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肉蓯蓉

(列當科肉蓯蓉屬植物)

鎖定
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列當科肉蓯蓉屬高大草本植 [1]  ,肉蓯蓉大部分生長在地下,莖從下向上漸變細;葉片為寬卵形,莖部上部的較稀疏狹窄,一般為披針形;花序穗狀,花瓣邊緣常常外卷,淡黃白色或淡紫色,變幹後常變棕褐色;果實卵球形;種子橢圓形或近卵形,外面網狀,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8 [2]  。肉蓯蓉是肉質植物,藥性從容和緩,故名肉蓯 [3] 
肉蓯蓉主要分佈在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及新疆地 [2]  。肉蓯蓉喜歡輕度鹽漬化的鬆軟沙地上,一般生長在沙地或半固定沙丘、乾涸老河牀、湖盆低地等地,生長區的氣候乾旱,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日照時數長,晝夜温差大,生境條件較差。肉蓯蓉的繁殖方式是種子繁 [4] 
肉蓯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根據《本草綱目》《日華子本草》記載,肉蓯蓉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精血虧損、腰膝冷痛、耳鳴目花、帶濁、尿頻、崩漏、不孕不育和腸燥便秘等病 [5]  。肉蓯蓉也可用來做粥,泡酒。此外,肉蓯蓉也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蔘”之美譽,有一定的經濟價 [6]  。肉蓯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等級(EN [2]  ,於1984年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 [7] 
2023年11月9日,肉蓯蓉被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 [8] 
中文名
肉蓯蓉
拉丁學名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別    名
大芸(淡大芸)、寸芸、蓯蓉(甜蓯蓉、淡蓯蓉)、地精、查干告亞
中國植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肉蓯蓉屬
肉蓯蓉
分佈區域
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 [2]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保護 [7] 
外文名
Desertliving Cistanche Herb

肉蓯蓉植物學史

肉蓯蓉起源演化

肉蓯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9]  ,是肉質植物,藥性從容和緩,故名肉蓯 [10]  。2023年11月9日,肉蓯蓉被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 [8] 

肉蓯蓉本草考證

本草古籍中肉蓯蓉植物的產區分佈廣泛,主要集中於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幾省, 且以內蒙古及甘肅產區為最佳,與現今肉蓯蓉產區相近。
古代肉蓯蓉藥用史較為混亂,存在與列當及金蓮根混用的情況,並將二者作為肉蓯蓉缺少時的替代品,但是療效較次,因此品質方面首推肉蓯蓉。
本草古籍中肉蓯蓉的用藥禁忌以證候禁忌為主,主要歸納為以下六點:①泄瀉禁用;②腎陰不足陽強及精關不固忌之;③胃虛之人勿用;④心虛氣脹禁用;⑤火盛便秘禁用;⑥忌銅、鐵。主治及功效中的諸多內容均未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對肉蓯蓉性味歸經進行了刪減,且並未載其用藥禁忌 [10] 

肉蓯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60釐米,大部分地下生;莖下部葉緊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5釐米,寬1-2釐米;上部葉較稀疏,披針形或窄披針形,無毛;花序長15-50釐米,寬1-2釐米;上部葉較稀疏,披針形或窄披針形,無毛;穗狀花序長15-50釐米;苞片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常長於花冠;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花萼鍾狀,5淺裂;花冠筒狀鐘形,長3-4釐米,裂片5,近半圓形;花冠淡黃色,裂片淡黃、淡紫或邊緣淡紫色,幹後棕褐色;花絲基部被皺曲長柔毛;花葯基部具驟尖頭,被皺曲長柔毛;子房基部有蜜腺;花柱頂端內折;蒴果卵球形,長1.5-2.7釐米,頂端具宿存花柱;種子長0.6-1毫米 [2] 

肉蓯蓉分佈範圍

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甘肅:皋蘭;寧夏;新疆:烏魯木齊、頭屯河、烏爾禾、昌吉、奇台、精河、烏恰、沙灣、托里、和布克塞爾、富藴、福海、石河 [2] 
分佈圖 分佈圖

