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廉希憲

鎖定
廉希憲(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善甫,野雲 [26] 畏兀兒族 [25]  。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大蒙古國元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 [30]  ,燕南諸路廉訪使布魯海牙之子 [1] 
廉希憲自幼魁偉,舉止不凡。成年後,愛好經史。十九歲時,入侍忽必烈於藩邸。因喜好儒家經典,手不釋卷,故被稱為“廉孟子”。元憲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撫使,首請用許衡提舉學校,教育人材。從攻南宋鄂州,請盡釋軍中所俘士人。憲宗死後,勸忽必烈北歸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撫使,平定劉太平等叛亂。旋以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將渾都海進攻。後入朝升任中書平章政事。至元七年(1270年)罷相,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被起用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軍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憲撫治荊南。後因久病召還。 [25]  至元十六年(1279年),復受命領中書事,次年(1280年)病逝,終年五十歲。累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諡號文正”。 [1]  [13] 
廉希憲早年輔佐忽必烈招攬人才,鎮守後方,功勳卓著。後入主中書,剛直不阿,振舉綱紀,汰黜浮濫,首倡並推行遷轉法;奏立御史台、諸道設提刑按察司。治理荊南時,興修水利,大興辦學,在治理地方行政事務方面頗有建樹;又行仁政,不嗜殺,深得當地少數民族的擁戴。 [27]  丞相伯顏曾贊其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1]  。《新元史》讚道:“元之理學名臣,希憲一人而已。” [1]  今存其文數篇 [19] 存《水調歌頭·讀書巖》一首 [26] 
全    名
廉希憲
別    名
忻都
廉文正
廉相
廉孟子
善甫
野雲
諡    號
文正
所處時代
大蒙古國元朝初期
民族族羣
畏兀兒族
出生地
燕京
出生日期
1231年6月26日
逝世日期
1280年12月12日
主要成就
輔佐忽必烈,助平劉太平等叛亂
力拒渾都海,保衞隴蜀
提倡儒學,維護儒生地位
主要作品
水調歌頭·讀書巖
最高官職
平章政事太師開府儀同三司等(贈)
爵    位
魏國公(追封)→恆陽王(追封)

廉希憲人物生平

廉希憲廉家孟子

廉希憲於元太宗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231年6月26日)出生於蒙古佔領下的燕京,其父為投奔蒙古的畏兀兒布魯海牙,因曾任燕南諸路廉訪使故改漢姓“廉”; [2]  母親為西遼後族之女石抹氏。 [17] 
廉希憲自幼身材魁偉,舉止與一般兒童不同。他學習漢文化,奉命與闊闊等同師事名儒王鶚海迷失後稱制元年(1249年),十九歲的廉希憲隨父北上覲見,入忽必烈王府為宿衞(怯薛),因其“篤好經史,手不釋卷”的勤學精神,深得忽必烈賞識。有一天正讀《孟子》,忽聞忽必烈召見,匆忙將書揣入懷中。忽必烈問所持何書,答日《孟子》;又問《孟子》書中所言何事,廉希憲陳説性善義利、仁暴等。忽必烈嘉獎其學問,稱他為“廉孟子”,於是知名於世。 [17] 
廉希憲還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勁弓,三發三中,眾人欽佩他“文武全材”。

廉希憲經營關中

元憲宗二年(1252年),廉希憲隨忽必烈出征大理國 [17] 
元憲宗四年(1254年),大軍回師,忽必烈在自己的份地關中設置宣撫司。六月,忽必烈授廉希憲為京兆(今陝西西安)宣撫使。京兆控扼隴蜀地區,諸王封地佈於左右,境內羌戎雜居,號稱難治之地。廉希憲到任後,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摧強破奸,無所顧忌。當時有大商人放貸於人,徵收數倍的利息,廉希憲下令説,年歲雖久,只需還一本一息,減輕了人民負擔;有詔書成儒士成為他人奴僕的,允許被贖身,一些權豪不聽命,廉希憲強制執行,將這些儒士全部釋放為良民。此外,他還注重發展教育,提請忽必烈用名儒許衡來管理京兆學校,以教育人才作為根本大計,取得顯著政績。 [17] 

