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家屏

(明朝中後期大臣,內閣首輔)

鎖定
王家屏(1537年1月13日—1604年1月22日),字忠伯,號對南,大同山陰(今山西雁門)人。明代中後期大臣,內閣首輔
王家屏是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預修《世宗實錄》。萬曆時,遷侍講學士,擢吏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萬曆十四年(1586年),回家丁憂。萬曆十七年(1589年),服除後以禮部尚書入閣。萬曆十九年(1591年),升任內閣首輔。次年以請立太子忤明神宗,引疾致仕。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王家屏病逝于山陰家中,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少保,諡號“文端”。 [31] 
王家屏性忠耿,好直諫,喜詩文。其詩文氣象開闊,雍容和雅,有正始之音。著有《復宿山房集》。 [31-32] 
(概述圖參考資料 [13] 
全    名
王家屏
別    名
王文端、王閣老
忠伯
對南
諡    號
文端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大同山陰
出生日期
1537年1月13日
逝世日期
1604年1月22日
主要作品
《王文端公詩集》
《復宿山房文集》
最高官職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追    贈
少保

王家屏人物生平

王家屏早年經歷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1月13日)閏十二月二日,王家屏生於山西大同府山陰縣。到他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衰,且耕且讀。 [10] 
嘉靖十九年(1540年),父親開始教王家屏讀書,治《詩經》。 [1]  [10]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王家屏補諸生 [10]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家屏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 [11] 
隆慶元年(1567年)冬,王家屏北上赴京,準備參加明年的會試 [11] 

王家屏初入官場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王家屏考中進士,列二甲第二名。 [1]  六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作五古《出入翰林自述》,表明其抱負。 [11] 
隆慶三年(1569年)五月,王錫爵赴南雍,王家屏作《送王荊石司成赴南雍》詩。同年,李長春以父病乞歸,王家屏送行,作《送李元甫乞假省親》詩。 [11] 
隆慶四年(1570年)三月,王家屏被授為編修,參與修國史。五月,命王家屏等纂修《世宗實錄》。同年,範應期赴南京國子監任祭酒,王家屏作詩相送。 [11] 
隆慶五年(1571年),王家屏分教禮闈,教習內館,並奉命入蜀冊封藩王。 [12]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年僅9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王家屏為擬《孝懿皇后諡冊文》《聖母中宮尊號冊文》《聖母尊號冊文》《仁聖皇太后尊號冊文》《慈聖皇太后尊號冊文》。 [12] 
萬曆元年(1573年)正月,命王家屏等為展書。同年,參與修纂《穆宗實錄》。 [12] 

王家屏講官生涯

萬曆三年(1575年)七月,王家屏充日講官。八月,命王家屏等直起居注。其時,朝講經筵多流於形式,然家屏隨着事情展開陳述,舉行軒朗。他的陳奏懇切真摯,明神宗常斂容接受。明神宗稱之為“端人”。 [12] 
萬曆四年(1576年)夏,王家屏以病謁告,朝廷賜金幣馳驛以便其返鄉。 [12] 
萬曆五年(1577年),王家屏在家養病 。八月,因《世宗實錄》修成,王家屏加俸祿一級。 [12] 
萬曆七年(1579年)四月,王家屏以日講官的身份被召回京,直日講。 [15]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卧病在牀,朝內大臣為表關切和忠誠,都於祠廟間奔走禱祈,唯獨王家屏不去。七月,擢升王家屏為洗馬。八月,升為庶子 [15] 
萬曆十一年(1583年)九月,王家屏主持武試。隨後,遷王家屏為詹事府少詹事侍讀學士,署翰林院 [15] 

