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盛行時期產出的音樂)

鎖定
巴洛克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是一種藝術形式,由於這種藝術風格的盛行後人稱之為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出產的音樂作品就稱為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大致為17世紀。其最早的表現在意大利為16世紀後期,而在某些地區,主要是德國和南美殖民地,則直到18世紀才在某些方面達到極盛。
中文名
巴洛克音樂
外文名
Baroque
特    點
節奏跳躍、多旋律、複音宗教
流行時期
1600-1750
流行地區
歐洲

巴洛克音樂簡介

巴洛克音樂的一些特點(Baroque),它的節奏強烈、跳躍,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的變化,速度從始至終保持不變。巴洛克音樂是後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聲樂方面,巴洛克音樂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當時的宗教音樂在西方音樂的發展佔很大的分量。那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絃樂方面的發展,絃樂的音色更能體現出巴洛克的特色。那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第和亨德爾。巴赫是音樂之父,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之高;維瓦爾第憑着他的《四季》一舉成名天下知;亨德爾是旋律大師,他的作品有一種優雅;他們所留下來的東西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大筆財富。

巴洛克音樂命名

巴洛克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原意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十七世紀的法國被稱為“偉大的世紀”,是由於當時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出現了高乃伊、拉辛、莫里哀波舒哀和拉封丹這樣的作家。那麼,這難道不也是歐洲繪畫的偉大時代嗎?如果一個人在十七世紀周遊過整個歐洲,他在所到之處都會遇見偉大的藝術家:如安特衞普的魯本斯,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羅馬的貝尼尼和馬德里的委拉斯貴茲。可惜我們沒有一份關於十七世紀旅遊歐洲的紀錄,即使是十七世紀的人,也不容易知道有一個在洛林作畫,死於1610年的卡拉瓦喬。
在兩百年前,還沒有誰像現在這樣,把這個時期稱為巴洛克時期,那是因為隨着十八世紀末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復興“巴洛克”這個詞長期以來被人們認為是貶義詞。而只是像温開爾曼和科特雷梅爾-德-坤賽的同時代人那樣,把“巴洛克”這個詞看成是一種奇怪的、過分雕琢的、獨特的、簡言之,是極不值得讚美的藝術。

巴洛克音樂歷史沿革

巴洛克音樂按時間線索

巴洛克時期一般被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它的分法始於曼弗雷德·布科夫策的著作《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從蒙特威爾第到巴赫》。同時,巴洛克音樂流行時期的一般以歌劇的誕生(1600年)為開端,而它的終結則是以巴赫的逝世(1750年)為標誌。 [1] 
早期
早期大約開始於1580—1600年,因為在1600年前後誕生了歷史上第一部歌劇,於1630—1650年結束。 [1]  該時期出現了一羣人文主義者、音樂家、詩人和知識分子,組成了Florentine Camerata(佛羅倫薩卡梅拉塔)意大利詩人和音樂家協會,他們在喬瓦尼·德·巴迪伯爵的贊助下聚集在一起討論和指導藝術,尤其是音樂和戲劇的趨勢。他們拒絕了同時代人對復調和器樂的使用,並討論了諸如獨奏之類的古希臘音樂手段,其中包括獨唱和基塔拉伴奏。Camerata的主要成員有理論家Vincenzo Galilei(天文學家伽利略的父親)和作曲家Giulio Caccini。 [2]  這些想法的早期實現,包括雅各布·佩裏(Jacopo Peri,意大利作曲家)創作出歌劇《達芙妮》,產生出新的戲劇演唱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傳統的複雜復調質感截然不同,這些標誌着歌劇的開始,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巴洛克音樂的形成。 [3]  結合這些作曲的新想法,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開發了兩種獨立的作曲風格,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prima pratica)和巴洛克(seconda pratica)的新低音連奏技術,推動了從文藝復興音樂風格向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的轉變,是當時新流派歌劇最重要的開發者。它還創作了許多宗教音樂作品和牧歌,其中牧歌的產生標誌着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世俗音樂發展的頂峯。其主要作品有《奧菲歐》《尤利西斯的歸來》《波佩阿的加冕》等。 [4] 
這個時期是文藝復興風格向巴洛克風格的過渡時期,也是巴洛克音樂風格形成的時期。巴洛克早期音樂風格主要受文藝復興後期意大利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作曲家正處在新舊時代交替時期,他們受到當時的革命和人文主義開放思潮的影響,他們試圖打破常規,努力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體裁和作曲技法上走出來,尋找新的表現手法,力求突破16世紀舊的音樂體裁和表現手段。這個時期,從創作實踐到美學理論都有了新的創造。 [5] 
中期
中期大約開始於1630—1650年,結束於1680—1700年。 [1]  這段時間是巴洛克音樂的定型期,這個時期的作曲家在創作音樂作品的時候逐漸形成一個共識——採用同一種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以此區別於其他時期的音樂創作。這個時期各種音樂的體裁和形式都得到了極大規範和發展,加上眾多著名的偉大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們的共同努力,促使系統化的音樂模式在歐洲迅速流傳。 [5]  新的音樂風格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各地,幾個世紀以來統治着歐洲音樂的中世紀調式(教會調式)逐漸被大小調式所取代,到了大約1690年,大小調式成為大多數音樂作品的基礎。巴洛克時代中期的另一特徵是器樂獲得新的重視。隨着樂器生產工藝水平的不斷提升,作曲家開始有意識的嘗試組合不同的樂器,並有了一批早期的器樂音樂體裁,包括最早的奏鳴曲和協奏曲,以及巴洛克時期的組曲、賦格曲和託卡塔等。作曲家開始為特定的樂器譜寫音樂,其中提琴族樂器廣為流行。 [6] 
晚期
晚期大約開始於1680—1700年,結束於1730—1750年。 [1]  這是巴洛克音樂文化自身不斷完善的時期,同時也是巴洛克音樂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開拓創新並不斷完善,創作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音樂作品。 [5]  早期的巴洛克作曲家偏愛主調織體,而晚期的巴洛克作曲家偏愛復調織體。 [6]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過渡時期,讓-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等音樂家集百年來音樂之大成,將巴洛克音樂發展至一個新的高度。比如,拉莫在他39歲發表的理論著作《和聲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真正地將“和聲”作為一種理論來看待,確立了許多和聲的理論基礎,至今仍然適用。也就是由《和聲學》開始,西方音樂的創作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7]  而以巴赫和亨德爾為典型代表的音樂大師們在不懈的音樂創作中,將歐洲近100多年來的巴洛克音樂發展推向了更高、更為輝煌的音樂藝術巔峯,並預示了一種新的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興起。 [8] 

