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鎖定
西施,本名施夷光,父母名諱不詳,越國句無人(今諸暨縣城南浣紗村),以賣柴為生,苧蘿村分東西,施夷光居西村,所以稱西施。 [4]  西施貌美,被選為進獻給吳王夫差的美人,越王勾踐派人教導她禮儀、歌舞等技藝三年後,派相國范蠡出使吳國將西施進獻給吳王夫差。 [5] 
西施入吳宮後,深得寵幸。吳王為她大興土木,建造姑蘇台、春宵宮、館娃宮,整日與西施玩樂。 [6]  期間越國不斷壯大,與吳國時有戰爭,吳國屢屢戰敗。 [5]  公元前473年,越國再度起兵征討吳國,吳國戰敗,吳王夫差自刎而死,吳國自此被滅,西施下落不明。 [5] 
西施的形象,從最初“進獻給吳王夫差的美人”,不斷被國人勾勒潤飾,已趨於豐滿。從民間故事,到魏晉隋唐的志怪小説、唐宋的詩作,再到元代雜劇《姑蘇台范蠡進西施》等,歷史上西施的經歷已經富有傳奇色彩。 [39]  2006年5月20日,西施傳説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  2020年5月,西施傳説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 [8] 
全    名
西施
別    名
西施
麗姬
西西
西子
先施 [3] 
所處時代
春秋末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諸暨
主要成就
忍辱負重、以身報國;助越滅吳
本    名
施夷光
相關成語
西子捧心沉魚落雁
相關典故
西施浣紗、西子捧心、沉魚落雁等

西施人物簡介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 [1]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説。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西施人物生平

西施基本

越諸暨苧蘿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西子病心而顰,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户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西施常浣紗於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説,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踐圖復國,以吳王好色,乃用范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乃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遊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崔道融西施灘》雲:“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雲:“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王維西施詠》雲:“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魚玄機雲:“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
皮日休館娃宮懷古》雲:“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盧摯《西施》雲:“建姑蘇百尺高台,貪看西施,杏臉桃腮。月暗錢塘,不提防越國兵來。吳王冢殘陽暮靄,伍員長文老樹蒼苔。范蠡賢哉,社稷功成,煙水船開!”明姚綬詩云:“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無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今蘇州城西有館娃宮、一劍涇、玩月池響屧廊、西施洞等遺蹟。諸暨苧蘿村有西子祠,田錫山撰聯雲:“決報吳心,成沼吳功,夫婿五湖舟,坐笑先機文種味;以傾國貌,洗辱國恥,女兒百世祀,若論配饗木蘭宜。”
西施 西施

西施身入吳宮

西施出身與入吳形象較為豐滿的是東漢時期的《越絕書》與《吳越春秋》,這兩本書中,西施與吳越興亡息息相關。《吳越春秋》記載:“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獻於吳。” [5]  《越絕書》中幾處記載,一是:“美女西施、獻之於吳王。”二是:美女西施、鄭旦宮台也。女出於苧蘿山,欲獻於吳。” [9] 
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潰,越王勾踐帶兵退到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一帶,卻被吳國軍隊圍攻,越國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服侍吳王。公元前491年,勾踐被赦歸返回越國後,針對吳王貪淫好色的弱點,便打算給吳王進獻美人,以引誘他荒廢政事。 [5] 
西施出身於苧蘿山(今浙江諸暨苧蘿村),以賣柴火為生,西施貌美,和同鄉的女子鄭旦一起被選中成為獻給吳王夫差的美人,勾踐為二人建造美人宮,派人教導她們姿態、禮儀、歌舞等技藝。精心訓練三年後,派相國范蠡出使吳國將二女進獻給吳王。 [5] 
吳王夫差寵愛西施,為她修建了姑蘇台,姑蘇台曲折環繞,方圓五里,經過三年才修造成,內有宮妓千餘人。又另外建造一座春宵宮,供他在裏面通宵飲宴作樂,還造了能盛一千石酒的巨大酒杯。吳王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水池,池中停放一隻青龍舟,舞女在上面表演取樂,夫差和西施在水上玩耍嬉戲。夫差又在宮中修造一座靈館館娃閣,館中置放銅牀,玉石做門檻,又“宮之欄楯,皆珠玉飾之”。 [6] 
吳王夫差聽聞西施長於舞蹈,就令人掏空了一條長廊,挖去泥土放置大缸,以木板封蓋,以此作為舞台,西施穿着系滿鈴鐺的漢家舞裙,穿上的木屐,在長廊上起舞。西施舞步移動之時,鈴鐺聲與木屐踏在木封大缸上的回聲相和,二者相得益彰。夫差對這種舞蹈很滿意,賜名“響屐舞”。 [10] 
公元前473年,越國興兵伐吳,吳國戰敗,吳王夫差自刎而死,吳國自此被滅。 [5] 

