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春芳

(中國明朝中期大臣)

鎖定
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 [20]  ,字子實,號石麓。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今屬江蘇省泰州市)人。祖籍江蘇句容,中國明朝中期大臣。 [21]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以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被明世宗選入西苑撰寫青詞,甚得賞識,超擢翰林學士,旋即升為太常少卿,拜禮部右侍郎,仍兼學士。又轉本部左侍郎,遷禮部尚書。在禮部時,組織起草並促成《宗藩條例》刊行 [58]  。後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隆慶二年(1568年),接替徐階成為內閣首輔。累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在勸止明穆宗奢靡、力救獲罪言官、支持限制勳戚莊田、大力裁革冗員以及贊成“俺答封貢”等軍國事務上,李春芳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63]  。因閣臣高拱張居正等人排擠,他屢次上疏請辭官,穆宗挽留不得,終於在隆慶五年(1571年)允准其致仕歸鄉。李春芳晚年居家孝養父母,為鄉里所豔羨。萬曆十二年(1584年),李春芳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獲贈太師諡號“文定”。 [13]  [21] 
李春芳性恭謹,待人温和,論議平正,被時人比作嘉靖時名臣李時。史稱其“當分宜(嚴嵩)專恣之後,一以忠誠鎮靜劑之”,能“上成君德,中協寮友,下輯庶司寅恭匪懈,默贊昇平之治”,被稱為太平宰相 [1]  ;又與嚴訥郭樸袁煒同時被稱作“青詞宰相” [2]  。著有《貽安堂集》10卷。 [21] 
全    名
李春芳
別    名
李文定
李石麓
子實
石麓
諡    號
文定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今屬江蘇省泰州市)
出生日期
1511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
1584年4月18日
主要成就
狀元及第
成為內閣首輔,促成俺答封貢
主要作品
貽安堂集
最高官職
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少師太子太師太師(贈)
祖    籍
江蘇句容

李春芳人物生平

李春芳青詞狀元

李春芳生於明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先世都是農民,到其父李鏜才開始讀書。 [64] 
李春芳在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才中舉人。他中舉後勤學不倦,先後拜歐陽德湛若水等大儒為師,又“請益”於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受學於丁養晦 [16]  [20]  。在會試中,李春芳屢屢失利,但到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月,卻在殿試中以鼎甲第一成為丁未科狀元,與張居正同科。 [3]  [24]  [54] 
狀元及第後,李春芳任翰林院修撰,被挑選入西苑,為明世宗撰寫青詞,甚得世宗賞識。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與翰林侍讀嚴訥一同被破格提升為翰林學士 [28]  ,旋即升為太常少卿,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仍到西苑值班。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充任殿試讀卷官 [25]  [3] 

李春芳入閣柄政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八月,奉旨掌翰林院事 [26]  。次年二月佐理禮部事務 [27]  ,三月升任禮部左侍郎 [29]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轉任吏部左侍郎,領從二品俸(吏部左侍郎本為正三品 [30]  。同年三月,再任殿試讀卷官 [31]  [3]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李春芳接替嚴訥出任禮部尚書 [32]  。翌年八月加官太子太保 [33]  [3]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四月,李春芳兼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理事,與嚴訥一同參預機密大事的處理。李春芳、嚴訥推辭,世宗下優詔不許 [34]  。五月,與嚴訥充任重錄大典纂修《承天大志》總裁官 [35]  [4] 
世宗很寵愛身邊值勤的大臣,他們的升遷任命都出自特旨任命。李春芳自任學士到執政,共六次升遷,未有一次是由大臣推舉的 [4]  。李春芳入閣時,內閣首輔為深得世宗倚重的徐階。李春芳遇事一定推戴徐階,徐階因此對他頗為器重 [5] 

李春芳接任首輔

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李春芳憑“翼戴(穆宗)功”,加少保 [36] 
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加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食正一品 [39]  。二月,任會試考試官 [41]  。七月,徐階致仕歸鄉 [40]  ,李春芳在內閣中位列第一,成為首輔。後累加至少傅太子太師,又升官吏部尚書,改中極殿大學士 [43]  [45]  [7] 
在隆慶四年(1570年)至隆慶五年(1571年)的俺答封貢事件中,李春芳積極與邊將溝通信息,為其實現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59]  他還力救獲罪言官、支持限制勳戚莊田,並大力裁革冗員,取得一些實績。 [63] 

