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曠姓

鎖定
曠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曠的英文是Kwong,曠姓在2006年中國國內姓氏人口排名中位於第464位,湖南、四川、重慶、江西、貴州多此姓,湖南、江西的曠姓人口約為國人曠姓總數的87%,湖南省是曠姓人口的第一大省,漢族、水族、布依族等族皆有此姓。曠姓在2016年年末總人口數大約為10.93萬。
中文名
曠姓
外文名
Kwong
類    別
姓氏
起源年代
唐朝神龍年間

曠姓歷史發展

曠姓姓氏淵源

  • 源於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師曠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曠,<風俗通>雲:師曠之後。皇朝潭州曠元則,生用宗。用宗生無忌,無忌生湜,字次淵,紹興二年進士,皇朝,今按:四庫本原作宋,據殘宋本改。” [1] 風俗通義》:“曠氏,師曠之後,(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六、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三)。” [2]  《姓解》:“曠,《姓苑》雲:師曠之後也。”
  • 源於黃姓
出自東漢時期河陽侯黃宣,屬於避難改姓為氏。聽長輩説“鄺”乃姓黃在廣東與湖南的郴州一帶躲起來了,姓鄺的祖先黃氏在當時的朝代可能是犯了“株連九族”罪就攜帶着家眷南下,逃到了史稱“南莽”的廣東與郴州,而南莽歷來朝廷不管,於是“黃氏”就在這帶紮營, “黃氏”為了隱姓埋名,在者“黃氏”不讓自己的後人忘記自己的祖先姓“黃”,再者黃氏所在之地是廣東與郴州,顧而黃氏就改姓為鄺,還有一説“黃廣鄺乃一家”。 (傳説初在黃外加廣,為廣姓)。
曠(鄺)氏宗祠四大房淵源索引(二) 曠(鄺)氏宗祠四大房淵源索引(二)
  • 源於古曠國
在今安徽巢湖廬江縣一帶,古稱曠林,居人因以為氏。據代代謠傳所言,古曠國起源於五代古國之首,轄管江南東部一帶,始祖流落他鄉為不忘家國而以國為姓。曠姓與況姓是兩種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義的姓氏 [3] 

