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陵縣

鎖定
茶陵縣,隸屬湖南省株洲市,地處湖南省東南邊陲,株洲市南部,東鄰江西省蓮花縣永新縣井岡山市,西抵安仁縣,南接炎陵縣,北至攸縣,總面積2500平方千米; [1]  截至2023年6月,茶陵縣轄4個街道、10個鎮、2個鄉。 [14]  2022年,茶陵縣户籍人口63.0萬人,常住人口48.7萬人。 [11] 
茶陵,因地處“茶山之陰”謂之為“茶鄉”,又因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 [12]  秦贏政二十六年(前221),置茶陵縣,含茶陵、炎陵縣全境。宋,析3個鄉置酃縣(今炎陵縣)。 [1]  是中國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縣,茶葉產業為全縣主導產業之一。 [12]  茶陵自古“農勤於耕、士勤於學”,歷代興辦的書院數量達38所,居湖南各州縣之首;科舉考試中進士者127人,其中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並稱明清“四大學士”,素有“四相文章冠兩朝”的美譽。李東陽開創的“茶陵詩派”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炎帝神農氏在茶陵發現了茶,千年國飲,始於茶陵。茶陵是紅色政權搖籃,茶陵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湘贛革命根據地重點縣、模範縣,是毛澤東同志親手締造的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誕生地。 [34]  2018年8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陵縣退出貧困縣。 [2] 
茶陵縣有醴茶、衡茶吉兩條鐵路,衡炎、茶常、武深、泉南四條高速公路,G106、G322兩條國道,融通湘贛閩、連貫湘桂粵。 [12] 
2022年,茶陵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8億元,增長5.2%。其中,一產業44.0億元,二產業95.6億元;三產業12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7:36.4:46.9。 [11] 
中文名
茶陵縣
外文名
Chaling County
別    名
犀城
行政區劃代碼
4302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株洲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東南部
面    積
2500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10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炎帝南路1號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編碼
412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63.0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雲陽山
工農兵政府舊址
東陽湖(洮水水庫)
火車站
茶陵站茶陵南站茶陵西站
車牌代碼
湘B
地區生產總值
262.8 億元(2022年)

茶陵縣歷史沿革

秦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茶陵縣,治所含今茶陵、炎陵縣全境,屬長沙郡 [24]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長沙國。元朔四年(前125年),改為茶陵侯國。太初元年(前104年),廢侯國,復置縣。新朝王莽元年(9年),易名聲鄉。東漢建武六年(30年),複名茶陵縣,隸荊州長沙郡。建武十二年(36年),改屬臨湘侯國。建安十三年(208年),屬劉備轄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屬孫權轄地。
晉太康元年(280年),屬湘東郡
南北朝劉宋後,先後為蕭梁、陳梁轄地,均屬衡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茶陵與攸縣、陰山、建寧等縣併為湘潭縣。 [1]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除湘潭縣復置茶陵縣,屬南雲州。貞觀元年(627年),茶陵與陰山、建寧、安樂、新興等縣併入攸縣,為衡山郡轄。聖曆元年(698年),復置茶陵縣,屬衡山郡。天寶元年(742年)至五代後周,均屬衡州轄地。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為衡陽郡轄。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改屬衡州。紹興九年(1139年),升縣為軍。嘉定四年(1211年),析康樂、霞陽、常平3個鄉,置酃縣(今炎陵縣)。
元初廢軍為縣。至元十一年(1274年),屬衡州路。至元十九年(1282年),茶陵升縣為州,直屬湖南道。後改屬衡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廢州為縣,改屬長沙府。成化十八年(1482),茶陵升縣為州,直至清末,隸屬長沙府。
民國二年(1913年)9月,茶陵廢州為縣,屬湖南省湘江道長沙府。民國三年(1914年),直屬湘江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道,茶陵縣直屬湖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全省設9個行政督察區,茶陵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9月至1952年10月,茶陵縣屬衡陽專區
1952年11月至1983年6月,茶陵改屬湘潭專區
1983年7月,改屬株洲市 [1] 