西施結局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説,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説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後自縊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説
這種説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麼描繪。説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説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説
西施畫像 西施畫像
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説法,説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説
西施
西施(7張)
民間有一種傳説,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説”,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説
西施
西施(1張)
越王勾踐曾説:“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説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説法和“被吳人沉江説”、“被范蠡沉湖説”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説
各類西施畫像
各類西施畫像(11張)
傳説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這種説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説法。“沉江説”,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説:“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説“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裏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這裏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於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後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屍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還有一個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蜊肉),據説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也就是説,西施之魂已經迴歸故里,至於埋葬在什麼地方,是葬的屍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西施相關花卉

諸暨西施像
諸暨西施像(4張)
荷花是西施的花卉化身(四大美人其他依次是貂蟬月季,昭君菊花,玉環牡丹)。西施生於水鄉,浣紗於荷花之側,凡畫西施之圖,莫不配荷花。《四大美人吟-西施-荷花》辭藻欲表先無語,丹青未著已失神。水偷月貌錦鱗醉,風襲蛾眉天下顰。鶯聲壓卻三軍鼓,蜂腰舞動霸業根。一場大夢煙波裏,淚灑珍珠照來人!

西施相關爭議

西施西施范蠡

范蠡與西施 范蠡與西施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户曉,盡人皆知。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不到蹤跡。專記越史的《國語·越語》、《越絕書》、《史記·越世家》以及《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均不見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係。從史實考察,范蠡為“南陽五聖”之一,故里在楚國三户(今河南南陽淅川縣),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苧蘿村(今紹興諸暨苧蘿村),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能成為情侶。范蠡入越後,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勾踐為了腐化吳王夫差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此時范蠡有見到西施的機會,但范蠡也不會從中插上一腳,去和西施談戀愛。
是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記載不一。《越絕書》説是文種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吳越春秋》説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國難當頭之際,范蠡只會敬佩西施為國獻身精神,哪裏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但小説戲劇為什麼把范蠡與西施的關係,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温情脈脈、難捨難分、甚至還説范蠡離越後,攜帶西施遨遊四海。筆者認為這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但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西施
西施(1張)
據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生了三個男孩,但這位夫人絕不是西施,儘管我們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於同樣感情,希望戲劇中范蠡與西施的情侶關係永遠演下去,小説中的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永遠傳下去。臧勵龠樂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設有“西施”條目,説“越王勾踐敗於會稽,范蠡取西施獻於吳王夫差。吳亡,復歸范蠡,從遊五湖,或雲吳亡,沉西施於江,以報鴟夷,未知孰是。”這是根據傳説而採取存疑態度。其實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

西施西施鄭旦

西施 西施
西施故里蕭山區歷史學會副會長史文慧認為:西施、鄭旦,實為一人。
越國美女西施,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但是,《春秋》、《左傳》、《史記》等均未載其人其事。先秦諸子雖有言及西施者,也僅為片斷:
“是故,……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親士》)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孟子·離婁》)
“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莊子·齊物論》)
……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只提到西施一人。
西施
西施(4張)
越絕書》、《吳越春秋》把西施説得來歷分明,但古籍是沒有標點的,後人把兩書中的“西施鄭旦”判為二人,誤傳至今。
南朝梁史學家劉昭引古本《越絕書》移注於《後漢書·郡國志》“餘暨”條下,雲:“餘暨,西施之所出。”
《紹興姒氏世譜》中,有越王勾踐“事吳以珠玉,奉以西施。”的記載。
是譜成書於北宋之前,尊大禹為第1世,勾踐為44世。卷首有北宋名臣范仲淹(知越州事)和南宋狀元王十朋(越州僉判)寫的序,十分稀見,非常珍貴。
北宋丞相韓琦曾孫、端明殿大學士韓膺胄在《三溪忟》中説:“相國範少伯訪西施之家,得采薪者之女,姓鄭名旦字夷光者(父姓鄭,母姓施),入選吳宮……”
長期經營諸暨“西施殿”的晚清舉人陳蔚文(諸暨人)説:“西施鄭旦實為同一人。因西施母姓施,父姓鄭,乃施家之贅婿。”(鄭逸梅《藝林散葉》)。
由上徵引所知,西施、鄭旦,實為一人。 [25] 

西施軼事典故

西施沉魚落雁

“沉魚落雁”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説動物無法感知人的容貌,即使像毛嬙、西施這般貌美過人,也只會令鳥雀魚兒迅速逃走,後來民間傳説西施浣紗時,魚見其貌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贊西施有“沉魚”之美,後世也常用“沉魚落雁”來形容美女。 [28] 

