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龜板

鎖定
龜板,英文Carapax Testudinis,別名烏龜殼、下甲、烏龜板,為龜科水棲爬行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的腹甲背甲,主產地浙江、湖北、湖南等。龜板以質幹、板上有血斑、塊大無腐肉者為好。
別    名
烏龜殼
下甲
烏龜板
中文學名
龜板
脊椎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龜科
烏龜
分佈區域
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

龜板動物分析

本品為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將烏龜殺死,或用沸水燙死,剝取腹甲,除去殘肉,曬乾。這兩種加工品分別稱為血板和燙(湯)板 [1] 

龜板動物特徵

烏龜體呈扁圓形,腹背均有堅硬的甲,甲長約12釐米,寬85釐米,高5.5釐米。頭形略方,頭部光滑,後端具小鱗,鼓膜明顯。吻端尖圓,頜無齒而形成角質喙;頸能伸縮。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組成,骨板外被鱗甲,也稱角板。背面鱗甲棕褐色,頂鱗甲後端寬於前端,中央為5枚脊鱗甲,兩側各有4枚肋鱗甲,緣鱗甲每側11枚,肛鱗甲2枚。腹面鱗甲1枚,淡黃色。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尾短而尖細。四肢較扁平,指、趾間具蹼,後肢第5趾無爪,餘皆有爪 [2] 

龜板生境分佈

生長於江河、水庫、池塘、湖泊及其他水域。分佈於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陝西、雲南等地 [2] 

龜板性狀鑑別

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 6.4~21 cm,寬 5.5~17 cm,厚約0.5 cm;前端較寬,鈍園或平截,後端較狹且內陷,具三角形缺刻,兩側殘存呈翼狀向後方彎曲的甲橋,有的已除去;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角質盾片12塊,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喉盾略三角形,肱盾、股盾兩外緣較中縫線略寬,胸盾及腹盾較大,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縫線均長,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縫最短;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血板”不脱皮,有的略帶血跡或殘肉,“燙板”色稍深,有脱皮的痕跡,除淨後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肱盾與胸盾縫的交叉處在內版中,後葉與甲橋的寬近等長;質堅硬,可自骨縫處斷裂。氣微腥,味微鹹 [1] 
參考資料
  • 1.    李忠林;朱志峯;. 龜板及其混偽品性狀鑑別[J]. 中國藥業, 2010, (14)
  • 2.    劉春生,周重建,謝宇主編. 精編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M]. 2016:1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