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州

(古代區劃名)

鎖定
甘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現張掖有甘州區,據文字記載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夏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羌、西戎、狄等少數民族居住,西漢武帝建張掖郡,後北涼沮渠蒙遜建都於此,至西魏廢帝三年改為甘州,因城內甘泉遍地,泉水清洌甘甜而得名,甘州之稱自此開始。隋唐在甘州設立交市西夏在甘州發跡崛起。元世祖忽必烈設甘肅行中書省省會,“甘肅省”首字“甘”即源於此。清為甘肅提督統軍駐地。因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中文名
甘州
外文名
ganzhou
別    名
張掖,觻得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 甘肅省
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西北部
面    積
4240 km²
下轄地區
東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
電話區號
0936
郵政編碼
734000
人口數量
65萬人(2013年)
著名景點
大佛寺木塔寺馬蹄寺、鎮遠樓、黑水國遺址等
機    場
張掖甘州機場
火車站
張掖火車站
車牌代碼
甘G
方    言
張掖方言
歷史地位
古絲綢之路重鎮、兵家必爭之地

甘州歷史沿革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西涼州為甘州,張掖郡屬之併為郡治。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罷張掖郡入甘州。大業三年(607年),罷甘州,置張掖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張掖郡改稱甘州,張掖縣為州治。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甘州為張掖郡。領2縣:張掖、山丹。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改張掖郡為甘州。 [1]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置軍鎮。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歸義軍節度使張義潮收復甘州,歸唐。懿宗成通十三年(872年),回鶻攻陷甘州,設牙帳,建立汗國。宋初為西夏所據,改鎮夷郡,又立宣化府 [1] 
元初仍稱甘州。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肅路總管府。八年,改甘州路總管府。明洪武五年(1375年),宋國公馮勝平定甘肅,廢甘州路,置甘肅衞。清雍正三年(1725年)設甘州府,置張掖縣,為府治。轄張掖(今甘肅省張掖市)、山丹(今甘肅省山丹縣)共2縣。1913年廢。 [1] 

甘州張掖簡介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漁米之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土特產品有洋葱蘋果梨、烏江米、紅棗、髮菜、絲路春酒等。
張掖市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縣區。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0.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34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5.98%。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
張掖市是國家1985年頒佈的第二批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1]。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是甘肅省商品糧基地,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美譽。張掖擁有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以及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張掖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古人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市內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來寺、馬蹄寺、鎮遠樓、山西會館、民勤會館、黑水國遺址等名勝古蹟。

甘州史載

甘州,張掖中府開元户五千四十。鄉一十七。
尚書·禹貢》雍州之域。自六國、狄、月氏居焉。初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將軍趙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斷匈奴之右臂,自張其掖,因以為名。初屬張軌,後涼段業亦嘗據此地,後業為北涼沮渠蒙遜所殺,據之,後又遷理姑臧。後魏太武帝平涼,以為張掖軍,廢帝二年改軍置甘州,因州東甘峻山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業三年罷州,為張掖郡
隋亂陷賊,武德二年討平李軌,改置甘州。永泰二年陷於西番
州境:東西四百一十六里。南北一千三百七里。
八到:東南至上都二千五百里。東南至東都三千三百六十里。東至涼州五百里。西至肅州四百里。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東北至花門山一千四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野馬皮,白柰,枸杞。
管縣二:張掖刪丹
張掖縣,下。郭下。本【角樂】縣,屬張掖郡。本匈奴【角樂】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改名永平縣。隋開皇三年,改永平酒泉縣大業二年改為張掖縣,取舊郡為名也。皇朝因之。
合黎山,俗名要塗山,在縣西北二百里。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
祁連山,在縣西南二百里。張掖酒泉二界上,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涼,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濃好,夏瀉酥不用器物,置於草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不斛酪得鬥餘酥。
雪山,在縣南一百里。多材木箭竿。
甘峻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出青鶻鷹,稱為奇絕,常充貢獻。
居延海,在縣東北一百六十里。即居延澤,古文以為流沙者,風吹流行,故曰流沙。
鹽池,在縣北九百三十里。其鹽潔白甘美,隋月虧盈,週迴一百步。
建昌軍,在州西北一百九十里。
刪丹縣,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舊縣,屬張掖郡。按馬支山,一名刪丹山,故以名縣。山在縣南五十里,東西一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與祁連山同。匈奴祁連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弱水,在縣南山下。
大斗(枝)〔拔〕谷,在縣南二百里。隋大業五年,煬帝躬率將士出西平道討吐谷軍,還此谷,會大霖雨,士卒凍餒死者十六七。
寇軍,在居延水兩【氵義】中,天寶二年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