肉蓯蓉生活環境

生於梭梭荒漠的沙丘,海拔225-1150米;主要寄主有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C. A. Mey.)Bunge及白梭梭H. persicum Bunge ex Boiss。模式標本採自內蒙古巴彥淖爾盟阿拉善 [2] 
生活環境圖 生活環境圖

肉蓯蓉生長習性

喜生於輕度鹽漬化的鬆軟沙地上,一般生長在沙地或半固定沙丘、乾涸老河牀、湖盆低地等,生境條件很差。適宜生長區的氣候乾旱,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日照時數長,晝夜温差大 [4]  土壤以灰棕漠土、棕漠土為主。寄主梭梭為強旱生植物。肉蓯蓉多寄生在其30-100釐米深的側根上。生於海拔225-1150米的荒漠中,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等植物的根上。
生長習性圖 生長習性圖

肉蓯蓉繁殖方式

肉蓯蓉的繁殖方式是種子繁 [4]  。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牀,距寄主50-80釐米處,苗牀大小不一,長1-2米,寬1米左右,深50-80釐米;或寄主密集處,挖一條大苗牀溝,圍繞許多株寄主,將種子點播於苗牀上,施入駱駝糞、牛羊糞等,覆土30-40釐米。上面留溝或苗牀坑,以便澆水。人造梭梭林生長整齊、成行,可在植株兩側開溝作苗牀。播種後保持苗牀濕潤,誘導寄主根延伸到苗牀上。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部分苗牀內有肉蓯蓉寄生上,少數出土生長,大部分在播種後2-4年內出土、開花結 [11] 

肉蓯蓉栽培技術

肉蓯蓉選地

肉蓯蓉為沙生植物,應選擇陽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晝夜温差大的沙漠丘陵種植。
肉蓯蓉為多年生寄生性種子植物,對寄主、土壤、氣候條件都有一定的選擇性較適宜的寄主為梭梭、紅柳、鹼柴等。寄主可利用天然梭梭、紅柳等,也可人工定植梭梭、紅柳2-3年後接種肉蓯蓉。
栽培技術圖 栽培技術圖

肉蓯蓉接種方法

結合造林接種肉蓯蓉:造林時,將種子紙橫放在造林坑的一頭,吸水紙面向上,然後回填適量土,將寄主定植於造林坑的另1頭,回填土踩實。
在原有寄主上接種:在野生寄主外根系密集區,挖長40釐米、寬30釐米、深40-80釐米的坑,放入種子紙,吸水面向上,回填土至坑沿10釐米左右,利於貯存雪水或雨水。
人工寄主接種:人工培育的梭梭、紅柳株距為1.5米,行距3米,密度140株/667平方米以上。可在植株兩側開溝作苗牀,接種後保持苗牀濕潤,誘導寄主延伸到苗牀上。
肉蓯蓉一般春秋季接種,接種後開始生長,在第2年少數出土,大部分在2-4年內出土並開花結實。

肉蓯蓉田間管理

人工造林區管理:寄主造林初期可適量灌水,不宜多,保證寄主正常生長;以後每年根據降雨量適量灌水1-2次。施肥以廄肥為主,禁施化肥,以保證肉蓯蓉野生品質。
野生寄主區管理:沙漠地帶風大,寄主根經常被風吹後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苗牀要保持濕潤,人工拔除其它植物。肉蓯蓉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肉蓯蓉採收

每年4-6月,當肉蓯蓉出土應及時採挖,採挖時儘量保證肉蓯蓉的完整。為減少寄主植物損傷,在採挖時應選擇肉蓯蓉與寄主相連的外圍挖坑至肉蓯蓉底部,在不斷開蓯蓉與寄主的連接點的前提下,從連接點向上5-8釐米截取上部,然後回填土,稍加踩實。這樣可保證肉蓯蓉接種1次,穩產期達5-7年。

肉蓯蓉晾曬

將頂頭變色的肉蓯蓉用開水燙頭或切除變色頭,然後將肉蓯蓉放在乾淨的水泥地面上或其它非金屬器具上晾曬,每天翻動2-3次,防止黴變,曬至完全乾(含水量在10%以下)即可收集包裝。