李春芳屢疏求退

還在徐階為首輔時,高拱一黨的監察御史齊康,在隆慶元年(1567年)五月彈劾首輔徐階及次輔李春芳在內閣中狼狽為奸、擾亂朝政。徐階上疏自辯,李春芳也上疏乞休,穆宗下旨安慰挽留。 [37] 
李春芳 李春芳 [22]
等接替徐階為首輔後,越來越注意安靜,從容行事,很合皇上的心願。當時官位平列的還有陳以勤、張居正。陳以勤端莊謹慎,而張居正自恃才氣,欺凌他人,眼睛裏好像沒李春芳這個人。當初徐階因為別人的批評下台,李春芳感嘆説:“徐公尚且那樣,我能長得了嗎?容我有機會請求退休算了。”張居正馬上説:“這樣倒好,也許還可以保全您的美名呢。”李春芳大感震驚。後來,高拱重新入閣,與張居正等人相爭,均不能容李春芳,使李春芳萌生退意。 [18] 
隆慶三年(1569年)五月間,李春芳數次以歸養雙親、患病體衰等理由乞休,穆宗均優詔不許 [42]  。到隆慶四年(1570年)六月,李春芳已經“一品六年考滿”,於是穆宗派中使到李春芳的府邸,賜他銀幣、羊酒等物,下詔晉升其為少師,同時賜大學士俸,又授予誥命,蔭封其子李茂德為中書舍人 [43]  。次年(1571年)三月,充任殿試讀卷官 [45] 
李春芳最後比較集中地提出乞休,是在隆慶五年(1571年)。當年二月,李春芳已兩度乞休,穆宗均不允 [49]  。四月,時任南京給事中的王禎揣摩高拱的意圖,上書指責李春芳“親已老而求去不力,(為)弟改職而非分希恩”,是為“不忠不孝”。李春芳在乞休奏疏中也提到:“臣果忠實乎果欺詐乎,皇上聖明內藴,無微不照,自然辨察”,但“忝居丞弼,既經醜詆,豈可復玷班行之首”,要求穆宗將其“即日放歸田裏”。穆宗很快下旨挽留。但這一次李春芳心意已決,連上了四封奏疏,弄得穆宗很不耐煩,要求他“勉出輔政,勿再固辭” [46] 
等到李春芳上了第五封奏疏時,穆宗再無辦法,只得在此年五月下敕允許李春芳致仕,並賜馳傳,命行人曹銑護送他歸鄉;並詔令有關部門每年賜他“輿隸八人”,每月饋贈“官廩六石”。 [48] 

李春芳晚年及逝世

李春芳還鄉後,父母還都健在,舉家自早歡宴到晚,受到鄉人的豔羨。在李春芳離世前數年,他的父母才以高齡謝世。 [9] 
萬曆十二年三月十九日(1584年4月18日),李春芳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64]  六月,明神宗賜李春芳祭葬,並加祭四壇,又追贈他為太師諡號“文定”,蔭封一子為尚寶司司丞 [8]  [9]  [55] 
萬曆十八年(1590年)五月,加贈特進 [10] 