王家屏入閣輔政

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命王家屏教習庶吉士,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很快又改為吏部右侍郎。十二月,王家屏以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成為內閣的一員。 [15]  當時,申時行主持國政,許國王錫爵僅次於申時行,王家屏排在最後。每次議論政事,他都處事公正,堅持法度,剛正不附眾。 [23] 
萬曆十四年(1586年)八月二十七日,王家屏繼母景氏去世。九月,王家屏乞假回家丁憂 [15] 
萬曆十六年(1588年)十二月十五日,內閣首輔申時行言王家屏服除,請求召其入內閣。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家屏在家中接到聖旨,讓其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王家屏作《戊子辭起召疏》懇辭 [15] 
萬曆十七年(1589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家屏再次接到聖旨,讓其進京。王家屏再次上疏請辭,但明神宗不允。二月二十四日,王家屏第三次接到聖旨,隨後於四月初六日出發,四月二十一日入京。四月二十三日,王家屏還朝,以禮部尚書入閣。八月十四日,時值萬壽節,王家屏請求明神宗在御殿接受朝賀,明神宗才勉強露面了一次。並派宦官傳旨王家屏,以忠誠仁愛獎勵他。王家屏上奏感謝,又請求明神宗多視察朝政。過了幾天,明神宗駕臨宮門接見了他,此後便深居不出。 [24]  十二月,大理寺評事雒於仁嚮明神宗上了“四箴”疏,勸皇上“濃醑勿崇,內壁勿厚,貨賄勿侵,舊怨勿藏”。言辭尖利,切中要害。萬曆震怒不已,準備從重懲治雒於仁。王家屏上《申救大理寺評事雒於仁疏》,並自請罷斥 [15] 
萬曆十八年(1590年)正月,明神宗召王家屏等輔臣於毓德宮西室,以雒於仁《四箴疏》示之,想要以重典處置。申時行、王家屏等委婉勸解,明神宗才沒有重處雒於仁,而是將其貶斥為民。因此前申時行等人多次建議皇帝立儲,這一次,明神宗讓皇長子與眾朝臣相見,申時行、王家屏等都請求馬上進行冊封。明神宗答應等皇長子十五歲時再冊封。十月,王家屏上疏請求冊立太子,吏部尚書宋纁、禮部尚書于慎行也率羣臣合疏請求冊立太子,明神宗大怒,下旨罰俸。申時行等稱病辭官。王家屏居中調解,明神宗遣內侍傳話於王家屏,答應第二年春進行冊封。 [15] 
萬曆十九年(1591年)正月,明神宗進王家屏為太子太保,王家屏沒有接受。八月,許國與王家屏上疏請求明春冊立太子,當時首輔申時行在休假,兩人卻將其名字列上。九月,工部主事張有德以冊立期近,奏請備辦冊立太子的儀禮,明神宗認為這是攪擾,以此為藉口再次拖延立儲時間。 [29]  許國堅持爭辯而離職,申時行被人讒言,不得已也離去,王錫爵此前就已回鄉探親,於是王家屏做了首輔。因為許國的諫疏自己也列了名,不應該單獨留下,於是王家屏再次上奏請求致仕,明神宗沒有同意。 [25]  十二月,王家屏再次請求明春冊立太子,但明神宗沒有答覆。 [16] 

王家屏辭官去世

萬曆二十年(1592年)正月,禮部給事中李獻可在“國本”問題上觸怒了明神宗,被降職外調,餘夥皆奪俸半年以示誡諭。御批下到內閣,王家屏拒不執行,將御批封還並極力勸諫。明神宗更加惱怒,下旨責備王家屏,王家屏上書請求致仕。 [17]  二月,王家屏再次請求致仕,明神宗沒有批覆。當時剛好有殿試,王家屏辭去了讀卷之事。三月十四日,王家屏第五次上書請求致仕,得到了批准。王家屏於三月十八日離京,四月初二日回到原籍山陰。回家後,王家屏於縣南建復宿山房,常居於此,與其子王濬初讀書其間。 [16]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朝廷在朝鮮用兵。王家屏致函經略顧養謙説:“過去衞國被狄人消滅,齊桓公率領諸侯修築楚丘城,《春秋》讚賞他的大義;沒有聽説就與狄人結仇怨,聯絡諸侯的兵馬討伐他們的。現在只管心存會稽的恥辱,刺激朝鮮,以築楚丘之城的功績,獎勵全體將領官吏,不做主人而做客人就是善事啊。”顧養謙不採納,結果在朝鮮作戰幾年沒有戰功。 [18]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明神宗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王家屏聽到消息後欣喜異常,作《壬寅賀冊立大典疏》。十一月,明神宗遣使去山陰慰問王家屏,並賞賜他金幣、羊、酒。 [16]  [19] 
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1月22日)十二月二十二日,王家屏病逝于山陰家中,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少保,諡號“文端”。 [16]  [19]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王家屏諸子將其葬于山陰河陽堡桑乾河畔。 [16]  明熹宗即位後,再追贈他為太保,並任用他的一個兒子為尚寶丞。 [20] 

