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縣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縣)

鎖定
龍山縣,隸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西北邊陲、武陵山區腹地,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山縣常住人口為476439人。 [11]  截至2022年10月,龍山縣下轄4個街道、12個鎮、5個鄉。 [1]  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6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1%;
龍山縣,是黔張常鐵路、吉恩高速、張南高速的交匯處。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家族織錦技藝、土家族擺手舞等6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人。任弼時、賀龍、關嚮應、王震、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並在我縣茨巖塘鎮建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有革命舊址13處,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裏耶-烏龍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洛塔園區、“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湘西四大古鎮之一的裏耶古城、“佛教聖地”太平山、惹巴拉等知名旅遊資源。是秦簡文化的核心區、土家文化的發祥地和紅色文化的富集區,擁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土家族擺手舞之鄉”“中國土家織錦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40餘個國字號品牌。龍山縣煤炭、紫砂陶、石英砂、大理石、頁岩氣等礦產儲量巨大;森林覆蓋率達71.2%,是湖南省首個林業碳匯工程試點縣。
2022年,龍山縣地區生產總值109.37億元,比上年增長4.0%。 [21] 
中文名
龍山縣
別    名
土家之源
行政區劃代碼
43313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北角
面    積
3131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12個鎮、5個鄉 [19] 
政府駐地
民安街道
電話區號
0743
郵政編碼
4168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46.36 萬(2022年常住人口) [18] 
著名景點
烏龍山大峽谷景區
茨巖塘景區
裏耶古城景區
惹巴拉景區
太平山景區 展開
機    場
龍山縣通用機場 [20] 
火車站
龍山北站
車牌代碼
湘U
地區生產總值
109.37 億元(2020年) [21] 

龍山縣歷史沿革

因是“辰旗”之地,辰屬龍,吉祥的象徵,加之境內峯巒起伏,故名龍山縣。
唐虞夏商周,為荊州地域。春秋戰國,為楚地。
秦漢至唐,先後屬黔中、武陵、沅陵等郡州。
五代、宋、元、明至清初,屬土司統治。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龍山縣,屬永順府。
民國,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後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屬湘西行署永順專員公署,後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3] 

龍山縣行政區劃

 龍山縣地圖
龍山縣地圖(3張)
截至2022年10月,龍山縣下轄4個街道、12個鎮、5個鄉:民安街道、華塘街道、興隆街道、石羔街道、洗車河鎮、石牌鎮、茨巖塘鎮、紅巖溪鎮、靛房鎮、苗兒灘鎮、裏耶鎮、桂塘鎮、召市鎮、洗洛鎮、水田壩鎮、農車鎮、洛塔鄉、大安鄉、內溪鄉、咱果鄉、茅坪鄉。 [1]  縣政府駐民安街道新建路88號。

龍山縣地理環境

龍山縣位置境域

龍山縣地處東經109°13'--109°48'、北緯28°46'--29°38'之間。東鄰湖南省桑植縣、永順縣,西接湖北省來鳳縣、重慶市酉陽縣,南與湖南省保靖縣以酉水為界,北與湖北省宣恩縣毗鄰,面積3131平方公里,佔自治州總面積的20.2%。 [22] 

龍山縣地質構造

龍山縣縣境地質構造複雜,由不同的地質時代的沉積岩組成。出露地表,由老到新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二疊系,中生代的三疊系白堊系和新生代的第三系、第四系。因此,成土母質多,有石灰岩、板頁岩、砂岩、白雲岩、紫色砂頁岩、第四紀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等7種。

龍山縣地勢地貌

龍山縣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西南端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和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的第二階梯東緣。縣境屬強侵(溶)蝕山區,境內羣山起伏,山巒重疊,溪谷交錯,坡陡谷深,山體破碎,耕地分散。海拔1000~1200米的山頭有192座,1200米以上的山頭有353座。主要山脈有北部的紅旗界,西部的遼葉可立坡,東北部的猛必界,東部的永龍界、曾家界,中部的洛塔界,西南部的八面山等,由東北向南延展,呈東、中、西、北山脈凸起,形成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向南開口的“勿”字形地貌骨架。
縣境地貌受地質構造控制極為明顯,由於經歷了加里東、海西、燕山和喜馬拉雅山等多次地殼運動,以及長期侵(溶)蝕等外力因素的影響,地貌具有嶺谷相間、高差懸殊、切割深密、波狀起伏,多層次、階梯狀、鏈狀與連續性變化特徵。最高山峯紅旗界主峯大靈山海拔1736.5米,最低處隆頭鎮的隆頭河灘海拔218.2米。相對高差1518.3米,比降為2.3‰,最大切割深度1136米,最大切割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崗地、平原及水面等多種地貌類型,且大部分鄉、村有多種地貌類型。縣境山、丘、崗、平川及水面的組合比例為82:10:4:3:1。
縣境石灰岩(包括白雲岩)分佈很廣,面積1616.94平方千米,佔龍山縣總面積52.1%。因長期經受侵蝕和溶蝕,形成大小不等的溶蝕剝夷面和窪地,以及許多溶洞、漏斗、落水洞、石芽、暗河等地貌;又因地質構造和北高南低的地勢影響,地表溪流切割深密,水系樹枝狀和格狀分佈。

