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兵變

(漢語詞語)

鎖定
兵變,漢語詞彙。拼音:bīng biàn是指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的事情。
中文名
兵變
拼    音
bīng biàn
近義詞
叛亂 [3] 
英    文
mutiny
注    音
ㄧㄥ ㄅㄧㄢˋ

兵變釋義

[mutiny] 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的事情 [2] 

兵變出處

新五代史·雜傳·王晏球》:“ 明宗 兵變,自 鄴 而南,遣人招 晏球 。” [3] 

兵變例句

1、軍隊叛變。 [3]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一面教張衞點軍守把關隘,防馬超兵變。 [1]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近者 吳淞 定海 之間,水卒呼糧,抶官縛吏,則兵變之漸矣。”
老舍四世同堂》四六:“從前,遇到兵變與大的戰事,老人便杵開一塊牆,以便兩個院子的人互通消息,和討論辦法。” [2] 
2、男孩當兵時,女朋友變心,移情別戀,謔稱為「兵變」。 [3] 

兵變同義詞

叛亂

兵變歷史事例

春秋戰國
沙丘之亂:趙公子成發動兵變奪權,圍沙丘宮長達三月,趙武靈王活活餓死。
雍城之變:嬴政發動的奪權之變,嬴政母親趙太后被打入冷宮,嫪毐被殺,呂不韋被罷相,並在流放途中被賜死。
巫蠱之亂:漢武帝時,武帝寵臣江充誣陷太子巫蠱謀害皇帝,太子起兵殺江充,最終兵敗,太子劉據、皇后衞子夫自盡。
兩次北宮之變:均由皇帝的近侍宦官發動,造成當時專權的外戚大將軍梁冀竇武被殺。
魏晉
正始之變: 公元249年即魏正始十年司馬懿曹爽拜謁東平陵時率兵奪權,剷除曹爽及其黨羽,把持魏國大權。
隋唐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唐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馬嵬之變: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安史之亂爆發後,在唐玄宗逃亡途經馬嵬坡時,軍隊發生兵變,譁變的士兵殺死丞相楊國忠,逼唐玄宗賜死楊貴妃
陳橋兵變後周大將趙匡胤謊稱敵國來襲,率軍出征,趁機於陳橋驛黃袍加身,奪取了皇位,建立北宋。
奪門之變: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于謙等擁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英宗被釋歸,為景帝幽禁於南宮。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臨朝,石亨等發動政變,擁英宗復辟,以邀功賞 。以謀逆罪殺于謙,廢景帝仍為郕王,遷於西內。
近代
北京兵變袁世凱策劃、默許北洋軍發動,意圖逼迫南方革命黨人接受他在北洋軍根據地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最終覆滅滿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