王家屏主要影響

王家屏政治

王家屏在朝輔政期間,每次議事,都秉公執法,不亢不卑。為了匡時弊、興曲禮、整綱紀,每每忠言逆耳,意在盡節,報效國家。史稱其“發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 [29] 
萬曆十七年(1589 年)十二月,大理寺評事雒於仁嚮明神宗上了“四箴”書。其大意是説,皇帝近年來得了一種嗜酒、戀色、貪財、尚氣的綜合徵。他對症下藥地要求明神宗“濃醑勿崇,內嬖勿厚,貨賄勿侵,舊怨勿藏”。這“四箴”疏使明神宗震怒不已,非治雒於仁於死罪不可。當此千鈞一髮之際,王家屏上《申救大理寺評事雒於仁疏》,懇請明神宗由自己代替雒於仁“服罪”。他從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入手“引火燒身”,為雒於仁開脱責任,接下來就是婉言曲折地指出雒於仁所言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隨之便是指責皇帝不應該推卸自己的錯誤,並肯定了雒於仁此舉是盡忠於朝廷,給雒於仁開脱了活命的途徑。 [29] 
從萬曆十四年開始,立儲問題成為朝中的核心議題,中國皇朝一直有立嫡為儲的傳統,通過明確繼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動盪,但明神宗卻不想讓長子朱常洛繼位,而想讓寵妃的兒子朱常洵長大後再冊立太子。於是萬曆十八年(1590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內的內閣大臣以集體辭職要挾皇帝,要求儘快冊立皇太子。申時行等人相對驚愕,各自草擬奏章再次爭辯,關上大門請求辭職。唯有王家屏在閣中,又奏請明神宗速決大計。明神宗派遣內侍傳話,就在冬日議定舉行,否則就等待過了十五歲再議。王家屏認為口頭敕令難以為據,想皇帝特別頒佈詔令,馬上草擬奏章呈奉。明神宗不採納,又諭告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季舉行冊立大禮。 [30] 
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禮部給事中李獻可等人在“國本”問題上觸怒了明神宗,李獻可被降職外調,其餘人皆奪俸半年以示訓誡。御批下到內閣,為營救李獻可,王家屏拒不執行,將御批封還。 [29] 

