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景翼

(民國將領)

鎖定
胡景翼(1892年~1925年4月10日),民國將領。陝西富平人,字笠僧。宣統二年(1910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在陝西耀州(今耀縣)組織民軍起義,旋任第1標統帶。1913年在滬參加討袁戰爭,失敗後流亡日本。1915年回陝參加護國戰爭後任陝西第1旅團長。1918年初在三原響應護法,任陝西靖國軍右翼總司令、第4路司令,進攻陝西都督陳樹藩部。1920年任陝西靖國軍副司令兼總指揮。次年直系閻相文督陝後, 自行取消靖國軍名義,接受直軍改編,任陝西陸軍第1師師長。1922年參加直奉戰爭,率部隨馮玉祥進軍河南,打敗豫督趙倜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任直軍援軍第2路司令,參與發動北京政變,所部改編為國民軍,任副司令兼第2軍軍長。11月,任河南軍務督辦。1925年4月病逝於開封。同年11月,葬於華山北麓王猛台下。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胡景翼
別    名
笠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25年4月10日
出生地
陝西省富平縣

胡景翼人物概況

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又作勵生、立生,陝西富平縣人。生於1892年6月14日。1906年即以“十五齡”署名,張貼自編的《勸女子放足》傳單。1908年考入同盟會革命黨人焦子靜等人創辦的健本學堂,研習兵法及中外名人傳記。因仰慕明朝中山王徐達功業,自號中山,後因避孫中山號而不用。在校時,秘密召集同學開會,宣傳喚醒國人反對列強瓜分中國。1909年,與井勿幕籌款購槍,幫助反清志士鄭思成在陝北活動。1910年經井勿幕、宋向辰等人介紹加入同盟會,倡議聯合哥老會、刀客共同反清,併為此加入哥老會,出席了1910年7月9日在西安大雁塔舉行的同盟會與哥老會結盟儀式。1911年夏,與井勿幕鄒子良等聯絡兩千餘人,集於耀州廟灣,伺機起義。同年10月,在耀縣藥王山起兵響應西安起義,任井勿幕部第一標標統,率部與清軍激戰於旬邑、淳化等地,戰功卓著。民國建立,赴日本留學,入振武預備學校,嗣因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留日學生推胡景翼為代表,回國組織徵蒙軍。到上海後,因袁世凱已和沙俄妥協,遂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夏再度赴日,入浩然廬學習軍事,畢業回國前,經于右任引薦,謁見孫中山,深得器重。後任陝西靖國軍右翼軍總司令,第四路司令、總指揮。是1924年10月首都革命的重要領導人,曹錕政權被推翻後,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河南軍務督辦兼省長等職。1925年4月10日病逝於開封。同年11月,葬於華山北麓王猛台下。 [3] 