龍山縣土壤

龍山縣境內土壤共9個土類、19個亞類、67個土屬、155個土種、33個變種。
縣境土壤的48.9%由板頁岩、河流沖積物(括古河流和近代河流沖積物)、紫色砂頁岩等富含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母質風化發育而來,加之縣域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加上小區域氣候的特殊温濕效應,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植被生長旺盛,有利於有機物質的積累,即使是石灰岩母質風化的土壤,歷史上曾植被茂密。因此,縣域自然土壤原生質量較高,帶來耕作土壤也趨同樣趨勢。
據龍山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地塊樣化驗與千畝農田樣化驗結果統計,縣域自然土壤鹼解氮含量中至豐面積達94%,缺的面積達只有6%;鉀的含量豐的面積達50%,中等面積的達41%,缺的面積達只有6%;有機質含量高於2%以上的面積佔山地總面積的64%,全氮含量在0.1以上的面積佔79.2%。

龍山縣氣候

裏耶-古城八面山景區
裏耶-古城八面山景區(15張)
龍山縣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夏半年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豐沛,氣候温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氣温較低,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在複雜的山體影響下,形成山地垂直地帶和水平方向地域差異的多樣性氣候。與省內同緯度地區相比,具有光熱總量偏少,冬暖夏涼,光熱基本同季;降水豐沛,時空分配不均;氣候類型多樣,立體特徵明顯;氣象災害多等特徵。
根據湖南省各地氣象台站資料比較,縣域(以縣城為例)多年平均氣温15.8℃,僅比最低的桂東高0.4℃,比最高的道縣低2.6℃;與同緯度的岳陽、常德、平江分別低1.1℃,0.9℃,1.1℃。縣域年較差氣温為22.1℃,比全省大部分地區要小。夏無酷熱、冬無嚴寒(除八面山等高海拔區)。縣域海拔較高,山多雲霧多,日照較少,故夏無酷熱。當北方冷空氣南下時,北面為秦巴山脈所擋,只能過漢江平原,插洞庭湖,迂迴從東路影響縣域,且縣內山重峯疊,冷空氣不能長驅直入,故降温輻度不大,冬無嚴寒。

龍山縣水系

惹巴拉-烏龍山大峽谷景區
惹巴拉-烏龍山大峽谷景區(14張)
龍山縣境內溪河縱橫,龍山縣屬沅水流域2993.13平方千米,屬澧水流域138.3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幹流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77條。其中一級支流2條,二級支流17條,三級支流34條,四級支流18條,五級支流6條,均屬沅、澧兩大水系。

龍山縣自然資源

龍山縣野生動物

龍山縣温暖濕潤,冬少嚴寒,夏少酷暑,植被豐茂,自然洞穴多,適宜多種動物繁殖生長。1958年以後,森林面積下降,動物隨之減少。1999年,縣森林資源保護站對境內陸生野生脊椎動物進行普查,查明縣境陸生脊椎動物有124種。昆蟲種類繁多,貝類較少,魚類及其他動物類分佈廣、種類多。
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縣境有云豹(一級保護動物),獼猴、水獺、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豺、果子狸、麝、錦雞、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貓頭鷹、鴞類、鷹、大鯢(以上為二級保護動物)等。

龍山縣植被植物

龍山縣域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適宜多種植物生長。1949年,縣境森林覆蓋率為34.02%(此前植被情況無統計數據)。1957年,縣第一次森林調查,森林覆蓋率為34.16%,灌草覆蓋率為6.62%。1976年、1986年、1995年第二、三、四次森林調查,森林覆蓋率分別為34.03%、55.2%、60.86%,灌草覆蓋率分別為48.62%、28.48%、9.43%。2004年第五次森林調查,森林覆蓋率38.89%,灌草覆蓋率31.91%。
1982~1983年,縣農業區劃林業組首次系統地開展標本採集調查,初編《龍山縣樹木名錄》(以下簡稱《名錄》)。1984年,湖南省林木種源普查,湘西州林科所對龍山縣樹種資源進行普查,對初編《名錄》進行補充修訂。縣內已查明的木本植物共有101科303屬811種(含變種不含栽培變型),其中裸子植物門9科27屬46種,被子植物92科275屬764種。
龍山縣域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草本植物有2500餘種。未開展系統調查,無名錄。
1957年、1976年、1986年、1995年、2004年農作物覆蓋率(按當年播種面積算)分別為18.91%、21.14%、18.91%、27.01%、22.48%。