巴洛克音樂按地域線索

17、18世紀的歐洲處於南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不僅在科學文化方面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人文思想的傳播和新教相對寬鬆的意識環境促進了西方近代科學的興起和文學藝術的繁榮,歐洲各國政治和文化上的差異又使各國的音樂文化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巴洛克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則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四國。 [9] 
意大利
歌劇起源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而後在羅馬,威尼斯、那不勒斯三個著名的城市得到不同特點的發展,意大利成為歌劇的中心。在意大利,一方面,羅馬天主教廷的勢力被宗教改革大大削弱,人們從內部開始接受人文主義思想,支持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出現了擁有神職人員背景的音樂家,如維瓦爾第、馬蒂尼等;另一方面,富裕的資產階級與貪圖享樂的貴族階級共同培養了意大利世俗音樂良好的發展土壤,由此歌劇誕生,並很快成為大眾娛樂的主要形式(公眾歌劇院產生),取代了宗教音樂的主導地位。同時,這一時期以小提琴為代表的絃樂藝術得到繁榮發展。歌劇作為一種優秀的藝術形式在意大利本土發展的同時,逐漸在別的歐洲國家得到引進和發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法國,另外在英國和德國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9] 
法國
在歌劇傳入之前,法國擁有自己的舞台獨特表演形式——古典悲劇和芭蕾。當時,路易十四的封建制度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在他“朕即國家”信條的影響下,法國宮廷成為巴洛克時期法國文化的絕對中心,音樂理所當然地帶上深深的宮廷印記。在意大利歌劇傳入法國之後,其與宮廷芭蕾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法國歌劇,同時,作為適用於小規模宮廷室內音樂的古鋼琴音樂也得到了發展。在這個時期,法國著名音樂家大多服務於宮廷,如呂利、拉莫、庫普蘭等。 [9] 
英國
和法國一樣,英國早期也有屬於自己的舞台表演形式,假面劇。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排斥音樂的清教徒執掌君主立憲制政權,不僅停止了宗教儀式中的音樂,而且封閉了所有的歌劇院,英國音樂幾乎停滯,直到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英國音樂才得以發展,誕生了歌劇作曲家亨利·普賽爾(Henry Purcell),創作出悲劇歌劇《狄多與埃涅阿斯》,他是真正使英國歌劇開始具有本民族色彩的作曲家。而在普賽爾去世後,英國音樂再度沉默,直到亨德爾的到來才為它帶來一絲生機。 [9] 
德國
在德國,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引起了新教與天主教之間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1618—1648),使得諸侯割據加劇,人口劇減,生產力急劇倒退,如此貧瘠的政治經濟土壤無力承擔德國式歌劇的誕生,只能聽任意大利式和法國式的歌劇充斥着德國宮廷與歌劇院,直至18世紀莫扎特創立德語歌劇。雖然世俗化的歌劇未有發展,但路德新教的會眾同唱形式(眾讚歌)給巴洛克時期合唱音樂的發展鋪就了道路,清唱劇和康塔塔這兩種合唱形式得到發展,出現了亨德爾的清唱劇和巴赫的康塔塔;同時,與宗教音樂密切相關的管風琴音樂在德國得到了蓬勃發展,得益於新教寬鬆的音樂政策和音樂普及教育,新教地區成為德國音樂發展的沃土,德國音樂後來者居上。 [9] 

巴洛克音樂現狀

雖然巴洛克時期在250多年前就結束了,但隨處都能聽到那個時代的痕跡。一些最有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作品仍定期在音樂廳演出,如著名的柏林愛樂樂團在2020年6月27日的柏林愛樂雲系列音樂會中,幾位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奏員作為獨奏家演奏了許多巴洛克音樂經典曲目。 [10]  今天仍在使用的許多音樂流派,如清唱劇、協奏曲和歌劇,都起源於這一時期,它的影響甚至可以在藝術音樂領域之外聽到:爵士樂中獨奏和團體之間的自由運動有時被比作巴洛克音樂,巴赫和維瓦爾第的片段經常出現在重金屬吉他手的獨奏中。 [11] 

巴洛克音樂藝術特點

“巴洛克”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由於它在藝術精神和手法上,與盛期文藝復興有着明顯的區別。
在繪畫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尤其重視素描,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則非常重視色彩、光影和透視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靜止的,以勻稱為目的;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主要表現動勢,以動為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採用斜線或對角線的構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強調線條,熱愛線條;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則是以明暗來造型的,他們喜歡物體的逼真與強有力的效果。
我們也應該把巴洛克看作是從一極到另一極的一種必然趨勢——如後期的哥特式藝術是對苦行藝術的反動,浪漫主義是對古典主義的反動,或者如當代抽象主義藝術是對它以前的藝術的反動。也許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巴洛克”這個詞來説明介於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之間的一個過渡時期,然後在各畫派或各國之中區別哪些作品是繼承了過去,哪些是反對過去或是創新。
在某些時期和某些地點,藝術家們有意識的開始創新,這一事實是無可否認的。藝術中的另一些創新則是受外來藝術的影響。
著名的藝術史家韋納-韋斯巴赫、埃米爾-馬勒和路易-雷奧把巴洛克看成是由特倫特宗教會議開始的反宗教改革的一種結果。這種反宗教改革採取反文藝復興的方式,而把耶穌會看成是宗教改革的總機關(因此,人們總稱巴洛克為“耶穌體裁”)。一個革新了的天主教會收回了對藝術的控制權,它不僅禁止畫裸體和神話題材,而且不許畫聖徒的行傳(因此也禁畫聖像)以及一切可能用來作為嘲笑神的憑據的任何東西。他們禁止藝術家對宗教題材繪畫進行任何創新或在畫之中加進任何能將純潔心靈引向迷途的東西。在這之後,一種新的畫——聖母像,畫聖徒的狂言、奇蹟和殉教聖像畫出現了。
與此同時(循着這條爭論的路子)巴洛克藝術家就為大小國王的宮廷的任命而作畫,他們的繪畫在專制主義民族主義氾濫的時代,表現出虛飾浮華、吹捧的傾向。當時,在巴洛克藝術中出現了兩種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受壓制的,另一種是讓想象和感受奔放的。
某些當時的藝術史家(如塔皮埃)已經在動搖上述理論。但他們把巴洛克藝術與基督藝術等同起來,卻是言過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的特倫特宗教會議的神學者,皆是過了頭的人文主義者,他們排除了文學藝術中的天主教宗教教育。毫無疑問,他們經常激烈地反對文藝復興的肉慾與異教徒的外貌和情調之間展開的爭論。它是在宗教狂慫恿下引起的。但是這種在他們指導下形成的新的藝術體裁,卻是使宗教會議所制定的宗教理想,與一部分文藝復興傳統一致起來。這些藝術家們的爭論不可能證明有如此多樣性的藝術,不會是由會議的一紙命令產生出來的。舉例來説:羅馬耶穌會的聖母院裏的耶穌像,並無創新,而是把文藝復興的特色拿來從屬於反宗教改革的理想及耶穌會的特殊教規。

