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超

(民國時期川軍上將)

鎖定
呂超(1890~1952)字漢羣、名平林。祖籍湖南,生於四川宜賓。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赴京津從事革命活動,成立同盟會京津分會,任軍事部部長。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蔡鍔發動護國戰爭,積極響應。後歷任第五師師長、川軍總司令、四川討賊軍第一軍總司令、川黔聯軍總指揮、四川省政府委員等職。1932年1月任國民政府參軍長,直至1945年9月被免職。1946年12月晉升陸軍上將。後任行憲第一屆監察院監察委員、川康區監察委員。1949年參與策劃劉文輝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2年7月20日在重慶病逝。 [1] 
中文名
呂超
年    份
1890.3.9—1951.7.20
平林
漢羣

呂超人物經歷

呂超軍校學習加入同盟會

呂超,字漢羣,號平林,祖籍湖南,先世入川后在宜賓定居。父親是塾師。呂超生於1890年3月9日(清光緒十六年二月十九日),自幼在宜賓讀私塾,後到成都入四川陸軍小學堂第一期,1909年畢業,為優等生,繼赴南京入陸軍第四中學深造。
他在南京結識革命志士,旋加入同盟會。從此,與同班同學陳銘樞、何克非、夏醉雄及軍官萬定雄等人,經常聚會討論革命大事和聯絡校內外革命同志。

呂超辛亥革命積極活動

1910年春,呂超分配到保定軍校入伍生隊學習。革命黨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吳祿貞派同盟會員到保定與呂超等人聯絡起義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下令大搜捕,呂超與同學數人先後離保定赴各地參加革命工作。呂到上海後,通過同盟會中部總會介紹,見到陳其美,議定回到北方進行革命活動。呂領得數千元后即赴天津,與彭家珍黃復生夏鬥寅趙鐵橋等人進行策劃革命的活動。後赴北京晤李石曾汪精衞等人,成立了同盟會京津分會。呂先在軍事部任事,後繼藍天蔚為軍事部長。
當時,清廷親貴良弼等人極力反對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在軍事部任事的彭家珍因暗殺良弼以身殉國,呂超深受感動,更加努力工作。他分工擔任運動毅軍曹錕第三師官兵,迅速在排長、連長中發展同盟會員四十餘人,士兵中發展千餘人。呂晚間常在僻靜處分班召集官兵,曉以革命大義,聽者深受教育,表示願為革命效力,請早發動。2月29日,袁世凱唆使北洋軍第三鎮在北京“兵變”,作為拒絕南下的藉口,並假借鎮壓兵變,派兵捉拿革命黨人。一天,呂超路經天安門,見袁軍鳴槍抓人,便躲入一衚衕內逃脱。之後,他立即通知軍中的革命同志趕快隱蔽,並以軍事部長名義簽發證書,介紹他們加入革命隊伍。不久,呂將京津同盟會的工作結束,離京南下。
呂超於5月返回四川,在宜昌與同盟會員馮中興相遇。馮系奉黎元洪之命率兵護送步槍數千支入川,以償付鹽款。四川督軍胡景伊和川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均想獲得這批武器。熊先派人找呂商議,願以這批武器在夔府成立第五師第二團,委馮中興為第二團團長,呂超為副團長。呂與馮商議後取得協議,成立了第五師第二團,移駐萬縣後又改編萬縣巡防軍一營以充實實力,呂超任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1913年初任第二團團長,移駐重慶。

呂超二次革命與護國戰爭

二次革命”爆發後,8月4日,熊克武、楊庶堪通電討袁,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呂超被派赴成都,聯絡川軍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和川邊經略使尹昌衡,後又去樂山宜賓瀘州聯絡各地駐軍。呂回重慶後,被派到永川龍光旅擔任第一支隊隊長,主攻隆昌、瀘州、合江等地。不久黔軍攻佔重慶,熊克武、楊庶堪被迫出走。呂隻身潛入重慶,勸黔軍司令黃毓成重樹反袁革命旗幟。黃也是同盟會員,當即表示同意。但入川陝軍已達夔府,呂超冒險通過火線與陝軍司令張鈁會見,雙方達成協議:川陝兩軍以萬州橋至大江溪流為界,互不侵犯。呂決定再赴重慶聯絡黔軍,但黔軍已在川軍進攻下敗退離渝。胡景伊下令拘捕參與“二次革命”的“肇亂人犯”,呂超乃隻身東下。
呂超逃亡上海後,得悉熊克武、楊庶堪、謝持等人已出國東渡,即趕到日本,受孫中山委派,到為逃亡日本的同志而設的“浩然廬”講學。
這時,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呂超與楊庶堪、謝持、盧師諦石青陽等人唯孫中山之命是從,一起加入。1914年秋,孫中山決定再次發動反袁鬥爭,委呂為中華革命軍川南區司令。12月,呂奉命回國,由湘西至宜賓秘密佈置任務,又到上海購置炸藥手槍,乘船入川。船至涪陵碼頭,得同盟會員密告,重慶當局已探知自己的行蹤,乃派其弟呂一峯運送槍彈,自己繞道回宜賓,秘密發展中華革命黨黨員,為成立討袁起義軍打下基礎。
1915年12月,蔡鍔等人在雲南護國起義,率護國第一軍入川,呂超以中華革命軍川南司令名義舉兵起義。他率部出發,沿途招募民團,奪得江防軍步槍百餘支,將部隊進行整編。年底,呂超率部協同護國軍攻宜賓。1916年1月,呂部編為兩個支隊,呂為第二支隊長。2月,川軍攻宜賓,呂率部激戰於牛喜場西北高地,獲得全勝,軍威大振。3月,又率部攻克筠連,殲滅巡防軍,槍殺附袁的縣知事,川南六縣附袁部隊望風前來歸順。他乘勝前進,率部兵不血刃而佔自貢。6月,袁世凱病逝。新任四川督軍周駿繼續與護國軍對抗。護國軍四川招討使熊克武採納呂超攻打隆昌的建議,下令分三路圍攻隆昌,又獲大勝。護國戰爭勝利結束後,呂超任第五師第十八團團長,駐忠州

