐的教育理念。厚、重、博、篤,寓意厚重篤實、博雅精深,展示學校敦厚豐富的精神底藴和人文內涵;德、教、學、行,寓意學校德才兼備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家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48] 
  • 校歌
校歌為《安徽師範大學校歌》,沿用學校前身省立安徽大學1933年第九次校務會議審定的校歌,由時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程演生作詞、國立音樂學院院長蕭友梅作曲。
安徽師範大學校歌
安徽師範大學校歌 安徽師範大學校歌
潛嶽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啓,雍容漢唐。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潛嶽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
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資料來源: [49]  [61] 

安徽師範大學社團組織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組織有:安徽師範大學學生會,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等;校學生會下設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生分會等十七個學生分會,學生社團聯合會全面負責學生社團的日常聯絡和管理工作,是學生社團與學校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23]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有六大類學生社團共43個;其中學生社團分為:理論學習型、社會科學型、學術科技型、文學藝術型、體育健身型、公益服務型學生社團由校團委直接指導,學社社團聯合會負責聯絡協調; [23] 

安徽師範大學學校領導

安徽師範大學現任領導

安徽師範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黨委常委、副校長
學術副校長
資料來源: [60]  [62] 

安徽師範大學歷任校長

楊亮功
何魯
傅銅
李順卿
汪宏法
劉真如
李品仙
朱清華
劉乃敬
朱佛定
劉天予
程演生
陶因
柯育甫
萬昌言
楊亮功
許傑
方向明
萬立譽
吳從雲
童世傑
魏心一
陳韌
沙流輝
葉鍾文
- [39] 

安徽師範大學知名校友

政界
學界
朱江
徐飛
沈旭
胡小明
黃曉楠
李斌
張傑
馬建
張雲
陶紅峯
-
-
商界
吳長庚
唐婧 [54] 
傳媒界
吳徵
章敬平
胡鑫 [56] 
-
-
-
-
劉春
-
-
-
體育界
-
-

安徽師範大學學校榮譽

時間
榮譽
2017年6月20日
第十一屆安徽省文明單位
2019年8月5日
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11月20日
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0年12月25日
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9月
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2021年9月7日
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21年12月19日
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運動訓練專業本科生譚強和隊友何濟霆摘得男雙銀牌,獲得亞軍
2022年2月7日
2021年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 [25-28]  [30-31]  [33-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