巴洛克音樂藝術流派/類別

巴洛克音樂聲樂體裁

巴洛克時期出現的聲樂體裁有:彌撒、經文歌、眾讚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 [12]  其中,以歌劇、清唱劇和康塔塔最為出名。 [13] 
歌劇
一種以演唱為主,伴奏樂器並在舞台上演出的戲劇,歌劇正是在巴洛克時代誕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12]  [13]  歌劇通常在朗誦的、類似演講的歌曲和詠歎調之間交替,這些歌曲是角色在動作中的特定點表達感受的歌曲,合唱和舞蹈也經常包括在內。 [13]  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臘悲劇、中世紀的儀式劇、宗教神秘劇、奇蹟劇,文藝復興的牧歌套曲、田園劇、幕間劇等形式。 [14]  早期的音樂劇,通稱為幕間劇(intermedi,意為“在中間”),幕間劇的內容通常是有關愛情或是基於經典神話的。它包括宣敍調、歌曲和芭蕾,是一種由音樂伴奏的經過訓練的舞蹈形式,在當時舞台上演出。 [15]  1607年,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根據希臘傳説俄耳甫斯(Orpheus)創作的《ORPHEUS/L’ORFEO》是現存最早的歌劇,至今仍定期演出。 [16] 
清唱劇
清唱劇( oratorio)在1600年前後誕生於羅馬,幾乎是和歌劇同時誕生的。 [17]  一部擴展的音樂劇,其文本基於宗教主題,與歌劇不同之處在於清唱劇沒有複雜的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13]  加入角色間的戲劇性對白的對話體宗教劇是清唱劇的前身,因而清唱劇是反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教會音樂的特殊產物。 [17]  17世紀末、18世紀初,清唱劇從羅馬流傳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其他意大利城市,乃至德國與英國的很多地方-它開始產生了世俗化的傾向,甚至可以在公眾劇院上演。巴洛克晚期,這一體裁在亨德爾的創作中達到了新的高峯。 [18] 
康塔塔
康塔塔的意大利語是“cantata”,意為“歌唱”,泛指聲樂作品,與樂器演奏的形式“sonata”相對,其歌詞大都與愛情有關。 [17]  康塔塔脱胎於17世紀初意大利的單聲部分節歌,產生於羅馬,從17世紀中葉開始,康塔塔有了明確的結構形式,即由兩三對相互交替的宣敍調和詠歎調構成,均為獨唱加通奏低音伴奏。 [17]  到17世紀下半葉,康塔塔逐漸擴大,有時加有序曲,或在聲樂部分加上炫耀技巧的樂句等,因此其創作要求精細、講究。 [17]  此後,康塔塔又加入合唱,有的採用宗教性的內容,這就有了世俗康塔塔和宗教康塔塔之分,巴赫的創作更是將這個時期的康塔塔發展到了極致,他的康塔塔作品堪稱康塔塔發展史上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峯,巴赫創作的康塔塔有200多首被保留下來,這些康塔塔是音樂史上最寶貴的資料,在這些作品中,將近十分之九為教堂康塔塔,十分之一為世俗康塔塔。 [19]  康塔塔與清唱劇一樣沒有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有所不同的是康塔塔重視宣敍調和詠歎調,規模要小於清唱劇,通常由一系列的宣敍調、詠歎調、詠敍調、二重唱與合唱組成。 [17] 

巴洛克音樂器樂體裁

巴洛克時期出現得器樂體裁有:託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協奏曲。 [12]  其中,以託卡塔,賦格曲和協奏曲最為發達。 [20] 
託卡塔(toccata)
託卡塔的名稱來源於意大利語“toccare”,含有觸摸之意,是一種較為自由的鍵盤音樂體裁, 具有一定的對位和音階排列規則。 [20]  在音樂中特指鍵盤樂器(管風琴、鋼琴)演奏時的一種觸鍵技巧,其特點是速度很快而且連續不斷,後來人們就把運用這種觸鍵技術且帶有即興演奏特徵的樂曲稱為“託卡塔”。35十六至十八世紀流行於意大利,十八世紀在德國有進一步發展,自由奔放的特點更為突出。託卡塔快速而節奏清晰,技巧性很高,有很多腳鍵的運用。 [20]  《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是巴赫青年時的作品,比較典型。 [20] 
賦格曲(fugue)
一種結構嚴謹、節奏規範的復調音樂體裁,建立在模仿對位手法的基礎上,由16 ~ 17世紀的經文歌和器樂裏切爾卡中演變而來,賦格曲作為一種獨立的曲式,直到18世紀在J.S.巴赫的音樂創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巴赫曾著有《賦格的藝術》一書。 [20]  [21]  賦格曲體現了音樂中理性的一面,音樂的和諧性取決於和聲的正確性,在賦格曲中,我們可以聽到對和聲,調式轉換的各種嘗試。 [20] 
協奏曲(concerto)
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音樂體裁,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即一個緩慢的樂章和兩個較快的樂章組成,共有有三種類型。 [20]  維瓦爾第的協奏曲《四季》非常著名。 [22] 
(1)大協奏曲是器樂協奏曲的最早的一種編排形式,樂隊由兩部分組成,由兩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聲部組成的“主奏部”與整個絃樂隊加通奏低音為基礎,有時加上木管樂器,被稱為“合奏部”或“協奏部”的樂隊之間互相補充或抗衡。 [13]  [20] 
(2)樂隊協奏曲是協奏曲發展中後期出現的一種編曲形式,它是沒有獨奏聲部、整個樂隊以復調形式演奏協奏曲。 [20] 
(3)獨奏協奏曲是協奏曲發展到最後的一種形式,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種音樂體裁。 [13]  它是一件獨奏樂器和管絃樂隊的協奏,獨奏器樂部分具有更多的炫技成分,更具有表現力和個性張力,協奏樂隊部分主要服務於織體與氣氛營造。 [20] 