曠姓遷徙分佈

今在下列地區均有曠氏族人分佈
  • 湖南省
長沙市,懷化市,武崗市,衡東縣新田縣藍山縣桃江縣漢壽縣新化縣,常德市武陵區岳陽縣鹿角鎮邵陽縣酈家坪鎮沅江南大鎮華勝村,龍山縣茅坪鄉賈壩鄉茶陵縣馬江鎮平水鎮雙峯縣唐家灣鎮曠家堂,祁陽縣龔家坪鎮新曠居委會衡陽南嶽區石鼓區家坳衡陽縣演陂鎮、金蘭寺鎮十里村荷葉組,衡山縣開雲鎮建勝村、嶺坡鄉赤鹽村曠家灣,漣源市橋頭河鎮杉山鎮杉山村,醴陵市燕頭、龍禹灣、榨平櫳村,株洲縣淥口鎮柏樹村、楊梅村、姚家壩鄉攸縣鍾佳橋鎮盤陂村、大同橋鎮曠橋村、桃水鎮睦塘村、淥田鎮湘潭縣茶恩鎮棠花村,洞口縣竹市鎮柘溪村、羣溪村、洪橋村、管竹鄉高沙鎮石江鎮、山門鎮,祁東縣太和堂鎮城連圩鄉柏山排村、幸福罐村、西坪村、楊梅村、過水坪鎮曠家院子,衡山縣店門鎮、店門老街、師古鄉開雲鎮建勝村、沙泉鄉建華村、東湖鎮圓山村、望峯鄉、萱州鎮,湘鄉壺天鎮、合東村(曠家祠堂)、叢溪村、直東村、橫東村、澗山鄉、翻江鎮岐山村,婁底婁星區杉山鎮花溪村曠家組、曠家牛車橋、杉山村杉山坳老街曠家、西陽鎮宋家村、江龍村。
  • 四川省
西昌市,夾江縣南溪縣成都市、新都區彭州市、簡陽市,閬中老觀鎮廣漢金輪鎮遂寧市南壩灣,崇州元通古鎮大邑縣安仁鎮開江縣新寧鎮青川縣茶壩鄉寺壩村,長寧縣硐底鎮新保村,綿竹市孝德鎮板橋鎮新泰村,渠縣嘉禾鄉橋溝村爾子山,南江縣和平鄉宋朝寨村一組,旺蒼縣木門鎮上曠家坡、下曠家坡、杏埡村,自貢貢井區牛尾鄉蓮花鎮什邡回瀾鎮禾豐鎮元石鎮眉山東坡區柳聖鄉楠橋村、永壽鎮仁壽縣大壩子鄉,樂山五通橋區青神縣河壩子鎮高台鄉大英縣玉峯鎮、三家鎮曠家池塘、大坡鄉土城村,渠縣嘉禾鄉橋溝村爾子山,大竹縣高灘場鄉中心村回龍村李家鄉松坪村、連心村,廣安廣安區悦來鎮農旺村、馬壩場鎮、楊坪鄉老鷹村、仙魚村11組、白馬鄉碑梁村、白馬村、石筍鎮玉峯村6組、四崖村、龍台鎮青松村曠家石壩、西家村5組,肖溪鎮前鋒區代市鎮拱橋辦事處旭光村、光輝鄉光輝村、虎城鄉蘇台村,華鎣市雙河鎮,嶽池縣南臨溪鎮高寺村,顧縣鎮。
  • 重慶市
銅梁縣城口縣巫溪縣田壩鎮萬盛區南桐鎮江津區吳灘鎮榮昌縣萬州區餘家鎮同心村9組,梁平區城東鄉響鼓8組 ,綦江縣三角區四合頭村,永川區寶峯鎮登東場、永榮鎮曠家村、陳食鎮大足區寶頂鎮天宮村曠家溝、寶興鎮小河村、回龍鎮騎勝村、龍水鎮晏家壩珠溪鎮、化龍鎮、三驅鎮玉龍鎮奉節縣公平鎮明水鄉、紅土鄉峯嶽村、青正鄉,雲陽縣老城、張家壩社區人和鎮立新社區、高陽鎮文龍鄉、雙江鎮雲安路、黃石鎮巴陽鎮南溪鎮、盛保鎮、江口鎮、水口鄉。
  • 江西省
萍鄉蘆溪縣張佳坊鄉裕豐村,豐城市蓮花縣遂川縣吉水縣永豐縣信豐縣西牛鎮牛頸村安福縣金田鄉峽陂村、洲湖鄉、洋門鄉高洲村,分宜縣湖澤鎮漢塘村、納田村,吉安縣敖城鎮曠家村、固江鎮鍾家村,吉安青原區河東鎮菱塘村委會(曾家坪村),于都市仙霞鄉三貫村上屋組、七公坑、老富坑、銀坑鎮銀坑圩泰和縣冠朝鎮後谷村、社下村、沙村鎮後谷、萬合鎮沙湖村花石小組,永新縣縣城北街、埠前鎮心田村、龍官村、錢溪村、心田鎮錢溪村、石橋鎮沿曲村上曲塘組、燎原村源泉組。
  • 貴州省
貴陽市,石阡縣德江縣,盤縣,岑鞏縣平莊鄉亞林村,普安縣雪浦鄉硐口村補馬組,思南縣三道水鄉文家店鎮、瓦窯鄉、興隆鄉大河壩鄉繼勳村(原桃子丫村、四聯村、柏家坳村、轉角村於2007年合併)、思塘鎮、大壩場鎮甕溪鎮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安鎮燕高村曠家巖。
  • 湖北省
武漢市,天門市張港鎮張港村,宣恩縣萬寨鄉,監利縣程集鎮南橋村、三弓村、廖王村毛市鎮
  • 雲南省
  • 陝西省
安康市漢濱區梅子鋪鎮袁莊村,漢陰縣浦溪鎮田河村、雙乳鎮三同村
  •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全州縣才灣鎮曠家村。
  • 廣東省
  • 安徽省
全椒縣縣城、石沛鎮
  • 江蘇省
  • 台灣省
  • 海南省

曠姓傳統文化

曠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廬江郡:秦朝時期為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漢朝時期名為舒。隋朝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置廬江縣,治所在舒邑(今安徽廬江),其時轄地在今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
  •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廬江堂:以望立堂。