西施西子捧心與東施效顰

出自《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大意是説西施因心口疼,走路時便皺着眉頭捂住胸口,因其貌美,這番姿態便令人憐惜,此為“西子捧心”,後來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女子的病態美。 [29]  而有一姑娘名叫東施,東施貌醜,見西施作捧心之狀覺得美麗,便效仿西施皺眉捂心口,卻因貌醜還作這般姿態令鄰里避之不及,鬧了笑話,此為“東施效顰”,後來比喻胡亂模仿起了反效果,使得結果更糟。 [30] 

西施西施浣紗石

諸暨城南苧蘿山下,臨江瀕水有一方石。絕代佳人西施,與這塊方石有不解之緣。據説,只要西施去浣紗,方石就會自動沉浮,水淺則沉,水漲則浮,使她浣起紗來,舒服省力,恰到好處。站在方石上浣過的紗,潔白光亮,柔軟舒展,還有異香。 [37] 

西施西施賣相

據傳,越國舉辦選美活動,西施被譽為首屈一指的美女。相國范蠡親自護送西施前往吳國的途中,引來眾多行人圍觀,導致街道擁堵不堪,行進十分困難。范蠡見此,決定暫時讓西施下榻在路旁一座小旅館,張榜:“欲見美人者,先輸金錢一文”。告示貼出,結果“設櫃收錢,頃刻而滿”,“留郊外三日,得金錢無算”進京後,范蠡將這些錢上交國庫。 [31] 

西施西施與珍珠

西施 西施
傳説珍珠是西施的化身。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百姓脱離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嫦娥仙子有一明珠,時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日令五彩金雞日夜守護,恐其丟失。金雞也渴望把玩明珠,便趁嫦娥不備,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一時疏忽,明珠從月宮滾落,直飛人間。金雞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15]嫦娥得知此事後,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恰巧那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寶珠,伸手去撈時,明珠卻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婦人從此似有了身孕。十六個月後,婦人覺得腹痛難忍卻不能分娩之際,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婦人生下一個女孩,取名為西施。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二國的仇怨,便化作珍珠留在人間,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聲名在外,這一傳説迄今已逾兩千五百多年。 [32] 
傳説珍珠是西施的化身。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百姓脱離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嫦娥仙子有一明珠,時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日令五彩金雞日夜守護,恐其丟失。金雞也渴望把玩明珠,便趁嫦娥不備,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一時疏忽,明珠從月宮滾落,直飛人間。金雞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32] 
嫦娥得知此事後,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恰巧那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寶珠,伸手去撈時,明珠卻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婦人從此似有了身孕。十六個月後,婦人覺得腹痛難忍卻不能分娩之際,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婦人生下一個女孩,取名為西施。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二國的仇怨,便化作珍珠留在人間,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聲名在外,這一傳説迄今已逾兩千五百多年。 [32] 

西施美中不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有一個美中不足,就是腳比一般女孩要大,於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製了一雙木屐,腰間繫一串鈴鐺,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38] 

西施沉江泛舟

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越後和范蠡堅決反對,他們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越後藉口西施是“禍國之女”,派人將其杖責一百,裹入袋中沉江,范蠡則事先駕舟等候在附近,暗中打撈了布袋,解救了西施後一起出走。

西施西施與舞蹈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計的主角。但是大家並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時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著名的宮廷舞蹈家。越王勾踐為了顛覆吳國的政權,設計把美麗的西施姑娘當作禮物送給了吳王夫差
吳王首先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當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進大缸(如同現代的共鳴箱),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西施在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每當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出有節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着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悦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吳王擁着美人把西施跳的舞蹈稱為“響屐舞”,並把這個長廊命為“響屐廊”。

