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衡山縣

鎖定
衡山縣,隸屬湖南省衡陽市,地處湖南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因境內有衡山而得名。東臨衡東縣,南接衡南縣,西界衡陽縣、雙峯縣,北抵湘潭縣,中部環繞衡陽市南嶽區。地理座標:東經112°27′~112°57′,北緯26°58′~27°28′。南北長54.5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935.5平方公里 [27]  。截至2017年末衡山縣轄7個鎮5個鄉。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衡山縣常住人口為335704人。 [25] 
衡山是文明古邑。自西晉至今已有1700多年置縣歷史,素有“文明奧區”的美譽,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擁有中華民族文物史上三大瑰寶之一的“禹王碑”遺址、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衡山影子戲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嶽北山歌等。出過2個狀元、5個尚書及“一代女魂”唐羣英等風雲人物,衡山籍的“兩院”院士2人。毛澤東同志曾在此考察農民運動,其堂妹毛澤建在此為革命獻身。近年來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羣眾體育工作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稱號。 [36] 
2022年,衡山縣實現生產總值200490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7%。 [35] 
中文名
衡山縣
外文名
Hengshan County
別    名
麇城
麇子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陽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南嶽衡山附近地區
面    積
935.5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開雲鎮解放南路
電話區號
073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紫金山森林公園萱洲古鎮大源渡九觀湖毛澤建烈士陵園
火車站
衡山西站衡山火車站(衡東)
車牌代碼
湘D
地區生產總值
2004904 萬元(2022年)
方    言
湘語婁邵片衡山後山話,湘語長益片衡山前山話 [2] 
著名人物
曹承輝趙葵茹瑺唐羣英
人    口
33570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縣委書記
戴新賢 [33] 

衡山縣歷史沿革

衡山縣地名由來

西晉置衡山縣。據《今縣釋名》:“西北衡山,是為南嶽,山如車蓋及衡軛之形,故名。”縣因衡山得名。
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境內有南嶽衡山得名。 [3] 

