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革命黨

鎖定
中華革命黨是1914年7月孫中山日本東京建立的政黨。孫自任總理,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宗旨,以“掃除專制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繼續反袁鬥爭。但軍事上陷於冒險,且有宗派主義傾向。後遷上海,曾發起護法運動。1919年10月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2] 
中文名
中華革命黨
外文名
Chinese Revolutionary Party
成立時間
1914年7月8日
發起人
孫中山
成立地點
日本東京
宗    旨
掃除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

目錄

中華革命黨歷史沿革

中華革命黨是孫中山在中華民國初年建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913年,孫中山在“二次革命”討袁之役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召開大會,正式宣佈成立中華革命黨。大會通過了《中華革命黨總章》、《中華革命黨宣言》、《革命方略》和《誓約》等文 件。
《總章》明確規定,中華革命黨的綱領是“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宗旨”,“以掃除專制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為了克服過去國民黨內的組織渙散、意見分歧、步驟凌亂的弊病,孫中山在建立中華革命黨時,決定採取秘密活動方式,總理有權處理黨內一切事務,黨員須對總理宣誓並按指模,絕對服從命令。孫中山反覆強調: “此次立黨,特絕服從黨魁命令,並須各具誓約。”孫中山還將革命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並把黨員按入黨先後分為首義、協助和普通三種,規定各有不同的政治權利。
中華革命黨成立後,在許多省建立了支部,堅持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但因未能提出明確的反對帝國主 義、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在護國運動中也未能廣泛團結反袁力量和發揮主導作用,且因脱離羣眾,採用單純軍事冒險方式,因而在廣東、山東、湖南等地組織武裝起義,相繼遭到失敗。在1917年發動的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中,也表現軟弱無力,由於西南軍閥的挾制,也終無成效。
1919年10月,孫中山在俄國十月革命和 “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將該黨改名為中國國民黨。 [1] 
參考資料
  • 1.    萬福義主編:《中國共產黨建設大辭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77頁。
  • 2.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委會編:《中國百科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0年,第6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