王家屏文學

散文
王家屏博聞善記,文思敏捷,文章自成一家。其工於四六,為文言辭懇切、氣象開闊。王家屏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四六名家。縱觀王家屏的文章,其中祭文、冊文、敕諭、奏書、表、碑、銘、啓等這些比較正式的、官方的文章,均是四六的形式。如《賀李中丞》: [27] 
江南財賦,幾半九州之饒;吳下人文,夐邁六朝之盛。眷茲重地,宜得名賢。惟望實之素隆,況猷為之夙試。調停寬猛,見吏治之承風;振救菑危,措民生於安堵。肆膺簡命,晉總節旄。 兼文武之雄資,受紀綱之重任。中丞儀採,百僚之瞻仰維新;左輔科條,眾庶之服從既稔。駕輕車以神駿,路失崎嶇;遊利刃於全牛,節忘盤錯。 側聞代報,倍激歡悰。但阻賀於賓堦,徒懸情於幕府。式均燕喜,不盡俞揚。
文中“江南財賦”與“吳下人文”,“幾半九州之饒”與“敻邁六朝之盛”等字數對等、意義對舉、詞性對稱、結構對應,屬於比較工整的四六文。王家屏的四六文在對仗、藻飾、聲韻、用典等方面把握的很好,且發自真心,甚少誇大不實之言,文章具有音樂美和典雅美。 [27] 
王家屏為文發自內心,真實自然,且因其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文章也顯得氣象開闊、結構工整、意義深遠,又如行雲流水般,灑脱自然。無論是政論文還是文學散文,都是發自內心而作,言辭懇切,且政論文具有氣象開闊的特點。如在《答王督府》中,朝廷對於邊事爭執不下,王家屏縱觀全局,指出問題,認為疆事廢弛,不能只怪守邊之將,朝廷裏對於邊事議論太多,主意不定,給那些奸猾狡詐之人以可趁之機,趁此機會謀私利。王家屏認為將在外,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決定,就不要優柔寡斷,不用事事奏請,朝廷眾口不一,反而會耽誤解決問題的良機。切中時弊,言辭懇切,氣象開闊,讀其文章,王家屏大氣儒雅的智者形象躍然紙上。 [27] 
詩歌
一、體裁多樣,長於律詩
王家屏的詩歌創作體裁多樣,包括樂府詩、古體詩、律詩、絕句。在王家屏保存下來的195首詩歌中,僅律詩就佔了120篇。從中可以看出王家屏長於律詩,約佔全部詩歌的一半以上。律詩要求對仗,且非常嚴格。頷聯和頸聯的上下句必須為對仗句,而首聯和尾聯沒有特別講究,可對也可不對,所以評價律詩的好壞主要是看頷聯頸聯是否對仗工整。王家屏律詩中的頸聯和頷聯的上下句對仗極為精切,如《玉河新柳》: [28] 
水繞沙堤曲,晴於御柳鮮。柔條輕著雨,嫩葉暗抽煙。
影落波間細,陰垂檻外偏。亭亭依漢苑,遲日待鶯遷。
頷聯中“柔條”和“嫩葉”,屬於同一類自然景物,“輕”和“暗”都是形容詞,“著雨”和“抽煙”都是動賓結構,對仗極為工整。詩中“鮮”“煙”“偏”“遷”壓韻準確,且都是平聲韻。不僅如此,平仄對仗也很工整,如頷聯第一句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頸聯也是一樣,詞性相同,對仗精切。 [28] 
二、善用典故
王家屏博詩中運用的典故數不勝數,有歷史典故、文學典故、人物典故等等,這些典故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內涵,增加了詩歌的韻味和情趣。如《送陳少傅致仕》: [28] 
華嶽雄西土,岷江據上游。扶輿鍾間氣,申甫繼前庥。
會本貞元合,形非夢卜求。文章卑晉魏,道術掩韓歐。
紫闥宣綸密,青宮輔德遒。階崇聯玉席,名重覆金歐。
日月光帷幄,星辰近冕旒。論思推傅説,顧命屬留侯。
始終君臣義,安危社稷謀。丙功旬不伐,範志亶先憂。
吐握勤民事,寅恭贊帝猷。補天忠作石,濟世道為舟。
玄斡璣衡正,蒼生疢疾瘳。萬方歸燮理,羣品荷甄收。
翊亮精誠著,都俞寵眷優。鳴璫陪鎬晏,列戟扈辰遊。
蟒服頻裁錦,駝羹數賜羞。奎章絢五色,華榜麗雙虯。
駢錫恩榮渥,長祥慶澤流。鳳毛於羽翰,麟筆紹弓裘。
伊陟賢維肖,祁奚盛可侔。孤貞持漢鼎,五福斂箕疇。
龍馬精神徤,莊椿歲月修。台躔初轉甲,華旦正宜秋。
瓊島晴霞度,金盤玉露稠。岡陵交獻頌,海屋幾添籌。
報國真丹悃,歸田尚黑頭。衣冠紛祖帳,旌節擁星郵。
暫擬徽音遠,頻繁睿旨留。禁中思頗牧,天下想伊周。
司馬中興宋,園公晚定劉。佇看宣室詔,旌幣到林丘。