衡山縣建制沿革

上古時期,中國劃分為九州,衡山屬荊州,荒服。
夏商未變,先後為三苗蠻族和揚越雜居之地。
 衡山縣地圖
衡山縣地圖(2張)
匡王三年(公元前610年),周與楚戰,楚大敗,庸國率臣服於楚的小國麇子國(在今湖北省鄖西縣天河一帶),羅、百濮、蠻等叛楚。楚莊王率楚軍以退為攻,各個擊破,滅了庸、羅、百濮等十餘小國,然後集中兵力攻麇子。經七戰,敗麇子。麇子人敗逃到衡山縣草市、楊林、高塘、南灣及攸縣一帶,立穩足後,進駐今衡山縣城等地,復立國麇子國,故衡山縣春秋時稱為麇子。
並天下,隸長沙郡(秦始皇24年)。
漢(漢高祖元年復屬楚,漢高祖五年)封為長沙國湘南縣地(新始建元年,廢長沙國,湘南縣改屬荊州填蠻郡。東漢建武元年,屬荊州長沙郡湘南候國。
建安十三年(208年),為劉備所佔。建安20年,湘江東西一帶分別為孫權、劉備割據。建安24年,改屬孫孫權。三國時置衡陽縣,隸衡陽郡(三國時吳大帝黃龍元年屬吳,吳會稽王太平二年即公元257年,立衡陽郡兼置衡陽縣〈非今衡陽縣〉、湘西縣,轄今衡山縣、南嶽區及湘潭縣涓水以東和株洲縣湘江以西地區),其地(縣治)在今兜率寺(今永和鄉老糧倉一帶)側,距今縣治二十餘里。
晉改曰衡山,為縣名之始。西晉惠帝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衡陽縣更名衡山縣,屬荊州衡陽郡,轄區與原衡陽縣同。永嘉元年(307年)8月,改屬湘州。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復屬荊州。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重屬湘州衡陽郡。
隋以湘西、湘鄉二縣省入,隸潭州。隋開皇九年,湘鄉、湘西兩縣併入衡山縣,屬長沙郡,縣城遷湘西縣城即今株洲市淦田一帶。大業三年,改衡州為衡山郡,屬荊州,領衡陽、淶陽、湘潭、新寧四縣。大業六年轄今衡山縣、南嶽區、湘鄉縣、雙峯縣全境,湘潭縣、湘潭市區、株洲縣、株洲市區湘江西部地區和望城縣湘江以西南部地區,遷治於白馬峯下(今衡山縣開雲鎮環溪村一帶)。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出湘鄉縣。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道長沙郡。神龍二年(706年),改屬衡山郡,轄區與晉時同。唐神龍三年,御史馬目襄奏復舊治,其後又以水患改遷白茅鎮,南臨湘水百二十步,即今縣治也,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採訪使。天寶元年(742年),衡山郡改名衡陽郡,衡山縣屬之。天寶八年(749年),湘江對岸原湘潭縣部分地區劃入,時衡山縣轄今衡山縣、衡東縣、南嶽區和安仁縣部分山區。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4年),屬南楚衡州。晉天福五年,屬潭州。未幾,復隸衡州。
宋乾德三年(921年),又屬潭州。淳化三年,復屬衡州。四年,因茶鹽制置使雷有終請,遂定為潭之屬縣,至道三年(997年),屬湖南路潭州長沙郡。鹹平五年(1002年),劃東南部地區給安仁縣。景炎二年(1277年),屬湖廣行省潭州路。
元天曆二年(1329年),潭州路更名天臨路。至正二十四年,改天臨路為衡州府,衡山縣屬之。
明朝洪武初,仍隸衡州府。編户三十二里(舊時縣以下的行政單位),後併為一十七里。案:在城一廂,在外六鄉,分十六里。疆域: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裏至:冬至攸縣,地名井衝為界,一百二十里。西至衡陽縣,地名九渡鋪為界,四十五里。南至茶陵縣,地名黃茅鋪為界,北至湘潭,地名柘塘鋪為界,三十五里。東到攸縣一百八十里。西到衡陽縣一百里。南到茶陵縣一百九十里。北到湘潭縣一百八十里。東南到醴陵縣九十五里,西南到安仁縣二百三十里。東北到善化縣(系宋朝劃長沙縣五個鄉,湘潭縣兩個鄉而設。民國元年(1912年)併入長沙縣二百八十里。西北到湘鄉縣一百六十里。 [4] 
清屬衡州府。
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
1949年8月,湖南省和平解放,衡陽市由原省轄市改為縣級市,衡山縣由衡陽專區管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嶽區。
1950年,衡陽市升格為地級市,下設一至八區(湖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5日報告備案)
1951年,設立南嶽特區,以衡山縣的南嶽鎮及白果、貫底等16個鄉為其行政區域(湖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2月5日報告備案)
衡山縣城
衡山縣城(6張)
1951年撤銷衡陽市七區、八區(湖南省民政廳1951年11月1日批准)。
1952年撤銷衡陽、郴州、零陵3專區,設立湘南行政區(地級)。衡陽專區的茶陵縣、攸縣劃歸湘潭專區,其餘26個縣劃歸湘南行政區(政務院 1952年11月13日批准)。
1952年衡陽市降格為縣級市,劃歸湘南行政區(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准)。
1952年撤銷南嶽特區,併入衡山縣(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12月27日批准)。
1954年撤銷湘南行政區,設立衡陽專區、郴縣專區。衡陽專區轄衡陽市及衡南、衡山、常寧、寧遠、永明、道縣、零陵、東安、祁陽、祁東、衡陽、江華12縣。郴縣專區轄郴縣、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藍山、嘉禾、桂陽、新田、永興、耒陽、安仁、酃縣14縣(國務院1954年6月批准)。
1960年設立南嶽管理局,以衡山縣的南嶽鎮和南嶽、店門、祝融、師古4公社為其行政區域(中共湖南省委員會1960年4月21日報告備案)。
1963年撤銷南嶽管理局,設立南嶽縣,以衡山縣的南嶽、店門等51個公社為其行政區域(國務院1963年5月20日批准)。
1966年撤銷南嶽縣,併入衡山縣(國務院1966年1月18日批准)。
1966年設立衡東縣,以衡山縣湘江東岸6個區為其行政區域(國務院1966年1月18日批准)。
1969年衡東縣駐地由衡山縣開雲鎮城遷至衡東縣洣水鎮
1983年撤銷衡陽地區,所屬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常寧、祁東6縣劃歸衡陽市;(國務院1983年2月8日批准)。
1984年,基於南嶽鎮、南嶽鄉及東湖、馬跡、望峯三個鄉鎮的10個村,設立衡陽市南嶽區(湖南省人民政府1984年5月22日批准)。
2005年,開雲鎮與師古鄉合併設立新的開雲鎮(鎮政府駐趙家大屋)。調整後,衡山縣轄8個鎮、9個鄉:開雲鎮、白果鎮、東湖鎮、萱洲鎮、長江鎮、新橋鎮、馬跡鎮、店門鎮、賀家鄉、永和鄉、沙泉鄉、福田鄉、嶺坡鄉、望峯鄉、長青鄉、貫塘鄉、江東鄉。
2009年《湖南省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建議方案》公佈,擬將衡山縣、衡東縣、南嶽區合併為衡山市,在行政級別上升格為副廳級。 [5] 
2010年6月7日,衡陽市委市政府聯席會議提出的“擴城邊嶽”方案,計劃將衡山縣店門鎮劃給衡陽市南嶽區,打通南嶽區與衡陽市之間的“飛地”,以抵制南嶽區合併到衡山縣,達到衡陽市對南嶽區的長期控管。 [5] 
2010年6月13日,為抗議衡陽市划走店門鎮,600多衡山縣羣眾向107國道出發遊行,並將國道圍堵4個小時之久。 [6] 
2010年6月16日,衡陽市委宣佈,暫停店門鎮的區劃調整工作,湖南省管縣改革模式陷僵局。 [7] 
  衡山縣城全景 衡山縣城全景

