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善

(漢語詞語)

鎖定
性善。性,人具備向上提升、創造力的本質、本性、本能;善,人人向上提升的氣。合起來的意思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能力。
我們人的性善,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本質本性本能
中文名
性善
拼    音
xìng shàn
注    音
ㄒㄧㄥˋ ㄕㄢˋ
詞    性
名詞

性善基本解釋

一、性的本質:心生為性:
性
1. 心。作為哺乳動物,心臟是從受精卵發育出來的第一個器官,是伴隨着生命開始和結束整個過程的唯一器官;同時,心臟是一個接收外界信息、並形成同步善惡(促進與傷害)判斷、繼而做出相應的意識調整的最重要器官。心,是引領人獲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
思
如果,説人體是一整個“機器”、人腦就是(今生)的信息處理器。我們可以看看,我們的字,就是是有同時作用的“信息處理”方式。我們的腦(),是負責知識記憶邏輯計算分析辨別判斷等功能,這是屬於“智力”的範疇,而不自帶對善惡的判別反應的;而我們的,是可以超越有限的幾十年教育、習慣等常識性指令,以自己獨立的能力、對從外界接收到的信息產生各種處理,包括感知理解聯想情感、權衡、包容決定等,屬於(包括了智力範疇以外的)“智慧”的範疇。這就是人的意識的等級,或者説,屬於靈性的等級。用時髦的話,這屬於基因記憶;按各種宗教的話,這是人輪迴的證據:我們的“心”,其實一直沒死,一直在使用不同的“身體”去完成一個生命一個目標。
2.生。我們因為父母愛的力量、父母的慾望,而合成了我們這塊肉肉。我們典籍《禮運》中有記載:人以縱生,貴於橫生。我們“人”這塊肉肉,是以縱向降生於世的(不包括手術型的剖腹產),以此區別於橫向出生的動物。“……按皆天地所生,而不得為天地之心;惟人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這是我們人與生俱來已具備靈性、具備高等意識的明顯特徵。 [1] 
3.。是具備創造力()的、生命力()的,向上提升能力的。這是我們得以留存於今、生生不息的本質。我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往縱向發展,創造出人類文明;往橫向發展,誕生出泱泱族羣,繁衍不息。
二、善的本質:羊言為善:
1. ,象形字,上面是兩個羊角,取“人人”、平均之意;羊(mi),上出之氣。羊言為善,人人上出之氣。 [1] 
善
2. 羊是奉獻、提升、善良的代表。那是不是説,我們人就要象羊一樣,任人宰割也不吭聲、不抵抗、逆來順受(當一隻兩腳羊),才是善良呢?當我們有這個想法時,代表我們已有不接受傷害的本性意識,也就不以羊的行為作為我們人的行為準則了:既不接受別人傷害自己,也不會去傷害別人。此,是我們高於動物的意識等級的特徵。羊的意識等級比我們低,羊以完全奉獻自己為完成此生目標,那是羊的性。我們人的本性的善,是不傷害,是提升。
三、性善
我們人的性善,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本質本性、本能。
我們人類文明沉澱下來的文武之道,是發揮這個我們人本身的性善本質,去達成提升生命進化的目標。此是我們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2] 
性善。性,人具備向上提升、創造力的本質、本性、本能;善,人人向上提升的氣。合起來的意思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能力。

性善詞語來源

性善是戰國時孟子的觀點之一。認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種先驗的人性論。
《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稱 堯 舜 。”參見“ 性惡 ”。 [3]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根據,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不忍人之政”)。
孟子對於性善論的最用力的論證,是通過人的心理活動來證明的。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性善論證過程

1. 以“不忍人之心” 論“本心”,確立性善論。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2. 由本心論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説,所以人才有“仁義禮智”四德。即將善這種本性看做生而有之的先驗的。
孟子的四端説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現,是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所以孟子認為沒有四端,則不能成為人。
3. 孟子的盡心、知性、知天只有儘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認識瞭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在內心上不會抗爭,由此知本性與本心。而瞭解自己的本心是善的就知天了。確認人的善來自於天將人的價值源頭客觀存在化。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參考資料
  • 1.    許慎.《説文解字》.中原:中國,東漢:全書
  • 2.    梁小露.《説文學武》.深圳:詠春時代平台,2015:全書
  • 3.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