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沅君

鎖定
馮沅君(1900年9月4日—1974年6月17日),原名馮恭蘭,後改馮淑蘭,字德馥,河南省唐河縣人,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戲曲史家、作家。 [2-3] 
1900年9月4日,馮沅君出生於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鎮 [2]  1917年秋,馮沅君隨長兄馮友蘭到北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2年,馮沅君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 [1]  1924年春,在上海創造社辦的《創造季刊》《創造週報》上,以淦女士的筆名接連發表了小説《隔絕》《隔絕之後》《旅行》《慈母》。 [1]  [6]  1925年起,馮沅君先後到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中文系任教。1932年,考取巴黎大學文學博士班,專事古典詞曲的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1933年,出版論文集《沅君卅前選集》。1935年回國,先後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武漢大學東北大學等校中文系擔任中國古典文學教授,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7年以後,擔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並被選為山東省婦聯副主席。 [7]  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3]  1955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後又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1974年6月17日,因病逝世于山東濟南,享年74歲。 [1] 
中文名
馮沅君
別    名
淦女士(筆名)
大綺(筆名)
吳儀(筆名)
漱巒(筆名)
易安(筆名) 展開
別名
淦女士(筆名)
大綺(筆名)
吳儀(筆名)
漱巒(筆名)
易安(筆名)
沅君(筆名) 收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0年9月4日
逝世日期
1974年6月17日
畢業院校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巴黎大學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卷葹
出生地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

馮沅君人物經歷

馮沅君 馮沅君
1900年9月4日,馮沅君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2]  1917年秋,隨長兄馮友蘭到北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1]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讀研究生,開始小説創作。 [7] 
1924年春,在上海創造社辦的《創造季刊》《創造週報》上,以淦女士的筆名接連發表了一組反對封建家長、舊禮教對婦女的迫害,歌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小説:《隔絕》《隔絕之後》《旅行》《慈母》。 [1]  [6]  1925年,從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畢業後,任教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次年回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從事研究,並在中法大學兼課。 [7] 
1926年,四篇小説(《隔絕》《隔絕之後》《旅行》《慈母》)結集後取名《卷葹》,編入魯迅先生編輯的《烏合叢書》之六,由北新書局出版。 [6]  1927年,任教於國立暨南大學國文系,兼課於中國公學。1930年,回北京大學任教,講授詩歌等課程。 [7] 
1932年,考取巴黎大學文學博士班,專事古典詞曲的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1933年,出版論文集《沅君卅前選集》。 [1]  193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到中國,任河北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從事古代戲曲教學和研究。抗日戰爭爆發後,相繼任國立安徽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等校教授。 [7] 
1942年,到四川任國立東北大學教授。1947年以後,擔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並被選為山東省婦聯副主席。 [7]  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3]  6月,加入九三學社。 [2]  1951年,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0] 
1955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1]  1957年,與陸侃如合著的《中國古典文學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先後翻譯出版英、捷克、俄、羅馬尼亞等文本向國外發行。 [2]  1959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0]  1960年,當選山東省文教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代表。 [10]  1964年12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0]  1974年6月17日,因病逝世於山東濟南,享年74歲。 [1] 

馮沅君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馮沅君的祖父馮玉文,字聖徵,大約有1500畝土地。她的父親馮台異,字樹侯,一生寒窗苦讀,追求功名,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了第三甲進士,到兩湖總督張之洞幕下辦事,曾任武昌“方言學堂”會計庶務委員(即外國語學校的總務長),後任湖北省崇陽縣知縣。母親吳清芝,是位通曉詩書、思想開朗的知識分子,曾擔任過唐河縣的女子小學校長。 [1-2] 
  • 婚姻家庭
從1926年秋天開始,馮沅君與陸侃如開始戀愛。 [2]  1929年1月24日,馮沅君與陸侃如在上海結婚。 [1] 

馮沅君主要作品

馮沅君發表作品

作品類型
作品名稱
雜文
《淘沙》(1924年)
短篇小説
《隔絕》《隔絕之後》《旅行》《慈母》(1924年)
《我已在愛神前犯罪了》(1925年)
長篇小説
《歧路燈》 (1927年)
小説集
《卷葹》(1926年)
《春痕》(1928年)
《劫灰》(1929年)
參考資料: [8]  [10] 

