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陵區

鎖定
武陵區(Wuling District),隸屬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北部、常德市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總面積289平方公里。 [20]  是位於湘西北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築城,迄今已有2280餘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截至2022年末,武陵區本級户籍人口430968人。 [30] 
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户,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境內主要有柳葉湖常德詩牆、濱湖公園、筆架城、常德博物館、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
2017中國工業百強區。 [1]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佈,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武陵區位列第34名。 [2]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3]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4]  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100萬元標準獎勵。 [5] 
2022年,武陵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06.8億元,比2021年增長2.7%。 [30] 
中文名
武陵區
外文名
Wuling District
別    名
武陵
行政區劃代碼
4307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 常德市
地理位置
中國中南
面    積
289 km²
下轄地區
啓明街道、永安街道、府坪街道等
政府駐地
南坪街道
電話區號
0736
郵政編碼
4150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30968 人(2022年) [30] 
著名景點
柳葉湖
常德詩牆
夢幻桃花島
白馬湖公園
河洑森林公園等
機    場
常德桃花源機場
火車站
常德站
車牌代碼
湘J
地區生產總值
1406.8 億元(2022年) [30] 
方    言
西南官話常德方言
著名高校
湖南文理學院
現任領導
康少中(區委書記) [32] 
尋健(區長) [32] 