廉希憲霸府謀主

元憲宗七年(1257年),蒙哥汗猜忌忽必烈,派大臣阿蘭答兒鈎考關中錢穀,京兆宣撫司被撤銷,廉希憲回到王府。 [17] 
廉希憲 廉希憲 [20]
元憲宗九年(1259年),廉希憲隨忽必烈進攻南宋鄂州。他曾率儒生百餘人拜伏于軍門前,呈請忽必烈在王師渡江以後,但凡軍中所俘士人,允許以官錢贖身,遣歸原籍。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還。 [17] 
同年,蒙哥汗在徵宋時去世,鎮守和林的忽必烈同母弟阿里不哥密謀爭奪汗位,派斷事官脱裏赤在燕京蒐括漢民為兵。廉希憲秘密進言:“先發制人,後發人制。天命不敢辭,人情不敢違。事機一失,萬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隨後,他又進言陳述“大計”,大旨謂:殿下是成吉思汗嫡孫,先帝母弟,徵大理、伐南宋都取得成功,又招攬賢傑,撫育黎民,天下歸心,天意人心所向都很明顯,汗位非殿下莫屬。忽必烈派廉希憲先行審察事變,他探得阿里不哥已派親信劉太平、霍魯海到陝西,考慮到蒙哥汗攻蜀時曾留大將渾都海率騎兵四萬屯於六盤山,攻蜀諸軍還散處在陝蜀之間,劉太平與諸將本有勾結等情況,如果關右之地被其所據,將對忽必烈極為不利,於是立即向忽必烈報告,建議派趙良弼藉口他事前往陝西探明情況。忽必烈要爭奪汗位,必須獲得東道諸王的擁護,因而首先要結好於東道諸王之長塔察兒,廉希憲主動請纓,作為使者,帶着禮物前往塔察兒處。他向塔察兒稱頌忽必烈的功德威望,天順人歸,並説:“臣下論議已定。大王位屬為尊,若至開平,首當推戴,無為他人所先。”塔察兒被説服,答應依從廉希憲所言,廉希憲遂結約而還。 [17] 
中統元年(1260年)春,諸王大會於開平共議推戴,阿里不哥未到,猶豫間,廉希憲進言:“阿里不哥掌握留守汗廷之權已有多年,假使奸人奉他即位,下詔來召,我們就被動了。如果殿下先即大位,頒佈詔書,他若遷延不來,便名叛逆。時機緊迫,宜早定大計。”於是忽必烈宣佈即位。當時鄂州前線的軍隊還未撤還,而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已勢不可免,廉希憲又奏請遣使與南宋方面息兵通好,令諸軍北歸;封高麗質子王禃為高麗國王,送其回國,以和睦東鄰。這些意見都被忽必烈採納。 [17] 
這時,趙良弼從陝西回來報告説:劉太平、霍魯海已宣佈行使大汗政權於陝西,獨收錢穀,名為接濟四川軍,實欲據有其地,與六盤山相呼應,而四川蒙古軍帥親屬俱在漠北,其心難測,阿里不哥又分遣心腹替換諸將,並向將吏給散金帛。事態十分嚴重。中統元年(1260年)四月初,忽必烈派廉希憲與斷事官八春、商挺為陝西四川宣撫使、副,趙良弼為參議,急馳赴任。五月一日,劉太平等先入京兆,三日,廉希憲等亦至,京兆出現了對立雙方派來的長官,人們莫知所從。廉希憲當即召集官吏宣佈詔旨,於是官府粗具,民心稍定,隨即遣使往六盤宣詔。十多天後,有急使自六盤來告:渾都海拒令,已殺詔使,並遣人急邀駐成都軍帥密裏火者、駐青居軍帥乞台不花起兵來援,而且約劉太平等同時舉事。廉希憲當機立斷,命萬户劉黑馬等捕劉太平、霍魯海下獄,接着派劉黑馬至成都誅密裏火者,命當時駐軍青居的鞏昌總帥汪惟正誅殺乞台不花,將虎符銀印授予權鞏昌總帥汪良臣,命他率汪家軍以及徵秦鞏等處諸軍討伐六盤,發府庫中的銀、帛賜給各軍;又臨時組織四千軍隊交八春統帥,授以方略,告訴他六盤兵精,不要輕易與之交戰,只需要虛張聲勢,使其不敢來襲即可。 [17] 
隨後,廉希憲聽聞有詔使來頒赦令,他先將劉太平、霍魯海處死,然後接詔,上書自劾停詔先殺及擅權命帥、調軍、發庫等事。忽必烈讚許他知曉權變,下詔讓他“事當從宜”。四川蒙古都元帥紐磷軍的奧魯(留後家屬營)在陝西,奧魯官二人都受渾都海重賞,想發兵響應六盤,八春捕獲亂黨,請求將他們殺死,廉希憲卻命將其一齊釋還,安定了奧魯營。奧魯官十分感激,協助徵得騎兵數千,增強了八春的實力。 [17] 
這時,渾都海率軍自六盤西走甘州,與從和林南下的阿蘭答兒軍會合後,浩浩蕩蕩向東進兵,同時派人聯絡隴蜀諸將,又命紐磷之兄寫信招降紐磷。於是,川陝形勢又趨危急,人心浮動。面對這一局面,廉希憲遣使申諭諸將,曉以利害,使他們改變了觀望的態度,紐磷也奉召入朝。八月,忽必烈下詔改陝西四川宣撫司為行中書省,以提升其權力,拜廉希憲為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商挺同籤省事,趙良弼為參議。不久,汪良臣、八春及諸王軍擊潰渾都海等軍,俘獲阿蘭答兒、渾都海等送往京兆處死,秦隴平定。 [17] 
事後,廉希憲奏請下令禁四川軍吏擄掠降民,違者本軍千户同罪,並禁販賣人口;又放還所俘宋資州知州張炳震等,讓他持書曉瑜南宋四川方面的統帥,緩和了雙方關係,四川局勢得以安定。 [17] 