胡景翼人物生平

胡景翼鴻鵠之志

胡景翼之父胡彥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為長子。胡彥麟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胡景翼六歲時舉家又從地處偏僻的侯家堡,遷到富平重鎮莊裏鎮。進入魏家祠堂辦的私塾讀書,啓蒙先生姓楊,在近六年學習中,將《百家姓》《三字經》等啓蒙課本讀得滾瓜爛熟。胡景翼的聰明好學,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舉薦他跟父親到三原讀書.拜關中有名的學者趙如篤為師,讀“四書”“五經”。這些古文雖有些佶屈痰牙,枯燥乏味,卻為他以後參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礎。胡景翼崇尚健體,在讀書的同時,又拜鷂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為師,成為高家拳的再傳弟子。當時井勿幕等人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會陝西分會,經常來三原開展革命活動,宣傳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這對少年的胡景翼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靈中播下了反對封建專制,嚮往民主自由的種子。
當時的革命以剪辮子、放小腳為形式,反對滿清政府,開展解放婦女運動。15歲的胡景翼,以“十五齡人”為筆名,仿照“天足會”的宣傳,編寫了勸婦女放足的傳單,四處張貼。這一行動,實際上是響應革命的第一步,從此他的思想激進,嚮往推翻封建統治、封建壓迫。此前他和同學王紹猷遊歷陝西耀縣(今耀州區)藥王山,祭祀藥王孫思邈,在藥王殿的牆壁上寫下“我本一隻猴,深山任我遊。他日成正果,定要反天宮。”儘管他的志向朦朧,但造反思想油然而生。
1908年同盟會員焦子靜等人在西安開辦“健本學堂”胡景翼聽説後向父親説明了想去西安上學的想法.取得父親的支持,隨後考入了西安健本學堂。這裏任課的老師大都是同盟會員和進步人士。他們利用課堂,揭露清政府喪權辱國,腐敗黑暗,宣傳民主革命的道理。這些新鮮的思想,給了年輕的胡景翼以極大的激勵。該校校長由王怪(偉齋),繼由王頎(子端)擔任,常任教員有常自新(銘卿)、陳同熙(會亭)、程孝先、範味腴、李天佐(襄初)、馬驤(彥)等,兼職教員有宋元愷(向辰)、楊銘源(西堂)、景定成(梅九)、董雨麓等。不拘形式隨時來校講話者有井勿幕、任尹(師竹)、李異材(仲特)、李良材(桐軒)、井嶽秀(崧生)、張奚若(耘)、嚴莊(敬齋)、鄒子良(炎)、師守道(子敬)、焦子靜等。經常向學生宣講清王朝如何喪權辱國和所屬貪官污吏如何的壓榨剝削。並指出滿清韃虜,非我族類,因而對學生灌輸了很多的民族意識和革命思想。其實當時滿、漢族等級森嚴,學生感觸深刻。比如滿族人生下來就有俸祿可享,而漢族人只能受壓迫、歧視。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及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進步書報,秘密推薦給同盟會員及進步師生。由於有健本學堂作掩護,就招納了許多知識分子和各地的革命黨人。如井勿幕、吳聘儒(希真)等,很多革命同志,每由外地活動來省,即住在該校。而該校專職教職員和不斷來校講話的同志,也均教學其名,革命其實。即有時有些風聲,以有學校作擋箭牌,幸均化險為夷,平安渡過。這裏是宣傳革命的重要場所,是同盟會活動的秘密據點,是培養革命人才的搖籃。 [4] 