曠姓字輩派語

四川自貢市曠氏字輩排行
字輩派語:天啓之來世,玉大文章秀,景星成發鬥,家言自爾昌,祈祥禎福祿,萬代守榮光
南陽郡吉安曠氏字輩排行
1—13世:賢,丞,懋,緋,芳,莊,海,顯,鈺,有,玉,寶,高;14—63世:宇秀實彥景,元叔均文士,時敍丕宏崇,世起卿相立,朝尚聞允善,法天開隆運,明德在新民,忠厚傳家寶,詩書訓後人,光祖良才承。
大英縣曠氏字輩排行
洪霄世應日,古典慎玉長,伯本立永(炳)時,天少文明,忠秀毓英,國安家慶,代遠顯榮,啓光德勝
洞口曠氏字輩排行
前班:中厚家國治,風雲時會合,惟添道久永,行萬世正清,仁理良自育,守志依崑崙。後班:懿德流芳遠,先疇贊緒長,忠孝繩祖武,勳業振河陽。
什邡市曠氏字輩排行
湖廣班行詩:錢廷才思友,永萬世正清,仁禮來高爵,忠貞錫顯名,崇文長髮達,重道代昌榮,德厚宏儒起,基開士子成,光宗齊耀祖,福壽振家聲。前班行詩:中厚家國治,風雲時會合。後班行詩:惟添道久永,行萬世正清,仁理良自育,守志依崑崙,祥瑞德作錦,大化希聖文,顯榮昌發起,詩學立本成,光宗耀祖遠,福壽汝聰明。
彭州市曠氏字輩排行
為天道久勇,行正萬世卿,仁禮良智侑,首子葉崑崙,祥順德作景。
綿竹市曠氏字輩排行
良,志,佑,祥
懷化市曠氏字輩排行
禮,良,賜
長寧縣曠氏字輩排行
大學應從逢,世懷先列守,培元正汝中,洪開道本友,祖德克光昭,家聲能永久,人文顯朝廷,勳名煥星斗。
吉安縣敖城鎮曠氏字輩排行
金水木,昭顯宗功遠,積裕定發祥,忠厚傳家寶,詩書繼世長。
吉安縣固江鎮曠氏字輩排行
生,永,發,祥
南雄市曠氏字輩排行
老派:德子思成大,登明傳世德,啓運藉賢良,家國垂光耀,文明奕代昌。新派:昭顯宗功遠,積裕定發祥,忠厚傳家寶,詩書繼世長。
思南縣曠氏字輩排行
昌宏廣大(或者益),明遠光華,鍾毓濟美,世德成家。
宣恩縣曠氏字輩排行
昌宏廣大品,龍元世代興。
三都縣曠氏字輩排行
廣大洪恩品吉賢享
普安縣盤縣曠氏字輩排行
道玉芝啓明(忠),大毓以學仕,廷發業再晴,詩經成萬語,普座德筆珍。
店門前房曠氏字輩排行
清大丙文景,添思嗣志福,顯體臣隆世,士本聖賢學,一經啓運昌,文章鳴國盛,孝友(禮義)兆家祥,懿德流芳遠,先疇贊緒長,忠良繩祖武,勳業振河陽。
東衝曠氏字輩排行
八修公議班行:任重繼前訓,雨露育英才,勳業同泰岱,蘭桂競騰芳。源流班行詩:清大丙文景,添思嗣志福,顯體臣隆世,士本聖賢學,一經啓運昌,文章鳴國盛,孝友兆家祥。湘班詩:一永福楚,萬忠興(國秀)隆,紹宗大(良)賢學,玉成運昌,文章鳴世盛,孝友兆家祥。
重慶市萬州區曠氏字輩排行
士本大賢學,一經啓運昌,文章明盛國,少友定家祥。
安康市曠氏字輩排行
賢學玉成公,普安代亥(先吉)廷,顯勝華。
南嶽房曠氏字輩排行
士本大儒(聖賢)學,一經啓運昌,文章鳴國盛,禮義兆家祥,懿德流芳遠,先疇纘緒長,忠良繩祖武,勳業振河陽。
永川區江津區曠氏字輩排行
士本大儒學,一經啓後昆,文章鳴盛世,孝友兆家祥。原譜班行詩:仕本大儒學,一經啓後昆,家聲同嶽峙,秀髮耀南垣。永邑班行詩:仕本國儒學,一經啓後昆,文章鳴盛世,孝友兆家祥。登東場班行詩:茂德時芳泰(紹宗良賢學),鴻年運正昌,文章經盛世,家慶鼎承光。陳食班行詩:茂德時芳泰,鴻年運正昌,文章經盛國,家慶定承光。吳灘班行詩:士本大儒學,一經啓後昆,家聲傳百世,俊秀顯羣英,文章高萬代,武藝勝三軍,壯志充星斗,威名震長春。