廉希憲力抗倖臣

中統二年(1261年)春,廉希憲奉詔還朝,入中書省,與諸宰執共同商議政務。五月,忽必烈授廉希憲為中書平章政事。 [17]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繼設各道提刑按察司。當時阿合馬總攬財政,質問廉希憲:“政務由諸路辦理,錢穀之事交付轉運司,今設御史台、提刑司牽制,叫他們如何辦事?”廉希憲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其職責是內劾奸邪,外察越軌行為,考察民間疾苦。其於國政有益則莫大於此。若不設台察,上下專橫,恣意貪暴,國事能有成就嗎?”阿合馬啞口無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憲患病,忽必烈派遣醫生三人診視,醫生説須用砂糖做藥引,家人到處尋求,阿合馬送去二斤,廉希憲拒收,還説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絕不靠奸人的贈送來救自己的命。”忽必烈聽説後,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廉希憲被任命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廉希憲撫治荊南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憲回京,命他撫治荊南,並有授三品以下官職之權。廉希憲帶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領屬官於江陵迎接,荊人大為驚駭。
廉希憲到任後,立即下令嚴禁剽劫,通商販,興利除害,兵民安居樂業。希憲還收留宋朝故宣撫、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幹事者二十餘人,因材任用。這些人贈他珍寶玩物,廉希憲拒絕,並告誡説:“你們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們,當念我朝聖恩,盡力報效。今你們送我這些東西,我取之不義,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盜竊,若系取之於民,那就是犯罪,你們應當慎重。”又下令:對被俘軍民,殺者以殺平民論罪;俘虜患病而被拋棄者,許人收養,病癒後原主人不能再據為己有;凡買賣妻室兒女者,判以重罪,所賣之錢官府沒收。決開江陵護城河放水,得良田數萬畝,分給貧民耕種。開沙市糧倉,以粟米二十萬斛賑濟公安縣饑民。大興學校,選任教官,購置經書,並親自到課堂勉勵諸生努力學習。
廉希憲在荊南的政績,影響深遠,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楊兩姓,還有宋重慶制置趙定應等,都來請降。江陵人説:“皇帝派廉相出鎮荊南,不僅人蒙德化,連昆蟲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憲因病久不愈,被召還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離開後,江陵人畫像建祠,以為紀念。五月,廉希憲回到上都,他兩袖清風,離任時隨身之物只有琴、書而已。