胡景翼聯絡新軍

由同盟會會員常銘卿、景梅九、馬彥·等人在該校任教,井勿幕、李仲特、李桐軒、郭希仁等同盟會骨幹人物亦常到該校講演,哥老會首領張雲山、萬炳南等也到這裏與同盟會員接頭。胡景翼再也坐不住了。他組織同學演講,慷慨激昂,大聲疾呼:“列強環逼,清廷無能,堂堂中國就要被瓜分了,我們就要做亡國奴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豈能眼看着韃虜的蹂躪,而甘作亡國奴嗎?”他仿效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組織同學製作了20幾支木槍,進行操練。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紹下,19歲的胡景翼加入了同盟會,以一位自覺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1908年10月,渭北蒲城縣發生反動政府迫害進步學生的“蒲案”,全省各地聲援“蒲案”的學生運動此起彼伏,接連不斷。1910年,學生運動進入高潮。省高等學堂、師範學堂、農業學堂等先後爆發聲勢浩大的罷課運動,胡景翼作為健本學堂的學生代表,來到各校慰問學生,結識了一批思想先進的學界領袖。其中有高等學堂的馬彥腫、王嘉賓,師範學堂寇遐、陸軍中學堂的王一山(亦山)、農業學堂的張養誠(義安)、王盈初。一系列的革命運動,不但同廣大進步知識分子結成廣泛同盟,也使胡景翼思想進步很大,在鬥爭中鍛鍊了自己,使他變得成熟,變得善於思考。
要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就要建立自己的武裝,要在新軍、哥老會中發展同盟,共同擔負起反清任務。隨後,根據同盟會領導人安排,做好聯絡“刀客”和“新軍”的工作。渭北各縣,是“刀客”們活動最頻繁的地區。少年時代的胡景翼就崇拜“刀客”,崇拜他們俠肝義膽,疾惡如仇;崇拜他們殺富濟貧,英勇無畏。胡景翼先後結識了富平鄉黨“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彥海、“馬老二”馬正德、“石冷耋”石象儀等―批有名的“切客”和“柴夥會”(幫會)頭目田玉潔、田春耕等。這些人後來大都成為井勿幕和胡景翼所率義軍的骨幹。富平當時還有個哥老會頭目叫向紫山,很有實力,手下哥弟眾多,波及面很廣。胡景翼想做向紫山的工作,但向被縣衙關在監牢。胡景翼通過做工作,裏應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出獄後,向紫山帶領1000多人的隊伍投入了革命。在做“刀客”和幫會工作的同時,得知陝西新軍中,有大量的哥老會成員。胡景翼利用健本學堂練武場練習武術,赴新軍營盤比武,喝茶等機會結識了新軍中哥老會頭目錢鼎(定三)、張雲山、萬炳南等,並發展眾多新軍成員加入同盟會。為了方便工作,胡景翼也參加了哥老會。 [4] 