衡山縣行政區劃

衡山縣區劃沿革

1950年,轄區一直包括今衡山縣、衡東縣和南嶽區。
1951年2月,劃出南嶽鎮和附近5個鄉給省南嶽管理局建南嶽特別區。12月,加劃嶽後山麓11個鄉。
1952年7月,該特別區撤銷,上述鄉鎮仍劃歸衡山縣。
1960年4月,劃出當時的南嶽公社、南嶽鎮給兼具地方行政職能的南嶽管理局。
1961年11月,給其增劃白果區所屬新橋、馬跡、東湖、江東、貫塘、白果、松柏、望峯、貫底、棠興等10個公社。
1963年5月,設立南嶽縣,以原南嶽管理局的管轄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1966年2月,南嶽縣撤銷,轄區復劃歸衡山縣,同時析出縣境湘江以東的行政區域新建衡東縣。
1984年5月,將南嶽鎮、南嶽鄉和東湖、馬跡、望峯3鄉等南嶽山腰以上的10個村劃給新建的衡陽市南嶽區。此後,轄區無變動。
2015年11月18日,將東湖鎮、馬跡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東湖鎮,鎮人民政府駐東湖村(原東湖鎮人民政府駐地);將白果鎮、長青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果鎮,鎮人民政府駐桐梓村(原白果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嶺坡鄉、望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嶺坡鄉,鄉人民政府駐龍潭村(原嶺坡鄉人民政府駐地);將萱洲鎮和賀家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萱洲鎮,鎮人民政府駐萱洲村(原萱洲鎮人民政府駐地);將開雲鎮、沙泉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開雲鎮,鎮人民政府駐嶽峯村(原開雲鎮人民政府駐地)。本次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後,衡山縣共撤銷5個鄉級建制,現轄永和、福田鋪、嶺坡、貫塘、江東5個鄉,開雲、白果、東湖、長江、店門、萱洲、新橋7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開雲鎮)。(湖南省民政廳 湘民行發〔2015〕34號) [8] 
衡山縣城 衡山縣城