廉希憲病重而逝

廉希憲還京後,忽必烈詔徵揚州名醫王仲明為他診視,病稍愈,能扶杖而起。世祖大喜説:“卿得良醫,故病漸愈。”廉希憲説:“醫生用良藥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謹慎,就會痊癒,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雖良醫亦無益。”這是藉此事來諫勸皇帝。朝廷設立門下省,忽必烈意欲讓希憲來主持門下省事,結果卻為阿合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憲復受命領中書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來探望,並問為政之道,廉希憲説:“人君治國,最重要的是用人得當,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臣今病勢加劇,聽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擔心的是當前大奸專政,小人附和,誤國害民,這才是國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勸皇上屏除奸臣,否則國病日重,無可救藥。”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間 [10]  ,廉希憲病逝,享年五十歲。臨終時告誡諸子説:“吾疾不起矣,兒惟多讀書,以承父志。” [3]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憲獲贈清忠粹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正”。 [4]  元仁宗時加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 [4] 

廉希憲主要影響

廉希憲政治

廉希憲半身像 廉希憲半身像 [5]
在擁戴忽必烈和平定關隴的過程,廉希憲不僅顯示出優秀的軍事才能,還證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善於審時度勢,臨事鎮定,處理問題果斷的政治家。
廉希憲以中書右丞和中書平章政事先後在中央和京兆、山東、北京、江陵等地任職時,為忽必烈封建王朝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主要政績有:直言諷諫、整飭朝綱、革新政治;廢除州縣長官世襲,加強中央集權;設立台察,建立各級監察機構;除暴安民,打擊不法地方勢力;安定民生,發展生產。
在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廉希憲雖身居顯位,卻能以“大丈夫見義勇為,禍福不足以動搖”自戒,較少考慮個人的進退榮辱。他一生清貧廉潔,為政剛直不阿,曾因面忤世祖被罷官。他的一生,雖然未能充分發揮其政治才能,未能完全實現其政治理想,但他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深察民間疾苦,並致力於除暴安良,為後人所稱頌。

廉希憲文學

廉希憲是元初畏兀兒詞人的代表。他曾在泉園聚會,以文會友,與諸文人唱酬交往,由此可見其文學素養之高。 [29]  其現存詞作有《水調歌頭·讀書巖》一首:
杜陵佳麗地,千古盡英遊。雲煙去天五尺五,繡閣綺朱樓。碧草荒巖五畝,翠靄丹崖百尺,宇廟為吾留,讀書名始起,萬古入冥搜。風池崇,金谷樹,一浮鷗。鼓觴爾能何許,也欲接餘眸。喚起終南靈與,商略昔時名物,誰劣復誰優。白鹿廬山夢,頡頏天地秋 [11] 
與當時由金、宋入元的詞人普遍的“去國懷鄉,感時傷世”之情不同,作為元代本土作家且仕途得意之人,廉希憲的詞作風格樂觀豪邁、積極向上,體現了元代本土少數民族文壇的獨特風貌。這首言志詞,詞風高亢爽朗,氣勢熾盛,豪邁豁達,卻又潛隱着不慕華貴、安於荒遠,進而從文化中獲得無窮之歡愉的志向,與其嚮慕漢族文化有着密切之關聯。 [29] 
總的來説,廉希憲的詞作,在吸收漢文化的同時,注重保留自身民族豪放爽朗的性格特點,創造出一種氣勢豪邁、爽朗開闊之意境,極符合元初積極進取的時代風尚。 [29] 