胡景翼歃血盟誓

1910年7月9日(農曆六月初三),同盟會、哥老會和新軍中的領導人在省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大雁塔)舉行結盟儀式。參加的人有井勿幕(文淵)、錢鼎(定三)、張竊(伯英)、胡景翼(笠僧)、鄒子良(炎)、李仲三、張光奎(聚庭)、張雲山(鳳崗)、萬炳南等三十餘人。胡景翼以同盟會員和哥老會哥弟雙重身份參加結盟儀式。大雁塔歃血結盟,標誌着同盟會陝西分會和哥老會聯盟的正式形成。這裏面胡景翼的功勞是最大的,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許多早期同盟會員系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文化程度較高,深受學而優則仕的影響,認識不到刀客與哥老會、新軍才是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堅力量,甚至於許多人不屑於與他們為伍。胡景翼的聯絡工作,恰恰彌補了這一短板。 [4]  [5] 

胡景翼藥王山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炮聲打響了,陝西革命黨人深受鼓舞,他們連日召開會議,加緊起義的準備工作。十二天後的10月22日西安舉行起義(又稱陝西舉義)。義軍很快佔領西安城,成立了“秦隴復漢軍政府”,推舉張鳳翽為大統領,井勿幕為北路安撫招討使。聽到西安起義勝利的消息,受陝西同盟會委託,在渭北聯絡革命志士,組織各地武裝力量,準備起義的胡景翼十分激動。他連夜率領隊伍上了耀縣(今耀州區)藥王山,插起了“興漢滅滿,光復中華”的大旗。胡景翼率領義軍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克了耀縣(今耀州區)、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鎮,成立了渭北起義軍總部。年僅20的胡景翼被陝西軍政府任命為秦隴復漢軍第一標標統(團長),開始了自己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
西安光復後,陝西各縣先後政權易手。但是,在革命浪潮的衝擊下,搖搖欲墜的清政府驚慌失措。在向武漢進攻的同時,又慌忙命令趙倜從河南進攻陝西潼關,妄圖佔領西安。陝西西部,原陝甘總督升允糾集甘肅新軍、民團,分兩路向咸陽、寶雞進攻,企圖夾擊圍剿陝西的革命軍。為迎擊清軍的多路進攻,陝西軍政府一面派軍進駐潼關,一面派軍抵擋西來之敵。不料甘肅來敵兇猛,西線全線崩潰,西安告急。為了組織力量抗擊,井勿幕派胡景翼率兩營兵力,西進增援。胡景翼率軍直取三水(旬邑)城,清軍望風棄城向西南張洪方向而逃。胡景翼乘勝追擊,包圍了張洪,扼守要隘,多次打退了清軍的輪番衝擊,死死卡住退路,打得清軍狼狽不堪,抱頭鼠竄。三水縣(今三水區)的勝利,扭轉了西線的戰局。充分顯示了胡景翼這位初出茅廬的青年指揮官,運籌帷幄的軍事指揮才能。
辛亥革命後,滿清封建統治雖然被推翻,但是袁世凱輕而易舉地竊取了革命的果實,登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寶座。陝西大統領改為大都督,張鳳翊也背叛革命,追隨袁世凱,處處打擊、排擠革命黨人。井勿幕、郭希仁等眾多辛亥革命骨幹人物不得不解甲隱退,有的出走他鄉,有的辦學從事教育。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劇變化、特別是井勿幕的退隱,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同原在農業學堂罷課結識的朋友張義安、馮毓東等東渡日本,進振武預備學堂學習軍事。經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紹,胡景翼有幸進入孫中山先生在日本舉辦的“浩然廬學社”學習,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轉折點。胡景翼對孫中山先生説:“來日我一定要打進北京城,請先生主持大計。”這誓言後來成為胡景翼將軍終生的奮鬥目標。
結束了幾個月的“浩然廬學社”的學習生活,胡景翼準備回國。臨別時,孫中山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説:“你的家鄉在陝西,陝西革命的大事就託給你了”。肩負着孫中山先生的重託,懷抱着偉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國的征途。
胡景翼回國之時,正是袁世凱踐踏共和,陰謀稱帝之時。為了復辟的需要,袁世凱把他的部屬和前清同僚委以重任,把持了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又調兵遣將奔赴全國各地,奪取地方政權。陸建章就是袁世凱派往陝西的軍政要員。陸建章一到陝西,大肆逮捕革命黨人,迫害進步人士,殘害人民羣眾,時人稱之為“陸屠夫”。陝西革命處於低潮。
胡景翼經河北、山西回到陝西渭北,找到先期回國的張義安、馮毓東,又通過他們見到劉允丞、史可軒等人。
這時,在陝的老同盟會員、著名的革命黨人郭希仁,隱居在華山腳下,以講學為名,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得到郭希仁的行蹤,胡景翼立即約馮毓東等來到華山腳下,拜見郭希仁,向他傳達孫中山先生對西北革命的關懷和指示,和他一起分析國內和陝西的形勢,為了重建革命武裝,胡景翼決定投靠陳樹藩。胡景翼到渭北蒲城縣見陳樹藩。陳樹藩只給了他一個差官長的閒差。經過種種努力,胡景翼終於取得了陳樹藩的信任,當了備補連連長,不久又被提升為遊擊營營長,駐守富平。 [4]  [5] 

