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髓丹

鎖定
封髓丹出自清代醫家鄭欽安醫理真傳》:封髓丹由黃柏砂仁,甘草組成,鄭氏認為,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黃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化合,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中文名
封髓丹
時    代
清代
作    者
鄭欽安
出    處
醫理真傳

封髓丹歷史記載

考封髓丹一方,最早見於元·許國禎編纂的《御藥院方》一書“補虛損門”中。原文:“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黃柏三兩,縮砂仁一兩半,甘草。上藥搗羅為細末,水煮麪糊稀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濾去滓,送下,空心食前服。” [1] 
《醫宗金鑑·醫方論》《刪補名醫方論》引趙羽皇的話説:“若縮砂仁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腎,腎之所惡在燥,而潤之者惟辛,縮砂仁通三焦達津液,能內五臟六腑之精而歸於腎。”這裏提到腎燥、辛潤。《黃帝內經》中説:“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本草綱目》中説:“腎惡燥,以辛潤之,縮砂仁之辛,以潤腎燥。”可以這樣認為,方中砂仁之功在於潤腎燥。水不足則燥,水足則潤,那麼“益腎水”也即“潤腎燥”之互辭,只不過砂仁辛潤腎燥是通過辛散温通、布化氣液而完成,與地黃類藥直補腎水截然不同。 [1] 
慎齋遺書》載一案:“一婦泄瀉,兩尺無神,此腎燥不合也。”用肉蓯蓉為君潤腎燥而愈。張東扶在註文中説:“腎燥不合,四字妙極。凡物潤則堅密無縫,燥則破綻有痕。”又説:“餘因慎齋腎燥不合之語,因思滑精一證,理亦同情。”那麼“封髓”就是治“腎不合”,而善治“腎不合”所致滑精,就是“固精之要藥”。 [1] 
醫宗金鑑》有“封髓丹為固精之要藥”讚語。清代醫家鄭欽安在臨證中體會到:“此一方不可輕視,餘常親身閲歷,能治一切虛火上衝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面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症,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餘仔細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餘經試之,願諸公亦試之。”(見《醫理真傳》)而當代中醫界,除繼承蒲輔周經驗使用三才封髓丹治療口瘡等病變外,似很少論及封髓丹一方。而後學者根據鄭氏的“調和水火”一語,以及“虛火上衝”諸病症,臨證時也無法真正理解和運用該方。 [1] 

