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淥口鎮

鎖定
淥口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淥口區,地處淥口區北部,東與醴陵市石亭鎮接壤,南瀕淥江與南洲鎮隔江相望,西臨湘江與天元區雷打石鎮隔江交界,北與蘆淞區白關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38.56平方千米。 [6] 
淥口鎮境域舊屬醴陵縣北二區;1987年,撤區恢復淥口鎮;1995年,均壩鄉併入淥口鎮。 [2]  2015年,仙井鄉行政區域併入淥口鎮。 [3]  2018年,株洲縣撤縣設淥口區,屬淥口區。 [4]  截至2018年末,淥口鎮户籍人口為98876人。 [6]  截至2020年6月,淥口鎮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接龍橋社區。 [3] 
2015年,淥口鎮完成生產總值72.6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7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350元。 [10]  2018年,淥口鎮有工業企業158個,其中規模以上7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6] 
中文名
淥口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
地理位置
淥口區北部
面    積
138.56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接龍橋社區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編碼
412100
火車站
淥口火車站
車牌代碼
湘B
人    口
98876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淥口鎮建置沿革

淥口鎮境域舊屬醴陵縣北二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淥口鎮,屬醴陵縣第五區。
1949年,屬醴陵縣盤石鄉。
1950年,恢復淥口鎮,為醴陵縣直屬鎮。
1958年,設立淥口人民公社。
1959年,劃入株洲市郊區,恢復淥口鎮。
1961年,設立淥口區。
1965年,成立株洲縣,劃入株洲縣。
1967年,淥口區改為第三區。
1987年,撤區恢復淥口鎮。
1995年,均壩鄉併入淥口鎮。 [2] 
2015年,仙井鄉行政區域併入淥口鎮。 [3] 
2018年,株洲縣撤縣設淥口區,屬淥口區。 [4] 

淥口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淥口鎮轄8個社區、19個行政村:接龍橋、向陽、伏波嶺、南塘、桔園、關口、姚家嶺、甘塘坡、淥口、雙月、快山、楊梅、灣塘、王家洲、象石、柏樹、楊塘、思梅、排上、花園、湯家衝、蛇頭、團山、東塘、松崗、西塘、子規;下設93個居民小組、235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淥口鎮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松西子社區、向陽社區、伏波嶺社區、接龍橋社區、王家洲村、雙月村、淥口村、灣塘村、楊梅村、花園村、蛇頭村、均壩村、大鄉村、青龍灣村、漂沙井村、曉嶺村、黃霞村、油圳村、關王村、張公嶺村、福生村、新城村、宏夏橋村、檀園村、高泉村、凳頭村, [5]  鎮人民政府駐接龍橋社區。 [3] 

淥口鎮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淥口鎮地處淥口區北部,東與醴陵市石亭鎮接壤,南瀕淥江與南洲鎮隔江相望,西臨湘江與天元區雷打石鎮隔江交界,北與蘆淞區白關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38.56平方千米。 [6] 

淥口鎮人口

2011年末,原淥口鎮總人口6165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983人,城鎮化率51.8%。另有流動人口1511人。總人口中,男性31309人,佔50.8%;女性30345人,佔49.2%。18歲以下10500人,佔17%;18—35歲15504人,佔25%;35—60歲26147人,佔43%;60歲以上9503人,佔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長率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61人。 [2] 
2017年末,淥口鎮常住人口為110664人。 [1] 
截至2018年末,淥口鎮户籍人口為98876人。 [6] 

淥口鎮經濟

淥口鎮綜述

2011年,原淥口鎮完成財政收入4614萬元,比上年增長37.1%。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601.2萬元,增值税2289.1萬元,企業所得税193.2萬元,個人所得税215.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74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40元,比上年增加1959元。 [2] 
2015年,淥口鎮完成生產總值72.6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7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350元。 [10] 
2018年,淥口鎮有工業企業158個,其中規模以上7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6] 