西施西施舌

西施舌 西施舌
有一種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種叫“沙蛤”的海產殼類做成的。這種非蜆非蚌的貝殼類,呈厚實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殼是淡黃褐色的,頂端有點紫,打開外殼,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來。因那貝殼被打開時,吐出的白肉像是一條小舌頭,不免令人聯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33] 
但是中國的美女眾多,為什麼不叫“昭君舌”、“貴妃舌”、“貂蟬舌”,單單叫“西施舌”?這裏有個傳説:春秋時,越王勾踐藉助美女西施之力,行使美人計滅了吳國,大局既定,越王正想接西施回國,越王的王后怕西施回國會受寵,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叫人綁一巨石於西施背上,沉她於江底。西施死後化為這貝殼類“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盡訴冤情。 [34] 
有一種説法是:男人在吃這個“沙蛤”時,想的並不是冤情,而是自作多情,很香豔的幻想自己是在與西施的香舌糾纏不休。女人在吃時,卻覺得這個貝殼像是有口難言,長得美只能被利用,長得不美又沒有傳奇。男人要利用她的美色,女人要踐滅她的美色。未了化為“沙蛤”,卻也逃不過厄運,只成為大眾的口腹之歡。 [34] 
這西施舌的來歷,確實很惹人遐思,尤其文人墨客,更是頗多考究。郁達夫的散文《飲食男女在福州》中就曾作過探討:福州海味,在春二三月間,最流行而肥美的要算來自長樂的蚌肉,與海濱一帶多有的蠣房。《閩小記》裏所説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郁達夫在這裏將產於蛤中的西施舌誤作了蚌。 [35] 
其實,西施舌產於蛤中早在宋代就有記載。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詩説雋永》中的話説:“福州嶺口有蛤屬,號西施舌,極甘脆。”並又引呂居仁詠西施舌的詩:海上凡魚不識名,百千生命一杯羹。無端更號西施舌,重與兒童起妄情。説“西施舌”是“海上凡魚”可謂別緻。 [35] 
朝來飽啖西施舌,不負津門鼓棹來。詩雖平平,但可見出作者以西施舌的興致。渤海以南,青島一帶也產西施舌。清人鄭板橋在《濰縣竹枝詞》中就寫道:“更有諸城來美味,西施舌進玉盤中。”他説“西施舌”這種海產品都被豪門貴胄之家食用了。 [36] 
30年代,梁實秋先生在青島順興樓第一次品嚐西施舌:“一碗清湯,浮着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至今膠南一帶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西施與范蠡在逃生的路上失散了,她自知孤單而易招不幸,於是故意咬斷了自己的舌頭吐於河中。舌頭恰巧落在一隻正張開着殼的河蚌中,具有仙胎的美人之舌當然也不一般,竟然在蚌體內存活了。並由河中進入大海,成為美人舌。 [35] 
看來這西施舌沿着海岸從南到北,並不少見,可見當年西施隨范蠡扁舟一路,雲影波光處留下了香痕縷縷。浣沙人去舌猶在,故事本身儘管有些悽美,但後人能享受到美味和美名,西施也算得到慰藉了。如今,在北方的自助火鍋餐館見到西施舌,那種開鍋一涮的吃法,總覺太匪氣了些,既糟蹋了她的鮮美,又辜負了她的芳名。友人曾告訴我地道的吃法是先將帶殼的西施舌用開水氽過,取出除去內臟洗淨;準備一些菠菜心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放入湯碗中;將沸湯調好口味,放入西施舌,開鍋後撒上韭黃和香菜末,起鍋倒入湯碗中即可。此菜的特點是湯清見底,玉舌飄動,肉質白嫩,清鮮可口。美名美味,凡人吃神品,到此也就為止,切莫想入非非。

西施吳國滅亡

西施
西施(5張)
説吳越爭霸,不可不提西施;説勾踐從奴僕到霸主的曲折而又輝煌的奮鬥史,也不可不提西施。這倒不是西施為勾踐滅吳獻上了什麼錦囊妙計或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是因她乃勾踐實施文種亡吳九術中的一件重要工具,並且是個名滿天下,流芳百世的絕色美女。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西施又名列四美之首。其實,這四個姑娘,既未留下照片,也未留下畫家寫真,別説她們美到什麼程度,連鼻子眼睛嘴巴是啥樣兒,都沒誰見過。咱們對這幾位美女的認識,全靠後世文人墨客的文字描寫,或一些畫家憑藉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四美肖像。西施等人之美,其實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一箇中國人公認的美的名牌。西施只因吳國終被越國所滅,而且西施是被越國派往吳國的,她肩負着讓吳王夫差荒淫腐敗沉湎色慾與刺探吳國政治軍事機密的光榮使命,因此,被後世贊之為巾幗英雄、愛國女傑……然而,若勾踐復仇並未成功,吳國乃為晉、齊、魯、楚等國所滅,西施恐怕就不會有上述美名,而很可能被正統史學家、文學家打入“禍水”的行列。西施入吳後,夫差被她迷得神魂顛倒,春秋宿姑蘇台,冬夏宿館娃宮,整天與西施玩花賞月,鳴琴賦詩。靈巖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讓西施對泉水梳妝,他親為美人梳理秀髮。他又與西施泛舟採蓮,或乘畫船出遊,或騎馬打獵,總之沉醉於美色,以姑蘇台、館娃宮為家,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後。伍子胥求見,往往被拒之門外,惟太宰伯嚭常侍左右。因此他所能聽到的,皆阿諛奉承之聲。無數史例證明,大傢伙一旦到此地步,也就離垮台不遠矣。西施既然與夫差形影不離,對於吳國的政治鬥爭、軍事機密,也就無所不知,且伺機向越國傳遞她所得到的情報,以致被一些精於考證的史學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頭號色情間諜。
她挑撥吳國的君臣關係,特別是夫差與伍子胥的關係,只要稍微吹一吹枕頭風,殺傷力比伯嚭説上一大堆讒言譖語不知大上多少倍。夫差賜劍令伍子胥自殺,恐怕也少不了她一份功勞。勾踐的大軍能長驅直入,直抵吳國都城,讓夫差無還手之力,與西施小姐把夫差迷得暈頭轉向荒廢軍政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説,西施是勾踐滅吳雪恥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有楹聯雲:“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便是對西施在越國滅吳中的功勞的肯定。