武陵區歷史沿革

“武陵”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
武陵風光
武陵風光(26張)
新莽時期曾將武陵郡改為建平郡,臨沅縣改為監元,孱陵縣改為孱陸,仍屬荊州治。
東漢監元縣複稱臨沅,孱陸複稱孱陵,建平郡複稱武陵郡。領十二縣:臨沅、漢壽[西漢索縣,陽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荊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陽、酉陽、遷陵、鐔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分臨沅縣南境置,即今桃源縣地,故城在今鼎城區長茅嶺鄉古城山]、作唐(分西漢孱陵縣置,今安鄉縣地,故城今安鄉縣北)。郡治臨沅(即今常德市城區。此後,臨沅一直為歷朝郡、州、路、府治。
三國時的武陵郡,治所仍在臨沅(今常德市武陵區和鼎城區的大部),初屬蜀,後屬吳,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將原漢壽縣改名吳壽縣,又在西部分零陵、充縣地設漊中縣、分孱陵縣地設南安縣、建立天門郡,治所在漊中縣(今慈利縣西和大庸縣地)。此時,荊州治所已由漢壽遷至湖北江陵。武陵郡所轄只有沅水流域的臨沅、吳壽(轄今漢壽縣西部和鼎城區東部)、龍陽(分東漢漢壽縣地,轄今漢壽縣東部)、沅南、沅陵、辰陽、黔陽、遷陵、鐔成、酉陽、潕陽等縣,而不再轄有澧水流域各縣。
西晉時期,武陵郡的建置及所轄地區基本上無大變化,東吳時的吳壽縣此時已恢復為漢壽縣舊名。
劉宋(420—479年)時期,武陵郡所轄地區仍無大變化,只是武陵郡原隸屬荊州改為隸屬郢州(州治武昌縣)(見《宋書·州郡志》);蕭齊(479—502年)時期,武陵郡治遷往沅陵,(見《南齊書·州郡志》),蕭梁(502—557年)時期,武陵郡治仍遷回臨沅,並升武陵郡為武州。陳朝(557—589年)時期,析原武陵郡所屬中上游地區的沅陵、辰陽、黔陽、遷陵、鐔成、酉陽、潕陽設置沅陵郡;而沅水下游地區的臨沅、沅南、漢壽、龍陽4縣為武陵郡,郡治臨沅。其間,陳太建七年(575年),曾將梁在武陵郡地區設置的武州改稱沅州,下轄武陵、南義陽和南平等郡。
西漢到陳朝,武陵郡的轄區已大為縮小。此後,隋唐朗州、武陵郡、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的轄區,基本上都與陳朝武陵郡相同。
據《隋書·地理志》載,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後,廢陳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為朗州,並臨沅、漢壽、沅南為“武陵縣”。是為“武陵縣”設置之始。朗州轄武陵、龍陽二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朗州更名為武陵郡。
梁開平二年(908年)升朗州為永順軍,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改為武順軍,同光元年(923年)改為武貞軍,後改武平軍,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升為朗州大督都府。領縣三:武陵、龍陽、橋江(今益陽市沅江縣地,從嶽州劃入朗州)。五代晚期,湖南的割據勢力,馬殷的後代馬希萼,其部將周行逢,在幫助馬氏兄弟爭奪權柄的火併戰爭中,憑藉“武陵負江湖之險,帶甲數萬”於(公元956年取得勝利)。此後,周行逢控制了湖南,建立起周行逢政權(956—963年)。周行逢將首府由潭州移至朗州,這樣,常德在五代後期遂成為湖南的政治中心。周行逢並在朗州城中修築自己的府第和官署。
宋乾德二年(964年),軍降團練,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州(本唐、五代朗州)改鼎州(注:“鼎州”名稱的由來,據説是因武陵縣境,在沅澧二水匯合處有鼎水,“昔有神鼎出乎其間”,故以名州)。政和七年仍於(鼎)州置常德軍(注:常德軍,是“常德”一名在歷史上的最初出現。據《方輿覽勝》等書記載,是沿《詩經·大雅》、《常武》詩序中:“有常德以立武事”一句而命名。)18乾道元年(1165年),升州為常德府,均以縣隸焉(以武陵縣為其屬縣)。
元、明、清時期,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常德路,領縣一:武陵,州二:桃源州、龍陽州,州領縣一:沅江。屬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
 武陵區地圖
武陵區地圖(2張)
常德府,元常德路。屬湖廣行省,太祖甲辰年(明太祖即帝位之前的公元1364年)為府,領縣四:武陵、桃源、龍陽、沅江。
常德府,康熙三年(1664年)屬湖南布政使司,領縣四: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府治在武陵縣。
《常德縣誌》載: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府,改武陵縣為常德縣。
1988年6月前武陵區稱常德市,系1949年8月5日常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將常德縣的縣城析出成立。此後經過10多次區劃調整,於1988年6月,更名為武陵區。 [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陵區常住總人口509940人,其中,城東街道49568人,城南街道35434人,城西街道46095人,城北街道51484人,三岔路街道73904人,德山街道44499人,河袱鎮19437人,蘆荻山鄉32006人,東郊鄉20704人,東江鄉14558人,護城鄉17305人,丹洲鄉28753人,南坪崗鄉27673人,德山鄉29910人,武陵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3115人,柳葉湖旅遊度假區5495人。
2002年,武陵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70個居委會、103個村委會。
2004年,武陵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三岔路街道、德山街道、河洑鎮、德山鎮、蘆荻山鄉、東郊鄉、東江鄉、護城鄉、丹洲鄉、南坪崗鄉。(武陵區面積297.4平方千米,人口408359人;德山人口78244人)
2008年,湖南省民政廳批准(湘民行發[2008]7號):將鼎城區白鶴山鄉劃歸武陵區管轄,將鼎城區灌溪鎮白石村劃歸武陵區南坪崗鄉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武陵區轄7個鄉、2個鎮、6個街道,總面積376.56平方千米,總人口53.43萬人;南坪崗鄉轄3個居委會、11個建制村,總面積50.03平方千米,總人口2.52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陵區常住總人口620580人,其中,城東街道66441人,城南街道36248人,城西街道78076人,城北街道56755人,三岔路街道115702人,德山街道53184人,河洑鎮17139人,德山鎮31191人,蘆荻山鄉27115人,東郊鄉27197人,東江鄉10428人,護城鄉26206人,丹洲鄉23256人,南坪崗鄉27166人,柳葉湖旅遊度假區24476人。 [7] 