李春芳主要影響

李春芳為人恭敬、謹慎,從不氣勢凌人。他與徐階同心輔政,同為顧命大臣,承繼嚴嵩“濁亂之後”,力主“忠誠鎮靜”,能“上成君德,中協寮友,下輯庶司 [1]  ,加之在政府任職,論議平正,被時人比作嘉靖時期的名臣李時 [11]  又與嚴訥、郭樸袁煒同有“青詞宰相”之稱。 [2]  自任翰林修撰至乞休歸政,他立有不少實績,可概括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主持殿試,發掘人才
李春芳曾數次主持殿試,王錫爵稱其主試時“所得士(人)斌斌”,在他前後的主試者都無法相比;許國也説他在隆慶二年(1568年)的科考中“收士四百,是科所得國士最多”,有沈一貫張位趙志皋王家屏餘懋學徐大任李維楨羅萬化李戴陳於陛等,其中李戴、李維楨、王家屏等後學與李春芳皆有交集。 [58] 
(二)組織起草並促成《宗藩條例》刊行
李春芳還負責總裁《世宗實錄》,修校《大明會典》《永樂大典》等。其中出力最多的工作當屬《宗藩條例》的創建。明朝建立以後,以親王為首的宗藩王族規模不斷膨脹,他們分佈各地,一邊坐享歲貢宗祿,一邊侵地霸產、役使百姓,極大地加重了明代社會的負擔。李春芳曾就肅府縉懭襲封事上《請酌議藩封》,最先指出宗族蕃衍、民不堪命的事實,痛陳修改宗藩制度的必要性。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宗藩制度改革的最初設想:“合無所生嫡子許封王爵,其次嫡庶子止許照例封本等官職。”後來宗藩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大率如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林潤上疏言宗藩積弊,請速議善處宗藩之策,恰逢周府南陵王朱睦模上疏,請立宗學、準宗人科舉入仕、革去冗職等事。在二人上疏之後,時任禮部尚書的李春芳立即行動起來,屢次“會同宗人府並府部各堂上官科道等官”,按照“通融節省、裁有餘以補不足”的原則,對林潤原奏及各王府條陳詳加審議,參照“歷年恩例”議定六十七條制度,進呈世宗,並上奏疏《請刊行宗藩條例》,請求在全國推行相關制度。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世宗賜名《宗藩條例》,命頒行天下。李春芳在此事中的主導和主要作用得以彰顯。《宗藩條例》在限制宗藩欲求、規範皇室成員行為的同時,以一種看似消極的“安靜悃愊”的方式為民眾減輕了負擔,對嘉靖以後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58] 
(三)節縮度支,愛惜民力
李春芳提出或參與制定的《請酌議藩封》及《宗藩條例》均兼顧朝廷和民生,與李春芳同時者都對他的節約愛民有着深刻印象。具體來説,李春芳一方面厲行節約,“通融節省”,以減少國庫支出的方式增強國家財力;另一方面則“裁有餘以補不足”,亦即抑制天潢貴胄的貪慾而減輕民眾的税役之苦。明穆宗繼位之初,因內庫空虛,曾下詔向户部支取三十萬兩白銀,又下令買珍寶慰勞後宮。李春芳上疏制止穆宗奢靡的行為。他在《請停止欽取銀兩》的開頭就向穆宗列數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變”以來龐大的邊費支出、“連年水旱災傷”之下百姓的匱乏貧苦、隆慶時期入不敷出的國庫收支情況,之後指出穆宗“買辦漸多、用度漸廣”的現狀,最後懇請其遵守前諾,“將前項銀兩免行取進”,並使户部儲銀專用於軍國重大之事,復甦民力。在《請停止買辦》疏中,李春芳則在極其短小的篇幅中痛陳民生艱困,若此時大興土木,“勢必至於加賦厚斂,民將不堪命矣”。當穆宗又下詔修建翔鳳樓的時候,李春芳立即上疏阻止 [6]  ,但這次穆宗的態度十分強硬,沒有聽從所言。總的來説,李春芳的數番勸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隆慶朝“竟土木不興,府庫於是得以盈溢”。 [58] 
(四)籌畫邊圖、整頓邊事
定邊安疆是李春芳民本思想的延伸,也是他仕宦生涯中投注較多精力的重要工作。隆慶年間,薊遼諸帥臣認為當在沿邊鎮垣修建戍台,有“好事者”屢次阻撓,李春芳則力促成戍台的修建,“至今備禦賴之”。當時在邊鎮的南北兵士互相猜忌,李春芳力主任用一位“有勇略、能扞圉者”為帥,緩和了矛盾,防兵變於未然。當時廷臣商議邊事,大多主張加強邊防以拒外患,只有李春芳以為“安內攘外二者不可偏廢”為由,一再強調修內備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58] 
而在俺答封貢事件中,李春芳更是積極與邊將溝通信息,為其實現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俺答封貢的實現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隆慶四年(1570年)九月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歸降事件的妥善處理,第二階段是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俺答封貢的實現。而李春芳與王崇古等邊臣的大量書信往來的事實恰恰説明,他在這一過程中也起了重要推動的作用。《明史》記載:“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高)拱、(張)居正即帝前決之。”也説明李春芳在俺答封貢的實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59] 
  • 首先,為和議事宜,李春芳在接到兵部題覆的王崇古“議處降夷”本後,經慎重思考,向穆宗遞交了支持王崇古奏議的奏疏《請封順義王》。這封奏疏首先以肯定的態度轉述王崇古奏疏的基本內容,接着向穆宗解釋自己的看法:一是趙全等作惡多端,當取還正法以泄神人共憤;二是加恩遣歸把漢那吉,以播種未來明蒙親和之善因;三是考明初故實,力主同意俺答求貢請封,此舉不但減省軍費,而且亦得保全邊民。然後,李春芳提出了“詳慎”的和議總原則,並規劃了基本的操作步驟:“但事體重大,必須詳慎,乃可善後。今且許以執送叛逆(趙全)遣還伊孫(把漢那吉)仍行,邊臣再加計處停妥,待其陳乞番文至日,劾下廷臣會,必眾論僉同,方可見之施行。”這便是後來實行的“兩截處”(先解決把漢那吉之事,再處理納款、請封)方案之雛形。 [58] 
  • 其次,李春芳曾與反對和議的羣臣反覆辯難,李春芳最終説服眾位大臣,統一了意見,並帶領同官“帝前決之”,對明穆宗面奏與俺答封貢,“外示羈縻,內修守備”之意 [44]  ,將大臣的統一意見合法化、權威化。 [58] 
  • 其三,和高拱、張居正一樣,李春芳也曾經頻繁地與王崇古、譚綸等邊疆大員交換意見,促成和議的最終達成。《貽安堂集》收錄其與薊遼總督譚綸、宣府巡撫孟重、宣大總督王崇古往還的書信達9封之多。在王崇古上疏之後,李春芳在寫給薊遼督撫譚綸的信中表示贊成王崇古的方案,認為此方案抓住了對付蒙古的關鍵,即他總結的八字方針“戰守並用、制御有道”。但和議究竟能否達成尚屬未知數,一旦和議不成,戰爭將不可避免,因此,李春芳要求承擔拱衞京師重任的薊遼督撫加強防範,杜絕“桃松寨故事”的重演。之後俺答陳兵邊境,戰守懸於一線,事情變得十分微妙,李春芳寫下第二封書信《與宣府孟中丞》,告誡協理軍務的宣府巡撫孟重隨時準備戰鬥。之後他在回覆譚綸的《答薊遼督撫》中,在眾議紛紜之際向尚在猶疑的薊遼督撫通報把漢那吉事件的確切處理方案,嚴肅指出和議的必要性,同時再一次申明自己支持和議的態度;在給王崇古的《答王鑑川司馬》中,李春芳將功勞歸諸穆宗和王崇古,並認為以俺答一貫的奸詐狡猾,明軍絕不可掉以輕心,而應專注每一個環節,使事態盡在掌握。最後一封答王崇古的信當寫於封貢互市已成定局之後。信中除稱賞對方“善調停”以成大事外,一方面鄭重承諾責任共擔,另一方面語重心長地告誡對方:要想長治久安,必須“外示羈縻,內修戰守”,“常得制御之術”,而不能“苟安目前,遂馳戒備”。 [58] 
奏疏於前,定議於中,戰備於後,由此可見李春芳作為首輔的作風。 [58] 

