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慎齋遺書

鎖定
《周慎齋遺書》系由周之幹口授,門人記錄,並經後人整理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十卷。
作品名稱
周慎齋遺書
作品別名
慎齋遺書 [1] 
作    者
周之幹 [1] 
創作年代
明代 [1] 
出版社
上海大東書局

周慎齋遺書內容簡介

本書系由周氏口授,門人記錄,並經後人整理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十卷。卷一,載“臟腑陰陽”、“亢害承製”、“氣運經絡“等篇,統論臟腑陰陽升降、五行亢害承製等與疾病的關係,及其在辨證上之運用。卷二,論望色切脈。卷三,以歌訣形式闡述二十六字元機。卷四,敍述用藥權衡與藥物炮製。卷五,闡述古方。卷六,分寒熱、辨內外傷、寒、熱等十目,分別加以闡述。卷七至卷十,列九十八種病證的證治,並附以驗案或方劑。 [1] 
周氏深得《內經》、《傷寒》之旨,臨牀經驗豐富,將平生之治療經驗歸納為理、固、潤、澀、通、塞、清、揚、逆、從 、求 、責 、緩 、峻 、探 、兼 、候 、奪 、寒 、熱 、補 、瀉、提、越、應、驗二十六字元機,以指導臨牀辨證用藥。如理字認為 “理”即五行之“土”,“土為萬物之母,在人身則屬於脾胃,喜温惡濕,地黃濕滯之物非其所宜,唯與參、苓、芪、術、甘、姜、陳皮、山藥、之類相投,深有補益,先天后天所生氣血,由此而化,凡治百病先觀胃氣之有無,次察生死之變化,所至重者,惟中氣耳。”其餘像“固”、“潤”、“澀 ”、“通”、“清”等均仿此以論述之。 [1] 
本書在各病證治中,有論有方,有心得,有驗案,使讀者有理可據,有法可求,有方可用,有案可仿。如卷八,小便不通證,先論其病機為“小便以氣化為主,蓋膀胱為州都,津液氣化所出也。”次述其證治“如閉而渴,則熱傷上焦氣分,宜理肺之氣化,生脈散加桔梗;閉而不渴則熱傷下焦血分,滋腎丸”。末載醫案:一人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大如石,腿脹出黃水,雙睛突出,晝夜不得睡,飲食不能進,蓋無陽則陰不長,無陰則陽不化,用滋腎丸,小便如泉湧而腫消。此外周氏運用古方,師古而不泥古,多善增損化裁,隨證加減,頗多心得。但書中也雜有“妖媚”等缺乏科學性的內容。應予批判接受。 [1] 

周慎齋遺書作者簡介

周慎齋,名之幹,又作周子幹。明代安徽太平縣西隅人。生於正德年間(1506—1521年)。中年患中滿疾,痛楚不堪,遍訪名醫無效。後廣搜方書,自療而愈,遂通醫道。其為醫,務究五行陰陽之理,意在扶陽抑陰,生平活人甚眾。為人端方,治病不求報。一豔婦以活夫恩,貧無所報,願薦枕蓆,子幹正色拒之 [3]  。撰有《周慎齋三書》、《脈法解》等書。胡慎柔為其弟子。 [1] 
康熙十三年《寧國府志》卷二十六《方技》:周子幹,號慎齋。研究陰陽五行,以之為醫,全活甚眾。著《醫案》數十卷。 [2] 
嘉慶十三年《太平縣誌》卷八《藝術》:周子千。精研陰陽五行之道以為醫,靜驗一身,即己之脈理,喻人之脈理。術大通,全活甚眾。著《醫案》數十卷。嘗經柏葉山, 見巨石窒路,謀鑿之,石故枕神祠,居人謝弗敢。子幹祝曰:神必福民,吾體神意去之, 神若降殃,當殃我。初,子幹行步輕跚,見者謂非壽徵。乃痛矯之,行遂端。又嘗有婦私奔之,拒不納。卒年七十九。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醫籍提要編寫組.中國醫籍提要(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07月第1版:464-465
  • 2.    郭藹春主編.中國分省醫籍考: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1589-1590
  • 3.    李雲主編.中醫人名辭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