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入閣

鎖定
入閣,拼音是rù gé,漢語詞語,意思是明清稱以殿閣大學士身份進入內閣辦事而為宰輔者。明朝永樂(1403-1424)初年創設內閣,當時入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署,不得專制諸司。
中文名
入閣
拼    音
rù gé
屬    性
動詞 [1] 

目錄

入閣解釋

洪熙(1425)時始以殿閣大學士入值內閣,閣職漸崇,併兼尚書職銜。景泰(1450-1456)以後,內閣領誥敕房、制敕房、六部之事,閣權益重。嘉靖(1522-1566)以後,朝位班次俱在六部之上。凡入閣者多為翰林出身者,為內閣之長官,握宰相之權,稱入閣予機務。清朝相沿未改,以大臣授殿閣大學士及協辦大學士者為內閣宰輔,亦稱入閣。 [1] 

入閣出處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寡人即位以來,見他正色立朝,敢言直諫,真是個社稷之臣,目下就要取他入閣。”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內閣》:“成化 弘治 多由侍郎陞尚書,若先陞尚書,則無入閣之命。”
吳晗 《況鍾和周忱》:“明成祖 在打到 南京,作了皇帝以後,任命七個官員替他管理機密事務,叫作‘入閣’,後來叫作‘拜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