胡景翼曲折發展

閻相文進陝,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對靖國軍來説無異於前門驅狼,後門進虎。閻相文進陝,首先把敵對的矛頭指向靖國軍。到陝不久,閻相文就指使馮玉祥,誘殺了靖國軍第一路軍司令郭堅。這急功近利的魯莽做法,激起了靖國軍將士的憤怒和不滿,受到上司吳佩孚的訓斥。閻相文氣急相加,服毒自盡。由馮玉祥接任了陝西督軍。
馮玉祥上台後,和閻相文一樣,並沒有放棄消滅靖國軍的企圖。不過他汲取了閻相文的教訓,採取了委婉的做法。他派人斡旋,試圖收編靖國軍,但沒有結果。
吳佩孚坐鎮洛陽,虎視眈眈。馮玉祥控制了西安、關中、陝南大部。堅守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只有兩萬人馬,而且裝備落後,糧餉不足。形勢對靖國軍十分不利,胡景翼等為靖國軍的前途日夜焦慮。
劉允丞、績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編,暫且換旗,保存實力,東出潼關的建議,得到胡景翼的贊同。為了穩定局勢,緩和馮、胡之間的矛盾,北洋政府派何遂來陝調解,決定將胡部改變為一個師,由胡任師長,直受吳佩孚節制。
1922年4月,直奉第一次戰爭爆發。吳佩孚命令馮玉祥移軍河南。為東出潼關,謀求發展,胡景翼也決定率部進軍中原。馮玉祥一到鄭州,就遭到河南督軍趙倜的兩面夾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計前嫌,立即出擊,解了鄭州之圍。鄭州一戰,改變了馮玉祥對胡景翼的敵對情緒。為以後的馮、胡聯盟奠定了基礎。
馮、胡雖然取得了鄭州反擊戰的勝利,但沒有得到吳佩孚的賞識,反而成了打擊、排擠的對象。馮玉祥到河南任督軍不到半年,就被吳佩孚調到北京南苑坐了冷板凳。胡景翼被任命為京漢鐵路線的護路使,駐軍順德(河北邢台),負責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陽)一段的護路任務。
1923年2月,京漢鐵路爆發了“二七”大罷工。吳佩孚下令鎮壓工人,胡景翼拒絕執行吳佩孚的命令。對胡景翼的做法,吳佩孚大為不滿,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軍。胡景翼以軍備不齊,糧餉不足為藉口,又一次拒絕了吳佩孚的命令。
曹錕賄選和吳佩孚的“武力統一”政策,激化了內外部的各種矛盾。在孫中山的支持下,胡景翼、孫嶽、馮玉祥結為反直聯盟。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革命目標。會後,孫中山派人向胡景翼傳達了會議精神,指示他聯合北方進步勢力,發動反直係軍閥的鬥爭。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揭開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序幕,胡景翼盼望的時機終於到來了。他立即和劉允丞、續桐溪,商定了一個倒曹滅吳的計劃。
胡景翼分析了曹、吳的內部情況,選擇其中實力最大,和吳佩孚矛盾最深的馮玉祥,作為聯合的重點。胡景翼先請孫嶽面見馮玉祥,然後又派李仲三再見馮玉祥。馮玉祥同意和胡景翼合作,確定了推翻曹錕,解決曹吳,趕溥儀出紫禁城的計劃。大政方針已定,馮玉祥令胡景翼火速率部進京。胡、孫、馮反直三角聯盟正式形成。 [4]  [5] 

胡景翼合作決裂

為了早日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使人民免遭戰亂的塗炭,孫中山衝破重重阻力,毅然決定北上,並發表了《北上宣言》。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達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這時的馮玉祥私心膨脹,置大局於不顧,把心思用在爭奪地盤上。任命胡景翼為河南軍務督辦,孫嶽為河南省省長,企圖把胡、孫趕出京津,以利自己的發展。
與此同時,馮玉祥在天津舉行了包括奉系張作霖、皖系盧永祥在內的三方會議。會議期間,屈於段祺瑞、張作霖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壓力,馮玉祥採取了“高揖羣公,急流勇退”的態度,拱手把北京政變的勝利成果,讓給了段、張這兩位軍閥,以新的軍閥獨裁代替了舊的軍閥獨裁。
天津會議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擺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積蓄力量,以圖東山再起。跟軍閥多年打交道的教訓,教育了胡景翼,軍閥們是靠不住的。於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的蘇聯。在屈武的引見下,胡景翼在蘇聯大使館,見到了李大釗,並要求他南下指導工作。李大釗的接見,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獲得了“激流勇進”的信心。 [4]  [5] 