衡山縣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7月31日衡山縣轄7個鎮、5個鄉,25個社區、319個建制村,151個居民小組、3235個村民小組。 [9-10]  政府駐地位於衡山縣開雲鎮建設街99號。 [11] 
衡山縣鄉鎮概況
編號
鄉鎮
村居個)
小組個)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個)
政府
駐地
減村數
小計
其中:
社區
小計
其中:
社區
小計
其中:
社區
小計
其中:
社區
-
-
1
萱洲
14
2
367
88
95.37
18.04
40322
9172
萱洲
-20
2
永和
12
2
261
42
68.1238
11.9947
32141
6418
新場市
-14
3
開雲
25
8
544
175
136.51
29.1
110964
62596
師古
-26
4
店門
11
2
279
52
91.86
14.77
31641
7504
店門
-11
5
長江
12
1
243
46
75.3
9.76
33734
4961
石橋鋪
-13
6
福田
6
1
166
35
43.49
9.944
19945
4284
福田
-12
7
嶺坡
12
1
242
23
83.73
6
29519
2332
嶺坡
-21
8
白果
19
2
428
55
86.058
8.96
55338
10315
白果
-24
9
江東
8
1
138
16
34.43
3.37
20545
3707
江東
-9
10
貫塘
9
1
168
20
34.48
3.49
21983
3910
貫塘
-9
11
新橋
12
2
252
57
85.61
10.19
32181
9671
新橋
-14
12
東湖
13
2
299
56
93.54
12.49
35363
8422
東湖
-18

合計
153
25
387
665
928.5018
138.1087
463676
133292
-
-191

衡山縣地理環境

衡山縣位置境域

衡山縣位於南嶽衡山和附近地區,為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組成部分。地處東經112 °27'-112 °57',北緯26 °58'-27 °28'之間,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接衡陽市石鼓區,西鄰衡陽市南嶽區,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峯縣毗鄰,北界湘潭縣。南北縱長54.5千米,東西橫跨48千米,總面積935.5平方公里 [27]  [12] 

衡山縣地形

衡山縣境地形內高外低,將祝融峯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佈特點,衡山縣山地約佔11.4%,丘陵約佔42.3%,崗地約佔24.8%,平原約佔21.5%。
境內主要山峯有:巾紫峯、燕子巖、勾頭峯、吐霧峯等。 [12] 

衡山縣氣候

衡山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充裕,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雨旱季較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温17.5℃,後山比前山氣温略低,年平均無霜期為286天,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 [12] 

衡山縣水系

衡山縣境內有湘江幹流64.85千米。有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444.8千米。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千米;二級支流17條186.2千米;三級支流8條78.9千米;溪流3條26.1千米。
衡山縣域屬湘江水系,水體總面積48.6平方千米,佔衡山縣面積的6.2%。有湘江大小支流185條,共900多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38條,共長468.7 千米。 境內年均降雨量為11.81億立方米,年均徑流量5. 01億立方米,湘江年均流量為505.4億立方米,衡山縣地表水資源約259.03億立方米,汛期在4-7月, 枯水期一般出現於11月至次年1月。民國時衡山站湘江最高水位55.89 米(1924年),超過警戒水位8.89米,建國後,最高水位54. 88米(1994年)。 [12] 
湘江
從衡陽市石鼓區衡南縣與衡山縣萱洲鎮交界的草魚石入境,南北流向經縣境萱洲、永和、師古、開雲、長江六個鄉鎮,至長江鎮永豐村入湘潭鎮境。境內長64.85千米,境內河面寬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航電樞紐建成,直航千噸級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
涓水
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雙峯縣昌山,從新橋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經新橋、貫塘、江東、白果、長青五個鄉鎮,至長青鄉曉嵐村曉嵐港出境入湘潭縣。境內長26.8千米,河道匯水面積490.4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紀50年代前,為衡山第二條通航河道,後因河牀淤高,不能通航。
荊陂河
又名金邊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衡山紫蓋峯東側福田鋪鄉,流經沙泉、開雲、長江等鄉鎮入湘江,全長29千米,集水面積112.2平方千米。
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南嶽紫蓋峯東南側,流經師古,永和等鄉鎮,至師古鄉烏石鋪入湘江,全長20千米,集水面積119.4平方千米。 [12] 

衡山縣自然資源

衡山縣水資源

衡山水資源總量豐富,但豐欠不均。新中國成立後,衡山縣興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截至2001年底,衡山縣累計建設各類水利2.2萬餘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新橋、九觀橋),小一型水庫11座,小二型水庫67座,大小塘壩2.2萬餘處,可蓄水量1.218億方。 [12] 