肉蓯蓉病蟲防治

  • 梭梭白粉病
梭梭白粉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在7-9月,病株的綠色枝條上會出現白色的粉末,使病枝呈淺黃色,對幼苗的生長不利,降低幼苗的活力,甚至導致死亡。
防治措施:適時澆水,提高幼苗生長的能力,減少病蟲為害,用25%粉鏽寧4000倍液進行控制,1周1次,連續2~3次。
  • 梭梭根腐病
梭梭根腐病多見於幼苗時期,由於苗圃地潮濕多雨,通風不良,導致病原菌侵人,根系潰爛。梭菌死亡時,要在排水良好、無積水的砂質土壤上進行播種,並在生長期加大中耕和除草。
防治措施:在發病初期,立即拔掉病死的植株,用1%~3%硫酸鐵水澆透根系,再用50%退菌特可濕粉 800倍液噴灑。
  • 禾本科害蟲
稻飛蝨又稱青條螟,主要以蠶桑的嫩枝為食,對梭梭的生長髮育造成極大的為害。達拉特旗地區在2008年遭受了嚴重蟲害,絕大多數的梭梭都遭受了損失,
防治措施:在成蟲高峯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有機磷農藥進行控制。
  • 鼠害
大沙鼠對梭梭的傷害最大,它們會啃食梭梭樹枝、嚴重時會吃掉所有的樹枝,導致梭梭樹很快死亡,在它們的活動中,梭梭的樹幹上有很多老鼠的巢穴,它們會啃食肉蓯蓉。
防治方法:將無二次毒性的生物製劑C型肉毒白蘿蔔(切成1釐米左右的方塊狀,以防止飛禽吃),或將磷化鋅置於洞內引誘。
  • 蠐螬
蠐螬是一種地下害蟲,主要破壞肉蓯蓉本體,嚴重時會吞噬所有的肉蓯蓉,使其失去經濟價值。目前,一些地區已採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來控制肉蓯蓉,因為其生長在無污染的環境中,而肉蓯蓉是綠色有機產品。採用殘留性較高的化學試劑會對地下的肉蓯蓉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應該採用生物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在種植肉蓯蓉的地區,首先把牛心朴子草切成2釐米厚的片狀,在栽種肉蓯蓉時,把牛心朴子草和沙子拌勻,然後酒在肉蓯蓉的培土上進行防治 [12] 

肉蓯蓉近種區別

肉蓯蓉
扇形肉蓯蓉
花冠筒狀鐘形
花冠扇形
近種區別圖(1) 近種區別圖(1)
近種區別圖(2) 近種區別圖(2)

肉蓯蓉保護現狀

肉蓯蓉保護級別

1984年,肉蓯蓉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 [7]  肉蓯蓉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2] 

肉蓯蓉瀕危因素

非法採摘:2015年入春以來,新疆西北部的和布克賽爾縣境內非法採挖肉蓯蓉違法行為呈上升態勢,為有效遏制非法採挖行為,該縣森林派出所聯合當地公安、邊防、林業局、人武部等執法力量,深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開展嚴厲打擊非法採挖肉蓯蓉專項行動。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十八條、二十六條之規定:採集野生植物必須到相關部門辦理野生植物採集證,私自採集野生植物的將被處以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13] 

肉蓯蓉保護措施

保護區:肉蓯蓉為名貴中藥,有經濟價值。它也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對於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物區系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肉蓯蓉由於被大量採挖,其數量已急劇減少。據調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僅有7株肉蓯蓉。又因梭梭是駱駝的優良飼料和當地羣眾的燃料,因此過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蓯蓉處於臨危的境地。僅在巴丹吉林沙漠還有少量野生肉蓯蓉分佈。應建立較大面積的以保護肉蓯蓉為重點的梭梭保護區,嚴禁砍伐梭梭,積極發展肉蓯蓉經濟,牧民通過保護梭梭林,科學採挖野生肉蓯蓉獲取經濟收益,讓保護生態環境成為人類的自覺行為。積極進行人工繁殖,擴大其分佈區。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已經退耕還林建立保護區200百萬畝,人造林地40萬畝,專門種植肉蓯蓉 [3] 
2023年5月,經過3年的種植試驗,中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成功實現四翅濱藜接種“沙漠人蔘”肉蓯蓉 [14] 