廣安市廣安區曠氏字輩排行
士本大(聖)賢學,一(壹)經啓後昆,家聲同嶽峙,秀髮(效法)耀南垣,道逹仁方貴,明高望正寬,宗功培久遠,德澤紹長綿,富儒傳千代,文明繼萬年,光先開國運,慶衍送堯天。
祁東縣城連墟鄉邵陽酈家坪曠氏字輩排行
老班)復世子孫學,一經啓運昌;文章鳴國盛,孝友兆家祥。(新班)懿德流芳遠,先疇緒長,忠孝繩祖武,勳業振河陽。
大足縣曠氏字輩排行
歷代宗派:士本大儒學,一經啓後昆,文章傳盛國,孝友兆家祥。新派:士本聖賢學,一德時芳(方)泰,萬年運正昌,文章經盛國(國業)(家定國), 家慶定承光(忠厚振家崗)。經公世系:廷希自朝世,士本聖賢學,一德時芳泰,萬年運正昌。繆公、純公世系:(遜/邈)師廷(木)應文復世,士本聖賢學,一德時芳泰,萬年運正昌。
雲陽縣曠氏字輩排行
自吉安廬陵由衡徒湘排律:一永福楚,萬國興隆,紹宗良善,百世榮昌。乾隆戊午湘衡合譜改頒排行:紹宗聖賢學,玉成公輔材,恆心徵有守,泰運貴能開,尚德維邦志,同仁善世懷,承先思衍祚,厚澤自長延。乾隆三年戊午湘衡合譜改頒排行:紹宗聖賢學,玉成公輔材,奉階徵有慶,鳳詔自廷來。新班行詩:紹宗良賢學,玉成公輔材,茂德石方太(恆心徵有守),泰運貴能開,尚德維邦志,同仁善世懷,承先思衍祚,厚澤自長延。
奉節縣曠氏字輩排行
自吉安廬陵由衡徒湘排律:一永福楚,萬國興(忠秀)隆,紹宗良善,百世榮昌。乾隆戊午湘衡合譜改頒排行:紹宗良(聖)(大)賢學,玉成公輔材,泰階徵有慶,鳳詔自廷來。乙巳譜修更改排律: 懋德時方泰,逄年運正昌,文章經盛國,家慶定承光。江友一派:同朝金福,士學茂鳳,家和泰理,永世其昌。
全州縣曠氏字輩排行
士本大賢學,一經啓運昌,文江學
監利縣宣恩縣曠氏字輩排行
立仁和家(一經啓運)昌,世代有餘
南溪縣曠氏字輩排行
春龍其,有才大學士,邦國顯文章,先德宏夢遠(天德弦謀運),後繼永昌隆。
常德曠氏字輩排行
(自十二世始)玉大文章秀,嘉言自汝昌,賢能待國用,名成必有光,慶餘由善積,宏第煥湖湘。
雲陽縣大竹縣曠氏字輩排行
玉大文章秀,家言至爾昌,賢能代國用,民臣必有光。
渠縣廣安市廣安區曠氏字輩排行
戎舜玉湯周,玉大文章秀,家延世(祝)爾昌,偕(財、賢)能皆國用,明道自有光。
醴陵梢岡鋪(株洲縣姚家壩)曠氏字輩排行
宗 家申方錄澤。
眉山市樂山市曠氏字輩排行
朝正天星順,官清民自安,仕忠仁為貴(文元武),大化道從寬(仁貴連登科),興隆家承(佳永)富,榮華萬代傳(宏),仕中文元,聯甲登科,君振巨良,永治朝邦,周公厚業,桂馥芹香。
旺蒼縣曠氏字輩排行
斌永伯士本聖賢,應之秀純祖,三思庭宗崇,國長園自敏,王遠芳應龍。
南江縣曠氏字輩排行
百世名文仁,應之秀純祖,三廷思宗叢,國長元自敏,康定方永龍。
綦江縣南岸區曠氏字輩排行
玉帝仁康,文光世永,澤維昌大,鴻紹先修。
西昌市曠氏字輩排行
世新文聯時(志), 易(時)永德光明(繼世興集文聯,時志永光明)。
簡陽市曠氏字輩排行
嚴壽建綠如千秋。
全椒縣曠氏字輩排行
保有家衞國。
大邑縣曠氏字輩排行
長,壽,山,澤。
龍山縣曠氏字輩排行
壽比南山。
閬中市曠氏字輩排行
承義友興。
天門市曠氏字輩排行
人義道德。
文山州曠氏字輩排行
贊,永,廷。