衡山縣土地資源

衡山縣土地總面積為944平方千米,全縣耕地面積為16180 公頃,其中水田15630公頃,旱土550公頃。 [13] 

衡山縣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衡山縣境內的植物有種子植物104 科,1200餘種,木本植物83科,810餘種。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樟香果樹、楠木、鵝掌楸、凹葉厚朴、喜樹、刺楸等。
主要植被類型有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灌木林(叢)、油茶林。 其中,馬尾松林分佈面積10餘萬畝,杉木林分佈於700米以下的低山,有 近6666.7公頃,竹林主要分佈於馬跡、東湖、望峯、 嶺坡、店門等鄉鎮,面積8553.3公頃,灌木林(叢)分佈極廣,主要有胡枝子灌叢、茅慄灌叢、桎木灌叢、鐵芒箕灌叢等,油茶林主要分佈在長江、開雲、萱洲、永和、店門等鄉鎮,面積6666.7公頃。 就植物整體而言,境內主要有草本、木本、觀賞植物和中草藥材4種。草本植物有水浮蓮水葫蘆、浮萍、馬齒莧等, 木本植物有杉、馬尾松、柏、榆、槐、苦楝、株、梧桐、楊、柳、棕櫚、樟、梓、油茶、油桐、茶葉、柑桔、楠竹、小竹等;觀賞植物有鐵樹羅漢松、雪松、鳳尾松、龍柏、白玉蘭木蘭杜鵑花桂花茉莉迎春花梔子花牡丹玫瑰臘梅木芙蓉、花石榴、菊花、君子蘭、雞冠花、牽牛花等;中草藥材有半夏、桔梗、陳皮、前湖、柴胡、香附子、菟絲子、黑芝麻、路路通(楓球)、柿蒂、薄荷、車前草、金銀花、艾葉、茯苓、五倍子等。境內新發現14種國家重點保護的農業野生植物:野蕎麥、野生獼猴桃、野茶、野苧麻、野蘭花、野百合、野桃、蘭花、杜鵑、水車前、地黃、烏藥、野山藥、犁頭草、卷柏。境內野生動物種類也較多,陸生野生動物64科,180餘種。 [13] 
動物資源
獸類主要有獐、兔、狼、黃鼠狼穿山甲等;鳥類有燕、杜鵑鳥貓頭鷹啄木鳥、雉、竹雞、翠鳥斑鳩、喜鵲、烏鴉、布穀、麻雀、畫眉等;蟲蛇類有蝴蝶蜻蜓蟋蟀、蜘蛛、蚯蚓、青蛙、蝮蛇、青草蛇、銀環蛇、五步蛇、蠅、蚊、土蜂金龜子螳螂等;水產類有鯖、、銀魚、鰻、胭脂魚、烏魚、鰍、黃鱔、蟹、大小田螺、蝦、、蜆、、烏龜等。飼養動物中,家禽以雞為主,鴨、鵝、鴿次之;家畜以豬為主,牛、狗、羊、貓次之;水產以草、鰱、鯉魚為主,鯖、鯽、鯿魚次之。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果子狸、虎紋蛙、草鴞、紅腹錦雞、鷹類、隼類、秧雞等10 餘種。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有:白鷺野鴨竹雞山雀、華南兔、青蛙、蛇類、麂子等幾十種。 [13] 

衡山縣礦產資源

根據官網2018年4月3日顯示,衡山縣區內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多,給成礦地質條件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因此,礦產資源豐富,被列為湖南省礦產資源發達縣。礦種達32種,主要礦產資源有、鈉長石、鉀長石、高嶺土、石膏、重晶石、陶土、雲母、石英、無煙煤、花崗石等20多種,主要分佈在東湖鎮、馬跡鎮、白果鎮、長青鄉。大型礦牀、礦點、礦化點30多處,其中大型礦牀2處,中型礦牀4處,小型礦牀8處。鈉長石儲量佔全國儲量的45%,佔全省儲量的98%,單個礦牀儲量居亞洲之最。瓷泥石膏儲量均居全省第二。 [13] 

衡山縣人口民族

衡山縣人口

2017年,衡山縣年末12.67萬户,總人口44.96萬人,減少4712人。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79288人,鄉村人口370392人。全年共出生人口4896人,出生率10.9‰;死亡人口7743人,死亡率17.2‰;淨減人口284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3‰。年末常住人口38.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48萬人,城鎮化率40.63%。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衡山縣常住人口為335704人。 [25] 