茶陵縣行政區劃

茶陵縣區劃沿革

民國十八年(1929年)9月6日,將高壕(原系茶陵衞屯耕地。以下劃出的地方均如此)劃歸安仁縣 [4]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劃出平田圩歸耒陽縣轄。 [4]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將綱山(今在衡山縣境)劃歸衡陽縣 [4] 
民國三十年(1941年),將羅家坊、石腳、烏陂渡、白沙、港口、車下、松林洲、灘頭洲、過家到劃歸安仁,中大洲、肖家土坪、花明樓劃歸攸縣,將攸縣的焦家老屋、莫家巷、王家灣、丫尖下劃入茶陵。 [4] 
1993年1月,茶陵縣有7個鎮、18個鄉、1個場(紅色農場)。
1993年8月和1994年12月,潞水、浣溪撤鄉建鎮。
1996年10月,平水、棗市、火田撤鄉建鎮。
1998年9月、2009年12月,馬江、秩堂撒鄉建鎮。
2001年10月,湘東鄉併入高隴鎮。
2003年3月,原湘東鎢礦陂產終結。4月,設立茶陵縣漢背辦事處,轄市場街、楓樹坪2個居委會。
2004年12月,紅色農場保留場名,所轄一、二、三、四分場,劃歸火田鎮。江口鄉撤銷,併入桃坑鄉。
2005年1月,小田鄉被撤銷,併入秩堂鄉。
2005年5月,原湘東鐵礦破產終結。6月,設立利民辦事處,轄輝山、清水 2個居委會。
2007年1月,堯水鄉被撤銷,併入嚴塘鎮。原堯水鄉所轄花木、泉山、南岸、聯心、玳溪、山寺、堯市、愛裏、雙龍、高徑10個村改為嚴塘鎮所轄。原堯水鄉所轄橫屋村劃歸腰陂鎮。七地鄉被撤銷,併入腰陂鎮。原七地鄉所轄巨田、芙衝、澗洲、規田、軍塘、月嶺、建民、雙溪、麥源、左江10個村改為腰陂鎮所轄。 [1] 
2015年,撤銷潞水、腰陂鎮,設立腰潞鎮;調整思聰、洣江2個街道的管轄範圍。八團鄉與火田鎮合併設立火田鎮。浣溪鎮與湖口鎮合併設立湖口鎮。平水鎮與虎踞鎮合併設立虎踞鎮。 [13] 

茶陵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茶陵縣轄4個街道、10個鎮、2個鄉:下東街道、思聰街道、洣江街道、雲陽街道界首鎮湖口鎮馬江鎮高隴鎮虎踞鎮棗市鎮火田鎮嚴塘鎮秩堂鎮腰潞鎮舲舫鄉桃坑鄉,另轄:漢背管理處、茶陵縣紅色農場。 [14]  縣人民政府駐炎帝南路1號。
鄉鎮(街道)
下轄
雲陽街道
光輝村、東山壩村2個村,8個居委會。
思聰街道
清水村、三華村、紅橋村、思聰村、茶衝村、左壠村、龍溪村、下清村、輝山村、深塘村10個村,2個居委會。
洣江街道
渡裏村、榮華村、歐江村、仙源村、桃源村、諸睦村、拱塘村、雅環村、湖塘村、沙溪村、星橋村、土沙村12個村,1個居委會,1個湖塘漁場
下東街道
樂聯村、沿河村、金鋪村、橋邊村、齊溪村、小車村、黃堂村、儒仕坪、頭鋪村、官鋪村10個村,2個居委會
界市村、大新村、上聯村、蓮荷村、花甲村、白沙村、火星村、紅光村、賀鋪村、白洲村、朱嶺村11個村,1個居委會。
灣裏村、龍井村、嚴溪村、楊塘村、猷竹村、上合村、興和村、上堯村、北岸村、玳溪村、堯水村、黃河村、興塘村、愛裏村、高徑村、沙江村、長江村、田心村、和呂村19個村,1個居委會
妙石村、一心村、廠江村、北斗村、土橋村、浣溪村、白露村、寒江村、曉汾村、文泰村、塘頭村、湖口村、新芫村、芫梘村、米渡村、井和村、小潭村、石井村、南江村、梅林村、荷塘村、顧母村、龍下村、楊柳村24個村,2個居委會
麻塘、土橋、梅林、荷塘、顧母、東流、八旦、太英、白露、飛鹽、溪江、龍下、小汾、下小、楊柳、寒江村。
紅旗村、月嶺村、浪灘村、毛芫衝村、文江村、長聯村、末頭村、塘富村、東衝村、玄武村、麻石村、等坪村12個村,1個居委會
祖安村、荔市村、龍匣村、星鋒村、古城村、石衝村、水頭村、長興村、湘東村9個村,1個居委會
澗洲、梘田、月嶺、建民、左江、雙溪、麥源及原堯水鄉的橫屋等11個村
腰潞鎮
潞水村、雙泉村、潞理村、睦興村、珍武村、腰陂村、馬加莊、石陂村、泰和村、梘田村、七地村、碣石村、芙衝村、木衝村、東南村、東山村、橫屋村、石聯村、長義村、左江村20個村,1個居委會
西屏村、三達村、河東村、金山村、石朱村、把集村、獅江村、黃石村、和豐村、高水村、喬下村、峯仙村、水源村、五峯村、二仙村、雙芫村、茶幹村、銀湖村、黃坪村、合湖村、低車村21個村,2個居委會
黃石、龍新洲、把集、水源、峯仙、獅江、三門、河東、毛坪、金山、裘家、石朱、龍新、石寶頭、二仙、五峯、西屏、黃泥塘、小水19個村
東嶺村、巖口村、棗園村、洞頭村、管塘村、曹柏村、灑水村、虎形村、侯泉村、車陂村、五星村11個村,1個居委會。
新華村、洲陂村、砂下村、墨龍村、大龍村、大英村、卧龍村、黃草村、白石村、貝水村、廟貝村、五門村、麻芙村、鼓石村、山田村、芙江村、貝江村17個村,1個居委會。
春風村、湘江村、華里村、上坪村、鄴坑村、雙元村、馬溪村、南坑村、西坑村、曉楓村、桃坑村、帶江村、坑口村、夏樂村、東江村15個村
洮水村、祠灣村、大嶽村、西岸村、長鴨村、河塢村、車浦村、官溪村、堤洲村、舲舫村、垸井村11個村
白石、卧龍、沛江、大英、小英、東黃、東坪、石鼓、向陽、大壠、大坪、麥莊、梯壠、江東14個村
秩堂鎮
彭家祠村、曉塘村、合户村、田湖村、東首村、馬吉村、龍江村、皇圖村、石龍村、毗塘村、錫田村11個村,1個居委會
參考資料: [18] 