李春芳歷史評價

朱載坖:“卿以誠心篤行,淵學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從。雅望久孚於士論,芳聲丕振於詞林,遂授簡先皇,薦登綸閣。夙夜秉在公之節,謨猷闡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晉首台垣。卿乃志切協恭,誠存體國。不動聲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啓沃之忱,彌篤忠實之念弗愈。……於戲!由狀元為執政,馮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養親,王溥見榮於當世。古稱盛事,今乃兼之。” [47] 《賜大學士李春芳歸田敕》
王錫爵:“予以史官事太師者五年,觀其凝立微睇,於智勇爭勝之中,唱而後應,其卒以功名終始。夫水決捩石,山靜出雲,大人之道,則元氣乘之顧,豈在聲色問哉?” [12] 《太師李文定公傳》
李廷機:“公儀觀甚修,晰然玉立,色温而氣和,其與人處,不翕翕熱,顧久之,愈益親。不為崖岸求異於人,而其中有介然不可溷者。平居澄神湛慮,終日默坐,即朋儕紛集,或聲色滿前,凝然若未嘗有。……性敦厚,於人無所毀短,自其始仕至為相,未嘗以私憾中一人,顧亦未嘗以私厚護一人。器度沈深,人莫能窺其際,而厚於倫品。……惟公豐施厚澤,流被函夏,而精誠靖獻,鑑於帝心。世廟嘗諭曰‘小心忠告’,穆廟嘗諭曰‘入告之勤’。乃其淵猷密謨,則素慎默不泄,草亦隨焚。居常閉閣靜思,或仰屋竊嘆,即諸子有不得與知者,門牆下士,何繇仰窺盛美?” [66] 《明故柱國光祿大夫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石鹿李公暨配一品夫人徐氏行狀》
張惟賢等:“春芳為人醇謹,闊大有聲,詞林典禮,佐銓建樹,表表其入綸扉也。當分宜(嚴嵩)專恣之後,一以忠誠鎮靜劑之,而事先帝五年。代華亭(徐階)秉政,同事為新鄭(高拱)、江陵(張居正),而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輯庶司,寅恭匪懈,默贊昇平之治,稱太平宰相雲。” [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張廷玉等:
  • 春芳恭慎,不以勢凌人。居政府持論平,不事操切,時人比之李時;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潔過之。 [13] 明史
  • 顧鼎臣等(顧鼎臣、嚴訥袁煒、李春芳等)雍容廟堂,可謂極遭逢之盛。 [13] 《明史》
樊樹志:“他是一個‘一味甘草,二字鄉愿’之類的人物,只想用‘甘草’來治理國家,用‘鄉愿’來明哲保身。” [19] 