衡山縣民族

衡山縣政治

姓名
職務
衡山縣委書記(2021年至今) [32] 
段曉賽
衡山縣委副書記(2016年至今)
陽建中
衡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2016年至今)
衡山縣政協主席(2016年至今)
表格資料來源於 [14] 

衡山縣經濟

衡山縣綜述

2017年,衡山縣實現生產總值167.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2.0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63386萬元,增長6.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8.77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為19.2:27.7:53.1,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1.9%和6.0%,貢獻率為7.6%、22.5%和69.9%。人均內生產總值43416元。 [1] 
2020年,衡山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73782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0360萬元,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69180萬元,增長3.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88287萬元,增長4.0%。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為21.9:38.5:39.6。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6.7%、43.1%和40.2%。 [26] 
2022年,衡山縣實現生產總值200490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9840萬元,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95398萬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99666萬元,增長5.4%。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為20.4:39.7:39.9。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2.8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2.8%、48.9%和38.3%。人均GDP60207元。 [35] 

衡山縣第一產業

2017年衡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28億元,增長3.5%,其中:農業產值223234萬元,增長3.4%,林業產值68743萬元,增長3.7%,牧業產值15.71億元,增長2.7%。漁業產值21059萬元,增長4.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6億元,增長14.0%。 [1] 
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31.98千公頃,增長0.8%。糧食總產量210199噸,增長0.4%;油料18149噸,增長2.3%;瓜果38850噸,增長20.9%;茶葉453噸,增長0.7%;水果48326噸,增長16.2%;席草7744噸,增長4.7%。
2017年牲豬出欄68.3萬頭,增長1.9%;家禽出籠933萬羽,增長2.0%;禽蛋產量17755噸,增長1.0%;肉類總產量67785噸,增長1.9%;水產品產量12898噸,增長1.5%。
2017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2.72億元,較2016年增長3.4%。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5.55億元,林業增加值6.69億元,畜牧業增加值8.39億元,漁業增加值1.4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6237萬元。與2016年比較,種植業佔農林牧漁業比重下降1.2%,林業佔農林牧漁業比重上升1.0%,服務業佔農林牧漁業比重上升0.2%,畜牧業和漁業與上年基本持平。

衡山縣第二產業

2017年,衡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14.85億元,增長17.5%。園區產值91.79億元,增長16.4%。淘汰落後產能,提升工業經濟科技含量,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39.21億元,增長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44億元,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佔整個工業的比重82.7%,上升14.8%。園區工業佔規模工業的比重達80.0%,上升5.9%。工業對經濟發展貢獻有所減緩,全部工業佔GDP的比重23.4%,較上年下降2.0%。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20.0%,拉動GDP增長1.7%。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99.6%。全年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86家規模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盈虧相抵)6.11億元,增長80.8%;實現利税(盈虧相抵)8.32億元,增長71.1%。32家高新科技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76億元,佔GDP比重16.0%。 [1] 

衡山縣第三產業

2017年,衡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83億元,增長10.8%。實現城鎮銷售額27.61億元,增長10.9%;實現鄉村銷售額5.22億元,增長10.4%。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銷售額26.51億元,增長10.8%;住宿餐飲業銷售額6.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1] 

衡山縣社會事業

衡山縣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3109人。其中:高級職稱813人,中級職稱5834人,初級職稱6462人。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340人。 [1] 

衡山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1%,初中生年鞏固率為99.8%。本學年新招普通高中生2196人,畢業2081人;招收初中生4548人,畢業4551人。招收小學生4990人,畢業4538人。年末,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887人,初中在校學生12813人,小學在校學生28679人。 [1] 

衡山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舉辦11次羣眾性文藝活動,為全縣320家農家書屋配送新書6.56萬冊;舉辦唐羣英女士逝世80週年紀念活動,維修其故居和墓地;衡山民歌《一塘清水一塘蓮》獲“歡樂瀟湘、幸福衡陽”羣演賽一等獎;完成公益電影放映3816場次,送戲下鄉100場次;開展文化專項整治行動16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1200家次;全縣網吧普及安裝文網衞士監管平台軟件。 [1]  2019年10月,衡山窯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成為衡山縣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衡山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醫療衞生機構25個;衞生工作人員2482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1775人;衞生機構病牀1646張。 [1] 