西施沉江底之謎

西施 西施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姑蘇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吳國滅亡。春秋時期的大美女、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似乎隨着灰飛煙滅的吳國沒入了黑暗的歷史之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她的後半生又是怎麼度過的?
後世評價歷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他們最為輝煌的時刻,忽視了他們落寞或者平靜的歲月。西施就受到了這樣的“忽視”。西施留在歷史舞台上的時光似乎只有曇花般的幾年,更多的人生軌跡被人為忽略了。當我們想努力還原一個完整的西施時,會發現異常艱難,更會發現太多的謎團和思考。
西施給後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美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撲騰”一聲沉入了水底。於是乎,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所以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如今,深究歷史,我們遺憾地發現在四大美女之中,其他三位都可以在當時的正史中找到存在的證據,唯獨西施缺乏任何信史記載。她只存在於後人的記載和詠歎之中。不要説西施的下落,就是她的籍貫、生平事蹟等重要信息我們都只能從錯綜複雜的故紙堆中一點點地艱難篩選歸納。

西施死因之謎

西施 西施
當勾踐滅了吳國,夫差被逼自殺之後,西施這位中國古代第一美女,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而她的下場,比文種還要悲慘。
西施的英雄事蹟或曰傳奇經歷,正史不載,故越國滅吳後,西施的下落,只能從其他史籍中尋得蹤跡:
墨子·親士》稱:“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吳越春秋·佚文》稱:“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吳地記》稱:“(嘉興)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勾踐令范蠡取西施以獻夫差,西施於路與范蠡潛通,三年始達於吳,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歲能言,因名語兒亭。”
越絕書》稱:“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東周列國志》稱:“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以歸。越夫人潛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
桑榆先生將五部書按作者所處時代順序,集中排列,是為了讓讀者一目瞭然。四部書中,唯唐人陸廣微所著《吳地記》,説西施隨范蠡私奔,後世文人也據此寫出了許多戲劇、小説,或影視劇,説范蠡初識西施,兩人就動了情矣;或説勾踐為了使西施能夠身在吳國心在越,時刻不忘為國復仇的神聖使命,特地將她許配給范蠡,以拴住她的芳心。如此一來,吳國滅亡後,西施與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就成了一個才子與佳人的愛情故事,並且有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也是景仰英雄愛慕美人的大眾所最願意看到的喜劇。
然而,《吳地記》這段文字卻經不起推敲。吳越兩國的首都,相距僅數百里,范蠡奉勾踐之命,送西施入吳,竟然走了三年,並且在途中生下一子,而且在孩子長到一歲能説話時,才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處。若如此,范蠡豈不拿國家大事當兒戲?生過孩子的西施是否還有把夫差迷倒的魅力?范蠡回國如何向勾踐覆命?而“西施滅吳後,復歸范蠡……”一語,也不見於《越絕書》,作者不過是假託此書,編自己的故事。可見作者是根據民間傳説,一廂情願地解釋“語兒亭”這一地名的來歷而已。《史記》與《吳越春秋》均稱,范蠡出逃時連妻子都未帶走,若他卻帶着西施“同泛五湖而去”,也未免太不近情理。
其餘三書,都稱西施沉江而死,只是兇手將她沉江的手段有所不同。
東漢范曄所著《吳越春秋》稱:“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去。”鴟夷,是皮革製成的口袋。當年夫差派人送屬鏤劍,令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於自刎之前對執友説:“我死後,你一定要在我墳頭種上梓樹,等樹長大後好做棺材;再挖出我的雙眼,掛在吳都東門上,我要看着越人入都滅吳!”夫差聞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皮袋,投入江中,拍掌笑曰:“這下你可就什麼都看不到啦!”越國處死西施的手段,與其相似,也是將她裝入皮袋,投入江中,令其在江濤中漂流直到沉沒。至於是將她縊死後裝進皮袋,還是活活塞進皮袋投入江中,范曄未作交代。在後人的詩歌裏,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云:“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的《館娃宮懷古》詩:“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這説明在唐代,人們是認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説法的。
西施 西施
西施既是絕色美女,又是越國滅吳的功臣,沒有勾踐之命,越國的文臣武將是不敢隨便將其處死的。勾踐為何要處死西施?也許是因他覺得為達到復仇目的而使用美人計,過於下作,要殺人滅口;也許是因為本國的絕代佳人被夫差佔有,而自己卻不能享受,心懷嫉妒;也許是西施知道吳越之間的秘密太多,不殺恐留後患;也許是范蠡與西施確有舊情,滅吳後,西施將重新回到范蠡的懷抱,勾踐覺得作為一國之君,自己得不到的,他人也別想得到……
清代蔡元放所著《東周列國志》的記述,就不僅僅是處死西施的手段,而是藴含着令人想象的故事情節了。
勾踐早在范蠡將西施從苧蘿山載回都城時,就垂涎她的美色,但為了雪恥滅吳,只好強忍色慾,忍痛割愛了。而吳國已滅,夫差已死,大仇已報,也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美女接回來,供自己享受。假設西施被送往吳國時十八歲,接回時不過三十八歲。西施身為吳國王后,整天喝各種滋補養顏的高級口服液、使用各種美白去皺的高級化妝品,一定保養得很好,美色不減當年。反正西施既是越國派往吳國做地下工作的愛國女青年,又是越國的戰利品,無論怎麼説,都應該把她接回祖國。
如此,西施的歸來,非常明顯的威脅到了越夫人的地位,雖然出身不高,但西施的美貌,貢獻,以及作為“戰利品”的分量都是不容置疑,西施自然成了越夫人的眼中釘,欲除之。
但她怕殺掉了老公的心頭肉,以後不好交待,便打出愛國的旗號,發表告老公及滿朝文武書:“這種亡國的禍水,還留着她作甚?”她一把幹掉情敵的行動上升到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但勾踐先生乾瞪眼,滿朝文武也乾瞪眼矣。
《東周列國志》畢竟是歷史演義,蔡元放先生又是清朝人,居戰國時代太遠,所述故事雖然順理成章,但西施是否被勾踐的太太所殺,卻缺乏有力的史證。而墨翟先生則生活於戰國末期,勾踐滅吳後數年,又把國都遷至琅邪(今山東省諸城市),墨翟先生對吳越爭霸的歷史應有很多的瞭解,書中所言,更有權威性。他將西施之死與比干、孟賁、吳起並列,以證他們都是因為自己過人的美德、才幹、長處而死,而西施的慘死,是因其美貌所致。
文種死後,勾踐為了做表面文章,還為他造了高規格的巨墓,而西施卻被沉於江中,死不見屍,連她為之獻身效命的祖國的一抔黃土都不佔有,因此她的下場,比文種更加悲慘。

