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山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陶山)

鎖定
陶山位於,位於湖屯鎮駐地北8公里處。北和西北與長清區接壤。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3.7公里,總面積7.25平方公里,海拔502.2米,為肥城市第二高峯,呈橢園形,基岩為石灰岩。
中文名
陶山
總面積
7.25平方公里
海    拔
502.2 m
東西寬
2.5公里
地    址
山東省肥城市境內
景區等級
3A級 [1] 

陶山山體介紹

據《山東通志·疆域》載:“相傳山前後有72洞,陶洞(指陶陽洞)在山半,石磴陡絕,攀葛捫蘿而上,中有三層,最深處極寬闊。四壁累累皆菩薩像。”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肥城縣誌》載:“陶山在城西南三十里,舊説范蠡三徙而隱於此山,故名陶山,又名鴟夷山。山高五里有奇,方稜四削,負陰抱陽,有東西二崦,左右環列和屏障。正中山頂為翔鸞台,上有天池。
陶山正面側面
陶山正面側面(2張)
陶山以他剛勁挺拔的矯健雄姿,傲然屺立在泰山西簏,黃河南岸。南望孔子故里曲阜,北眺省會濟南陶山古稱zhi夷山《桃花山》海拔502.2米,西部為卧牛山,東部為小泰山《西泰山》,從南向北遠望,整個山脈形似一頂放置的王冠,位於北緯36"16東經116"37。為東西走向,山頂平坦,古為翔鸞台,森林茂密,懸崖陡峭,四壁如削,怪石嶙峋,存有七十二洞,傳説洞洞有神靈的魅力神話及《陶山傳》,幾千年來由多少説書藝人唱遍白山黑水,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五洲四海處處流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陶山神靈眾多,可於西方希臘的奧林匹斯山為孿生姊妹,共相媲美。
幽靜的山洞,鬼斧神工。
古老的傳説,美麗的神話,歷代帝王將相來此敬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無數詩章!心誠能和神靈説話,詩成能與仙人對歌!人祖盤古,女媧補天,宇宙天尊,原始天尊太上老君,三皇五帝各有洞府,普救眾生,神通廣大。天外來客基地陶山,書有記載,今人多見。秦皇漢武,祭祖陶山。留有詩篇《秦碣漢贊》。唐宗宋祖為捍江山,厚禮來祭稱心如願。成吉思汗祭拜陶山,穩做江山,設牛馬市留名千年。明清帝王,上香陶山,國太民安,留有詩篇。毛氏老人,江胡老人祭過陶山,孫統華夏萬代流傳。由此可見陶山乃我神州一聖山,神山,靈山。要想子孫龍虎榜首,祿為將相,國家之棟樑,祭拜陶山,定能如願。吳承恩先生來過此山,根據七十二洞神話創作了古典小説西遊記。曹雪芹先生來過陶山,根據女媧煉石補天剩下的石塊創作了古典才子書《紅樓夢》,乾隆五十八年,大學士唐仲冕遍遊陶牛二山,窮七十二洞之奇,畫《陶山望杏圖》,著陶山文錄十卷,陶山詩錄二十卷。一時文人竟相稱讚。千秋為商祖,歷代金融師的上大夫范蠡,曾越齊兩國為相,因看破紅塵隱居陶山。棄政經商三值千金累資鉅萬,救百姓與水深火熱之中散盡其財,陶朱事業萬古流芳。終老之後葬於陶山,因此受歷代將相頌揚,瞻仰。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來到墓前親書小冢《忠以事君,明智保身,千載之下孰可比論》。銘言以示對範公的懷念。漢三傑張良也隱居陶山,親到范蠡墓前,手指蠡墓高唱“此堆土,黃金塊,傳萬古,人人愛,綱常維,宇宙賴,霸業休,勳名在。”稱為《漢贊》刻於碑,立於墓前,以示後人。前來祭拜的各國商賈,鉅富大亨多如繁星。總之,范蠡被歷代帝王稱為商聖,融王。大禹治水時陶山西有鏈船樁,被禹王包制的三道鐵骨環,鐵骨錚錚,閃着寒光。總之陶山乃我神州聖山,靈山,君民敬仰,上香貢祭,錦繡江山,永錮萬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強民富代代永傳。

陶山周圍景觀

(1)黃華洞
位於陶山東側的懸崖峭壁間,舊時樵者需以繩倒縋方可入內,深不可測。洞內四壁刻有佛像,並有石牀、石几等物。
(2)幽棲寺遺址
位於陶山西側,棲幽寺村南200米處。寺內大雄寶殿於1971年拆除,尚存刻有圖案的六稜石柱兩根,唐經幢安岱廟保存。西配殿內尚有陰線刻花紋六稜石柱。殿前鐘樓保存完好,有4根八稜石柱支撐。舊縣誌記載:“寺有鍾,其聲可遠聞數十里,晨鐘為肥邑美景之一。”
鐘樓東邊有一水井,即使大旱之年,井水水位不降,清澈見底。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肥城縣誌》記載:“陶山幽棲寺石浮圖記,漫滅已甚,年月適缺,惟文內天作,地作,日作,年作季,知是武后時物。又(唐)開元八年,張令臣造浮圖記,在陶山幽棲寺。”據此推斷,唐玄宗時此寺已有香火。據康熙十一年《重修肥城縣誌》記載:“幽棲寺在城西三十五里,創於大唐,元大定元年重修。”
(3)朝陽洞
位於湖屯鎮陶山西北側的山崖上。光緒十七年《肥城縣誌》記載山上有洞,相傳為七十二洞,多深邃不可窮。朝陽洞分初洞、中洞、上洞。洞口上方刻有嘉慶二十二年劉題“朝陽洞”3個大字,刻面高0.6米,寬1.6米。洞前室寬8米,高8米,深14.5米。東壁近洞口處有關公、周倉、關平的石刻造像,有1.5米高石佛一尊和“潛修”“高隱”等題刻,高大,威武.
(4)洞靈觀石刻
位於湖屯鎮呂仙村東北的東幽寺遺址。在一塊高3米的巨石上,鐫刻着“洞靈觀”3個大字。每個字30釐米見方,楷書繁體字,陰紋淺線雙勾平底,隋王通書。“洞靈”指道教《洞靈真經》而言,洞靈觀乃道教的廟宇。
(5)范蠡墓
位於陶山幽棲寺遺址西北約百米處。清代著名學者唐仲冕所著《岱覽》中記:“越後(蠡)扁舟至齊,止於陶,號陶朱公,即今肥城陶山也,……舊有祠,創於秦,在公之舊居處,名陶公幽棲祠。有篆碑曰: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誰可比倫。……斯從上封泰山還,聞蠡墓在此,弔書。斯者,丞相李斯也。至漢,於祠前建佛殿,去‘陶公’二字,改為‘幽棲寺’。即於寺內立祠祀公。一日,有老人自稱青松子對冢三笑三點額,既而手指冢口誦八言曰:‘霸業朽,忠名在,此堆土,黃金塊,傳萬古,人人愛,綱常維,宇宙賴。’誦畢,化為香風不見,遂刻其語為‘漢贊’。隋時移祠於冢右,曰‘忠智幽棲祠’,即今之遺址是也。范蠡與越王勾踐深謀20餘年,滅吳雪會稽之恥,封為上將軍。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知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千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愛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閒行以去,止於陶……”這裏的“陶”即肥城的陶山。

陶山旅遊信息

2020年,陶山景區自恢復運營起一年內,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可享受景區門票免費優惠政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