武陵區行政區劃

1988年1月2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8]18號):(1)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2)常德市設立武陵、鼎城兩區。武陵區的範圍包括原縣級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鬥姆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原常德縣其餘的三十六個鄉鎮為鼎城區的行政區域。
2014年武陵區此次區劃調整撤銷護城、南坪崗、東江、東郊4個建制鄉,成立4個街道;新組建芙蓉、芷蘭2個街道;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範圍,將丹洲鄉的高泗、澤遠、石灰3個建制村和河洑鎮的青林、楊橋2個建制村,蘆荻山鄉的馬家吉社區等6個村(居)劃歸城區街道管轄;對全區11個街道範圍進行調整,對11個街道進行命名;調整社區管轄範圍並對新組建社區和撤併的社區進行命名、更名。
2014年,武陵區11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個鎮。 [9] 

武陵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武陵區下轄15個街道,2個鎮,2個鄉,有啓明街道府坪街道 ,穿紫河街道 ,丹陽街道 ,白馬湖街道 ,德山街道東江街道永安街道 南坪街道 長庚街道 ,芷蘭街道 ,芙蓉街道 ,柳葉湖街道, 七里橋街道 ,樟木橋街道 ,河洑鎮 白鶴鎮蘆荻山鄉 丹洲鄉 [18] 

武陵區地理環境

武陵區位置境域

常德武陵區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地形以丘陵平地為主。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左包洞庭之險,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荊楚唇齒”、“滇黔咽喉”之稱,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户。 [8] 
武陵區總面積289平方公里 [20]  ,其中城區面積90平方公里左右。

武陵區地貌

武陵區大部分位於常德市區,地形以丘陵平地為主,西部的河洑山為境內唯一大型山區。

武陵區水文

境內湖泊有白馬湖等,主要河流有穿紫河、姻緣河、三閭河。穿紫河水系位於常德市城區北部,西起竹葉港,東至南昏。途經新河渠、費家湖、仁智當、李仁當、白馬湖、長港、穿紫橋河、姻緣橋河、三閭港、沙河等溝港。全長17.3km,是常德市的一條環城水系。 [8] 

武陵區氣候

武陵區居沅水下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温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對濕度在68-89%之間;冬季盛吹東北偏北風,夏季盛吹東南偏南風,春秋兩季為季風轉換時期,以偏北風居多。 [8] 

武陵區人口民族

武陵區 武陵區
2022年末,武陵區本級户籍人口430968人,其中:城鎮人口340460人、鄉村人口90508人。男性209956人、女性221012人。18歲以下人口68305人、18-34歲人口73824人、35-59歲人口184349人、60歲及以上人口104490人。全年出生人口2357人,人口出生率為5.47‰,比上年降低1.08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823人,死亡率為6.55‰,比上年降低2.3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8‰,比上年上升1.3個千分點。新生嬰兒男女比例為110:100。 [30] 
2000年,武陵區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 [6] 
2011年,武陵區常住人口46萬。 [1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陵區常住人口為730970人。 [19] 

武陵區交通

武陵區交通便捷,319、207國道縱橫貫穿全境,緊鄰的常德桃花源機場已開通與中國主要大城市的航線,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8] 

武陵區政治

武陵區主要領導
職稱
姓名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長
尋健 [36]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
黃治軍
區政協副主席
何斌、尹治才、陳貽忠、張華欣
區紀委書記
參考資料
[25]  [31-35] 

武陵區經濟

武陵區綜述

2022年,武陵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06.8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8%;第二產業增加值768.9億元,增長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2%;第三產業增加值626.1億元,增長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8:54.7:44.5。
2022年,武陵區區本級完成生產總值476.9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2.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3%;第二產業增加值82.4億元,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3%;第三產業增加值390.7億元,增長5.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6.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8:17.3:81.9。 [30] 
2022年,武陵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4%。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完成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4.4億元,比上年增長2.4%。
2022年,武陵區區本級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6.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完成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2.6億元,比上年增長3.1%。 [30] 