西施後世紀念

諸暨苧蘿山下西施殿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諸暨苧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西施殿於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無疑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25] 
景點門樓外觀像座牌坊,四根一組的青石圓柱中間是三扇硃紅油漆拱形大門,給人以古樸凝重的第一感覺。作為主體建築的西施殿,綜合吸取了傳統宮殿和民間宗祠的構築手法,把主殿台基抬高,殿前以拱橋為主軸,並配置水池和東西側廂,這種結構既保證了主殿的體量,又不至於呆板,起承開合多變化,高低錯落有層次,大殿內的西施像(底座高80釐米,像高280釐米)神態嫺雅,端坐在浣石上。 [25] 
西施殿右側正對門樓的建築是古越台,台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着越王勾踐和他的兩位謀臣文種、范蠡;下層是“西施行”故事展館。與西施殿遙遙相對的鄭旦亭是為紀念與西施同入吳的美女鄭旦而建。西子碑廊在鄭旦亭左側,依山就勢而建,歷代文人墨客為西施題寫的詩句和古今中外畫家創作的各種西施畫像都一一刻了碑羅列在此;碑廊盡處便是整個景區的最高點,浣紗江和對岸的鄭旦故里─鸕鷀灣村皆在眼前了。穿過新建的香榧館、珍珠館,出門從浣紗亭拾級而下就到浣紗石了,相傳當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紗的,歷經2500年風雨滄桑,昔日風光早已不再,但王羲之手書的“浣紗”二字卻依然在目。 [25] 