茶陵縣地理環境

茶陵縣位置境域

茶陵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邊陲,株洲市南部。東鄰江西省蓮花縣永新縣井岡山市,西抵安仁縣,南接炎陵縣,北至攸縣 [1]  位於東經113°20′~113°65′、北緯26°30′~27°7′之間, [18]  東西寬56.9千米,南北長68.25千米,總面積2500平方千米。 [1] 

茶陵縣地質

茶陵縣境內地殼穩定,無地震;縣內出露地層中,從古生界寒武系塔山羣至新生界第四系,共10個系,出露面積2155.44平方千米,佔茶陵縣面積的86.22%。 [20] 
茶陵縣境內大地構造主要形跡屬於湘東新華夏系及華夏系。北北東向及北東向構造明顯,小褶皺及次級斷裂發育。中部凹陷區屬茶水凹陷帶一部分,自縣東北角至西南,斜卧縣境中部;東南部萬洋山褶斷帶,屬炎陵-資興隆起帶的西北段;西北部武功山褶斷帶,境內北起太平山,經露嶺、雲陽山,南至茶陵。

茶陵縣地形地貌

茶陵縣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崗、平俱備,其中山地面積186.49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49.73%;丘陵面積80.54萬畝,佔21.48%;崗地面積48.58萬畝,佔12.95%;平原面積49.75萬畝,佔13.27%,水面9.64萬畝,佔2.57%。全縣地質狀態是周圍山地主要為砂頁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為紅巖和第四紀鬆散堆積物。 [20] 

茶陵縣氣候

茶陵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西北有武功山阻擋,減弱了北方冷空氣南侵的勢力。茶陵縣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氣温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穩定通過10℃的天數有233天,活動積温5509℃,平均初霜日為12月3日,終霜日為2月10日,無霜期294天。日平均氣温連續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茶陵縣水文

茶陵縣屬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連接大小河流25條,溪澗1732條。界首河入安仁永樂江。屬贛江水系的溪澗3條,發源於茶山,入江西永新縣三灣河,匯入禾水。全縣地表水徑流總量4.43×10米。境內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積2495平方千米,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漚江和文江。

茶陵縣自然資源

茶陵縣土地資源

茶陵縣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為主。土地面積392萬畝,其中耕地41萬畝,林地262萬畝,可放牧草地90萬畝,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22] 