武陵區第一產業

武陵區農業具有明顯的城市農業特色,以蔬菜、養殖、花卉及休閒觀光農業為主體,農副產品加工較發達。全區耕地面積12萬畝,2003年農業總產值4.3億元。休閒農莊面積超過2000畝,建成蔬菜基地5萬畝,被評為全省首批放心菜基地區(縣)。現有各種農業龍頭企業公司20多家。
2009年,全區新擴2個500畝連片無公害蔬菜基地、11個特色種植基地,金丹優質水果苗木基地獲得“國家科普惠農興村項目”獎勵。新建規模化水產養殖示範區2000畝、生物發酵舍零排放生豬養殖場7家,被評為“全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先進區縣”。新增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完成農產品加工值12.53億元。
2011年,武陵區全面啓動金丹洲現代生態園和蘆山萬畝標準蔬菜園建設,基本建成丹洲宏户葡萄園、蘆山小井港和熊家坪專業蔬菜基地,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 [10] 
2013年,武陵區專業蔬菜基地擴展到3.5萬畝,專業蔬菜園區發展到13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6家、市級17家,四星級以上休閒農莊發展到11家,新建農副產品平價商店20家。常德醬板鴨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金丹醬板鴨”被評為中國綠色食品,“久紛”花生牛奶被評為中國著名品牌,紅花園被評為全國休閒漁業養殖示範基地。 [11] 
2022年,武陵區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9794萬元,增長3.5%。區本級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9423萬元,增長3.4%;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390萬元,比上年增長3.3%。
2022年,武陵區糧食播種面積3.615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55.31畝,油料種植面積14699.43畝,蔬菜種植面積30376.3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3200噸,棉花總產量31.64噸,油料總產量1654.51噸,蔬菜總產量66163.7噸。 [30] 

武陵區第二產業

武陵區工業發展歷史較早,在計劃經濟時代,武陵區以輕紡、加工業為主的工業就較為發達。進入市場經濟後,武陵工業經過了一段改革、調整、再發展的歷程。區內有中央屬、省屬、市屬、區屬、民營大小企業2,000家,擁有機械、電子、冶煉、造船、造車、紡織、印染、化工、醫藥、製革、塑料、釀酒、捲煙、造紙、印刷、建材、服裝、食品加工等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2009年,武陵區工業和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2.5億元、7.9億元,分別增長22.1%、30.3%。新引進工業項目56個,其中投資過億元3個、5000萬元以上9個。新增規模企業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建安企業完成建安量12.5億元,增長20.2%。武陵開發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00多萬元,三期路網全面拉開,配套基本到位,宏力德誠紡織、瑞華製造等5家企業建成投產,園區工業產值完成20.4億元,增長31.8%。組織開展多次政銀企洽談活動,幫助企業融資1.8億元。
2011年,武陵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工業技改投資9.7億元,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 [10] 
2022年,武陵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911530萬元,比上年增長1.9%。區本級完成工業增加值321507萬元,增長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 [30] 
2022年,武陵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9%,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90.21億,同比下降0.6%。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2%,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33.17億,同比下降18.4%。
2022年,武陵區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中,大米9.1萬噸,增長2.7 %;冷凍飲品1.9萬噸,下降4.3%;精製食用植物油1.2 萬噸,下降11.9%;服裝18.9萬件,下降6.9%;商品混凝土 48.7萬立方米,下降30.3%;罐頭0.5萬噸,下降31.4%;鋼結構1.5萬噸,下降48.9%;液壓元件7.3萬件,增長5.2%。 [30] 

武陵區第三產業

2009年,武陵區突出提升三產品質,新引進三產項目56個,其中投資過億元3個、5000萬元以上6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59.6萬平方米,銷售收入7.6億元,分別增長256.9%、55.1%。
2011年,武陵區完成三產增加值49.6億元,增長18.9%,建成及在建三產項目92個。完成建安量19億元、房產銷售收入13.5億元。 [10] 
2013年,武陵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67.3億元,增長14%。 [11]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武陵區區本級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5%,其中:工業完成投資增速86.6%,工業技改完成投資增速66.3%。三次產業投資佔比為0.27:7.90:91.83。製造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1%,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5%,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9.8%,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 [30] 
2022年,武陵區施工項目共有389個,本年新增項目227個,本年投產項目237個。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2個,億元以上項目本年實際完成投資71.8億元。

武陵區社會事業

武陵區科學技術

2022年,武陵區爭取省市科技資金296.09萬元。全年區級各類科技項目立項15個,支持資金95萬元。全年發明專利授權174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04件。全年通過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再次認定8家。