巴洛克音樂代表人物

巴洛克音樂“三巨頭”是指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德國作曲家巴赫和英國作曲家亨德爾,他們都是巴洛克時期的傑出代表,對西方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3] 

巴洛克音樂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出生於德國圖林根州艾森納赫,巴洛克時代的作曲家,北德音樂家中最著名的成員之一,也是傑出的大鍵琴演奏家、管風琴家和管風琴製造專家。他以大提琴組曲以及D小調管風琴託卡塔和賦格而聞名,代表作品有《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和《哥德堡變奏曲》等,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24] 
他萃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對後來近三百年整個德國音樂文化乃至世界音樂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是將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的開山大師。 [12]  巴赫的復調藝術是對幾百年來中世紀復調音樂的一次偉大總結,特別是他的賦格藝術代表了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的最高成就。 [12]  研究巴赫的權威——著名管風琴家施魏策爾認為:巴赫的音樂是一種像宇宙本身一樣不可思議的本體現象。 [25] 

巴洛克音樂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是一位德裔英國作曲家,曾創作過許多著名作品,如歌劇、奏鳴曲、清唱劇、詠歎調、大協奏曲和管風琴協奏曲,他幫助歌劇走向輝煌,並帶來了一種新的英國教堂音樂風格。 [26]  亨德爾因創作英國清唱劇而受到讚譽,其中最著名的是《彌賽亞》,他還擅長歌劇,並經常演奏意大利風格的康塔塔,他的音樂風格充滿了戲劇性和熱情。 [27] 
亨德爾在近60年的音樂生涯中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音樂遺產,數量大、品種多,甚至在德 、英 、意三國乃至全歐洲都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作品熔德國嚴謹的對位法、意大利的獨唱藝術和英國的合唱傳統於一爐,成為世界音樂史上的瑰寶。 [12]  亨德爾的他的清唱劇《彌賽亞》是部偉大的作品,《哈利路亞》就出於此清唱劇中,他與巴赫共同創作的《勃蘭登堡協奏曲》一起被認為是巴洛克音樂的巔峯。 [12] 

巴洛克音樂安東尼奧·維瓦爾第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也是巴洛克時代的先驅作曲家之一,威尼斯樂派先驅者之一,被後世賦予“古協奏曲之父”的美譽,其生年在歐洲具有極大影響力,他是管絃樂、小提琴技術和程序音樂開創性發展的幕後代言人。 [20]  [26] 
他一生中創作了 500 多首協奏曲、46首小交響曲和73首奏鳴曲, [28]  他的作品涵蓋了交響樂、協奏曲、室內樂、歌劇等多個領域,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四季》和《奧菲歐與尤里狄刻》。他以精通小提琴而聞名,他的音樂作品反映了他的器樂精湛技藝,其中最著名的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29]  維瓦爾第的音樂風格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來的音樂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7] 

巴洛克音樂代表作品

巴洛克音樂《勃蘭登堡協奏曲》

《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由巴赫創作於1711到1720年間的作品,並於1721年獻給勃蘭登堡侯爵和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裏克一世的弟弟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這組協奏曲一共有6首樂曲,其中第1、2、4、5首屬於大協奏曲,第3、6首屬於樂隊協奏曲,它們被認為是各種獨奏家團體和小型管絃樂隊之間平衡的傑作之作。這六首協奏曲的風格迥異,不僅樂器組合此不同,而且協奏方式也各異。比如第一首協奏曲用一把小提琴、三把雙簧管、一個巴松管和兩個圓號進行演奏。而第二協奏曲則是高小號、豎笛(或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的獨奏 [30] 

巴洛克音樂《彌賽亞》

《彌賽亞》(Messiah)是亨德爾創作的清唱劇,於1742年在都柏林(Dublin)進行首演,它是由合唱團、獨奏家和管絃樂隊組成的大型半戲劇作品,是迄今為止所有清唱劇中表演最頻繁的。《彌賽亞》中出現大量經文,它們取自《聖經》《審判日》和《啓示錄》。它的詠歎調豐富且獨創,旋律常運用拖腔以加強情感的抒發;合唱簡樸深厚,復調與主調織體交替出現,和聲堅實有力。 [31] 

巴洛克音樂《四季》

《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是維瓦爾第於1720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在1725年於阿姆斯特丹出版。《四季》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四首樂曲,每一首都通過小提琴為四個季節進行了音樂表達,並且在每首協奏曲前都加了一首解釋音樂的十四行詩,這是最早具有敍事元素的音樂。《四季》屬於標題音樂,所以從形式上看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巴洛克音樂的特色及魅力。維瓦爾第將每首協奏曲分為三個樂章,快-慢-快,同樣,每首相連的十四行詩也被分為三個部分。 [32] 

巴洛克音樂價值影響

巴洛克音樂藝術價值

巴洛克音樂是音樂史上從傳統音樂到近代音樂的過渡時期,藴含了多種音樂風格,有着多重變化。 [15]  巴洛克時期音樂創作具有豐富多樣的體裁和形式,大量新的音樂體裁、器樂體現形式不斷湧現,在音樂創作形態上的創造性,體現出巴洛克音樂創作所具備的藝術價值。 [33]  音樂由原來完全受教會保護和支配的狀態逐漸變成既受教會保護,又受君主和貴族保護的狀態。 [15]  巴洛克時期的科學技術和意識領域的發展為十二平均律、拉莫的調性體系等奠定了基礎。 [15]  同時,巴洛克音樂創作在形態特徵上的藝術價值還體現在清唱劇等音樂創作體裁的出現和樂隊協奏曲這一體裁的出現,樂隊協奏曲代表作是託雷利的六首樂隊協奏曲,這六首樂隊協奏曲全部採用了“快一慢一決”的結構形式。 [33]  歐洲音樂從此開始從復調音樂向主調音樂發展,構建出了較為系統的調性音樂體系。 [15]  其次,在這一時期,更重視音樂情感和思想的表達,在風格、語言、結構、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音樂的概念越發清晰,音樂逐漸走向了大眾。 [15] 

