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鎖定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School of Histor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安師大曆院,位於安徽省蕪湖市,是安徽師範大學下設二級學院。
學院的前身源於1928年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歷經文史、史地、歷史等系科的發展,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1997年起,先後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社會學系、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2020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截至2024年6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本科專業2個,有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史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世界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學科教學(歷史)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70餘人。 [1-2] 
中文名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Histor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簡    稱
安師大曆院
所在地
蕪湖市
創辦時間
1928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安徽師範大學
現任領導
顧凌(黨委書記)
劉道勝(院長)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碩士點
世界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科教學(歷史)專業學位授權點
博士點
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博士後
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院    訓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地    址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九華南路189號
知名教師
呂思勉
程憬
周予同
陳守實
李則綱 展開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辦學歷史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源於1928年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歷經文史、史地、歷史等系科的發展。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安徽省最早擁有碩士(1982年)、博士(2003年)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的歷史學科。
1997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社會學系。
2000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
2010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2020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1]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辦學條件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專業設置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有歷史學、世界史2個本科專業,有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古代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安徽文化與古代中國)以及省級精品課程多門。歷史學專業2008年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首批國家“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史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世界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學科教學(歷史)專業學位授權點。 [2]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師資隊伍

截至2023年10月,學院有教職工70餘人,其中,教授23人(含返聘兩人)、副教授14人,98%的專任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37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7人次、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0人次。獲聘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二級教授8人、高校拔尖人才3人、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等津貼13人,3位教師獲曾憲梓教師獎,15位教師獲國家級、省級教學優秀獎。 [2]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有安徽省高峯學科(中國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徽學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分中心”、安徽省重點學科(專門史)、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首批重點智庫(安徽文化發展研究院)。另設校級高端科研平台“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區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師範大學徽學研究院”和“巴基斯坦研究院”,主辦《中國區域文化研究》(中國社科院入庫集刊)。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安徽師範大學博物館掛靠該院。 [2]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文化傳統

  • 院訓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4]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學院領導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顧凌
院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行政副院長
教學副院長
科研副院長
資料來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