李春芳軼事典故

萬曆年間的首輔王錫爵撰寫了《太師李文定公傳》,記載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幾個方面:
一、奉親養老。李春芳歸家後,父母身體尚好,他得以服侍將近十年。逢年過節或者父母生日,李春芳“率諸子姓次第上壽,二尊人顧而色喜”。 [16]  穆宗頒給李春芳的《歸田敕》裏有一句“展至樂於家庭”,這一點李春芳做得很好。
二、交友論道。 “從裏中鴻生巨儒及諸後生講論道藝”,與一些老友“歡續舊遊”。 [16]  《貽安堂集》裏有很多文章和詩歌反映出這樣的交往,如 《夏日同諸會丈燕集墀石劉丈草堂》等。劉墀石就是宗臣《報劉一丈書》中的劉一丈,宗臣的父親宗周與李春芳為同年,交往也很多。此外,還有解宋、袁懷堂、陸西星等。歸鄉後的十幾年,李春芳還為興化以及周邊州縣寫了不少文章,如 《重修范文正公祠堂記》《重修煙雨樓記》《重修泰興縣儒學記》等。
三、關心民事。“間或婆娑里社,從三老問年穰匱”。儘管曾經貴為首輔,但歸鄉後李春芳很快融入民間,除了關注年歲豐歉之外,對地方的風俗教化也很重視。在目睹興化拋棄禮制、相互欺凌以及放縱自侈的奢靡現象後,李春芳親訂《鄉約事宜》,從婚嫁、喪禮、序齒、稱呼、壽誕、相見、分資、柬帖等方面,訂立了一些鄉約,希望能“迴風俗之一端”。《興化縣誌》中還存有李春芳贈送《杜氏通典》《十三經注疏》《性理》等書籍給縣學的記載。 [16]  [60] 
王錫爵在《太師李文定公傳》裏對李春芳這種優遊林泉、巢雲終老、“不復知人間事”的生活態度很欣賞,認為他“可謂功名成全,孤標寡耦矣”。 [16] 

李春芳人際關係

李春芳親屬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李秀
——
祖父
李旭
——
父親
李鏜(?-1577)
死後獲賜祭葬。 [50] 
母親
徐氏(?-1581)
死後獲賜祭葬。 [51]  [64] 
妻子
徐氏(1509-1564)
為人賢惠 [65] 
兒子
李茂才
曾任尚寶司掌司事、太常寺少卿。 [52] 
李茂年
曾任中書舍人 [38] 
李茂德
曾任中書舍人。 [43] 
孫子
字次卿、碧海。官至禮部尚書
曾孫
字嘉錫。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官至福建巡按御史。
字世臣。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官至陝西巡撫。
李春芳的後代繁衍成興化望族,“子孫曾玄五世,男女數十百人,官至尚書、卿寺以及知府、知縣者十數人,而布衣、諸生以詩文名於世者數人”。
以上內容來源 [10]  [16]  [20] 

李春芳師友

老師歐陽德湛若水王艮、丁養晦等 [20] 
友人吳承恩。李春芳與吳承恩由青壯年延綿至晚年,前後交往長達三四十年,對吳承恩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影響。有研究者認為:“吳承恩完成《西遊記》的環境,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李春芳創造的。” [62] 

李春芳主要作品

《貽安堂集》書影及李春芳像 《貽安堂集》書影及李春芳像
李春芳有一些獨著或合著的作品留存於世。其中僅有一部收錄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貽安堂集》(十卷),他的奏疏由次子李茂才編撰成書,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刊行,書後附錄一卷。但該書並未被收入《四庫全書》,今在中國台灣存有三部副本。李春芳的另一部著作《精忠傳》(八卷)在清代中期被禁止,其中一份副本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地方誌中還記載他曾編撰有《明信》(十卷)一書,今已亡佚。 [20] 
此外,李春芳曾著書嚴格規定有關宗室吉凶大禮及逢年過節的賞賜,獲明世宗賜名為《宗藩條例》(共2卷 [56]  [14]  。他還參與編撰了《承天大志》《世宗實錄》及重修《大明會典》。同時,他還十分關注對《永樂大典》進行的重刊,重刊工作於隆慶元年(1567年)完成。 [16]  [20] 
《皇明經世文編》輯錄有《李石麓文集》1卷,錄其疏、序、記共9篇。 [15] 

李春芳人物爭議

近代學者胡適魯迅曾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淮安人吳承恩。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沈承慶遺作《話説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李春芳。李春芳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號“華陽洞主人”。《西遊記》第95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霑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蹟,今喜明君降寶堂。”沈承慶認為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相一致。 [17]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啓年間成書的《淮安府志》。沈承慶考證後得出結論:吳承恩所寫的是《西湖記》,而非《西遊記》。 [17]  也有研究者對他的説法提出了質疑。 [61-62] 

李春芳後世紀念

李春芳墓葬

據雍正《揚州府志》卷二十七記載:“李春芳墓在城西二十里宏恩寺側”。 [57]  墓在蜀岡餘脈之七里甸。“文革”時曾被破壞。也有説法認為李春芳墓在揚州舊城西門外,即今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一帶。 [60] 

李春芳府宅

除墓葬外,揚州在明清時還有關於李春芳的一些遺蹟:雍正《揚州府志》卷三十一記載:“李春芳宅,俗名元老府,在北河下街。今宅雖廢,里人猶呼其地為元老府。”該書卷三十三載“李春芳宅在文正裏”。 [57] 

李春芳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飾演者
2000
葛輝
2010
金陽 [23] 