龍山縣水能資源

境內溪河均屬沅水澧水水系。溪河落差較大,加之雨量充沛,水能資源豐富。根據1985年調查統計,龍山縣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為264956千瓦。其中酉水乾流254119千瓦,澧水乾流10837千瓦。龍山縣可建裝機在1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38處,計74055千瓦。其中酉水乾流35處,裝機67125千瓦;澧水乾流3處,裝機6930千瓦。1994年底,龍山縣已開發水電43處,總裝機42715千瓦,佔可開發裝機的57.6%,佔龍山縣水力總資源理論藴藏量的16.1%。至2007年,龍山縣年發電量達1.83億千瓦時。小水電裝機總容量6.8萬千瓦。

龍山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山縣常住人口為476439人。 [11] 

龍山縣經濟

2022年,龍山縣地區生產總值109.37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2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1.24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60.12億元,增長5.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476元,增長5.4%。三次產業結構為25.6∶19.4∶55.0,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分別提高0.6個和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4%,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5%、11.6%和67.9%,分別拉動GDP增長0.8個、0.5個和2.7個百分點。 [2] 

龍山縣政治

時榮芬:中共龍山縣委書記 [17] 
周勝益:龍山縣人民政府縣長 [12] 

龍山縣風土人情

土家藝術
龍山土家藝術主要有音樂、舞蹈、小品、工藝等,其中音樂包括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梯瑪歌、土家織錦情歌等,舞蹈包括土家族擺手舞、土家族毛古斯等,其代表作有土家族擺手鑼鼓《畢茲卡的祝福》、土家族毛古斯《獵歸》、土家織錦情歌《叭台叭台卡普它》、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土家咚咚喹《山寨的早晨》、土家族梯瑪歌《踩瓦泥》、土家族民間吹打樂《畢茲卡的節日》等。 [2] 
土家插花
插花是土家族古老的婚慶習俗,以新郎外祖父、舅舅、姑父為主的長輩比其他客人先一天趕到,當夜要舉行盛大的插花儀式,面對神龕,新郎頭纏紗巾,按照輩份的大小,長輩們依次為新郎披紅綢插紅花,同時高聲送上自己的祝福。 [3] 
建房習俗
土家族人建房時,首先要選好屋場。一般喜歡背山面水,坐南朝北,地勢較高的地方。而且場地講究後山厚實,左右不虛,若有不足之處,栽以竹木填補,或配廂房、豬牛欄、碓磨房等。若是屋對面是白巖山,則植樹造林,把白巖掩蓋起來。土家族人的住宅,多為木房;其結構習俗以正屋、偏屋、木樓、朝門四部分組成。 [4] 
茅古斯
茅古斯”是土家族語的譯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以近似戲曲寫意、虛擬、假定等技術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漁獵、農耕、生活等內容,既有舞蹈的雛形,又具有戲劇的表演性,兩者雜糅交織,形成渾然一體的祭祀性舞蹈。“茅古斯”是土家族擺手活動中進行的一種具有故事情節的表演活動。其形式為:演員十多人至二三十人不等,一人飾老“茅古斯”,他代表土家族祖先,其餘為小“茅古斯”,代表子孫後代,他們赤身裸體的肌膚上扎着茅草。表演時,他們全身上下不停地抖動,讓所穿的草衣發出聲響,行走用醉步進退,左右跳擺,搖頭抖肩。“茅古斯”一般每夜表演一場,內容多反映生產生活情況,諸如“掃堂”、“祭祀請神”、“打獵”、“挖土”、“釣魚”等。 [5] 

龍山縣地方特產

龍山縣的地方特產有土家織錦土家揹簍紫砂陶器、比耳臍橙、苗市臘肉、葛粉產品等。 [6] 

龍山縣著名人物

楊正午
楊正午,土家族,湖南龍山縣人。1960年7月湘西第二民族師範(茶洞)中師畢業。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9月進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湘西自治州委書記,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 [13] 

龍山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龍山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7] 
2020年8月,龍山縣入選“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16] 
2020年11月,龍山縣入選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 [8] 
2021年1月,龍山縣入選湖南省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 [9] 
2021年3月,龍山縣入選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10] 
2022年,湖南省龍山縣烏龍山天然富硒地塊入選全國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 [14] 
2022年,龍山縣入選2022年度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 [15] 
2023年9月,龍山縣入選“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