武陵區教育事業

2022年末,武陵區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2所(含6所民辦學校),其中公辦學校中城區學校24所,鄉鎮學校12所。全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職工2487人,其中專任教師2219人,中小學在校學生40420人,其中小學生37053人,初中生3367人。全區現有幼兒園110所(其中公辦園39所),在園幼兒16433人。 [30] 

武陵區文化事業

2022年,武陵區免費開放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體育館1個、鄉(街)綜合文化站14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28個;全區有健身場地1399處,健身路徑311處,健身活動面積達234萬平方米,鄉鎮(街道)文體活動中心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全年共開展送戲下鄉惠民演出20場,開展送電影下鄉進社區約360場;體育館共開展大型文體活動11場次,低免開放服務羣眾36.56萬人次。 [30] 
常德絲絃《只要主義真》代表湖南省參加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常德絲絃《不屈的吼聲》代表湖南省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十九屆羣星獎;常德絲絃《今天再唱新事多》獲第二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獎優秀作品獎,在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田徑、游泳、射擊、拳擊、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共計8.92枚金牌;常德絲絃《不屈的吼聲》榮獲第八屆常德原創文藝獎。組織舉辦2022 “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説年度獎、2022“田工”杯勤廉微小説全國徵文大獎賽活動、“格物悟廉”精短文學作品全國徵文大賽徵文評選活動,收到世界各地作品52337篇(其中國外作品2599篇),共評出獲獎作品139篇。 [29] 

武陵區醫療衞生

2022年,武陵區擁有衞生機構539個。其中醫院10個、衞生院3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1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364個,門診部27家,村衞生室58個,社區衞生服務站66家。衞生技術人員共186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32人、註冊護士837人。全區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技術人員共55人;衞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1個、衞生技術人員共8人。醫院、中心、衞生院擁有牀位總數574張。 [30] 

武陵區人民生活

2022年,武陵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671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623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99元,增長7.1%;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4389元,增長4.2%。

武陵區社會保障

2022年,武陵區企業養老保險在職參保105165人,實際繳費84396人,累計新增擴面6047人;全區企業離退休人員48564人;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08668.71 萬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74980.89萬元;基本養老保險總支出209614.50萬元,其中養老待遇支出125721.03 萬元,喪撫金及其他支出6029.51萬元,上解上級支出77863.96萬元。全區機關事業參保單位158家,在職人數5041人,實際繳費5041人,全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3361人;機關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0661.9萬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8106.42萬元;基本養老保險總支出20388.06萬元,其中養老待遇支出19864.76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0115人,已領待遇20243人,全年支付養老金3427.85萬元。全年失業保險參保職工人數22289人,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共計2228.93萬元。城鎮新增就業821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工傷保險參保50406人,工傷保險基金支出1957.57萬元。 [30] 
2022年,武陵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591家,參保人數61294人,生育保險參保32974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67430人;全年徵繳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含個人帳户)19236萬元,徵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26035萬元;全年支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個人帳户)17377萬元,支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20863萬元。 [30] 

武陵區文化

武陵戲,曾稱常德班,還稱沅河戲、常德戲、常德湘劇、常德漢劇,直到1980年,才正式定名為武陵戲。武陵戲以常德、桃源、漢壽、石門、慈利等地為基礎,廣泛流行於西洞庭湖濱各縣與黔陽、湘西自治州一帶,並遠涉鄂西南、川東、黔東、觀眾面甚廣。

武陵區風景名勝

武陵境內主要有柳葉湖、常德詩牆、濱湖公園、筆架城、常德公墓、德山孤峯塔、乾明寺、常德博物館、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

武陵區詩牆

常德詩牆以沅江防洪大堤為載體,全長4公里,分《百代滄桑》、《名賢題詠》、《武陵佳致》、《蘭芷風華》、《華夏新聲》、《五洲擷英》、《時代風采》、《千古絕唱》八大篇章,選刻自先秦以來有關常德的詩作和中外名詩1530首。詩詞用書法形式表現,由全國包括港澳台在內的1213名書法家書寫,真、行、隸、篆、草集於一牆。其間刻嵌43篇精美的中外石壁畫。詩牆薈萃了中國當代名家詩詞、書法、美術精品鐫刻於一牆,被稱為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牆,獲“吉尼斯之最”。 [12] 