馮沅君翻譯作品

作品名稱
首版時間
《法國歌曲的價值及其發展》
1946年
《法國新文學》《人民頌》《我曾漫步》
1947年
《雙牛吟》《工人歌》
1948年
參考資料: [2] 

馮沅君出版著作

著作名稱
出版時間
1931年
1932年
《南戲拾遺》
1935年
《古劇四考跋》
1937年
1947年
《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
1956年
《中國曆代詩歌選》
1965年
1957年
參考資料: [2]  [10] 

馮沅君創作特點

馮沅君主題思想

馮沅君的創作大都集中在自由戀愛和封建包辦婚姻衝突這一主題上,即使後期的創作也仍然是愛的主題。她的第一個小説集《卷葹》收小説四篇:《隔絕》《隔絕之後》《旅行》和《慈母》,這四篇小説主題基本相同,一方面是女主人公刻骨銘心的自由戀愛,大膽而熱烈;另一方面是作為封建婚姻制度維護者的長輩對主人公愛的“隔絕”。馮沅君小説既表現了覺醒女性“將毅然和傳統戰鬥”,也表現了這些女性“又怕敢毅然和傳統戰鬥”的軟弱。 [11] 

馮沅君創作手法

馮沅君作品體現出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這不僅是指其作品思想上的浪漫因素,更主要的是指其創作方法上的特徵。其作品不以故事情節安排為重心,而以人物心理刻畫為重心;不以故事情節發展來框架作品的結構,而以人物心理、情緒發展為作品的線索。馮沅君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是第一人稱的敍述方式。即使是在第三人稱的敍述方式的作品中,她也是借主人公的語言或心理活動描寫來渲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不失時機地借景抒情,以景物、環境的描寫來渲染作品的抒情氛圍。 [11] 

馮沅君人物評價

陸侃如和馮沅君
陸侃如和馮沅君(1張)
馮沅君先生從事大學教學工作半個世紀,傾力講授中國文學史課,編寫了多部有影響的教材,培養了數不清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學者教授。馮先生在中國教育事業上功勳卓著,名重學林,永遠令人景仰。山東大學評) [6] 
馮沅君是位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作家、文藝評論家高夙勝評) [2] 
馮沅君先生是第一批從中國封建主義桎梏下衝殺出來,與男子並駕齊驅,並取得較高的學術造詣和成就的女性。她一生雖然並不顯赫、但卻一直在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耕耘着,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灌着文學和教育園地,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嬴得了學林的仰重。(《山東大學人物誌》編委會評) [9] 

馮沅君後世紀念

  • 樹立雕像
馮沅君陸侃如雕像 馮沅君陸侃如雕像
2010年10月17日上午,為紀念馮沅君、陸侃如先生在學術和育人方面的成就以及對山東大學做出的貢獻,馮沅君、陸侃如先生雕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文史樓北面桂花園揭幕。 [4] 
  • 命名獎項
山東大學以陸馮二人生前積蓄為基金,設立了“馮沅君文學獎”,鼓勵有成就的文學教學研究工作者,努力獻身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 [5] 
參考資料
  • 1.    馮沅君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9-27]
  • 2.    九三學社前輩馮沅君  .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9-27]
  • 3.    馮沅君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2-09-27]
  • 4.    馮沅君陸侃如先生雕像揭幕儀式舉行  .山東大學校友網[引用日期2022-09-27]
  • 5.    文學史家陸侃如  .山大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9-27]
  • 6.    馮沅君  .山東大學[引用日期2022-09-27]
  • 7.    周川主編. 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09.第102頁
  • 8.    姚玳玫編著. 中國現代小説細讀[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02.第267頁
  • 9.    《山東大學人物誌》編委會編. 山東大學英才錄[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6.09.
  • 10.    尚達翔.馮沅君先生年譜[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04):41-52.
  • 11.    李法惠,杜青山編著. 南陽文學[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3.09.158-16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