呂超參與川軍混戰爭奪地盤

1918年初,川、滇、黔軍組成三省靖國聯軍,熊克武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起兵討伐依附北洋軍閥的四川督軍劉存厚。2月,呂超率部先攻進成都,趕走劉存厚。捷報傳到廣東,孫中山電委呂超為成都衞戍總司令兼暫行代理四川督軍。呂覆電力辭,推熊克武擔任,並率部追逐劉存厚部直至陝西寧羌(今寧強)。
川局既定,熊克武任四川督軍,楊庶堪任四川省長,呂超任第五師師長駐防綿陽。呂辦軍官教育團訓練官佐,培植擁護孫中山革命主張的幹部,部隊擴充為三個旅一個獨立團。7月,劉存厚在漢中設四川督軍署,呂超進兵漢中,於12月5日將漢中城包圍,至21日城將攻破時,劉部賴心輝率援兵趕至,呂超部在糧彈兩缺的情況下率部敗退回川。
1919年,陳炯明趙恆惕、熊克武主張聯省自治之聲甚囂塵上,他們各據一省,政由己出,甚至國民黨內亦有人借聯省自治詆譭孫中山,嘲諷呂超等人為“孫大炮之信徒”。這時四川國民黨內發生矛盾,唐繼堯企圖乘機控制四川,於1920年4月聯合國民黨人石青陽顏德基盧師諦黃復生等人,組成“倒熊聯軍”,自任川滇黔聯軍總司令,呂超站在倒熊一邊,出任副總司令。混戰開始後,7月18日,呂超率部攻入成都,就任川軍總司令。熊克武率部敗退後,又拉攏劉湘鄧錫侯及困居陝南的劉存厚一同攻打呂超和石、顏、盧、黃。呂部等被打垮,呂超出走上海。
1921年秋,呂超奉孫中山命赴粵,隨孫中山至桂林組織大本營,準備北伐。1922年冬,呂奉派赴湖南,在趙恆惕部隊內發展國民黨員。不久又到鄭州聯絡胡景翼嶽維峻樊鍾秀,並赴大名聯繫孫嶽等人,吸收他們加入國民黨,與之密商策動北方革命的計劃。接着,呂超赴北京聯絡馮玉祥,又取道上海與浙江督軍盧永祥取得聯繫,直至1923年5月始返回廣州,受到孫中山嘉許,被委為大元帥府參軍長。
1923年2月,四川第一、第二軍之戰又起。吳佩孚圖川,幫助楊森、劉湘等人率各路反熊軍向第一軍進攻。6月4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委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軍總司令,派呂超回川任討賊軍第一軍總司令。
1924年3月,熊克武部戰敗退出四川,師長楊春芳投劉湘,將呂超扣在瀘州,軟禁了一段時日。
1925年2月,四川督理楊森企圖武力統一全川,劉湘、袁祖銘組織川黔聯軍攻打楊森。袁祖銘任總司令,邀呂超任總指揮。聯軍討伐楊森取得勝利,呂超擁有一萬人的隊伍,分得宜賓、高縣、珙縣、長寧、興文、筠連等縣為防地。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呂超召集旅長、團長開會,主張出川。其他將領不願出川,呂超隻身來到廣州。11月,呂被任命為四川宣慰使,回川策動各軍易幟參加北伐。

呂超圖謀四川未果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黨政權後,呂超欲憑藉李宗仁的力量圖謀四川未果,乃參與反對蔣介石的派系鬥爭,一度遭到蔣的通緝,避居上海租界。
1930年,呂超參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馮玉祥、閻錫山的聯合反蔣活動。
中原大戰前夕,李、白撥兵一團及軍械一部分交呂超,呂超在漢口招集舊部,成立後援軍司令部。結果馮、閻大敗,呂部也被收編。
1931年12月,呂超經陳銘樞推薦,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參軍長。

呂超堅持抗日立場

抗日戰爭開始後,呂超堅持抗日立場。1939年10月,呂在重慶成立“中國抗建墾殖社”,得到陳銘樞、鄧錫侯、孫震潘文華等人的支持。該社出錢、出人對雷波、馬邊、屏山、峨邊等地進行開發,呂超悉心從事。
1945年9月,呂超被調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官。
1948年1月,呂超被選為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在成都成立監察使署。
1949年四川解放前夕,呂超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幫助下,思想有所轉變,參與策動四川國民黨軍隊起義。
1950年,呂超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呂超人物逝世

1951年7月20日,呂超在重慶病逝。 [2] 
參考資料
  • 1.    章紹嗣,田子渝,陳金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第911頁.
  • 2.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 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第四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