廉希憲歷史評價

董文忠:“希憲,國家名臣。” [6] 
  • 希憲真男子也。 [6] 
  • 希憲不嗜殺人,故能爾也。 [6] 
  • 當諸王大會議決大事,惟廉希憲能也。 [2] 
  • 卿昔事朕王府,多所容受,今為天子臣,乃爾木強耶? [13] 
  • 昔在先朝,卿深識事機,每以帝道啓朕。及鄂漢班師,屢陳天命,朕心不忘,丞相卿實宜為,顧退託耳。遼霫户不下數萬,諸王、國婿分地所在,彼皆素知卿能,故命卿往鎮,體朕此意。 [13] 
趙壁:“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為之輔。” [1] 
商挺:“向時渾都海之亂,若非廉相,關中安危未可知,兼關中軍民他人難制,惟廉相能得其心。” [2] 
伯顏:“廉公,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也。” [1] 
廉惠山海牙:“吾世父事世祖以通經,號廉孟子。” [1] 
元明善:“世祖皇帝克肖天德,充承帝命。一天下而國,環四海而家。時則有三五臣同德佐命,恆陽王其烈烈者歟。藴經國之學,展命世之才,剛明正大,清修峻潔。所處而經權合,所趨而事庸立。西定秦隴,東靖齊魯。北安遼碣,南撫荊湖。在中書六年,大經、大法、大忠、大直。巍巍焉,邁前王之佐。巖巖焉,為後哲之師。聖賢際(闕),道義交孚。豐功鉅業,光耀金石。烏宓偉哉!” [23] 
王壽:“三代以降,國之興衰,民之休慼,未有不由相臣之賢否也。世祖初置中書省,以忽魯不花塔察兒線真安童、伯顏等為丞相,史天澤劉秉忠、廉希憲、許衡姚樞等實左右之,當時稱治,比唐貞觀之盛。” [22] 
宋濂:“天啓景運,挺生人豪。豹畧龍韜,呼吸風濤。英英廉公,才雄氣騫。力捧潛龍,上升九天。誕彰皇威,關隴晏然。廣廈細氈,嘉猷日宣。出鎮遼霫,強宗震迭。移節荊湖,民氣遂蘇。連徵大猾,正氣烈烈。式揚發則,莫我敢遏。大星煌煌,西流於堂。天下之傷。” [7] 
王世貞:“吾嘗謂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憲、伯顏)焉。……乃廉希憲又有學力焉,宰相之為真宰相也,男子之為真男子也。噫!孰謂胡無人?” [8] 
  • 此人大用得。 [28] 
  • 是足為經國之臣矣。 [28] 
馮夢龍:“不惟興文,且令知節義之重,是具開國手段者。” [9] 
王夫之:“乃至女直、蒙古之吞噬中華,皆衣冠無賴之士投幕求榮者窺測事機而勸成之。廉希憲、姚樞、許衡之流,又變其局而以理學為捭闔,使之自躋於堯、舜、湯、文之列,而益無忌憚。遊士之禍,至於此而極矣。” [15] 
朱軾:“希憲負青雲之願,至以皋夔稷契(舜時四位賢臣)自勵,欲追跡於三代,此其志豈小哉?受世祖恩遇,知無不為。是時邦家初建,萬事草創,希憲居樞軸之位,則能挈綱維明,條貫成一代之規;受專閫之寄,則能詰奸御暴,安民養士,使疆土日闢,折衝萬里之外。及當成敗呼吸,審察幾宜,代謀制勝,用力少而成功多,可謂拔萃之奇才也。值阿哈瑪特(阿合馬)奸回貪冒,動相牽制,與之終始。不然,以希憲之才,當此位望其功謀,亦曷可勝道哉。” [10] 
  • 渾都海扔重兵附阿坦克不哥,與劉太平、霍魯歡相表裏,廉希憲以一書生,拄其間,決猶豫,平大亂,可謂智勇矣。及為宰相,劃為宰相,劃除蠢弊,與民休息,侃然以古大臣之事己任。元之理學名臣,希憲一人而已。 [1] 
  • 元之賢相,前為安童、廉希憲,後為哈剌哈孫、不忽木,百餘年來有及之者也。 [21] 
蔡東藩:“忽必烈開府漠南,用姚樞、許衡、廉希憲諸賢,似屬究心治道。” [14] 
趙永春:“他協助忽必烈取得汗位和統一全國,幫助忽必烈建立了各項典章制度。特別是對克服蒙古原來的殺掠政策、減少對經濟的破壞,促進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0] 