曠姓楹聯典故

曠氏宗祠堂聯
源從白水世承東漢封侯,派衍武岡策系廬江一脈。
四言通用聯
溯姓源氏;宗河陽侯:全聯典指曠氏淵源,特指東漢時期的黃宣(曠宣),治水有功,封河陽侯。
岣嶁傳易;六柱定讞[dìng yàn]:上聯典故指南嶽房曠敏本,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頗有學識,執掌石鼓、嶽麓書院,工詩文,名重一時;傳世的有《周易旁訓》、《岣嶁易述》、《白沙井記》等大量著作。下聯典故指曠楚賢,乾隆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翰林院檢討、刑部直隸司主事,河南司員外郎、貴州司郎中。任上勤慎廉潔,執法不阿,處事能力極強。嘉慶年間主修清河長堤。
六言通用聯
土木之役萬古;嶺南撫夷千秋:上聯典指明朝時期兵部尚書曠埜,護駕土木之役,戰死沙場。下聯典指明天順年間鎮撫兩粵、以武功顯赫的曠彥譽。

曠姓姓氏名望

曠元則:宋潭州人,曾孫曠湜。
曠訖淳祐四年(1244年)進士,武岡人,工部尚書
曠湜按《鄭樵通志》:“湜,潭州人,登科。”
曠世臣按《萬姓統譜》:“世臣,吉水人,紹興進士。”
曠嗚鸞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廬陵縣人。
曠敏:按《萬姓統譜》:“敏,宿州人,永樂舉人,任山西清源縣教諭。”
曠緝徽:按《萬姓統譜》:“緝徽,安福人,永樂舉人。”
曠彥温:按《萬姓統譜》:“彥温,德州人,正德間任餘干知縣。”
曠宗舜(公元1528~1557年):字芝封。醴陵北鄉人。明嘉靖七年(1528)鄉試第一。
曠宗董:明醴陵人。《醴陵縣誌》,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
曠昭字淑侯、伯余,明末遂寧縣人。萬曆四十六年(1618)舉人,任江西巡撫
曠騰:按《萬姓統譜》:“騰,遂寧人,嘉靖舉人。”
曠驥:按《萬姓統譜》:“驥,吉水人,萬曆癸酉舉人。”
曠廣青神人,清康熙進士。
曠深本著名清朝將領,雍正8年武進士。
曠敏本(1700~1784年),字魯之,號岣嶁,衡山人,清乾隆元年(1736)進士,選庶吉士
曠斅本著名清朝學者。字遜之,號半崖,衡山人,敏本弟。清乾隆二年(1737)進士。
曠萼本字函英,衡山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歲貢,為集賢書院山長。
曠聖元著名清朝學者。衡山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中副榜,歷主石鼓、集賢、白沙諸書院。
曠楚賢著名清朝大臣,衡山人,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進士;
曠學古字沐堂,衡山人。清嘉慶五年(1800)舉人。歷主雯峯、集賢各書院。
曠學廷清衡山人。《衡山縣誌》四十五卷首一卷,文嶽英、曠學廷纂,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
曠輔廷: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武殿試金榜,賜同武進士出身第三甲第17名,道光元年,鄖陽鎮右營遊擊,全州武舉,道光二十六年,鄖陽鎮守備,全州武進士,咸豐元年,鄖陽鎮右營遊擊中營守備署,咸豐三年,鄖陽鎮前營都司中營守備署。
曠子椿江西泰和人,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進士。
曠運辛湖南衡山人。《百病方》(輯),民國稿本,藏湖南圖書館
曠繼勳(1895年—1933年):貴州思南人,曾在四川軍閥部隊服役,後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第七混成旅旅長,中國工農紅軍紅四軍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1933年6月犧牲 [4] 
曠伏兆 (1914年—1996年):江西永新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鐵道兵(中國鐵建)第二政治委員。 [5] 
曠文瀾湖南衡山西鄉沙泉鋪山田沖人,別號錦泉,黃埔軍校第12期學員。
曠仁山江西永新人,江門江海區區委書記。
曠湘霞:湖南衡山人,現為台灣省「台灣之音」電台第五屆董事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