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像畫

鎖定
聖像指基督教會在禮拜儀式、祈禱活動中使用的神聖形象。聖像是一種有其神學依據的宗教圖像,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繪畫種類,在拜占庭藝術、俄羅斯藝術中佔據重要地位。聖像畫的繪畫形式語言和手法不同於近現代繪畫。宗教禮拜是聖像畫的基本功能。
中文名
聖像畫
外文名
俄語:икона
外文名
英語:icon
類    別
繪畫題材

聖像畫概念簡介

聖像指基督教會在禮拜儀式、祈禱活動中使用的神聖形象。聖像有自身的神學依據,同時也具不同於近現代繪畫的藝術價值。

聖像畫歷史溯源

聖像一詞的詞源是古希臘語ἰεϰών ,本意為形象,指基督教,尤其是東正教會、各個東方正統教會、天主教會、東儀天主教會在禮拜儀式、祈禱活動中使用的神以及神的化身、聖母、天使、聖徒等神聖的形象,是教會傳統的一部分。 [1] 
聖像產生於基督教會歷史的早期,對聖像的尊崇引發了部分教會人士對偶像崇拜的擔憂。公元8、9世紀之間,由聖像崇拜引起的宗教和政治鬥爭引發了聖像破壞運動(Iconclasm,又譯作破壞聖像運動)。聖像破壞運動分為716-780年和813-843年兩個時期,是一時期的爭論主要圍繞是否允許藉助藝術手段描繪神聖形象以及是否可以崇拜聖像這些問題展開。大馬士革的約翰在其三篇論文中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圖像,他的理論成為787年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恢復聖象崇拜的主要神學根據。救世主的形象是不可描摹的,但是其人格化耶穌形象則是可以描繪的,因此理想的聖像應當是完全一樣的,但由於繪製之人的能力不同習慣不同,每一件聖像又各有不同。 [2-3] 
但聖像作為一種繪畫類型,除宗教價值之外還具有藝術價值,受到藝術史研究者的關注。聖像通常以木板蛋彩畫的形式出現,但壁畫、鑲嵌畫、油畫、紙上印製、紡織、金屬鑄造和在木石象牙等材質上的雕刻形式也很常見。 [4]  聖像的造型與15世紀以後的近現代繪畫不同,畫面不受統一時間、空間要素的限制,表現出平面、靜止、對稱、抽象和程式化等傾向,畫面中的圖像、色彩等繪畫要素通常具有象徵性,用以表達宗教意涵。
聖像畫誕生於古典繪畫傳統之中,根據宗教信條對古代繪畫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選擇和改造,拜占庭帝國是聖像畫繪製的中心。但由於聖像破壞運動的原因,絕大多數早期聖像未能流傳下來,只有少量6世紀拜占庭藝術第一黃金期的聖像保存在埃及西奈山聖凱瑟琳修道院中。這些聖像和埃及法尤姆肖像畫一樣使用蠟畫技法,在描繪人物、衣飾、空間的時候表現出古代繪畫的寫實特徵。9-11世紀在馬其頓王朝治下,拜占庭藝術迎來第二次黃金期,出現了專門繪製聖像的學校,精細的小型聖像和帶有插圖的手抄本。這一時期的拜占庭聖像影響遠及中世紀的意大利和古羅斯。 [5]  拜占庭聖像畫發展的第三個高峯出現在13-15世紀帕列奧洛格王朝統治的帝國末期,君士坦丁堡的科拉教堂(今卡利耶清真寺)和阿索斯山等地保存有這一時期聖像畫的經典作品,顯示出拜占庭藝術與意大利文藝復興之間的密切聯繫。
在拜占庭帝國之外,克里特島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俄羅斯敍利亞高加索地區埃及埃塞俄比亞以及天主教世界都有各自的聖像畫傳統。其中俄羅斯聖像畫從公元10世紀末接受基督教開始延續至今,在拜占庭的影響之下發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俄羅斯的聖像畫主要分為西南(基輔)、西北(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以及東北(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莫斯科)三個地方流派,其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費奧方·格列柯(Феофан Грек)、安得烈·魯布寥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季奧尼西(Дионисий)、西蒙·烏沙科夫(Симон Ушаков)等人。

聖像畫代表藝術作品

聖像畫
作品名
作品信息
作品
《全能救主像》
存世最古老的聖像之一,6世紀,木板蠟畫,84x45.5,西奈山聖凱瑟琳修道院
《全能救主像》 《全能救主像》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
12世紀,木板蛋彩,104x96,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
《基督降臨地獄》
14世紀,濕壁畫,伊斯坦布爾卡利耶博物館
《基督降臨地獄》 《基督降臨地獄》
《聖三位一體》
安得烈·魯布寥夫,1411或1425-1427年,木板蛋彩,141.5x114,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聖三位一體》 《聖三位一體》

聖像畫社會評價

由於聖像被信徒看做是宗教聖物,因此著名的聖像大都有“顯靈”的傳説,這些傳説增加了聖像的神聖性和聲譽,並使一些聖像被廣泛複製,收到更多的尊崇。在聖像畫中,副本被看做與原本相同的圖像。最為著名的一些救主像通常被認為是“天成”或“非人手所繪”的。
19世紀下半葉,聖像畫的藝術價值重新受到重視。20世紀初,聖像畫曾經啓發馬列維奇(Казимир Малевич)等先鋒派畫家,成為抽象主義等反學院程式、反寫實的現代藝術流派的重要參照之一。
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圖像學”(iconology)的詞源就是聖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