詩中典故中的人物有傅説張良伊陟祁奚廉頗李牧伊尹周公旦司馬光、園公,這些人都是古代將相之才。一首詩就運用了十個人物典故,如果不是對歷史人物故事的熟悉和了解,又怎能運用的如此切當和貼切。王家屏通過運用典故,委婉地表達了陳少傅像他們一樣也有將相之才,一定會受到重用。 [28] 
三、雍容典雅,清新俊逸
王家屏深受儒家文化的侵染,所以詩歌大體上呈現出雍容典雅的風格,但也有一些詩歌“有正始之音”,呈現出清新俊逸,意旨深遠的特點。 [28] 
(1)雍容典雅
明朝永樂至成化年間,台閣體盛行,詩歌大多是為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而作,詩歌創作追求雍容典雅,但其內容貧乏,顯得毫無生氣。王家屏身為館閣之臣,難免作一些應制、酬唱的詩歌,但這些詩歌都是就事論事,並無誇張諂媚的嫌疑,這與王家屏端正謹嚴的性格有很大關係。與台閣體不同的是,王家屏的詩歌不僅雍容典雅,並且內容豐富、感情真摯。如《應制題扇三首》: [28] 
芝蘭並瑞
曄曄靈葩燦,敷華禁苑中。同心君子契,異瑞聖王逢。
豈獨天和茂,還因孝感通。錦屏依愛日,繡幕合祥風。
接穎瞻堯砌,標奇露漢宮。卿雲如有意,長護萬年叢。
杏林春燕
上林回淑氣,海燕總先知。晴晝承顏色,春風振羽儀。
曲江曾此地,新社若為期。紅向花間掠,煙從柳外披。
聯翩高拂漢,對語近依帷。欲趁凉秋去,常懷戀主私。
寒葩競爽
積素凝芳萼,冰霜慘自任。穠殊金谷豔,爽並玉堂陰。
香細垂簾靜,珠明照殿深。靈根堪作杖,幽意總歸琴。
澹泊渾忘味,悽清足賞吟。宮花千萬樹,寧識歲寒心。
這三首均是應制在扇面上題的詩,詩中用華美的辭藻,描繪了“芝蘭並瑞”“杏林春燕”“寒葩競爽”三個季節三種不同的畫面。從詩歌尾句“卿雲如有意,長護萬年叢”“欲趁凉秋去,常懷戀主私”“宮花千萬樹,寧識歲寒心”中可以看出詩人在詩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暗含了自己對皇帝的期待,渴望君臣融洽的願望,並無獻媚之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如《應制題玄兔》《應制題瑞蓮四首》《夢同馬文莊公應制題獻芹獻曝圖二首》《擬代皇上祝聖母萬壽無疆二首》《賀蔣雲崖二尊人雙封》《賀封大中丞邵公》《壽温都諫父母》《壽孫中翰乃翁》《壽韓友蘭七十》《贈屈郡丞侍親西還》等都呈現出雍容典雅的風格。 [28] 
(2)清新俊逸
正始之音”是指三國魏朝正始年間,文人政治理想幻滅,轉向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把詩歌與玄理結合,詩歌變得清新俊逸、意旨深遠。明萬曆年間,邊塞不斷受到滋擾,國本動搖等等這些朝廷弊端接連上演,王家屏經常處於為國擔憂的狀態,也曾直言上諫,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直到被迫致仕。回到家鄉的王家屏依然心繫朝政,可以説憂國憂民之感貫穿了他的一生。王家屏把對朝政和人生的感慨融入到了詩歌之中,所以他的詩歌也像正始詩歌一樣呈現出清新俊逸,意旨深遠的特點。這類詩歌常出現在感懷詩中,如《憫農》《過拜將台懷古》《詠史》《金陵曲》《盆菊吟》《寒蠅嘆》等。其中《聞蟬二首》: [28] 
其一
露下高天爽氣生,滿林秋籟自蟬聲。孤吟似共瑤琴細,逸響翻增玉署清。
騷客漫將搖賦筆,侍臣偏此壯冠纓。獨憐關塞知寒早,多少征夫怨月明。
其二
紛紛木葉下空蹊,蕭颯鳴蟬萬樹齊。抱日直從金殿出,乘風高傍玉堂棲。
梧桐影瘦霜初淨,砧杵聲繁火正西。自是孤清禁歲晚,莫將春色羨黃鸝。
王家屏以舒緩的語調,優美的辭藻描寫了秋日的“蟬鳴”,並且抒發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蟬”在古人的詩歌中都是品格高潔的象徵,第一首詩中寫秋日的蟬鳴,孤清淒涼,詩人聽到蟬聲,想到的確是戍邊將士的辛苦,表達了對戍邊將士的關心和同情。第二首詩中詩人以“蟬”自喻,雖然秋風蕭瑟,也要不畏嚴寒堅持到底,不去羨慕春日的黃鸝,表達了自己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節操的志向。此時的王家屏依然在朝為官,與其他官員阿諛諂媚、貪慕權力不同,王家屏淡泊名利,想要為國盡忠,為民請命,詩歌中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擔憂。 [28] 