巴洛克音樂美學影響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不僅注重文藝價值,同時也強調美學價值的體現。 [34]  基於該時期的人性解放思想不斷髮展,音樂家開始將人文性內容融入音樂創作中,形成了簡潔的伴奏織體、流暢的旋律聲部以及抒情式演唱風格等鮮明音樂元素,這些元素能夠給廣大聽眾帶來獨特的音樂聽覺享受,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聽眾的需求,展現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34] 
巴洛克音樂創作思想特徵的美學價值則要站在歷史發展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分析。 [33]  巴洛克音樂創作思想特徵是在繼承和發展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巴洛克音樂創作中理性主義的思想情感的表達已佔了一定的比例,就如巴洛克後期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的代表馬泰松所説:“如果音樂家想打動別人,他必須懂得純粹用音響及其組合,不借助文字而表達出一些心底的意向,表達得讓聽眾聽起來,宛如那是一篇真正的演説,能夠完全理解和領悟其意欲、意念、意思以及每段、每句的語勢。”這就説明,巴洛克音樂創作中理性主義已貫穿始終,在理性主義的影響下,音樂創作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更為貼切、確切。 [33] 

巴洛克音樂傳承與保護

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樂團

Music of the Baroque樂團
Music of the Baroque是芝加哥的巴洛克音樂專業合唱團和管絃樂隊,致力於十八世紀作品表演,是頂級古典團體之一,因其演奏過巴赫、亨德爾、莫扎特和海頓的主要合唱和管絃樂作品而受到特別讚譽。《芝加哥太陽時報》評論道:“芝加哥抒情歌劇院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可能是當地古典音樂界的大人物,但就純粹的表演質量而言......巴洛克音樂與他們處於同一個平流層。” [35] 
Music of the Baroque定期在芝加哥市中心千禧公園的哈里斯劇院、斯科基的北岸表演藝術中心、郊區教堂以及奧斯汀的Kehrein藝術中心等社區場所演出。他們有着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計劃項目“MOB IN THE COMMUNITY(社區中的暴民),僱用來自樂團具有代表性的年輕專業人士,以及與音樂學院優異的學生開展年度合作,會在奧斯汀的Kehrein藝術中心等場所提供免費的鄰里音樂會。Music of the Baroque還通過“強聲”計劃,對巴洛克音樂開展藝術教育,以支持和加強芝加哥公立高中的音樂教育。在巴洛克YouTube頻道提供一系列視頻,介紹Music of the Baroque的舞台和社區工作,該頻道包括“本月音樂會”,觀眾可每月免費在線欣賞一場巴洛克音樂會。並且全國各地的聽眾也可以通過98.7WFMT電台的廣播和錄音欣賞巴洛克音樂的作品。Music of the Baroque旨在傳承巴洛克音樂,擴大其知名度與影響力。 [35] 
上海恰空樂團
上海恰空樂團是國內首個以巴洛克古樂器與復古演奏方式建立的本真古樂團,承襲西方在1960年代興起的“古樂運動”的精神,由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歐美專門研習西方古樂表演的音樂家組成。樂團聚焦西方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致力於以最接近本源又不失靈活的方式呈現西方早期音樂的原貌——樂團使用古代樂器或者複製樂器,遵循傳統的演奏法,再現從蒙特威爾第到巴赫之間燦爛的音樂文化,並賦予其新生命。自創立以來,恰空樂團在中國舉行過多場重要演出,包括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大衞·斯特恩在上交巴洛克音樂節的合作等。在2019年,恰空樂團推出第一張專輯《蒙特威爾第在上海》。 [36] 

巴洛克音樂拜羅伊特巴洛克歌劇節

拜羅伊特巴洛克歌劇節(Bayreuth Baroque Opera Festival)是男高音歌唱家馬克斯·伊曼紐爾·森契奇(Max Emanuel Cenčić)於2020年創辦,位於瑪格拉維亞歌劇院。瑪格拉維亞歌劇院是巴洛克式劇院,可容納約500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因為保留了原始形式和建築材料,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拜羅伊特巴洛克歌劇節為觀眾和藝術家提供一流的巴洛克藝術體驗,讓他們沉浸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文化中,展現巴洛克歌劇的瑰寶,並且表演將通過電視、廣播等各種平台在全球範圍內播出。 [37-39] 

巴洛克音樂凡爾賽巴洛克音樂中心

凡爾賽巴洛克音樂中心(CMBV)由Vincent Berthier de Lioncourt和Philippe Beaussant於1987年建立,旨在復興法國巴洛克音樂,使其宏偉、真實的形式和風格重新展現在觀眾眼前。CMBV彙集17世紀到18世紀的法國音樂遺產,並涉及研究、出版、指導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從該年10月開始,Mardis Musicaux音樂會在皇家禮拜堂舉行,演奏聲樂和器樂室內樂。1989年,成立了法國巴洛克音樂研討會和聖歌合唱學校,講授法國傳統音樂、音樂理論,通過講座、出版、聯合項目等形式傳播知識,為大學生提供科學指導。1992年,CMBV建立了一個圖書館用於保存研究與滿足教學要求,並出版記錄有關巴洛克音樂作曲家的書籍。凡爾賽巴洛克音樂中心一直致力於巴洛克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創作新的歌劇作品並將巴洛克音樂帶到世界各地,比如在巴黎歌劇院上演《Hypermnestre》,在匈牙利表演《印度加蘭特斯》,在法國德斯圖斯表演《伊塞》等。同時與IReMus、巴黎四世和羅亞蒙基金會共同組織了一次題為“巴洛克時代法國音樂的懺悔”的會議,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17、18世紀法國音樂的參考。 [40] 