西施形象與評價

對於西施的評價,除了“美人”這一特徵外,在文人詩詞中,通常有三種態度:
  1. 惋惜紅顏薄命,以王維、施肩吾等為代表。施肩吾在《越溪懷古》中寫道:“憶昔西施人未求,浣紗曾向此溪頭。一朝得侍君王側,不見玉顏空水流。” [11] 
  2. 認為西施是越國的功臣,吳國的禍水,此觀點以魚玄機、李紳等人為代表。魚玄機在《浣紗廟》中寫道:“吳越相謀計策多,流紗神女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範蠢功成身隱退伍胥諫死國銷磨,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蘭蘿。” [11] 
  3. 為西施鳴申不平,此説以崔道融、陸龜蒙等人為代表。崔道融作《西施灘》:“宰豁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提筆寫《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11] 
對於西施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亦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豐滿:
時期
代表作品
西施形象概況
先秦西漢 [12] 
《墨子•親士第一》《荀子•正論》等
貌美女子,與毛嬙、陽文並舉
東漢 [12] 
《越絕書》《吳越春秋》
苧蘿山鬻薪之女,與鄭旦齊名
魏晉南北朝 [12] 
《拾遺記》《窮怪錄》《世説新語》
舊説苧蘿山、新説蕭山、浣紗之女,與南威並稱
唐宋時期 [12] 
王維的《西施詠》、李白的《西施》等
苧蘿山浣紗之女,詠西施之作、毀西施之作並有,借西施的故事抒情
宋元劇曲時期 [12] 
元•趙明道的《滅吳王范蠡歸湖》等
吳亡後西施的結局多種
明代 [12] 
梁辰魚《浣紗記》汪道昆《大雅堂雜劇•五湖遊》
西施的形象愈加豐滿,西施和范蠡成了情侶,讚美西施的高尚情操
清代 [12] 
徐石麒《浮西施》玉田仙史的《陶朱公》
藝術技巧成熟,但內容和思想上沒有多大的創新,“西施”已經家喻户曉並且被搬上了舞

西施影視作品

首播時間
作品名稱
類型
飾演者
製作及播放平台
1936年
西施
電影
謝萍
大中國影業公司
1949年
西施
電影
南天影業公司
1956年
電影
中國電影製片公司
1960年
西施
電影
海洋影片公司
1965年
西施
電影
清水灣電影製片廠
1966年
西施(上集)
電影
台灣電影製片廠與國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西施(下集)
電影
1983年
西施
電視劇
1986年
西施
電視劇
亞洲電視
1987年
西施
電視劇
中華電視公司(華視)
1995年
西施
電視劇
內地電視劇
1997年
電視劇
內地電視劇
1998年
電視劇
台灣電視劇
2001年
電視劇
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
2006年
電視劇
2007年
電視劇
2017年
電視劇
2009年
西施
歌劇
張立萍(首演)
2011年
西施
電影
數字電影
2011年
電視劇
東風衞視
2011年
歌舞詩劇
李玉剛
中國歌劇舞劇院
2012年
電視劇
2013年
英雄
電視劇
2018年
電視劇
優酷

西施相關作品

西施是中國美女的代表,有關她的詩詞、繪畫和歌曲作品較多。

西施相關詩詞

(不完全收錄,僅羅列部分圍繞西施展開的詩作)
作品名
作者
朝代
內容
《西施灘》 [13] 
崔道融
唐朝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西施》 [14] 
羅隱
唐朝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詠》 [15] 
王維
唐朝
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浣紗廟》 [16] 
魚玄機
唐朝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
《館娃宮懷古五絕》 [17] 
皮日休
唐朝
綺閤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鄭妲無言下玉墀,夜來飛箭滿罘罳。越王定指高台笑,卻見當時金鏤楣。半夜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西施不及燒殘蠟,猶為君王泣數行。素襪雖遮未掩羞,越兵猶怕伍員頭。吳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瀨上游。響屟廊中金玉步,採蘋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西施》 [18] 
梅堯臣
宋朝
濺濺溪流散,苒苒石發開。一朝辭浣沙,去上姑蘇台。歌舞學未穩,越兵俄已來。門上子胥目,吳人豈不哀。層宮有麋鹿,朱顏為土灰。水邊同時伴,貧賤猶摘梅。食梅莫厭酸,禍福不我猜。
《西施石》 [19] 
樓穎
唐朝
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不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
《西施·苧蘿妖豔世難偕》 [20] 
柳永
宋朝
苧蘿妖豔世難偕。善媚悦君懷。後庭恃寵,盡使絕嫌猜。正恁朝歡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來。捧心調態軍前死,羅綺旋變塵埃。至今想,怨魂無主尚徘徊。夜夜姑蘇城外,當時月,但空照荒台。
《西施篇》 [21] 
蔡襄
宋朝
越國無只豔,吳官未始知。誰言勾踐黠,不自愛西施。
《與楊子完步浣紗溪梁有懷西施之鄉》 [22] 
徐渭
明朝
明月照江水,截梁與子步。當時如花人,曾此照鉛素。江流不改易,月亦無新故。薄雲淡杪林,晴沙泛寒露。借言伊人閨,應在煙生處。
《題西施浣紗圖》 [23] 
董少玉
明朝
白石澄流水,春來坐浣紗。青楊愁隱鳳,玄發亂飛鴉。倚玉渾無色,傳神賴有花。蛾眉如淡掃,不在野人家。
《西施》 [24] 
曹雪芹
清朝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西施繪畫