王家屏歷史評價

于慎行:①公為人長身豐頤,魁然嶽立,器局博大,喜愠不形而操履端嚴,臨事有執意所不可,賁育不能奪也。②及臨大節,任重守誠,深堅若將,以身殉義,一何伉直不阿也 。方其廷錚過激,人主不能無憚,然冊儲慶典,既緩急不渝,而於公恩禮始終,亦無少替意者,精誠感動,默有信倚,以定萬世之策, 聖神獨運之原,因難以用舍窺矣。……公居揆路,前俊八年,乃猶未盡其用,故天下惜之,然其所建畫表樹,光明俊偉,固爛焉列於圖史,而稱社稷臣矣。(《少保王文端公傳》) [21] 
沈一貫:公為人温厚和平,喜愠不外見。……家事治,公雖浩然徃性,然愛君憂國不衰,其表謝存尚也,拳拳以罷礦税起遺逸為動,所貽餘書,毋一非法,言不及私。蓋餘輩自傾蓋至今,類若此。為文不屬草。腹定,不竊一字,引經據典,而文理具備。嗟乎!古所稱社稷臣極誠毋貳;臨大節而不可奪者,真其人哉?而彌天鴻業,徒贊一大計,他人之賢者及此為幸,公則未能萬分一。含德而藏非餘始望,悲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少保諡文端封南王公暨配李淑人神道碑》) [21] 
朱賡:①公與人極夷易,至其守成深,堅屹不可動。江陵公之敗籍,其交遊書疏公隻字不關,其間蒲州公繼秉國,時時規勸,多所裨益於時,懲前政之覆也。方務恢綽而朝士多用詭激為聲,公引大義委曲調劑,卒成和衷之美。迨居鉉席,開誠佈公,正色侃辭,庶士斂服。終公在位,無煩言也。②公博學多通,而雅不欲以文章自名。手疏經義,多所發覆,尋罷去。其指先於躬實,行篤倫敍而己,痛二親不逮養,上所賜予,不薦不嘗食,奔景淑人之喪,哀感道路。治家嚴肅,謹毖禮教,裏中化之。無鮮華之飾,至於急病賑饑,宗親賓客,厚往薄來,不以無為解沒之日,幾不辦葬也。(《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少保諡文端山陰王公墓表》) [21] 
湯賓尹:功將身退,道與名完。凡百欽公,風儀巖巖。內廷矢謨,外不聞半。公之大者,別有悃丹。凡百欽公,脱囂就恬。公雖在野,猶在朝端。閔世則苦,辭榮匪甘。身系重輕,望佩危安。有計欻聞,紳士胸闐。(《合祭王文端文》) [22] 
李維楨:①幷州之域雲朔諸郡,號為荒憬,地靈醖釀,數千百年而生公,立朝風節直繼文清。②方幅嚴整,氣岸高峻,若三門砥柱,屹立在狂瀾之中,千古不移也。(《復宿山房集敍》) [22] 
張廷玉等:①家屏柄國止半載,又強半杜門,以戇直去國,朝野惜焉。②《傳》稱“道合則服從,不合則去”,其王家屏、沈鯉之謂乎!廷機雖頗叢物議,然清節不污。若於陛之世德,慎行之博聞,亦足稱羽儀廊廟之選矣。(《明史》) [2] 
朱彝尊:文端立朝,侃侃不阿,因一諫官,力爭去位,風節固不可及。詩亦雍容和雅,不失正始之音。 [28] 

王家屏軼事典故

王家屏秉筆直書

王家屏編修《世宗實錄》時,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當時執掌朝政的是文淵閣大學士高拱。高拱的哥哥高捷,曾把大批官税送給嚴嵩的死黨趙文華,對這段事實,有人怕得罪專橫的高拱,提出作一些改寫,王家屏執意不肯,高拱也親自出面,授意用筆隱晦一些,王家屏仍然不從,按照歷史作了記載。 [26] 

王家屏為人端正

從萬曆元年(1573年)到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一直擔任首輔,權傾朝野。就是這樣一位顯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有一次,張居正生病,朝內大臣都去看望,有的還到寺院祈禱,奉迎至極,唯獨王家屏沒有前去。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後,羣臣一反常態,倒張的浪潮甚囂塵上,明神宗也撤銷了他生前的太師頭銜,籍沒其家產。在這牆倒眾人推的情勢之下,王家屏卻能夠持論公正,對張居正給出了“勇敢任事,豪傑自許”的評價。 [29] 

王家屏人際關係

王家屏祖籍太原,析居陝西鳳翔,先世一人“以材勇充龍江左衞(南京)”,為明成祖朱棣北巡大同隨行護駕,後響應朝廷屯田雲中塞號召,至山陰,為軍户 [8] 
關係
姓名
簡介
高祖
王翀
充任明朝邑(陝西同州府)尉。
曾祖
王縉
明成化四年以貢士授山東臨邑縣知縣。性清廉,有德望,勤於民事,政聲頗高。
祖父
王朝用
號黃坡,明諸生,有俊聲,為儒官。泰昌元年,以其孫王家屏貴,贈其為通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祖母
趙氏
泰昌元年,以其孫王家屏貴,贈為一品夫人。
父親
王憲武
(1509年-1565年),字克定,別號石溪。二十歲考取縣學生員,後六試不第。在王家屏中舉後放棄科考,入貢士補授學官。
母親
韓妙善
(?—1542年),王家屏生母。敕命累贈其為安人、宜人、淑人,泰昌元年加贈為一品夫人。
繼母
梁氏
(?—1550年),王家屏生母韓氏去世後,王憲武所娶續絃,嫁王憲武七年後去世。
景氏
梁氏去世後,王憲武所娶續絃。
妻子
霍氏
兵部主事霍宗嶽的女兒,婚後不滿三月去世。
李氏
霍氏去世後繼娶,是山陰縣處士李松的女兒。
兒子
王濬初
一作王浚初,王家屏長子,字啓哲。萬曆十三年(1585年)鄉舉,中解元。初任內閣中書舍人,後遷户部郎中。
王沛初
王家屏次子,官至鴻臚序班。
王汲初
王家屏三子,官至陝西西安富平知縣。
王瀹初
王家屏四子,官至户部主事。
王湛初
王家屏五子,官至中書舍人,大僕少卿。
王演初
王家屏六子,官至光祿寺丞。
孫子
王泰庚
王濬初四子,官至宛平知縣。
王泰陽
王沛初之子,官尚寶司。
王泰壩
王汲初長子,官至沙縣知縣。
王泰階
王汲初之子,官尚寶司。
(以上參考資料) [6-8]  [10] 