李春芳史料索引

明官修《明實錄》世宗、穆宗、神宗朝部分
許國《明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定石鹿李公行狀》 [58] 
王家屏《明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定石鹿李公行狀》 [58] 
王錫爵《太師李文定公傳》 [16] 
張廷玉等《明史》卷193 [13] 
參考資料
  • 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26]
  • 2.    《明史》卷193《袁煒傳》:時謂李春芳、嚴訥、郭樸及煒為“青詞宰相”。
  • 3.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嘉靖二十六年舉進士第一,除修撰。簡入西苑撰青詞,大被帝眷,與侍讀嚴訥超擢翰林學士。尋遷太常少卿,拜禮部右侍郎,俱兼學士,直西苑如故。佐理部事,進左侍郎,轉吏部,代訥為禮部尚書。……尋加太子太保。
  • 4.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四十四年命兼武英殿大學士,與訥並參機務。世宗眷侍直諸臣厚,凡遷除皆出特旨。春芳自學士至柄政,凡六遷,未嘗一由廷推。
  • 5.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時徐階為首輔,得君甚。春芳每事必推階,階亦雅重之。
  • 6.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隆慶元年春,有詔修翔鳳樓,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興土木,可乎?”事遂止。
  • 7.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時春芳已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改中極殿……。
  • 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50:萬曆十二年六月……癸亥,予原任大學士李春芳祭葬,仍加祭四壇,贈太師,諡文定,蔭一子尚寶司司丞。
  • 9.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而春芳歸,父母尚無恙,晨夕置酒食為樂,鄉里豔之。父母歿數年乃卒,年七十五,贈太師,諡文定。
  • 1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223:萬曆十八年五月……追贈原任少師、吏部尚書、大學士李春芳特進,以其子茂才考滿加恩故也。
  • 11.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春芳恭慎,不以勢凌人。居政府持論平,不事操切,時人比之李時;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潔過之。
  • 12.    《國朝獻徵錄·卷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7-30]
  • 13.    《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7-30]
  • 14.    《明史》卷193《李春芳傳》:時宗室蕃衍,歲祿苦不繼。春芳考故事,為書上之。諸吉凶大禮及歲時給賜,皆嚴為之制。帝嘉之,賜名《宗籓條例》。
  • 15.    《皇明經世文編·卷二百八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0-05]
  • 16.    《國朝獻徵錄·卷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26]
  • 17.    《西遊記》作者是李春芳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6-03-01]
  • 18.    明史·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12-13]
  • 19.    樊樹志.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中華書局,2018:30
  • 20.    [美]富路特,房兆楹 原主編;李小林,馮金朋 主編.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3: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4:1114-1116
  • 21.    李春芳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22.    張明林 編著.帝國斜陽 明穆宗隆慶:西苑出版社,2012-01:97
  • 23.    吳承恩與西遊記 第1集(“演員表”李春芳飾演者見44:32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4-02-17]
  • 2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321: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庚午,賜廷試貢士李春芳等三百一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癸酉,賜狀元李春芳朝奉官帶及諸進士寶鈔。……甲戌,狀元李春芳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 25.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70:嘉靖三十八年三月……以廷試天下貢士,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學士李春芳……充讀卷官。
  • 26.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87: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己未……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李春芳掌翰林院事。
  • 27.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93:嘉靖四十年二月……吏部言:禮部左侍郎缺,請推補。得旨:不必會推,嚴訥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
  • 28.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34:嘉靖三十五年四月……丁巳,詔升翰林院侍讀嚴訥、修撰李春芳俱翰林院學士。
  • 29.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494:嘉靖四十年三月……吏部以左侍郎員缺,請旨會推。上曰:不必會推,嚴訥改吏部左侍郎,李春芳升本部左侍郎,董份填注部任,俱兼學士如舊。