茶陵縣植物資源

茶陵縣木材蓄積量達256萬立方米,其中杉木94萬立方米,松木53萬立方米,闊葉林29萬立方米。松脂林面積62萬畝,楠竹面積13.7萬畝,油茶麪積28.2畝。 [23] 

茶陵縣礦產資源

茶陵縣礦產資源豐富,共查明礦產地103處,其中,中型礦牀10處,小型礦牀33處,礦(化)點60處,共發現的礦種有26種,其中,煤、鐵、鎢、錫、鉛鋅及非金屬礦產中的石灰岩、花崗岩、硅石等為優勢礦產。 [21] 

茶陵縣人口

2022年,茶陵縣户籍人口63.0萬人,其中:男性32.2萬人,女性31.0萬人,人口性別比為105 :100(男比女)。常住人口48.7萬人,城鎮化率53.36%。人口出生率為4.9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2‰。 [11] 

茶陵縣經濟

茶陵縣綜述

2022年,茶陵縣地區生產總值(GDP)262.8億元,增長5.2%。其中,一產業44.0億元,增長4.1%;二產業95.6億元,增長9.4%;三產業123.3億元,增長2.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7:36.4:46.9,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4.6%、62.2%、23.2%,分別拉動GDP增長0.8、3.2、1.2個百分點。 [11] 
人民生活
2022年,茶陵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442元,增長6.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8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9元,分別較上年增長5.2%、7.1%。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99.9億元,增長17.1%。 [11]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茶陵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9%;分領域看,產業投資增長14.9%,工業投資增長18.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1.9%;
2022年,茶陵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3.55億元,下降23.6%。商品房銷售面積35.2萬平方米,下降18.8%。商品房銷售額16.5億元,下降22.9%。 [11] 
財政收入
2022年,茶陵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億元,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10.1億元。税收收入14.6億元,增長1.9%,税收收入佔財政總收入比重為85.4%。非税收入2.5億元,增長11.2%,佔財政總收入比重為14.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9.8億元,增長11.5%。其中,農林水、教育、衞生健康和一般公共服務四項支出分別為9.4億元、9.9億元、5.2億元和3.5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2.0億元,增長7.2%。 [11] 

茶陵縣第一產業

2022年,茶陵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9億元,增長3.1%,其中,農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3.1%;林業總產值4.9億元,增長3.0%;牧業總產值28.5億元,增長2.4%;漁業總產值3.4億元,增長2.4%;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6億元,增長9.4%。糧食總產量25.4萬噸,下降1.0%;生豬出欄66.7萬頭,增長2.2%;油料作物產量3.1萬噸,增長16.1%;烤煙產量3793噸,增長4.3%;茶葉產量388噸,增長1.4%;家禽出欄176.6萬隻,下降5.6%。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926處;大型水庫蓄水總量3.26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5670萬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積0.8千公頃。 [11] 

茶陵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茶陵縣工業增加值60.4億元,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154家,總產值106.2億元,增長4.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採礦業增加值增長44.2%;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0.1%,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2%;股份制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9.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6.3%。 [11] 
建築業
2022年,茶陵縣建築業企業總產值75.0億元,增長12.8%。建築業增加值35.2億元,增長9.9%。 [11] 

茶陵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茶陵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9億元,增長2.4%。其中,限額以上完成25.4億元,增長9.3%;限額以下78.4億元,增長0.3%。分行業看,限上批發業銷售額38.0億元,增長1.0%;零售業銷售額22.6億元,增長6.8%;住宿業營業額1.6億元,增長9.3%,餐飲業營業額0.6億元,增長26.0 %。實際利用內資62.0億元,增長11.2%。 [11] 
金融保險
2022年,茶陵縣銀行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50.1億元,增長13.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299.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19.9億元,增長15.6%,住户貸款99.8億元,增長10.9%,中長期貸款60.9億元,下降57.2%,短期貸款39.0億元,下降10.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19.9億元,增長20.5%;存貸比為62.8%,較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2022年,茶陵縣保險收入3.2億元,下降9.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2.2億元,下降16.2%;財險保費收入1.0億元,增長9.8%。各種理賠支出1.1億元,增長11.4%。 [11] 
交通郵電
2022年,茶陵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2億元,下降2.6%。郵政業務總量7157萬元,增長5.4%。 [11] 