王家屏主要作品

王家屏著述頗豐,今所見傳世作品集有《復宿山房集》四十卷,為王家屏兒子王濬初、王湛初輯,時任山西巡撫魏養蒙命人刊刻。傳世版本應為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此本也是最早最全的刻本。民國十七年(1928年)山西民治學社據此本重印,附有《明史》中王家屏傳。此外,山西省歷史文化研究院以此本為底本的點校本問世,於2017年底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庫全書總目》中載“《王文端集》十四卷”,並且根據尺牘部分韓爌的序言推測此本為不完之本,散佚很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王文端公詩集二卷奏疏四捲尺牘八卷》是據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至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影印。《明經世文編》中有《王文端公文集》一卷,明崇禎間陳子龍等選編,收錄王家屏奏疏 1 封、書信 24 篇,全部為《復宿山房集》收錄。此外,《明史》中載“《王家屏文集》二十卷”,清代徐乾學《傳是樓書目》中載“《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均未見其傳本。明王錫爵等編選的《增訂國朝館課經世宏辭》和明焦竑編《國朝獻微錄》中也收錄了王家屏的部分文章,清朱彝尊《明詩綜》中收有王家屏《恭題文皇帝四駿圖》四首詩等。 [9] 

王家屏人物爭議

有學者從語言學的角度認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王家屏,但南開大學文學院的李宏哲博士則認為漏洞頗多,僅從最早關於《金瓶梅》作者的五條記載中,就可知道,《金瓶梅》的成書與王家屏無任何關係。 [5] 
明人的五種説法如下:一是屠本畯《山林經濟籍》雲:“相傳嘉靖時,有人為陸都督炳誣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託之《金瓶梅》。”二是謝肇淛《金瓶梅跋》雲:“相傳永陵中有金吾戚里,憑怙奢汰,縱慾無度,而其門客病之,採摭日逐行事,匯以成編,而託之西門慶也。”三是袁中道遊居柿錄》雲:“舊時京師,有一西門千户,延一紹興老儒於家。老儒無事,逐日記其家淫蕩風月之事,以西門慶影其主人,以餘影其諸姬。瑣碎中有無限煙波,亦非慧人不能。”四是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雲:“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指斥時事。如蔡京父子則指分宜,林靈素則指陶仲文,朱勔則指陸炳,其他各有所屬雲。”五是《金瓶梅詞話》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欣欣子序首句雲“竊謂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末句又云“笑笑生作此傳者,蓋有所謂也”;廿公《金瓶梅跋》首句雲:“《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 [5] 
其中,一四五條均雲該書作於嘉靖年間之大名士手筆,與王家屏當時的身份不符。第五條提出該書為“蘭陵笑笑生”所作,這是現代《金瓶梅》作者研究的聚焦之處,而在歷史上任何時期,山陰縣及其所轄範圍內,均無“蘭陵”之地名;而二三條則雲作者為門客、紹興老儒,均否定了萬曆年間的王家屏作此書的可能性。另外,根據書中內容,作者應通曉元明戲曲,而關於王家屏的記載中,並無任何與戲曲有關的材料。 [5] 

王家屏後世紀念

墓址
王家屏紀念園
王家屏紀念園(3張)
王家屏墓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南7.5公里的河陽堡村南。墓地有石獸、石人、石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紀念園
王家屏紀念園坐落於山西省山陰縣河陽堡村西600米處,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2010年開始建造。整個紀念園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墓區,即王家屏之墓地。整個建築按照明代一品大員墓地規劃修復,主要建築有高6.8米的王家屏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來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此外還有石人、石獸,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為明代原物。 [4]  [14] 
另一部分是管理中心和紀念館及魁星樓等旅遊文化設施。管理中心以復宿山房命名,仿蔚縣暖泉鎮蒼竹軒經典古院落建築的復宿山房磚雕木刻,面積1000多平方米。紀念館及魁星樓以南洲書院命名,面積3000多平方米。南洲書院內魁星樓裏,有魁星點鬥金碑、國學大師季羨林“獨佔鰲頭”墨寶、魁星點鬥刻石、康熙皇帝御筆“天下第一福”、魁星點鬥雕像、80多位歷史文化名人彩繪。南洲書院裏還有“連中三元”轉運石和仿宋版書勸學牆、仿漢簡的大學牆及文房四寶等其他建築物。 [4] 