衡山縣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普及羣眾體育運動,開展大型活動10次;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修建了45條健身路徑,建設省級鄉鎮體育健身工程1個。總投資1.5億元、總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總座位2998座的衡山體育館開工建設,構建主體工程。體育賽事上,獲市中老年籃球賽冠軍,獲省籃球賽三等獎,獲全運會兩項冠軍,總決賽第四名。 [1] 

衡山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衡山縣行政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21萬人,企業單位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3.0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8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2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10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全面施行,參保人數23.1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3.57萬人。 [1] 

衡山縣交通

2009年—2013年,衡山縣完成幹線公路建設資約3億元,水泥路建設118千米,危橋改造6座。其中改善107國道21千米,314省道幹線公路改造30.4千米,老省道314線硬化3.8千米,四東線硬化22.4千米,新馬線硬化12千米,衡萱線硬化16千米,白松線硬化3.2千米,青石線硬化9千米;維修加固了衡山湘江大橋和羅陂南橋,重建東湖橋、新橋大橋、萬年橋、白果大橋。 [16] 

衡山縣旅遊景點

主要景點
鎮南寺 位於巾紫峯頂 200餘米處,寺名先用“清涼寺”,後沿用古建於巾紫峯山腰後毀圮的“鎮南寺”,為改革開放年代新建的一座寺廟,傍山而立,巍峨挺拔,晨鐘暮鼓,香煙繚繞,是縣城一處新景點。
鎮南寺 鎮南寺
紫巾山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郊巾紫峯,1987年始建,面積 1.5平方千米。牌坊為公園門户,山麓有紫巾廣場,山上有電視差轉枱,千步雲梯,詩碑廊,鎮南寺等景點,森林覆蓋。
紫巾山森林公園 紫巾山森林公園
觀湘洲 位於縣城東北面湘江主航道,距縣城5千米,面積200餘畝。曾有文峯塔,7級,高9丈餘,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縣令鄧國材建。有觀湘書院,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知縣王家賢建。登塔縱觀湘江景色,只見澄江日夕,賈舶帆懸,鷗浴平沙,金光萬狀,故衡山近郊八景中有“觀湘夕照”之譽。塔與書院早已廢圮無存。新中國成立後,全洲改為縣原種場柑桔作物基地,1980年代新建有賓館、娛樂場所,登洲之人日多。
觀湘洲 觀湘洲
萱洲古鎮
萱洲鎮,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區北部,為衡陽曆史文化旅遊名鎮。地處衡陽市石鼓區、衡東縣、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五區縣交界處。107國道、武廣高速鐵路和南嶽高速公路、衡萱公路貫穿其中,北依南嶽衡山,東臨湘江。
古鎮有金蓮寺、三聖祠、楊四水府廟(現觀潭寺)、清朝曾國藩故居、慈善堂、蔡倫紀念地——蔡候殿、成發祥提督墓等景點。
萱洲古鎮 萱洲古鎮
九觀湖
九觀湖風景區是湖南省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店門鎮,毗鄰107國道,南距衡陽市區20千米,北距衡山風景區20千米。
九觀湖風景區又叫九觀橋水庫,是1976年截湘江支流百港水系而築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積為38.93平方千米,庫容為288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為9.5萬畝,是衡山縣最大的水庫。經過開發建設,已集灌溉、發電、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九觀湖 九觀湖
毛澤建烈士陵園
毛澤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耒陽、衡山等地從事遊擊鬥爭。1928年在耒陽的一次戰鬥中被捕,1929年被害於衡山縣城馬王廟坪,年僅24歲。毛澤建犧牲後,當地羣眾秘密將其埋藏於面臨湘江,背倚南嶽七十二峯之一的巾紫峯。1967年,在其原墓的右側新建烈士陵園,整座陵墓為花崗石和漢白玉構築。整座陵園佔地5.29畝,塔高8.2米。1972年該陵園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併成為衡山縣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澤建烈士陵園 毛澤建烈士陵園
唐羣英故居
唐羣英,是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曾兩次隻身闖蕩東瀛,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雙槍女將,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被授予二等嘉禾勳章,中國女權運動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報人、女詩人、女教育家。康克清同志稱其為“一代女魂”,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前夕,中央政府評出八位中華百年女傑,唐羣英位列第四。是吾家書屋坐落在衡山縣新橋鎮黃泥村,是唐羣英祖居“三吉堂”中建設最早的,也是如今僅存的部分建築。
唐羣英故居 唐羣英故居
嶽北穿巖
嶽北穿巖位於衡山縣白果鎮和平村,從南嶽後山水簾洞那條路插沙泉那條路,往曾國藩故居方向,過嶺坡後剛進白果鎮境內的和平村。從嶺坡過去的方向,靠道路右邊有標誌註明為穿巖風景區的。修了水泥路,進去一路都是丹霞地貌,風景很好,約5-10千米後變土路,然後,就到了路的盡頭,貌似已經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了,但卻柳暗花明又一村。 [17] 
嶽北穿巖 嶽北穿巖
(以上資料來源於 [18] 