茶陵縣交通運輸

2022年,茶陵縣通車裏程5685.6千米,其中國道140.1千米。 [11] 
茶陵交通
茶陵縣境內有醴茶鐵路、衡茶吉鐵路,衡炎高速、茶常高速、武深高速、泉南高速公路,106國道、322國道。 [12] 

茶陵縣政治

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
鄧元連
縣長
楊紅兵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截至2024年2月 [25] 

茶陵縣社會事業

茶陵縣教育事業

2022年,茶陵縣各類學校65所。其中:普通中學30所,小學35所。在校學生7594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473人,初中在校生24333人,普通小學在校生41134人;各級學校招生人數16603人,各級學校畢業17418人;各級學校專任教師4467人,其中,普通中學任教老師2733人,普通小學任教老師1734人。 [11] 

茶陵縣科學技術

2022年,茶陵縣科技支出51770萬元,佔地方財政支出的10.4%。科技成果推廣6項,其中,工業4項,農業2項。簽訂技術合同19項,比2021年多15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99億元,比上年增長238.1%。 [11] 

茶陵縣文化事業

2022年,茶陵縣電視信號覆蓋100%,有線電視用户23096户。電影放映2588場次,電影觀眾51.8萬人次。縣圖書館藏書達83.7萬冊。 [11] 
國家一級圖書館:茶陵縣圖書館。 [9]  國家一級文化館:茶陵縣文化館。 [10] 

茶陵縣體育事業

2022年,茶陵縣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10次,獲省級以上獎牌數6枚,其中:金牌2枚,銅牌4枚。 [11] 

茶陵縣醫療衞生

2022年,茶陵縣擁有衞生機構(含私營個體)887個,醫院(含私營個體)36個,牀位數3919張,衞生技術人員3228人;鄉鎮衞生院19個,衞生院牀位數655張,醫生及技術人員545人。 [11] 

茶陵縣社會保障

2022年,茶陵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1萬人;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48.0萬人,城鎮職工醫保參保3.5萬人,其中在職1.9萬人,退休1.7萬人。鄉鎮敬老院20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8735人,其中,城鎮居民4435人,農村居民14300人。新增就業人員4990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2608人,農村新增勞動力轉移人數為118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萬人。 [11] 

茶陵縣歷史文化

茶陵縣稻作文化

1981年在茶陵縣堯水鄉艾裏村湖裏發現的、1983年經南方13省水稻專家鑑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縣獨嶺坳(即茶陵縣棗市鎮虎形村境內)發掘的大溪文化遺址,證實了茶陵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尤其從約600平方米遺址中遺存的稻粒考古發現,早在約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開創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28] 

茶陵縣耕讀文化

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時期人們生存與安全的需求,而耕讀文化則是茶陵唐宋以來人們的高層次需求。
茶陵地處“吳頭楚尾”,境內“好山千疊翠、流水一江清”,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加上地處偏僻,戰爭相對較少,因而不少北人南遷於此,是北人南遷的重要門户之一從69個姓氏《族譜》中發現,宋、元、明三代南遷於此的姓氏有47個。他們定居後,興辦私塾、書院,希望通過勤耕、苦讀來提高家族地位,進入上層社會。耕讀文化由此形成,歷久不衰。曾培育了122名進士,而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等四大學士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私塾、書院為表現形式的耕讀文化的強化,使貧寒農家子弟走上仕途,成為官宦之家、書香門庭。明代大學士張治少年時,只能靠父親替人做長工及親友資助才維持學業,只能住在茶陵州城的偏僻西郊旌忠庵發憤苦讀,於正德十六年(1521)一舉成名,中會元、進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進入社會上層。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受茶陵耕讀文化的影響,開創了“茶陵詩派”,寫出了大量的現實主義作品,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耕讀文化的強化,不僅養成了勤奮好學的風氣,也促進了尊師重教的良好美德。私塾在茶陵各村均有興辦,有的村辦有2~3所。書院自宋至清代共辦有32所,在湖南名列前茅。元代李祁在《學校記》中稱:“茶陵學校於湖南為盛”,宋代 居湖南第三、 元代居第二、清代居首位。茶陵書院在清代有22所。清代狀元肖錦忠先在洣江書院就學,後辭官又在洣江書院主講。榜眼曹詒孫先後在縣內白沙書院和長沙嶽麓書院就讀,後來為官休假時主講洣江書院。茶陵自唐天覆元年(901)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間,中進士者絕大多數曾就讀於書院,中進士後他們又返哺社會,興辦書院。明翰林學士劉三吾和進士王廷爵、羅鑑與清進士蘭卓煥,分別在縣內創辦明道、雲崖、西疇與範樂等書院。 [27] 