肉蓯蓉主要價值

肉蓯蓉藥用價值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對肉蓯蓉的成分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日本起步較早,隨着分離提取和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已分離出多種類型的物質,主要可分為苯乙醇苷類、環烯醚萜類、木脂素類、多糖、十幾種氨基酸、多種生物鹼等,富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其中苯乙醇總苷是肉蓯蓉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提高男性性功能、治療女人宮寒不孕、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等功能。
提高免疫力:肉蓯蓉-中藥材原植物肉蓯蓉屬於一種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或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名貴藥材,多糖在其提取物種含量較高,多糖成分的免疫增強作用在肉蓯蓉的強壯和補益效用中可能發揮着主要的影響 [15] 
抗衰老:1993年,在國際醫學會日內瓦年會上暴出一條新聞:中國阿拉善盟查干希熱躋身世界長壽之鄉。頓時,查干希熱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由中外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不惜用4個月的時間對查干希熱進行調查。他們發現,只有139人的查干希熱(嘎查)村有百歲老人4人,人均壽命87.5歲;高血壓、胃病、腎病、前列腺肥大等常見病的發病率極低。專家組發現當地居民的飲食結構有關,其中兩點就是這裏的人們燉羊肉習慣放入肉蓯蓉,還有飲自家釀的蓯蓉酒。
改善陽痿早泄:唐代《本草拾遺》中曾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現代醫學也印證了這一點,肉蓯蓉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珍稀營養滋補成分,對男性腎、睾丸、陰莖、海綿體等性器官都有極大的補益效果,也可有效提高精子活力和質量。
抗疲勞:腎藏精,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是體力產生的原動力和源泉。長時間運動,多度勞累會造成血睾酮下降時機體運動能力下降和恢復過程延長的主要因素。肉蓯蓉可防治運動導致的血睾酮降低,促進垂體性腺激素的分泌,加快疲勞恢復,提高運動能力。還可使定量負荷運動後,血乳酸堆積減少,清除加快,機體耐酸能力提高。
保護肝臟:肉蓯蓉具有保護缺血心肌、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形成、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壓、抗脂肪肝和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
保護心腦血管:很多人容易手腳發冷,四肢畏寒,一過深秋,尤其明顯。肉蓯蓉中有效成分苯乙醇總苷有改善微循環,軟化血管、增加心、腦及外四肢末梢血管循環,達到保護血腦血管和神經系統的作用。
潤腸排毒:中醫認為肉蓯蓉入腎和大腸經,補腎助陽以潤燥通便。肉蓯蓉類藥物的水煎劑具有明顯的通便作用,可改善腸蠕動,抑制大腸的水分吸收,縮短排便時間。對老年人習慣性便秘,體虛便秘和產婦產後便秘療效顯著。

肉蓯蓉食用價值

肉蓯蓉粥:肉蓯蓉30克,鹿角膠5克,羊肉100克,粳米150克。肉蓯蓉煎水取汁,羊肉切小塊,與米同煮粥,臨熟時下鹿角膠煮至粥熟。
蓯蓉麻子仁膏:肉蓯蓉15克,火麻仁30克,沉香6克。蓯蓉、火麻仁煎水,沉香後下,一同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的煉蜜,攪勻,煎沸收膏。每次食1-2匙。
肉蓯蓉泡酒
肉蓯蓉酒:200克放入3千克白酒內浸泡7-15日後,每日飲用10-30毫升。
肉蓯蓉枸杞酒:肉蓯蓉200克、鎖陽100克、天麻30克、枸杞子50克,放入3千克白酒內浸泡7-15日後,每日飲用10-30毫升。
肉蓯蓉菟絲酒:肉蓯蓉30克、菟絲子20克,放入500克白酒內浸泡後飲用。飲用完可繼續加入白酒浸泡。