巴洛克音樂藝術發展

巴洛克藝術誕生在意大利羅馬,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因此在十七世紀的歐洲,每個藝術家都必須去羅馬,這是事實。大多數重要的藝術家都曾被政府通知如法國美術學院這樣的機構送往羅馬。羅馬是一個多麼好的美術學院啊!除了卡拉齊兄弟和多米尼基諾以外,那裏還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供觀賞。在那兒也可以看到各種藝術家——魯本斯、普桑、洛倫和委拉斯貴茲等的作品。每一個天才藝術家都可以在羅馬得到營養。只要粗略地數一下巴洛克時期在那裏的各種藝術學派、即可得出上述結論。
在意大利,基多-雷尼和蘭弗朗克繼承了卡拉齊的傳統。繼其之後的卡拉瓦喬,是一位有極高創造性的畫家,格爾奇諾,卡瓦利諾,斐提,普羅卡齊尼,蒙蘇-德西德里奧以及十七、十八世紀的所有意大利畫家都是卡拉瓦喬的追隨者。
至於法國畫家伍埃、普桑、勒修埃、克洛德-洛倫和勒布倫,他們繼承拉斐爾與卡拉齊的傳統,而勒南兄弟和諾爾約-德-拉都則追隨卡拉瓦喬。另一方面,飛利浦-德-香帕及後來被稱作“寫實畫家”的那些人則受益於低地諸國的藝術。

巴洛克音樂對音樂

在這個歐洲藝術的北方分支,魯本斯及其畫派的追隨者約爾丹斯-凡-代克向天主教世界提供一種美感的,甚至色情的藝術;同時在新教的北部(今荷蘭)則盛行一種更嚴肅的精神,從弗朗士-哈爾斯的肖像畫、維米爾的室內景、路易斯達爾的風景畫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巴洛克風格不僅影響了美術而且它還影響其他的藝術領域。音樂作為一個和美術一樣龐大的領域也受其影響。和巴洛克美術一樣巴洛克音樂也起源於意大利,巴洛克音樂大致承襲了同時其他的藝術的風格。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相比,也難逃華麗、裝飾、壯觀等傾向。但是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和美術一樣也有許多發展和創新。如歌劇的誕生,還有宗教音樂的世俗化。我們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是受宗教控制的,大多是些單聲部合唱和沒有伴奏的彌撒曲。
自從歌劇的成功,不但吸引許多音樂家爭相創作同類的作品,連帶的純演奏的器樂也受到影響。受其影響最深的要屬宗教音樂了,在音樂內容上不單是那種傳統的聖經故事和傳説,還添加了許多戲劇化表現,而且不但加上類似歌劇中的獨唱,重唱,更是把樂隊都帶進其中,成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這種宗教音樂的世俗化的結果不僅徹底裝飾了傳統的音樂類型,還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類型,包括清唱劇、神劇、受難曲等等。

巴洛克音樂對樂器

至於器樂,在巴洛克時期,可是揚眉吐氣的風光!在文藝復興時期,合唱曲僅有少樣的樂器伴奏,甚至沒有伴奏。即使樂器有登台露臉的機會,也是重複某一個聲部的旋律,擔任強化工作而已。純粹器樂經常被演奏的只有舞曲等民間音樂的範疇了。然而隨着巴洛克時代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大型化,戲劇化,器樂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例如歌劇、神劇等開頭都會有純器樂的序曲,其間的伴奏,也脱離重複聲部旋律線童養媳地位,成為不可省略的獨立部分。
除了歌劇類作品之外,巴洛克時期還產生了許多種重要的器樂演奏形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舞曲,在此時逐漸擺脱舞蹈伴奏的形式。作曲家們採用各地方獨特舞蹈的節奏、速度,創作專為演奏而用的曲子。組曲這種形態,就是舞曲藝術化的最早例子。作曲家們收集了不同的舞曲,依照快慢和樂曲的性格,調配出一整組的曲子。

巴洛克音樂特點

還有巴洛克音樂最大的特色就是調性取代調式。自中古以來的教會調式,主要以音符的排列方式來決定曲調的性格,也是橫向思考的一種表達。在巴洛克早期開始出現以三和絃為基礎的調性寫作,以各種大,小調的和聲特色,表現樂曲個性。而調性系統的蓬勃發展,給音樂表現帶來無限的變化可能,奠定往後三百年音樂的基礎。另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種樂器的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樂團的音色不是很協調(除非是同一種家族的樂器),音樂的對比,以音色、音量為表現方式。到了巴洛克時期,樂器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樂器,可以發出足以和管樂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這個時期音樂創作,強調的是數量和旋律上的對比。

巴洛克音樂評價

總而言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其美術一樣都有了發展和創新。儘管音樂和美術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然而他們卻是那樣的密切。我們可以從許多畫家的筆下看到當時音樂家的身影而且他們又有着很好朋友關係,如魯本斯的《格魯克》,勒南的《呂利》,霍加斯和亨德爾等,我們也可以從不同國家的畫家的畫中感覺到他們當地的音樂。
19世紀後期以來,巴洛克藝術才得到積極的評價,許多學者指出巴洛克是繼文藝復興之後的主要流派,並對其形式特點作了分析和歷史考察。意大利學者E.南喬-尼於1895年進而把17世紀文明的特點歸納為巴洛克主義,學術界逐漸形成了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概念,除巴洛克美術和巴洛克音樂外,甚至有巴洛克文學、巴洛克哲學等提法,使有關問題的研究在藝術史文化史中逐漸深化。
除了確認巴洛克藝術的歷史地位而外,西方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即把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的風格特點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式發展模式,認為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也有這種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的演進,甚至認為這是藝術形式或視 覺形式的不依社會內容為轉移的獨立規律。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是沃爾夫林,他把文藝復興代表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當作藝術表現形式的兩極,各有一系列互為對照的特點,並形成由此及彼的規律性發展。以此類推,則各地、各時代美術和音樂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階段,例如希臘藝術在公元前5~前4世紀為古典階段,希臘化時期則為巴洛克階段;哥特式藝術在13世紀為古典階段,14~15世紀為巴洛克階段;甚至當時的日本藝術也可如此劃分。沃爾夫林的學説開啓了形式主義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響甚大,不少學者認為巴洛克可作為每一文化或文明進入後期階段的特徵,使之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巴洛克音樂現代應用