王家屏史料索引

關於王家屏的生平,主要參見于慎行《少保王文端公傳》、沈一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少保諡文端封南王公暨配李淑人神道碑》、朱賡《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少保諡文端山陰王公墓表》, [21]  以及《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 [2] 
參考資料
  • 1.    屈萬里等編.《明代登科錄彙編·十七》:學生書局,1969:8852
  • 2.    卷二百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  .國學導航
  • 3.    劉緯毅著.山西曆史地理詞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02:第29頁
  • 4.    王家屏紀念園[J]. 炎黃地理, 2015, (102):72-83.
  • 5.    李宏哲.王家屏行實三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200-1203+1208.
  • 6.    王碧邦,史俊龍主編;黃冀,蘇建成編.北周莊鎮志:三晉出版社,2013.06:第226頁
  • 7.    李國勝主編.王家屏奏疏譯註:北嶽文化出版社,2009:第7-11頁
  • 8.    孫萊芙著.走進朔州:山西經濟出版社,2016.06:第207-208頁
  • 9.    班靜.王家屏及其詩文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8.第10頁.
  • 10.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5-9頁.
  • 11.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12-15頁.
  • 12.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16-19頁.
  • 13.    李國勝主編、康繼文解著.王家屏講章解讀: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12:封面
  • 14.    山陰王家屏紀念園  .朔州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4-23]
  • 15.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20-30頁.
  • 16.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31-42頁.
  • 17.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二十年春,給事中李獻可等請豫教,帝黜之。家屏封還御批力諫。帝益怒,譴謫者相屬。家屏遂引疾求罷。
  • 18.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家屏家居時,朝鮮用兵。貽書經略顧養謙曰:“昔衞為狄滅,齊桓率諸侯城楚丘,《春秋》高其義;未聞遂與狄仇,連諸侯兵以伐之也。今第以保會稽之恥,激厲朝鮮,以城楚丘之功,獎率將吏,無為主而為客,則善矣。”養謙不能用,朝鮮兵數年無功。
  • 19.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閲八年,儲位始定。遣官齎敕存問,賚金幣羊酒。又二年卒,年六十八。贈少保,諡文端。
  • 20.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熹宗立,再贈太保,任一子尚寶丞。
  • 21.    李宏哲. 王家屏年譜[D]. 蘭州大學, 2010.第46-54頁.
  • 22.    班靜.王家屏及其詩文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8.第19頁.
  • 23.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時行當國,許國、王錫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
  • 24.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家屏以為言,請因聖節御殿受賀,畢發留中章奏,舉行冊立皇太子禮。不報。復偕同官疏請。帝乃於萬壽節強一臨御焉。俄遣中官諭家屏,獎以忠愛。家屏疏謝,復請帝勤視朝。居數日,帝為一御門延見,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 25.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明年秋,工部主事張有德以冊立儀注請。帝復以為激擾,命止其事。國執爭去,時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錫爵先以省親歸,家屏遂為首輔。以國諫疏己列名,不當獨留,再疏乞罷。不允,乃視事。
  • 26.    雲波等編著.雁同文化史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12:第194頁
  • 27.    班靜.王家屏及其詩文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8.第43-46頁.
  • 28.    班靜.王家屏及其詩文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8.第55-59頁.
  • 29.    『忠讜直臣』王家屏[J].前進,2019,(09):61-62.
  • 30.    《明史·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五》:時儲位未定,廷臣交章請冊立。其年十月,閣臣合疏以去就爭。帝不悦,傳諭數百言,切責廷臣沽名激擾,指為悖逆。時行等相顧錯愕,各具疏再爭,杜門乞去。獨家屏在閣,復請速決大計。帝乃遣內侍傳語,期以明年春夏,廷臣無所奏擾,即於冬間議行,否則待逾十五歲。家屏以口敕難據,欲帝特頒詔諭,立具草進。帝不用,復諭二十年春舉行。
  • 31.    孫克強,嶽淑珍編著.金元明人詞話: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08:第565頁
  • 32.    班靜.王家屏及其詩文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8.引言第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