  • 30.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05:嘉靖四十一年正月……升吏部左侍郎嚴訥為禮部尚書,改禮部左侍郎李春芳為吏部左侍郎,以禮部右侍郎董份掌詹事府事,各兼官如故。仍今春芳、份支從二品俸。
  • 31.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07:嘉靖四十一年三月……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徐階(等)……充廷試讀卷官。既而雷禮以督工辭,上允之,命錄內,仍書職名,增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李春芳讀卷。
  • 3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19:嘉靖四十二年三月……甲午,改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嚴訥為吏部尚書,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李春芳為禮部尚書,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董份回部管事,兼官各如舊。
  • 33.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37:嘉靖四十三年八月……丙子,以萬壽聖節,加恩直贊諸臣……尚書嚴訥、李春芳各加太子太保。
  • 34.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45:嘉靖四十四年四月……敕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嚴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李春芳俱兼武英殿大學士,在內閣同元輔階辦事。訥仍暫管吏部事,各兼官如故。訥、春芳辭,優詔不允。
  • 35.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46:嘉靖四十四年五月……丙辰,命大學士嚴訥、李春芳充重錄大典纂修《承天大志》總裁官。
  • 36.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4:隆慶元年二月……上以登極,加恩提調講讀及侍從藩邸諸臣……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李春芳、郭樸俱少保。
  • 37.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8:隆慶元年五月……降廣東道試御史齊康二級,調外任。初,康以大學士高拱屢被論劾,意大學士徐階主之,乃論階險邪貪穢,專權蠹國狀,復言:先帝欲建儲,階堅執不可。及皇上登極,有疑懼心,遂詐稱疾,以嘗上意。又與大學士李春芳聲勢相倚。有旨切責康妄言,令階、春芳安心視事……是日,春芳亦具乞休,上亦温旨答之不允。
  • 38.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10:隆慶元年七月……蔭大學士李春芳男茂年為中書舍人,以三年秩滿也。
  • 39.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16:隆慶二年正月……上以生辰大慶,加恩輔臣及舊講官……李春芳加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食正一品俸。
  • 40.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22,隆慶二年七月十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2-17]
  • 41.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17:隆慶二年二月……丙戌,會試天下貢士,以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殷士儋為考試官。
  • 42.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30:隆慶三年五月……大學士李春芳以親老,懇疏乞休,上不允,曰:卿德望素著,年力未衰。朕方切倚任,用圖治理,豈可遽求休退?宜即出供職,以副眷倚。……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再乞休致,上遣中官即私第諭曰:卿耆顧元輔,朕方切倚托,豈宜以親老求退?宜即出輔政,不必又辭。春芳表謝。未幾,求去益力,且言今明主在上,眾正盈朝,而臣自惟碌碌,不能有所建明,已負素飡之責久矣。若貪戀不止,則危辱隨之,惟止加憐察。不允。
  • 43.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46:隆慶四年六月……乙巳,以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一品六年考滿,遣中使至春芳第,賜銀幣、羊酒如例。吏部請加恩,得旨:春芳簡任首輔,茂著忠誠,其進少師,兼支大學士俸,給與誥命,蔭其子茂德為中書舍人。春芳辭,上覆降旨褒諭,不允。
  • 44.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55:隆慶五年三月……己巳, 上御文華殿,日講畢,大學士李春芳等面奏北虜封貢事宜,具言外示羈縻,內修守備之意,上曰:卿等既議允當,其即行之。於是廷臣知事由宸斷,異議稍息矣。
  • 45.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55:隆慶五年三月……以廷試天下貢士,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李春芳……充讀卷官。
  • 46.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56:隆慶五年四月……庚申,南京吏科給事中王楨等論大學士李春芳以親老求去,再即止,因緣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檢,春芳不能辭責。上切責楨等輕率妄言,排謗輔臣,有失國體,姑貰其罪。春芳上曰:臣自隆慶二年以來,乞休數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復,再乞骸骨。皇上親灑宸翰,鑑臣忠實。臣用是感激,捐軀不敢再瀆,乃請改弟職,送母南歸。若責臣以知止知足之義,臣復何辭,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詆及臣父。夫皇上許臣以忠實,而楨等詆臣為欺詐,孰然孰否?聖明洞察,何敢置辯。第念臣惟知君命之當遵,而不知人心之難測,惟知親意之當順,而不知物議之隨騰。自蹈機阱,其誰敢尤?伏望鑑臣孤蹤危悃,即日放歸田裏,以作言官彈擊之氣,示在位曠瘝之驚。上報曰:卿輔弼元臣,忠誠體國,朕所眷倚,豈可以人言輙求休致?宜即出,安心供職,所辭不允。
  • 47.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五十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2-17]