西施是美麗的化身,也是畫家們熱衷表現的主要人物。當代實力派畫家吳玉陽就繪有西施的畫作。
詩詞相關圖片

西施歌曲

關於西施的歌曲
作品信息
歌曲歌詞
晏菲——西施
專輯《美人關
歌曲名《西施》
晏菲 [26] 
浣紗清溪
柔指纖細
魚兒沉水為你迷
吳王江山為你棄
情繫使命依然美麗
歸來終究成眷屬
江湖泛舟雙雙棲
人世之間如沒有你
誰有挽留快樂的心意
都説情人眼裏只有你
濃抹淡妝總相宜
只願能夠在你的心裏
幸福才會有含義
吳越故事只要有了你
江山就會更美麗
吳越故事如果沒有你
歷史從此不會再傳奇
浣紗清溪
柔指纖細
魚兒沉水為你迷
吳王江山為你棄
情繫使命
依然美麗
歸來終究成眷屬
江湖泛舟雙雙棲
人世之間如沒有你
誰有挽留快樂的心意
都説情人眼裏只有你
濃抹淡妝總相宜
只願能夠在你的心裏
幸福才會有含義
吳越故事只要有了你
江山就會更美麗
吳越故事如果沒有你
歷史從此不會再
都説情人眼裏只有你
濃抹淡妝總相宜
只願能夠在你的心裏
幸福才會有含義
吳越故事只要有了你
江山就會更美麗
吳越故事如果沒有你
歷史從此不會再傳奇
吳越故事如果沒有你
歷史從此不會再傳奇
李玉剛—《浣紗曲》(《四美圖》大型歌演會李玉剛扮演“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沉魚”西施)
專輯《逐夢令·四美圖》
歌曲名《浣紗曲》
詞:王生寧 曲:欒凱 [27] 
一陣花香 夢醒了千年
苧蘿山下 春光醉長天
霓裳輕揚 不知迷了誰的眼
漣漪一點一圈漫我指尖
煙波浩渺 思念繞幾遍
魚兒纏綿 相伴我流連
蝴蝶飛來 自由自在舞翩躚
轉身緩緩遠上白雲天邊
流水浣紗在岸一端
如花容顏為誰眷戀
讓我靜靜守候在那綻放華年
望梅柳拂天
看嫣紅開遍
就讓此生不渝夢永遠
參考資料
  • 1.    西施故里祭荷花  .新浪.2013-07-20[引用日期2015-04-05]
  • 2.    越王勾踐專題頁  .新浪[引用日期2018-07-30]
  • 3.    百家姓·施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8-09]
  • 4.    西施  .紹興旅遊資訊網站[引用日期2024-04-24]
  • 5.    張覺.吳越春秋校注.長沙:嶽麓書社,2006.04
  • 6.    和興文化編.太平廣記.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03:《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六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一、民間文學 序號10)[引用日期2024-04-24]
  • 8.    首批20個“浙江文化印記”公佈  .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第6行)[引用日期2024-04-24]
  • 9.    (東漢)袁康.吳平著.越絕書.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07:《越絕書》的外傳《記地傳》第十條《美人宮》
  • 10.    吳越民族民間舞——“響屐舞”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知網2022(10):124-126[引用日期2024-04-24]
  • 11.    陳侃章,何德康,政協浙江省諸暨市委員會.苧蘿西施志.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10.
  • 12.    西施形象考論大眾文藝,2010(17):127-128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4-24]
  • 13.    西施灘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4.    西施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5.    西施詠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6.    浣紗廟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7.    館娃宮懷古五絕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8.    西施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19.    西施石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0.    西施·苧蘿妖豔世難偕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1.    西施篇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2.    與楊子完步浣紗溪梁有懷西施之鄉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3.    題西施浣紗圖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4.    西施  .中華網詩詞頻道[引用日期2024-04-24]
  • 25.    吳雅楠.西施傳説彩圖版.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08
  • 26.    西施  .酷狗音樂[引用日期2024-04-24]
  • 27.    浣紗曲  .酷狗音樂[引用日期2024-04-24]
  • 28.    李曉愚.中華文化故事詞語的故事.南京:譯林出版社,2020.03
  • 29.    宋雙雙.百部國學傳世經典中華成語典故典藏版.桂林:江出版社,2022.03
  • 30.    張忠綱.全唐詩大辭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09
  • 31.    吳羊璧著.五千年大故事戰國百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01
  • 32.    陳壽宏.中華食材下.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04.
  • 33.    林衞輝.吃的江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21.05
  • 34.    王偉光.圖説民俗全書2800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01.
  • 35.    劉光達.悦讀坊千古食趣説説吃的那些事兒.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
  • 36.    娟子著.我把故鄉送給你.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22.02.
  • 37.    沈文博.國人必知的2300個唐詩鑑賞常識.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4.
  • 38.    (明)王陽明原著 馬昊宸主編.王陽明全集4.北京:線裝書局,2016.01.
  • 39.    西施的N種敍述  .中青在線[引用日期2024-04-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