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富有表現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規模,雄偉、莊重、輝煌的效果,主要表現形式為“通奏低音”。巴洛克音樂每分鐘約6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致相同。巴洛克音樂的低振幅、低頻率又可以誘發與增強我們大腦中的α波,促進腦內嗎啡的分泌,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態,讓人進入一種超級腦能境界,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由著名的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教育家喬治·羅扎諾夫創造的風靡世界的暗示學習法中採用的就是巴洛克音樂。它可以幫助吸收、消化、記憶與運用知識,並獲得了驚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樂的背境下學習,學生每天最多可以輕鬆地記住大約3000個單詞,在3個月之後還能夠記住大約 80%。羅扎諾夫根據學習的不同需要,將樂曲分為主動音樂(主要用於學習)和被動音樂(主要用於記憶)。該音樂播放以約40分貝為宜。
很多心理學家和研究學習的學者都認為巴洛克音樂擁有增強學習效果的作用。

巴洛克音樂問答

巴洛克音樂音樂風格

1. 簡介“巴洛克”這個詞在音樂史上的含義。
葡萄牙語baroque原意為不圓的、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指歐洲17世紀和1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説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見下文)。
2.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地華麗複雜,有相當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旋律一樣,曲調的進行常常帶有形象化、象徵性特徵。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確的和聲屬性。
3.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主要分為自由節奏的和律動鮮明、規整的這兩種節奏。前者用於宣敍調託卡塔前奏曲等,後者用於詠歎調賦格、舞曲等,在一個樂章中會保持始終。這兩種節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敍調與詠歎調,前奏曲(或託卡塔)與賦格。
4. 巴洛克音樂採用什麼調式?
大小調體系,它已取代了過去的“教會調式”。
5. 巴洛克音樂的和聲是怎樣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屬、下屬為中心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利用不協和音作調性轉換並使和聲進行富有動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紀的發明與和聲體系的充分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6. 什麼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稱作數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時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鍵盤樂器(通常為古鋼琴)的樂譜低音聲部寫上明確的音,並標以説明其上方和聲的數字(如數字6表示該音上方應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據這種提示奏出低音與和聲,而該和絃各音的排列以及織體由演奏者自行選擇。
7. 巴洛克音樂的織體是怎樣的?
復調織體佔主要地位,其寫作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峯。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在功能和聲基礎之上的對位。同時也有許多作品採用主調織體。
8. 巴洛克時期的曲式是怎樣的?
以相互間形成節奏、速度、風格對比的多樂章結構為主,如組曲、變奏曲協奏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常用前奏曲與賦格、宣敍調與詠歎調的搭配關係。復調樂曲的內部結構是以模仿手段寫作的連續體(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確的呈示、發展和再現因素。同時也有分段結構、變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進行變奏的帕薩卡利亞、夏空形式。
9. 巴洛克時期有哪些主要的音樂體裁
聲樂:彌撒、經文歌、眾讚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 器樂:託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奏曲(管絃樂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10.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在一個樂章之內保持一種基本情緒,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才形成對比.
11.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力度是怎樣的?
不追求漸強和漸弱的細微變化,而是採用較為清晰的“階梯式力度”。

巴洛克音樂早期歌劇

問答一
1. 歌劇(Opera)誕生於何時何地?它是怎樣誕生的?
16世紀末、17世紀初誕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由巴迪宮廷的卡梅拉塔會社(camerata,意為俱樂部或小集團)成員巴迪、温琴佐.伽利萊伊以及佛羅倫薩學者梅在經過大量的對古希臘悲劇研究的基礎之上誕生的。
2. 歌劇的前身是哪些音樂形式
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臘悲劇、中世紀的儀式劇、宗教神秘劇、奇蹟劇,文藝復興的牧歌套曲、田園劇、幕間劇等形式。
3. 簡介幕間劇(intermedio)、田園劇(pastoral drama)。
幕間劇是在戲劇兩幕之間演出的有音樂的短劇。田園劇是傳奇題材或鄉村題材的帶有音樂的舞台劇。
4. 歷史上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於哪裏?
1597年由裏努契尼寫劇本、佩裏作曲的《達芙尼》,取材於希臘神話。但樂譜已遺失。
5. 現存的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於哪裏?
1600年裏努契尼寫劇本、佩裏和卡契尼作曲的《優麗狄茜》。取材於希臘神話。
6. 在最早的歌劇中音樂形式是怎樣的?
聲樂部分以接近於朗誦的宣敍調為主,由少量樂器伴奏,採用通奏低音。音樂形式較為簡單。
7. 簡介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的歌劇寫作觀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劇形式。
主要是加強音樂性和情感表達。具體做法是將宣敍調的旋律線條拉長,使其具有歌唱性,並與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對比。他採用較大規模的樂隊伴奏,並通過絃樂器震音撥絃以及不協和和聲的運用造成強烈的戲劇性效果。在歌劇中加入器樂段落,如一開始的“託卡塔”(即後來的序曲)、中間的舞曲等。歌劇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創作中形成的。
問答二
8. 舉出蒙特威爾第的兩部代表作。
《奧菲歐》(或譯作《奧爾菲斯》)、《阿麗安娜》。
9. 繼蒙特威爾第之後,17世紀威尼斯歌劇的代表人物(歌劇領域的威尼斯樂派)是誰?
蒙特威爾第的學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 18世紀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劇(拿坡里樂派那不勒斯樂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誰?他的創作有哪些特點?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視音樂在歌劇中的抒情作用,強調詠歎調的表現力,創立了ABA形式結構,稱作“返始詠歎調”或稱“再現詠歎調”(da capo aria)。他的樂隊更加完備,還創立了“快-慢-快”的歌劇序曲(當時稱作“交響曲”sinfonia)。
11. 拿坡里歌劇的特點是什麼?
注重獨唱者聲音的美感和音樂外在的效果,追求音樂語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樂織體較簡單,主要是獨唱旋律和簡單的和聲伴奏。缺點是缺少真實性和戲劇力度。這種傾向導致了歌劇在18世紀的衰敗。
12.介紹宣敍調和詠歎調.
宣敍調在歌劇(或清唱劇)中用於人物對話和劇情發展,其旋律接近於朗誦,詠歎調用來抒發人物感情並表現演唱技巧,音樂優美華麗,音域較寬。
13. 什麼是白話朗誦宣敍調(又譯作清宣敍調、幹宣敍調,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帶伴奏宣敍調(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隻用羽管鍵琴和一件低音樂器伴奏的宣敍調,主要用於大段的對話和獨白。後者採用樂隊伴奏,用於緊張的戲劇性場面,由於它在某中程度上帶有詠歎調特點,因此又稱之為詠敍調(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14.什麼是“Da Capo Aria”(返始詠歎調)?
ABA三段式詠歎調,再現時可以隨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問答三
15. A.斯卡拉蒂確立的意大利歌劇序曲是怎樣的?
(見上文第10個問題)
16. 法國歌劇是怎樣形成的?
十七世紀從意大利傳入後,立即帶上了法國化特徵:重視宣敍調,在其中突出了法語特有的韻律和節奏感;在歌劇中加進大量舞蹈場面;舞台裝飾極為華麗,表現帝王生活的氣派;歌劇序曲採用與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 奠定了法國歌劇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意大利的呂利(Lully,1632—1687)。(歌劇風格見上面第15題)
18. 簡介法國作曲家拉莫的歷史貢獻。
作有大量歌劇和古鋼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發表了《和聲基礎理論》,為現代和聲理論奠定了基礎。
19. 英國歌劇創作的代表人物是誰?請舉出代表作一部。
浦賽爾(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東和伊尼》。
20. 簡介德國“歌唱劇”(singspiel)。
有對白的德國民間喜歌劇,音樂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對德國歌劇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21. 簡介清唱劇(Oratorio)、受難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劇:將宗教或史詩題材的歌詞譜曲,音樂形式包括獨唱、重唱、合唱和管絃樂,在教堂或音樂廳演出。與歌劇不同之處在於清唱劇沒有複雜的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受難曲:音樂形式與清唱劇一樣,在題材上集中於基督耶穌受難(釘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譯作大合唱,是帶有獨唱、重唱、合唱及管絃樂的體裁,內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與清唱劇一樣的是沒有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巴洛克音樂器樂