  • 48.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57:隆慶五年五月壬戌朔,大學士李春芳再上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大學士李春芳三上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懇,朕已具悉,但機務繁重,方切倚毗,豈可堅於自遂?宜即出輔理,慎勿再辭。……大學士李春芳四上求去,上覆温旨慰留,令勉出輔政。……戊寅,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凡五上,上察其誠懇,乃許之,優詔褒美,特賜馳驛,遣行人曹銑護行,命有司月給米六石,歲給人夫八名,仍賜敕獎諭曰:卿以誠心篤行,淵學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從。雅望久孚於士論,芳聲丕振於詞林,遂授簡先皇,薦登綸閣。夙夜秉在公之節,謨猷闡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晉首台垣。卿乃志切協恭,誠存體國。不動聲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啓沃之忱,彌篤忠實之念弗愈。朕方賴平章,共圖治理,頃以親老微疾,累乞閒。慰諭雖頻,情詞益懇。特從所請,用遂雅懷。茲賜卿馳傳,遣官護行。有司歲給輿隸八人,月饋官廩六石,以副朕優眷輔臣之意。於戲!由狀元為執政,馮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養親,王溥見榮於當世。古稱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調護精神,展至樂於家庭,發英華於著述。俾國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為重輕。豈惟卿垂無疆之聞,而國家亦永有光哉。
  • 49.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54:隆慶五年二月……大學士李春芳以疾乞休,上曰:卿輔弼元臣,忠勤素著,朕所倚任,豈可以微疾輙求休致?宜慎加調護,痊可即出供職。仍遣太醫院官診視,賜豬羊、酒饌。……戊申。大學士李春芳再上乞休,上仍褒留不允。
  • 5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63:萬曆五年六月……庚申,賜原任少師大學士李春芳父鏜祭葬如例,加祭二壇。
  • 5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10:萬曆九年三月……原任大學士李春芳乞母祭葬,詔如例,仍加祭一罈。
  • 5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11:萬曆三十三年七月……吏部覆:兩京四品京堂……尚寶司掌司事、太常寺少卿李茂材……各自陳乞罷……。
  • 53.    《嘉靖以來首輔傳·卷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2-17]
  • 54.    《嘉靖以來首輔傳》卷5:李春芳,字子實,揚之興化人也。少舉鄉試,久不利於公車,而其後竟以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 55.    《嘉靖以來首輔傳》卷6:又明年,春芳亦卒,賜祭九加二祭,其它俱視階,亦贈太師,諡文定。
  • 56.    《千頃堂書目·卷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2-17]
  • 57.    王克勝 主編.揚州地名掌故: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12:377-378
  • 58.    王向東 著.明清昭陽李氏家族文化文學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14-12:70-80
  • 59.    馬靜茹.李春芳與“俺答封貢”[J].民族史研究,2014(01):144-152.
  • 60.    李坦 著.揚州歷代名賢錄: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11:86
  • 61.    李安綱.怪詩並不怪,只為未讀懂——評沈承慶先生的《西遊記》作者李春芳説[J].唐都學刊,2002(02):70-73.
  • 62.    蔡鐵鷹.李春芳、吳承恩交往述略 ——為《西遊記》作者研究説一背景解一疑團[J].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4):59-66.
  • 63.    陳旭.明代俺答封貢中李春芳和趙貞吉之作用考論[J].山西檔案,2015(06):154-158.
  • 64.    李廷機:《李文節集》卷十九,《明故柱國光祿大夫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石鹿李公暨配一品夫人徐氏行狀》:萬曆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少師石鹿李公卒於寢……公諱春芳,字子實,其先居句曲之朱瓂村。海一公,始祖也,數傳而有旺二公,旺二公生富一公,富一公生樂易處士,有質行,善讓無所較,配某氏,生樸庵公旭,配某氏,生永懷公鏜,公父也。李氏自先世起田野間,受什一,悃悃無岐營,至永懷公始尚儒雅,雍容而醇謹篤厚,裏中稱為長者,配徐氏,事繼姑甚孝,語具少傅呂公、大司徒殷公所著志中。樂易處士、樸庵公並累贈柱國、光祿大夫、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殿大士,配一品夫人。天子所以褒揚隱德備至,而永懷公則系玉衣蟒,與其夫人身被極封,而受鼎養者餘三十年,富貴壽考,於世無兩焉。公之生也,以正德庚午十二月十五日。
  • 65.    李廷機:《李文節集》卷十九,《明故柱國光祿大夫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石鹿李公暨配一品夫人徐氏行狀》:然無非所以成公之大,而始終佐助,則惟是徐夫人。當徐夫人之歸公也,公蕭然諸生,家不逮中人,夫人親操井臼絣繃洸,而堂上尊人,自曾祖考妣而下,凡三世皆老白首,飲食被服,治具縫紉,一切取成夫人。而老人易恚,早晏涼温,鹹淡燥濕,間稍差池,張目向之,夫人獨能望顏候色,竭力營致,一呼立具,無不當諸老人心。更以女紅佐公讀,往往丙夜乃罷。及公登第,官詞林,而夫人拮据邸舍中,綜畫纖悉,以是公更不問家人生產作業,得一意涵養蓄積。夫所以相天下者,當公直法宮、侍講幃,夙夜在公,不遑偃息,而夫人滋益勤,公未食不食,未寢不寢。公時勞之曰:“爾亦太自苦矣。”夫人曰:“吾不能自安而令夫子獨勞也。”公有佐室三,夫人善遇之,無間言,有《小星》、《樛木》之惠,所生子女,彀翼煦濡,一如己出,而處妯娌族黨,下至臧獲,靡不肫肫有恩,人交誦之。顧竟以勞成疾卒。少師公太夫人泣曰:“天乎!奈何奪吾賢婦!”卒之日,為嘉靖甲子八月十六日,距其生某年某月某日,享年僅五十有六。
  • 66.    李廷機著,於英麗點校.《李文節集》: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475-47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