肉蓯蓉醫藥典籍記載

新修本草》:功效:補中,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久服輕身。主治:主五勞七傷,除莖中寒熱痛,婦人癥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9] 
本草求真》:肉蓯蓉,諸書既言峻補精血,又言力能興陽助火,是明因其氣温,力專滋陰,得此陽隨陰附,而陽自見興耳。惟其力能滋補,故凡症瘕積塊,得此而堅即消。惟其滋補而陽得助,故凡遺精莖痛,寒熱時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謂火衰至極,用此甘潤之品,同於桂、附,力能補陽,其失遠矣。況此既言補陰,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驟,氣專潤燥,是亦宜於便閉,而不宜於胃虛之人也。謂之滋陰則可,謂之補火正未必然 [16] 
本草綱目》:此物補而不峻,故有從容字號。凡使先須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有此能隔人心前氣不散,令人上氣也。以甄蒸之,從午至酉取出,又用酥炙得所 [17] 
藥性論》:益髓,悦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 [18] 
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19] 
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20] 
玉楸藥解》: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濕木鬱,下竅閉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濕,中氣愈敗矣。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濕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非溢美之詞。 [21] 

肉蓯蓉植物文化

成吉思汗囊中秘方
傳説中,肉蓯蓉是天神派神馬賜給成吉思汗的神物。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各部時的一次重要戰役,金明昌元年(1190年),鐵木真的結拜兄弟札木合,因嫉恨鐵木真的強大,聯合泰赤烏等十三部共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得報後,集結部眾三萬人,組成十三翼(營)迎敵。雙方大戰,鐵木真失利,被圍困於長滿梭梭林的沙山,飢渴難耐,筋疲力盡。札木合當眾殘忍地將俘虜分七十大鍋煮殺,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神馬,神馬一躍到成吉思汗前面後,仰天長鳴,將精血射向梭梭樹根,然後用蹄子趵出了像神馬生殖器一樣的植物根塊,成吉思汗與部將們吃了根塊神力湧現,衝下沙山,一舉擊潰了札木合部落,搶了財物和女人,為統一蒙古奠定了基礎。從此,成吉思汗拉開了一個征服歐亞大陸的時代。
大地沙化的真兇
傳説,先有的蓯蓉後有的沙漠,因為蓯蓉吸盡了大地的精華,萬物的靈氣,所以才使大地變成了沙漠。蓯蓉頑強的生命力,賦予了它神奇的功效。肉蓯蓉生長於荒漠之中,性温,具有補腎陽氣的功效。古代醫學著作中已有記載,稱“此乃平補之劑。温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從容緩和之貌,故名從蓉”。
日本男人崇拜肉蓯蓉
在日本,幫助中年“壓力男人”保持和恢復自信的,是由中國進口的肉蓯蓉。由於信奉它的非凡功效,有些日本的中年男人,甚至把它當作神物,供上案桌頂禮膜拜。在家庭,日本人用肉蓯蓉飲茶、湯:在藥店,他們可以買到肉蓯蓉的膠囊或者藥丸。
參考資料
  • 1.    韓青林,張福良,沈寧東主編;謝光輝,劉守忠副主編;海西州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站編..海西州植物圖譜:青海民族出版社,2019
  • 2.    肉蓯蓉  .中國植物誌
  • 3.    鄒運國.用藥點兵.尋訪遣方用藥的竅門秘訣: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
  • 4.    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
  • 5.    羅玉敏.天然本草 養出百歲人生: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01
  • 6.    (清)徐大椿原著.中華神農本草彩色圖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 7.    肉蓯蓉.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系統.
  • 8.    關於黨蔘等9種新增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公告.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
  • 9.    蘇敬.新修本草輯複本: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177
  • 10.    肉蓯蓉.中國醫藥 .
  • 11.    牛林強,吳麗林,袁振儀.肉蓯蓉藥材本草考證[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25(08):212-216.
  • 12.    徐玉雲.梭梭人工造林及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23,46(08):38-40.
  • 13.    新疆和布克賽爾嚴打沙漠腹地非法採挖“沙漠人蔘”.新浪網 .
  • 14.    我國第八大沙漠成功實現四翅濱藜接種“沙漠人蔘”肉蓯蓉(圖見視頻12秒處)).新華社.
  • 15.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叢書,中國中藥區劃:科學出版社,1995
  • 16.    黃宮繡.本草求真:人民衞生出版社,1987:43-44
  • 17.    李時珍.本草綱目: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331-332
  • 18.    甄權.藥性論:皖南醫學院科研科,1983:19-20
  • 19.    日華子.日華子本草輯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32
  • 20.    陶弘景.名醫別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43
  • 21.    黃元御.玉揪藥解: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10-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