武陵區柳葉湖

柳葉湖位於常德市東北郊。古有“堤柳漁歌、松風水帶”,今有“湖南一寶,常德一絕”讚譽。白鶴山、花山、太陽山緊環其北,輝映成趣,為東漢名流梁松、明內閣首輔楊嗣昌、近代豪傑劉復基出生歸隱之地。1994年6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武陵區河洑山

河洑山 河洑山
武陵山之餘脈,為自桃源高吾山延伸而來,有十里之長。古木參天,山勢回還,乃是歷朝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又是常德抗日會戰的主戰場。山最高處名為美女峯,山峯奇秀,瑰麗多姿。民國年間,在山上太和觀居住的楊道人,曾書寫一聯,將河洑山八景嵌入聯中:“鑿看卓刀泉,遙望五溪,戲出野鹿含明月;解渴崔婆井,高歌土凸,聞放犀牛逐白雲。”聯中八景,尤以卓刀泉、崔婆井、犀牛口、白雲洞等景觀流傳甚廣。 [8] 

武陵區卓刀泉

又名清勝泉,相傳三國名將關羽領兵至此,因口渴而用力鑿地,遂湧泉不止,清澈無比,便得此名, 1934 年賀龍曾駐兵在此河洑山一帶,有“賀龍飲馬卓刀泉,紅軍威震河洑山”的歌謠流傳。 [8] 

武陵區地方特產

武陵擂茶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區源遠流長,相傳二千多年前,馬援率兵南征,屯駐司馬錯城(今鼎城區長茅嶺鄉),軍營鬧瘟疫,有仙人獻驗方,驗方上寫着“芝麻、綠豆、生薑、茶葉、炒米等放入擂缽,用梓姜木搗成糊狀,開水沖泡”。服後疫病痊癒,自此傳入民間。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眾待客的上乘飲料。喝時,佐以炸炒的富有地方特色麪點以及專門製作的罈子菜,稱之為“搭茶”。搭茶,少則十幾種,多則達四十八種。
武陵酒
武陵酒,中國十七大名酒之一、醬香型三大名酒之一、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湖南省唯一的中國名酒·武陵酒。風格獨特的幽雅醬香武陵酒,1989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與茅台、瀘州老窖等一起榮獲中國名酒稱號並獲得國家質量金獎。
武陵柑橘
武陵區丹洲鄉是主產柑橘鄉,武陵柑橘主要品種是無核蜜橘和椪柑等系列名特優品種,產品輻射到湘、黔、鄂、贛、浙等地。雜柑系列、特早熟蜜桔系列、椪柑系列等名特優十多個品種被廣泛推廣種植。
麻竦菽肉
“麻竦菽肉”,簡稱“麻竦肉”,是湖南常德有名的特產,有名的小吃食品,其並不是一種“肉”類食品,而是由優質的黃豆經高温膨化後為植物蛋白肉(也就是豆腐皮),經油炸並調味製作而成,味辣鮮美,口感獨特。
醬板鴨
“常德醬板鴨”選用洞庭湖區蛋鴨為材料、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餘種香料、經過風乾、烤制等15道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 [13] 

武陵區城市榮譽

武陵區先後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省兩項督導評估考核優秀區縣”、“全省教育強區視導優秀區縣”、“全省人口普查工作先進區縣”、“全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區”等各類榮譽稱號40多項。 [10] 
2017年12月,入圍2017中國工業百強區。 [1]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14]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43位。 [15]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16]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7] 
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100萬元標準獎勵。 [5]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1] 
2021年9月1日,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示範期為5年。 [22]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3] 
2021年12月2日,入選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24] 
2022年7月,入選2022賽迪百強區,排名第67。 [26] 
2022年12月,中國信通院“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50。 [27] 
2023年8月,入選2023賽迪百強區,排名第60。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