1.簡介德國路德教的眾讚歌變奏曲(chorale variation)、眾讚歌幻想曲(chorale fantasia)。
在眾讚歌旋律基礎上進行變奏或自由發展的管風琴曲。
2.簡介託卡塔(toccata)和賦格曲(fugue)。
託卡塔:一種鍵盤樂曲體裁,節奏較自由,帶有炫技性。
賦格曲:一種結構嚴謹、節奏規範的復調音樂體裁,主要是在一個主題之上以模仿對位手法構成。
3.簡介恰空(chaconne)和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
恰空也譯作夏空,是三拍子的舞曲,風格莊重。通常是在一個多次出現的固定低音(或一個和聲進行模式)之上以變奏手法寫成。帕薩卡利亞與恰空常常不加區別。
4.簡介巴羅克時期的組曲。
將不同速度、節拍、民族風格的舞曲組織到一起的體裁。
5.巴羅克時期最著名的古鋼琴作曲家有哪幾位?
法國的F.庫泊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拉莫,意大利的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德國的巴赫、亨德爾。
6.什麼是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在鍵盤樂器上將一個八度內的所有半音都調成一樣距離(音分)的調律方法。

巴洛克音樂小型合奏

1.簡介巴羅克時期的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
奏鳴曲是獨奏或重奏的器樂曲。前者風格較為嚴肅,很少用舞曲,後者則輕快些,各個段落都採用舞曲風格。
2.簡介獨奏奏鳴曲(solo sonata)和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
獨奏奏鳴曲由一把小提琴(或長笛或其他樂器)加一個通奏低音樂器,有時只有一件樂器獨奏(如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或古鋼琴奏鳴曲)。三重奏鳴曲由兩把小提琴和一個通奏低音樂器(鍵盤樂器)、一把大提琴(或大管)演奏,兩把小提琴演奏兩條對位關係的旋律,另兩件樂器演奏低音及和聲。

巴洛克音樂大型合奏

1.簡介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和樂隊協奏曲(ripieno concerto)。
大協奏曲:由幾件樂器組成的獨奏小組和管絃樂隊的協奏。
獨奏協奏曲:一件獨奏樂器和管絃樂隊的協奏。
樂隊協奏曲(又譯作管絃樂協奏曲):並不突出某件樂器或某個樂器組,實際上就是管絃樂曲,一般寫法是由第一小提琴聲部演奏主旋律,並運用數字低音
2.簡介維瓦爾蒂(A.Vivaldi,1675-1741)和他的協奏曲《四季》。

巴洛克音樂作曲家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意大利︰科萊裏(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A.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德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帕赫貝爾(Pachelbel, Johann ,1653-1706)
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法國︰
呂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拉莫 拉莫
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讓-腓力·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英國︰
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

巴洛克音樂科學研究

巴洛克音樂與α腦電波
美國快速學習先驅泰麗·懷勒·韋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在α波類型中可以進入更深的層面,這兩種腦電波以放鬆、注意力集中和舒適等主觀感受為特徵。就是在α波狀態下,非凡的記憶力、高度專注和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都可以取得。”
當音樂配以文字,許多種音樂能極大地增強您的回憶能力,幫助您記住信息內容。巴洛克音樂正是快速提高學習的理想音樂,主要原因是巴洛克音樂每分鐘60~70拍的節奏與α腦電波一致。許多研究表明,在這種狀態中,大腦在檢索新的信息,並將它存儲進恰當的記憶庫。您重温腦圖、回憶白天主要內容時所出現的平靜、放鬆狀態,打開了通向潛意識記憶庫的大門。 α波也適合於開始每一次新的學習。很簡單,在開始前,您當然得清理思路。將辦公室的問題帶到球場上,您就因會心不在焉打不好球。學習也是如此。從英語課馬上轉上數學課,這會難於“換檔”。但是花一會兒時間做做深呼吸運動,您就會開始放鬆。放一些輕鬆的音樂,閉上眼睛,想想您能想象到的最寧靜的景象——您很快會進入放鬆性警覺狀態,這一狀態會更易於使信息“飄進”長期記憶之中。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