封髓丹應用

【處方】天冬、熟地、生地、黃柏(鹽水炒)、炙甘草各10克,黨蔘30克,砂仁(後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劑 (來源《奇效良方董宿 [2] 
【方解】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仁加強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補之功。蒲輔周先生稱其有益陰增液,補土伏火之功。杜少輝教授其意以治療老年人氣陰兩虛虛火所致諸症。現氣陰兩虛證臨牀多習用生脈散加味治療,但生脈散偏於上中焦,而本方三焦並治,從下焦腎入手以治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機 [2] 
【病例】**,男、76歲,糖尿病史10餘年,近一月來出現舌麻不知味,舌紅剝脱,間作舌灼熱,食納可,口乾夜尿多,每晚4-6次,大便稍結,察其舌雖紅少苔,但舌嫩,脈細,尺脈弱。處方:天冬、熟地、生地、黃柏(鹽水炒)、炙甘草各10克,黨蔘30克,砂仁(後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3劑舌上生白苔,服藥5副後舌麻好轉,繼續服10副後舌麻大減,舌上遍佈薄白苔。 [2] 
2、納氣封髓丹
【處方】黨蔘30克,補骨脂、砂仁(後下)各20克,炙甘草、黃柏(鹽水炒)、肉桂(後下)、細辛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 [2] 
【方解】封髓丹加補骨脂,肉桂,細辛。此為杜教授學雲南吳氏經驗所得,方中用肉桂加強引火歸原,納氣歸腎之功,並用補骨脂辛温入腎,因腎之所惡在燥,而潤之者惟辛,補骨脂能納五臟六腑之精而歸於腎,益腎填精。而細辛因其可交通心腎,使虛浮陽氣通過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使得浮越陽氣蓄入腎中。故納氣歸腎之功效較原方更勝一籌。 [2] 
【病例】**,男,39歲,近來沉迷於酒色,突患牙痛數月,初未在意,後漸加重,西醫檢查未見異常,他醫予給玉女煎無效,診見:牙痛不可名狀,嚼咬痛甚,勞則加劇,體瘦,口渴而不欲多飲,尿不多,舌淡紅,苔博白,脈細,尺脈弱。處方:黨蔘30克,補骨脂、砂仁(後下)各20克,炙甘草黃柏(鹽水炒)、肉桂(後下)、細辛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用該方1周收效。 [2] 
3、固元封髓丹
【處方】黨蔘30克、山藥50克、黃柏(鹽水炒)10克、砂仁2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劑。 [2] 
【方解】封髓丹加山藥。杜教授仿景嶽《新方八陣固陣秘元煎法。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張錫純謂山藥"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山藥氣陰雙補,一藥而三才備,於封髓丹中以收納浮陽,運脾固攝,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輸布、代謝。現代人多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世醫多參照現代藥理,或用化痰、或用活血、或用清泄,有的收效並不佳。杜教授認為這類疾病的根本在於元陽渙散,正氣推動無力而津液不歸正化。 [2] 
【病例】**,男。39歲,糖尿病、脂肪肝已3個月了,診見:口乾,系熱飲夜尿多,眠差,難以入睡。舌淡紅,苔博白膩,舌苔部分剝脱,舌體稍大,脈弦。處方:黨蔘30克、山藥50克、黃柏(鹽水炒)10克、砂仁2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劑。20劑後血糖控制,服藥90劑後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復正常。 [2] 
潛陽封髓丹
【處方】黃柏(鹽水炒)、懷牛膝、丹蔘、澤瀉各10克,炙甘草30克 [4]  ,砂仁、黨蔘龜板先煎)、杜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 
【方解】封髓丹加黨蔘、龜板、懷牛膝、杜仲、澤瀉、丹蔘。鄭氏用封髓丹治療頭痛。受費伯雄的治療邪火的加味三才湯啓發,杜教授將其略加減而命名為潛陽封髓丹,組方寓潛陽丹之義,用於治療腎虛不固風火相煽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等,其功用為納氣歸腎,潛陽息風。本方不同於單純滋陰息風鎮肝熄風湯,在於其滋陰時固陽,體現了陰平陽秘原則,可謂潛陽之另一法。 [2] 
【病例】**、男、42歲,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半年,雖服西藥能控制血壓,但終日頭痛、頭目昏沉,觀之前醫多用活血化痰、滋陰息風之品,收效甚微,其症並見精神疲倦,多汗夜尿1-2次,舌淡紅,苔浮黃膩,脈細弦。處方:黃柏(鹽水炒)、懷牛膝、丹蔘、澤瀉各10克,炙甘草克,砂仁、黨蔘龜板先煎)、杜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1周後頭腦清爽。 [2] 

封髓丹蒲輔周

與封髓丹
蒲輔周(1888—1975),四川梓潼人。出生於中醫世家,自幼隨祖父學醫,18歲即懸壺鄉里。在梓潼成名之後,曾因一次偶然的醫療失誤,毅然決定停診,閉門讀書三年,以至通達。1955年,蒲老奉調到中醫研究院工作。1971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蒲老是有真才實學的醫生,要很好總結他的醫學經驗,這是一筆寶貴的財產。”1986年,鄧穎超為紀念蒲老,曾親筆題詞:“中國名老中醫蒲輔周同志,醫學深博,經驗豐富,臨牀效果好,值得學習。多年來,我和周恩來同志受益頗多,特寫數行,表示對他的深切緬懷,崇高敬禮。” [3] 
蒲老通過大量臨牀實踐,提出了“汗而毋傷,下而毋損,温而毋燥,寒而毋凝,消而毋伐,補而毋滯,吐而毋緩”的新見解,使“八法”在理論上及實踐運用上更臻完備。 [3] 
蒲老提倡理論與實踐並重,他曾親口嘗試一些藥物的藥性,以瞭解其毒性和古人的結論。如早年對中藥書上的“十八反”就產生疑問,他曾用半斤蜂蜜加葱四兩,把葱搗如泥和蜜拌勻,放半天后,每小時餵給狗三分之一,狗吃下後毫無異常。他自己又親口服下,仍安然無恙。還將海藻、甘草同服,經多次實驗,得出“海藻可與甘草同用,只是服後心中稍感難受而已”。並發現二藥配伍軟堅消結之力更強。 [3] 
蒲老用藥平正輕靈,重視胃氣,雖危急重症,一如輕手揮去。實是因為他已經達到“飛花摘葉”的境界。蒲老喜歡用封髓丹治療口腔潰瘍,我天資愚鈍,加之記憶奇差,是以對這個只有三味藥的小方情有獨鍾。此方用得多了,也漸有所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