廉希憲軼事典故

廉希憲鄙視劉整

廉希憲生平禮賢下士,惟恐落於人後。當他官居中書平章政事時,南宋降將劉整以高級官員的身份前來拜訪,他卻沒有請劉整就座。 [12] 
劉整離開後,有個衣着破舊的南宋秀才拿着詩文來請見,廉希憲很客氣地請秀才入座,與他談論詩書典籍,關懷他的生活飲食,好像是老朋友。 [12] 
事後,廉希憲的弟弟廉希貢問:“劉整是大官,你對他不客氣;秀才不過是個清寒的讀書人,你卻很禮遇他。有這種道理嗎?” [12] 
廉希憲回答説:“這不是你所能瞭解的。大臣的舉止進退,關係到天下國家。劉整的官位雖尊貴,卻是背叛他的祖國和君主來歸順的;南宋秀才並沒有罪過,沒有必要讓他難堪。當今我們的國家崛起於北方沙漠,我對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術從此就將失傳了。” [12] 

廉希憲篤信儒學

廉希憲嗜讀經史,手不釋卷。有一天正在讀《孟子》,忽必烈要召見他,他便懷揣《孟子》覲見。忽必烈詢問是什麼書,廉希憲回答為《孟子》,並闡述《孟子》中的思想精華。忽必烈大喜,稱他為“廉孟子”。於是廉孟子之名便傳開了。
忽必烈後來崇尚藏傳佛教,命廉希憲受國師的佛戒。廉希憲説:“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説:“孔子亦有戒耶?”廉希憲説:“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聽了之後連連點頭。 [24] 
當時很多貴族不顧禁令,抓儒生為奴隸,廉希憲親自掏錢贖回這些奴隸,讓他們恢復儒户身份。

廉希憲萬柳宴客

廉希憲熱情好客,經常邀集詩朋酒友來自己在玉淵潭的別墅“萬柳堂”觀花賞景。據詩人陶宗儀在《輟耕錄》卷九《萬柳堂》記載:廉希憲一日置酒備餐,召集好友盧摯趙孟頫同飲。當時有一位姓劉名解語花的歌兒,來到席間,左手摺荷花,右手執酒杯,唱了一段《小聖樂·綠葉陰濃》。歌罷行酒,趙孟頫即席賦詩,題為《萬柳堂席上作》。吟罷他又即席繪成一幅《萬柳堂圖》,贈予主人。 [18] 

廉希憲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牙兒八海牙
仕於高昌回鶻有功。
祖父
吉台海牙
仕於高昌回鶻有功
父親
官至順德等路宣慰使,累贈儀同三司大司徒、魏國公,諡號“孝懿”。
母親
西遼後族之女。
妻子
畏兀氏
畏兀氏士族孟蘇速之女。生一子三女。追封恆陽王夫人。
完顏氏
知中山府事完顏海撇之女。生五子三女。追封恆陽王夫人。
兄長
廉希閔
官至蘄黃等路宣慰使。
弟弟
廉希恕
官至中書平章政事、湖廣行省左丞。
廉希願
——
廉希魯
——
官至昭文館大學士,封薊國公。
廉希中
——
廉希括
——
阿魯渾海牙
官至廣德路達魯花赤
兒子
(畏兀氏所出)
廉孚
官至正議大夫、僉遼陽等處行中書事。
兒子
(完顏氏所出)
廉恪
官至通議大夫台州路總管。
廉恂
官至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
廉忱
歷任同知沔陽府事、邵武路總管等。
廉恆
歷任西蜀四川道肅政廉訪使、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等。
女兒
(畏兀氏所出)
廉氏
吉州路淑丹。
廉氏
嘉興路撒裏蠻。
廉氏
嫁同知雜造總管府事蠻資。
女兒
(完顏氏所出)
廉氏
嫁參知政事劉緯
廉氏
嫁安撫使李恭。
廉氏
嫁管軍萬户何德温。
《新元史》稱廉希憲父布魯海牙有子十三人,但《新元史》與《元史》都只記九子,另四子生平不詳。
表格參考資料 [1]  [13]  [17] 

廉希憲主要作品

廉希憲作品多已散佚。《元代奏議集錄》錄有其奏議4篇:《陳大計勸進》《陝蜀行省奏事》《請改革世官之制》《言史天澤不當罷相》。 [19] 永樂大典》殘卷及《全金元詞》錄有其詞1首:《水調歌頭·讀書巖》。 [11] 