淥口鎮農業

2011年,原淥口鎮實現農業增加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4.1%,佔生產總值的3.8%。農業作物以水稻、豆類、蔬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萬噸,其中稻穀1.57萬噸,豆類108噸,玉米79噸,人均260.9千克。有無公害蔬菜基地3個,2011年,蔬菜面積1.3萬畝,產量2萬噸。 [2] 
原淥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黑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5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黑山羊飼養量0.2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4.7萬羽,上市家禽16.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663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41.2%。 [2] 
2011年,原淥口鎮活立木蓄積量3.7萬立方米,農民住宅四旁植樹3.4萬株。2011年,累計造林500畝。有油茶林2.6萬畝,2011年,產油195.4噸。 [2] 
原淥口鎮漁業以江河捕撈和水庫、山塘養殖為主。2011年,養殖面積360畝,產量1003噸,總產值911萬元,佔農業總產值5.7%。 [2] 

淥口鎮工業

原淥口鎮工業以鍛造、陶瓷、服裝、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
2011年,原淥口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1.47億元,比上年增長33.5%。實現工業增加值1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3%。擁有工業企業18家,職工5192人。 [2] 
2015年,淥口鎮共有規模工業企業76家,約佔淥口區規模工業企業70%。 [10] 

淥口鎮商業

2011年,原淥口鎮完成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44億元,比上年增長7.1%。有商業網點246個,城鄉集貿市場12個,年成交額6億元。 [2] 

淥口鎮金融業

2011年,原淥口鎮有銀行網點24個。 [2] 
淥口鎮

淥口鎮社會事業

淥口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淥口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1700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7所,在校學生2553人,專任教師1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學生2365人,專任教師3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2] 

淥口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原淥口鎮有農技站1家,有農家樂餐飲協會等5個,各類科技人才95人。 [2] 

淥口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淥口鎮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0處,農家書屋23處,藏書30.12萬冊。腰鼓、龍燈、舞獅等文藝隊伍18支。2011年,有線電視用户12715户,入户率57%。 [2] 

淥口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淥口鎮有鄉鎮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17所,病牀130張。專業衞生人員50人,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淥口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淥口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728户3867人,支出1160萬元,月人均2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81户1129人,支出88.3萬元,月人均6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18.1萬元;分散供養87人,支出22.6萬元。醫療救助23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947人次,共支出72.2萬元。臨時救助727人次,支出14.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7人,支出67.7萬元。危房改造及救災支出41.8萬元。敬老院1所,牀位50張,入住五保人員4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4萬人,參保率96%。 [2] 

淥口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淥口鎮有郵政代辦所3處,電信服務網點26個。電話普及率98%,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99%,固定電話普及率97%。 [2] 

淥口鎮基礎設施

  • 水利
2011年,原淥口鎮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4座,庫容170.1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339畝;山平塘802口。電力提灌站75處,裝機容量2083.5千瓦,灌溉面積19805畝;電力排灌站13處,裝機容量732千瓦,排漬面積4070畝。 [2] 

淥口鎮交通運輸

淥口鎮境內設有淥口火車站。另有省道S211、縣道芷淥公路過境。 [2] 

淥口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淥江自東向西流入湘江交匯於此,故名淥口。古稱漉浦,又稱津口。 [2] 

淥口鎮風景名勝

  • 磨山遺址
磨山遺遺址
磨山遺遺址(1張)
磨山遺址位於淥口區原仙井鄉(今淥口鎮)黃霞壠村,1986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1987年8月通過試掘,共發現房址3座、發掘墓葬24座,為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農耕聚落遺址,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 [7] 
  • 伏波廟
伏波廟
伏波廟(1張)
伏波廟位於伏波嶺上,在淥口區南面。相傳為紀念漢代伏波將軍馬援而建,伏波廟因此而得名。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伏波廟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8] 
  • 關王廟
關王廟
關王廟(1張)
關王廟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原仙井鄉(今淥口區)蘆下橋村孫公祠組的一座小山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關王廟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