胡景翼薈萃中州

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在擊敗了吳佩孚殘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後,經鄭州,進駐開封。他遵照孫中山先生“除惡務盡”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吳佩孚,圍困雞公山。吳佩孚走投無路,只好帶領殘部竄進湖北,溜進湖南,投靠了軍閥趙恆惕。
段祺瑞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各地紛紛來電祝賀,為其歌功頌德,稱其為“臨時執政”。唯獨胡景翼在來電中,稱他“段大元帥”,並在電文中控訴、訓誡軍閥的罪惡,招來段祺瑞的極端不滿。
河南地處中原,是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處。南下可控制長江中下游,北上可圖京、津,控制華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為孫嶽不願來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省長。這一切為胡景翼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胡景翼在組建新政府時、採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針,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擁護和愛戴,迅速穩定了中原局勢。新政權成立後,清鄉剿匪,懲治腐敗,發展交通,興辦教育,對河南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的發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胡景翼也並沒有忘記國民二軍所處的險惡形勢。他下令整頓隊伍,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事素質,時刻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大戰。
胡景翼認為,對付反動軍閥,必須貫徹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他邀請李大釗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計。為國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礎。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應胡景翼的邀請訪問開封。不久,蘇聯又派遣西納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鄭州擔任國民二軍的軍事教練。同時,胡景翼又派黨必剛、師哲等30多人到蘇聯基輔軍事學院學習。蘇聯又無償援助國民二軍大批槍炮、彈藥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隊的武器裝備。
李大釗、王若飛先後派劉天章、潘自立、史可軒、鄒鈞等許多優秀共產黨員、進步青年來國民二軍工作,開展革命活動。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廣州黃埔軍校輸送杜聿明、張耀明、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優秀軍事人才,到國民二軍擔任職務。徐向前、閻揆要也從黃埔軍校來參加國民二軍的工作。
許多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繼到達開封,如於右任、李根源、劉允丞、張季鸞、焦子靜、馬彥·等直接參加國民二軍的軍務、政務、外務工作。日本友人、朝鮮革命志士也來開封訪問。一時間,海納百川,賓朋如雲,河南開封成了革命者雲集的地方,出現了“八方風雨會中州”的空前盛況。 [4]  [5]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與胡景翼、孫嶽組成國民軍,河南被劃為國民軍的勢力範圍,胡景翼以國民軍第二軍軍長身份具領河南軍務督辦。然而,儘管脱離北洋軍閥,傾向革命,但國民軍以客軍治豫,軍紀很壞,進入河南後,各路敗兵與土匪紛紛歸其麾下,迅速膨脹,成為“匪來如梳、兵來如篦”的另一種荼毒百姓的禍殃。時年20歲,也是河南人,原籍距離禹縣不足200裏的中國口述歷史的創始人郭廷以曾説過,河南兵匪一家,國民二軍的胡景翼幾乎全是土匪隊伍。兩個多月後,為收繳禹縣警團槍械,國民軍與地方武裝發生衝突,胡部遂派重兵圍城洗劫禹縣,縱兵燒殺搶掠,釀成慘絕人寰、駭人聽聞的禹縣屠城大案,成為民國史上揮之不去的陰霾與恥辱。慘案發生後,豫省譁然,然胡景翼僅將該旅團長王祥生槍決,佈告緝拿在逃的曹士英來草草結案,以安地方。慘案的直接兇手曹士英原系國民二軍收編的直系殘部,也有為國民軍揚善棄惡的歷史學者,故意把這次屠城的罪行算在了北洋軍閥頭上。 [4]  [5] 

胡景翼將星隕落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逝。這時正是國民二軍攻克洛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噩耗傳來,胡景翼悲痛欲絕,精神受到沉重的打擊,右臂上的療瘡復發,病情急劇惡化。經醫治無效,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將軍在開封與世長辭,享年僅34歲。 [4]  [5] 

胡景翼後世紀念

陵園
胡景翼將軍陵園,位於華山榮軍烈士陵園東南角,南北長36米,東西寬15.5米,面積約558平方米,是華陰市重要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基地,列入第七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8] 
胡公祠
胡公祠位於鄭州市銘功路北段人民公園內,落成於1925年10月10日,是馮玉祥、張羣、張繼、高桂滋、劉峙、於佑仁等民國要人,為紀念胡景翼將軍在河南及鄭州的戰鬥業績,而修建的一座氣勢宏偉的建築羣。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