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拜佔廷藝術

鎖定
拜占庭藝術指君士坦丁堡時期的羅馬帝國藝術和東羅馬帝國的藝術。拜占庭藝術起源自羅馬,確立於5-6世紀的君士坦丁堡,繁榮期延續至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藝術綜合了古代遺風與基督教精神、西方寫實精神與東方裝飾性,獨具特色,在建築、繪畫、工藝等領域都有所成就。 [1] 
中文名
拜占庭藝術
外文名
Byzantine art
發展時間
4到15世紀中期

拜佔廷藝術概念簡介

拜占庭藝術指公元4-15世紀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其目的在與崇拜帝王、宣揚基督教神學。其風格特點是晚期羅馬藝術和中東地區藝術形式相結合,帶有濃郁的東方色彩,拜占庭藝術在教堂建築、聖像畫、鑲嵌畫、壁畫、細密畫及工藝美術等領域都有很大成就。拜占庭藝術到了後期風格傾向於公式化、概念化。1453年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藝術的歷史即宣告終結,但其仍為東正教會及信奉東正教的歐洲國家如俄羅斯、希臘、保加利亞等繼續吸收並發展下去。 [2] 

拜佔廷藝術歷史起源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占庭,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改稱為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在4世紀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後,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作為都城,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作為都城,史稱拜占庭帝國。 [3]  拜占庭藝術在100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過幾次較大的風格變化。早期拜占庭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着西方古典傳統,6世紀時,拜占庭藝術進入了第一盛期,此時的藝術觀念和形式都有所變化,藝術家更多注重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體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8-9世紀的聖像破壞運動阻礙了藝術的發展,聖像的使用被禁止。843年平息過後,拜占庭藝術發展進入了第二盛期,即馬其頓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創作愈發程式化,對世俗藝術和古典晚期藝術的興趣有所增加。13世紀後半葉到15世紀中葉被稱為拜占庭文藝復興時期,即帕里奧洛加斯時期,也是拜占庭藝術的第三盛期,此時的藝術再次獲得繁榮,藝術風格發生了變化,並影響到意大利及南歐巴爾幹半島等地區,尤其對俄羅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4] 

拜佔廷藝術基本特徵

拜占庭藝術的特點在於注重燦爛的色彩、華麗的裝飾,強調人物精神的表現,炫耀帝國和帝王的威嚴,把帝王表現為基督在塵世的代理人。拜占庭建築是宗教教會的建築,繪畫也大多遵循一定的宗教規則,可以説拜占庭藝術是一種封建帝國統治下的宗教藝術。 [5] 

拜佔廷藝術代表藝術作品

拜佔廷藝術建築

聖索菲亞教堂是早期拜占庭藝術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建築,是查士丁尼於532-537年在君士坦丁堡所建造的。教堂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巨大的半圓穹頂,沿用早期基督教公堂式教堂的縱軸佈局,中堂部分空間廣闊,接近方形;大規模採用穹隅穹頂,營造出漂浮的效果,大量窗洞和牆壁上的鑲嵌畫增強了教堂內部的空間效果,是物質結構服務於創造非物質空間的早期基督教建築。 [6] 
聖索菲亞大教堂,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拜佔廷藝術鑲嵌畫

拉文納聖維塔爾教堂內的鑲嵌畫是拜占庭藝術中的代表作,例如《查士丁尼大帝及其侍從》和《西奧多拉皇后及其侍女》兩幅作品描繪了皇家壯麗的行列,人物正面排成一列,比例被拉長,顯得十分輕盈。藝術家採用“非物質化”的處理創造出一種超脱世俗的非自然氣氛。 [7]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侍從》,約547年,鑲嵌畫,拉文納聖維塔萊教堂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侍從》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侍從》

拜佔廷藝術聖像畫

在查士丁尼時期,宗教聖像畫為藝術表現提供了另一個焦點。拜占庭藝術現存的許多早期聖像出自埃及西奈山的聖凱瑟琳修道院,如《聖母與聖子在聖徒與天使間升座》,使用多種風格來表現不同的人物類型,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佳作。 [8]  9-11世紀時,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下,帝國首次出現了聖像繪畫學校,這所學校不僅製作了大量聖像,裝飾了許多教堂,而且也製作了很多手稿插圖。 [9] 
《聖母與聖子在聖徒與天使間升座》,6世紀末,木板蠟畫,68.5×49.2cm,埃及西奈山聖凱瑟琳修道院
《聖母與聖子在聖徒與天使間升座》 《聖母與聖子在聖徒與天使間升座》

拜佔廷藝術工藝

象牙雕刻、寶石鑲嵌、金屬雕刻或鑲嵌等工藝品在拜占庭藝術中同樣佔有重要地位,它們多用於教堂,具有象徵意義。拜占庭藝術中少有大型雕塑,小型浮雕、尤其是象牙和金屬製作的浮雕得到了大量生產。例如10世紀末的一件牙雕作品《哈巴維爾三聯板》是一個輕便的象牙神龕,是高級官員隨身攜帶做私人禮拜之用;它有兩面可以開合的側屏,在高度不到25釐米的作品上刻畫了一個宏大的場景。 [10] 
《哈巴維爾三聯板》,10世紀末,象牙,24.1×28cm,巴黎盧浮宮
《哈巴維爾三聯板》 《哈巴維爾三聯板》
參考資料
  • 1.    王宏建主編,《歐洲中世紀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45頁
  • 2.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美術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13頁
  • 3.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外國美術簡史》 (彩插增訂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4年,第33頁
  • 4.    李莉:“拜占庭美術”,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 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第53頁
  • 5.    李莉:“拜占庭美術”,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 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第53頁
  • 6.    詹森等著,《詹森藝術史》(第7版),藝術史組合翻譯實驗小組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256-259頁
  • 7.    王宏建主編,《歐洲中世紀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57-60頁
  • 8.    詹森等著,《詹森藝術史》(第7版),藝術史組合翻譯實驗小組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263-264頁
  • 9.    (美)A. A.瓦西列夫著,《拜占庭帝國史 324-1453》,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9年,第576-577頁
  • 10.    詹森等著,《詹森藝術史》(第7版),藝術史組合翻譯實驗小組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