茶陵縣紅色文化

茶陵縣位於湘東邊陲、井岡西麓,是毛澤東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好地方。素以“其性決烈勁直”的茶陵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轟轟烈烈地開展農民運動,為抗擊地主武裝的血腥鎮壓建立了革命武裝和紅色政權(即工農兵政府)。這塊烈士染紅的土地是井岡山根據地六縣之一,湘贛蘇區的重點縣、模範縣。於是紅色文化在茶陵形成,並影響深遠。大革命時期,茶陵蘇區有各類小學47所,其中列寧高小1所,列寧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學校2所、女子職業學校1所。為新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 [26] 

茶陵縣非遺

截至2023年末,茶陵縣有省級非遺保護項目5個、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4個、縣級非遺保護項目54個。 [44] 

茶陵縣文物

截至2022年,茶陵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48] 
  • 茶陵古城牆
茶陵古城牆,始建於南宋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是湖南省至今唯一保存較好的宋代石頭城牆。古城內現有城牆共4段,長約1536米,城門2座,馬道1處,南宋防洪堤約700米,鎮堤鐵犀1座。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6] 
  • 湘贛革命根據地舊址
湘贛革命根據地舊址(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舊址位於茶陵縣秩堂鎮毗塘村,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茶陵縣嚴塘鎮灣裏村)是湘贛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的見證,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新道路實踐的明證,是革命精神的物質寄託,是株洲市乃至全民族近代革命鬥爭史的光輝組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寶貴歷史價值。 [47] 
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是一棟民國初期的民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築風格。舊址位於嚴塘鎮灣裏村,村裏留存了湘贛蘇區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紅軍政治保衞局、工農紅軍獨立師辦事處等許多紅色舊址,被中宣部、國家旅遊總局確定為中國第八條紅色精品旅遊線路“井岡山—株洲”的重要節點。2020年,以湘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名義聯合申報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列寧學校舊址位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秩堂鎮毗塘村湖頭嶺,原來是一座古老的雩江書院。1931年秋,茶陵縣蘇維埃政府將古書院改辦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學校大門上方寫着:“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11個大字,兩邊牆上有當年書寫的標語:“準備實行平田,實現國家統一”、“討伐日本”、“恢復農村”、“澄清吏治”。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停辦了近16年的列寧高級小學得以恢復。2006年3月,該校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茶陵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20年,以湘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名義聯合申報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茶陵縣風景名勝

名稱
簡介
圖片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州(縣)署衙門,地處今茶陵縣城關鎮前進村三角坪。始建於南宋中葉之末,1927年毀於戰火。2004年,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進行了重新修復,舊址佔地面積18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4975平方米,青瓦灰牆,高聳馬頭牆,為典型徽派建築風格。目前,該景區已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井岡山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 [29]  [32]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雲陽山景區
雲陽山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於茶陵縣城郊,離縣城中心2.5千米,交通便利,通景公路可直達縣城,遊客到景區遊覽可乘景區觀光車東門上北門下游覽,亦可步行遊道。園區面積8688.7公頃,由雲陽山、天堂山、楊柳山、鷹嘴巖等幾大山峯組成。森林覆蓋率91.7%。園內有25處自然景觀,13處人文景觀,文化歷史淵源流傳,峯、巒、巖、泉、瀑俱全。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公園地處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武功山系,園內峯巒疊障,羣山起伏,溝壑縱橫。最高海撥1130米(天堂山),最低海撥110米(仙人灣),屬中山地貌。公園內氣候適宜、雨水豐沛、土壤深厚肥沃,是動植物繁衍生長的理想之地,是植被豐富,萬木葱籠,森林繁茂的綠色王國、動物世界。 [33]  1992年,雲陽山被批准為湖南省省級森林公園。
雲陽山日出祈豐台 雲陽山日出祈豐台
花湖谷景區
花湖谷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11.6萬餘畝,其中已經建成紫薇園、丹桂園、杜鵑園、紅楓園、玉蘭園、櫻花園、黃桃園、蜜柚園、楊梅園、油茶園等16個特色精品園;園區內還可以領略岳飛文化、高空漂流、步步驚心、網紅橋、叢林穿越、七彩滑道、兒童水上世界等多項旅遊體驗項目和產品。 [30-31] 
俯瞰花湖谷 俯瞰花湖谷
東陽湖
東陽湖,原名洮水水庫,因明朝茶陵籍首輔李東陽而命名。是一座以防洪、發電為主,兼顧農田灌溉、休閒旅遊和城市供水為主的省級水利風景區(也是株洲市目前最大的水庫),景區總面積133平方千米,水域總面積18.26平方千米,總庫容5.15億立方米,水質經檢測達國家Ⅱ類標準。2019年,入選國家濕地公園。 [51]  2014年3月,在茶陵縣東陽湖景區,發現了抗戰時期“紅軍寨”。據初步考證,70多年前,茶陵籍老一輩革命家譚家述、譚餘保等,都曾在這裏浴血奮戰。該地還曾是國共兩黨在茶陵聯合抗擊日寇的一個抗戰指揮部。
東陽湖 東陽湖