衡山縣所獲榮譽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19]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0]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1]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24]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8]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31] 

衡山縣著名人物

古代,有官至樞密使曹仕泰趙葵,官至兵部尚書的曹承輝茹瑺,官至的工部尚書廖剛,官至刑部尚書趙方,位列歷代112位醫聖之一的“白喉神醫”李紀方,雙雙高中進士的曠敏本與曠敦本、聶鎬敏與聶銑敏、李子榮與李子茂三對親兄弟。近代,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被康克清頌為“一代女魂”的唐羣英,曾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和中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的聶雲台,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著名文字學家的符定一,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上將軍事參議官、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省長的趙恆惕,中華民國國防部預算局中將局長曹振鵬,湖南農運第一面大旗的嶽北農工會領袖劉東軒、謝懷德,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一師師長李實行,鐵道游擊隊政委文立正。湧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楊玉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容光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廖山濤黃潤乾趙淳生等著名人物。
歐陽彬(894年-951年),五代十國衡州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人。後蜀詞人,累官尚書左丞相,出為寧江軍節度使、夔州節度使。
曹承輝(958年-1043年),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三世孫,字耀衡,湖南衡山人,北宋仁宗時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妻一品夫人,子給事選駙馬。
曹仕泰北宋末年生(約1110年),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九世孫,字安伯,湖南衡山人,任樞密使
趙葵(1186年-1266年),南宋儒將,宋宗室,著名畫家。歷任中大夫、左驍騎將軍、華文殿直學士、淮東安撫制置使、湖南安撫使、資政殿學士、福建安撫使、樞密使兼參知政事、丞相兼樞密使等。鹹淳二年逝世,追贈太傅,諡忠靖。傳世作品有《杜甫詩意圖》。
唐羣英(1871年-1937年),中國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被孫中山先生讚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也是中國女權運動的領袖人物,近代著名的女報人、女詩人、女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將其列為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她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康克清尊稱為“一代女魂”。
符定一 (1877年-1958年) ,字宇澄,號梅庵,湖南衡山人,著名文字學家,曾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學校長,是毛澤東同志的恩師,解放後任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一位館長,以《聯綿字典》傳名於世。
文立徵(1911年-1945年),革命烈士,《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原型。
王治來(1930年-),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第一屆理事兼副秘書長,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蒙古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湖南歷史學會副會長;湖南世界史研究會第一屆理事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2月6日,由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專家”稱號。
劉英武(1941年-),著名IT界精英人士,現為羣碩董事長,曾經擔任IBM副總裁,是其歷史上職位最高的華人之一,隨後他擔任過台灣宏碁電腦總裁、台灣日月光集團總裁等。
李銀河(1952年-),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週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曹金華,1974年生,湖南衡山人,字希遠,號南嶽山人,國畫家、油畫家、書法家 [29-30] 國家民族畫院畫家、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23]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油畫學會會員,湖南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廣東中國畫學會會員。先後研讀於中國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研班,作品二十餘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展覽,並多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優秀獎。國畫油畫書法作品累計800餘幅被中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央美術學院、首都博物館、關山月美術館等12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22]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