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施

(1965年李翰祥執導的電影)

鎖定
電影《西施》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公司、國聯電影公司於1965年聯合出品,該片由李翰祥執導,由江青趙雷等領銜主演。 [6] 
主要劇情是: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做了階下囚,得范蠡與西施之助,矢志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卒告成功。
該影片榮獲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攝影、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等5項大獎。
中文名
西施
外文名
Beauty of Beauties
類    型
劇情、歷史、戰爭、古裝
出品公司
台灣省電影製片公司,國聯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中國台灣
導    演
李翰祥
編    劇
唐紹華
製片人
楊樵
主    演
江青 [6] 
趙雷 [6] 
片    長
145 分鐘(220分鐘(全版))
上映時間
1965年10月22日(中國台灣)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攝影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美術設計
製片成本
2300萬元(台幣)

西施劇情簡介

根據中國春秋時代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一段歷史故事改編而成。以歷史美人西施穿針引線,並對西施與將軍范蠡之間欲言又止的感情有細膩感人的描述。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 吳王闔閭伐越敗死,繼而吳王夫差亡越,至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 )越王勾踐滅吳稱霸,共23年。影片以越王勾踐為吳國臣虜,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卧薪嚐膽,矢志復國的史實為經,以西施受命反間蠱惑夫差,徘徊於私情與國難之間的感情為緯,描寫了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相爭的故事。春秋時代的末葉正是諸侯爭霸的時候。越王勾踐在國家亡後便積極救亡圖存,對吳王夫差百般順從使夫差不疑有二心。越王勾踐向夫差獻上美女西施,利用美人計使吳王鬆懈戒心,國事日漸腐敗,人民生活無度。另一方面,勾踐卧薪嚐膽忍辱復國,時機成熟便起兵攻擊,終於經過一番奮鬥後,勾踐打敗夫差,收復國土。越王勾踐遭會稽之恥,卧薪嚐膽,卑賤活在吳王夫差的陰影下,幸得人民支持,乃得復國之機,其中所用美人計裏的一名女子西施,相貌出眾,愛國意識強烈,深得夫差愛戴,可是範大夫卻也愛着西施,卻不得不深藏心中,直到夫差被西施所惑,言聽計從,終使吳國走向滅亡之途,越國也因此中興。 [4] 
西施 西施

西施演職員表

西施職員表

製作人 楊樵
監製 周天固
導演 李翰祥
副導演(助理) 朱牧、楊甦、宋存壽、劉易士、房勉
編劇 唐紹華
攝影 王劍寒
剪輯 沈毓奇、張中民
道具 馬斐、周鑑英
美術設計 顧毅曹年龍唐國仕、鍾志光
造型設計 林鴻穎、覃國強
服裝設計 趙瑛、李百濂
燈光 阮定邦、傅秉忠
錄音 王榮芳、葉和鳴
劇務 祖康、黃雄
場記 左右
佈景師 吳漢生、莫幹浦、吳羣
展開

西施演員表

以上參考資料: [5] 

西施獲獎記錄

年份
名稱
獎項
獲獎者
1966年
台灣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
李翰祥
1966年
台灣金馬獎
最佳導演
李翰祥
1966年
台灣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
趙雷
1966年
台灣金馬獎
最佳藝術指導
顧毅
1966年
台灣金馬獎
最佳彩色攝影
王劍寒
參考資料: [2] 

西施製作發行

《西施》電影號稱制作費新台幣2300萬元、動員台港兩地主要演員48人、特約演員2000餘人,是李翰祥赴台發展的最龐大製作,幾番風雨,費時兩年始告拍成。難得的是港台眾星雲集(其中江青更是李翰祥導演一手發掘的新人),加上台灣當局大力協助,不惜人力工本,場景之浩大,可謂史無前例。 [1] 
國家/地區
時間
中國台灣
1965年10月22日
中國香港
1966年05月19日
參考資料:

西施影片評價

《西施》 [2]  在華語電影史上的地位應該和威廉-惠勒的超級巨片《賓虛》好有一比。影片由李翰祥的“國聯”公司組織拍攝,片長達220分鐘,影片共搭景42堂,服飾六千多套,大小道具三萬多件,戰馬八千多匹,臨時演員12萬人,拍攝334天,戰車800輛,底片耗費12萬尺。這種耗費在台灣電影史上,幾乎可以用“空前絕後”來形容。李翰祥在去台組“國聯”後,頭兩部影片均叫好叫座,因此《西施》是他自信爆棚、從而不計成本的宏大製作。國聯廠刊由此將此片稱為“亞洲影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這一説法如今看來雖有軟文之嫌,但仍可管窺李翰祥創作高峯時期的不二氣質。 [3]  (鳳凰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