茶陵縣地方特產

截至2023年,茶陵縣擁有“茶陵生薑”“茶陵大蒜”“茶陵白芷”“茶陵紅茶”“茶陵風乾鵝”“茶陵黃牛”6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40] 
茶陵紅茶
茶陵紅茶,茶陵縣特產,全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茶陵紅茶於清明至穀雨期間,擇晴天採摘的原生態芽頭或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鮮葉為原料,採用“採青”“攤青”“曬青”“攤涼”等12道工序,歷經72小時精心製作。 [36] 
1974年,茶陵被定為湖南紅碎茶生產基地縣,1978年被列為全國100個茶葉生產基地縣之一。1984年,茶陵研製的紅碎茶三套樣二號被國家農林漁牧業部評定為優質產品,選定為全國執行標準,載入了《中國名茶大典》。2018年,“茶陵紅茶”成功申報為湖南省“一縣一特”農產品;2020年,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茶陵紅茶”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12]  [35] 
茶陵風乾鵝
茶陵風乾鵝是茶陵縣的特色產品之一,其優良品質源於上好的原材料——當地養殖的茶陵白鵝。茶陵白鵝羽毛光滑油亮、身形俊美矯健、肌肉發育充分,芳香性物質增加。由於茶陵風乾鵝的製作時間一般選擇在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晝夜温差大,容易出現霜凍,霜凍對微生物的發酵十分有益,使茶陵風乾鵝臘肉味醇香、油潤有光澤。 [38]  茶陵風乾鵝於2021年12月21日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7] 
茶陵生薑
茶陵生薑以塊大芽壯、氣香味醇著稱。茶陵種姜始於漢前,明代最盛,全縣種植面積約5000畝,年產生薑5000噸。 [39]  2023年,“茶陵生薑”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40] 
茶陵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因香、辣、脆而遠近聞名, [41]  2011年,茶陵大蒜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茶陵白芷
茶陵盛產白芷,至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歷史,譽滿全國。茶陵白芷古稱“楚芷”,今稱“茶芷”,和“杭芷”、“川芷”並列為全國三大名芷。在1987年出版的《全國土特產大全》中,“茶芷”名列白芷榜首。茶陵白芷菊花心,個大潔白又無筋,氣烈香重藥味濃,是芷類之中的上品。2021年,茶陵白芷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42] 
茶陵黃牛
茶陵黃牛是該縣養殖範圍較廣的特色農產品,由農民天然放牧。茶陵黃牛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礦物元素等特點,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11年,“茶陵黃牛”成功註冊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43] 

茶陵縣著名人物

譚鐵牛 [17]  [49] 

茶陵縣榮譽稱號

1974年,茶陵縣被定為湖南紅碎茶生產基地縣。 [12] 
1978年,茶陵縣被列為全國100個茶葉生產基地縣之一。 [12] 
2013年,茶陵縣被湖南省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50] 
2019年3月,茶陵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3] 
2020年7月,茶陵縣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6] 
2020年9月,茶陵縣入選湖南省綜合油料大縣。 [5] 
2021年1月,茶陵縣入選湖南省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 [7] 
2021年3月,茶陵縣入選“湖南省文明城市”。 [8] 
2021年7月,茶陵縣入選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15] 
2021年,茶陵縣入選2021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 [16] 
2023年9月,茶陵縣入選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