廉希憲史料索引

《元文類》卷65《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23] 
元朝名臣事略》卷7《廉文正王》 [17] 
元史》卷126 [13] 
新元史》卷155 [1] 

廉希憲後世紀念

廉希憲在大都城內有賜宅一座,又在平則門(即後來的阜成門)外的釣魚台修建別墅,玉淵潭畔植柳百株,遂命名別墅為“萬柳堂”。池水中無數荷花綻放,柳蔭蓮香,風景可愛。“萬柳堂”於廉希憲死後逐漸荒廢。 [18] 
參考資料
  • 1.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7-02]
  • 2.    蘇天爵 輯.元朝名臣事略:中華書局,1996:124
  • 3.    《元文類》卷65《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疾革,曰:吾疾不起矣,兒惟多讀書,以承父志。夜,大星隕於正寢之後樂堂,流光燭地,久之方滅。是夕,王薨,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也,春秋五十。越某日,葬於宛平之西原.
  • 4.    《元文類》卷65《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成宗皇帝制贈清忠粹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諡文正。兩夫人追封魏國夫人。仁宗皇帝制加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恆陽王,仍諡文正。兩夫人加封恆陽王夫人
  • 5.    廉希憲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6.    《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7-05]
  • 7.    宋濂 著.宋濂全集 第1冊 蘿山集 潛溪集 新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06:122
  • 8.    《王弇州崇論·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25]
  • 9.    馮夢龍 著.智囊補 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7
  • 10.    朱軾 編.歷代名臣傳:嶽麓書社,1993-03:545-547
  • 11.    《全金元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9-13]
  • 12.    《智囊全集·上智部》:元廉公希憲禮賢下士,常如不及。方為中書平章時,江南劉整以尊官來謁,公毅然不命之坐。劉去,宋諸生襤縷冠衣,袖詩請見。公亟延入坐語,稽經抽史,飲食勞苦,如平生歡。既罷,弟希貢問曰:“劉整貴官而兄簡薄之,諸生寒士而兄優禮之,有説乎?”公曰:“非爾所知也。大臣語默進退,系天下輕重。劉整官雖尊貴,然背國叛主而來者;若宋諸生,何罪而羈囚之?今國家崛起朔漠,我於斯文不加厚,則儒術由此衰熄矣。”
  • 13.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7-21]
  • 14.    元史演義: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6]
  • 15.    《讀通鑑論·卷十四·安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6]
  • 16.    華人德 主編.中國曆代人物圖像集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1:935
  • 17.    白壽彝 總主編;陳得芝 主編.中國通史 第8卷 中古時代元時期 下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6:1040-1043
  • 18.    彭興業 主編.海淀文史 京西名園記盛:開明出版社,2009-09:370-371
  • 19.    陳得芝.元代奏議集錄: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09:31-33
  • 20.    蔣義海 主編.畫海 上:哈爾濱出版社,1996-09:488
  • 21.    《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九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22.    《元史·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23.    《元文類·卷六十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4-25]
  • 24.    《元史》卷126《廉希憲傳》:希憲每奏議帝前,論事激切,無少回惜。帝曰:“卿昔事朕王府,多所容受,今為天子臣,乃爾木強耶?”希憲對曰:“王府事輕,天下事重,一或面從,天下將受其害,臣非不自愛也。”方士請煉大丹,敕中書給所需,希憲具以秦、漢故事奏,且曰:“堯、舜得壽,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卻之。時方尊禮國師,帝命希憲受戒,對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對曰:“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 25.    夏徵農.大辭海:中國古代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847
  • 26.    馬興榮等 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0:136-137
  • 27.    新疆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 編.新疆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08:109
  • 28.    席子傑,遲雙明 主編;李贄 著.中國古典名著 第22卷 藏書 焚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356-357
  • 29.    蔡龍威,李晶晶.從廉希憲到偰玉立:元代畏兀兒詞的漢化軌跡[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151-153.
  • 30.    趙永春.元初畏兀兒族政治家廉希憲[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02):77-8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