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天蔚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民主革命家)

鎖定
藍天蔚(1878~1921年3月31日),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民主革命家,湖北黃陂人。早年加入張之洞新軍,1902年,經張之洞推薦,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與同時期留學的吳祿貞張紹曾並稱“北洋士官三傑”。歸國後赴武昌為新軍統帶。辛亥革命後,赴上海任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護法運動時,暗助南方護法軍政府。1921年初為孫傳芳所敗,逃往四川,為川軍但懋辛率部捕獲,3月31日押到重慶,到達之夜,以手槍自戕斃命,終年43歲(一説被川軍殺害)。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藍天蔚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21年3月31日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出生地
湖北黃陂
季豪

藍天蔚人物簡介

藍天蔚(1878—1921)字秀豪。出生於湖北黃陂。初就學於武備學堂,後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3年與秦毓鎏發起組織拒戰義勇隊,被舉為隊長。後回武昌,任湖北將弁學堂軍及教習。不久赴日,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0年歸國,任陸軍第二混成協統領,駐奉天(瀋陽)。
武昌起義後,與張紹曾等密謀發動北方新軍響應,事泄,被總督趙爾巽逐出,南下上海。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出任關外大都督,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1912年末,藍天蔚接到黃興“進兵北伐”的命令,火速返回大連,於1月31日設置北伐民軍總司令部,並以關外大都督名義發佈告示,宣佈北伐的宗旨和紀律,動員東北民軍拿起武器,武裝推翻清朝的統治。其間,曾去莊河一帶巡閲民軍,督導與清軍作戰,並親赴潘永忠墓前祭奠,題輓聯追念。
南北議和後,他受到袁世凱脅迫而辭職,出洋遊歷。1917年支持南方護法軍政府,他出任鄂西聯軍總司令。1921年3月,被孫傳芳擊敗,逃入四川,被捕自殺(一説被川軍所害)。 [2] 

藍天蔚詳細生平

藍天蔚教育經歷

1878年1月,藍天蔚出生於湖北黃陂縣藍家大灣。父親種田為生,兼做裁縫,粗通文墨。父親非常重視藍天蔚的學業,加上藍天蔚秉性聰慧,少有大志,所以小小年紀就立下從軍習武,強國雪恥的宏偉志願。1897年,張之洞設立湖北武備學堂。藍天蔚被選送入武備學堂學習。
1899年冬,藍天蔚以優異成績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送赴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為中國第二期留日士官生。藍天蔚在校期間,結識了吳祿貞張紹曾,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人們稱為“士官三傑”。
藍天蔚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02年底,藍天蔚與劉成禹、李書城等鄂籍留日先進青年10餘人在東京組織了同鄉會,並創辦了留學生界第一個以省名命名的刊物——《湖北學生界》,以“輸入東西學説,喚起國民精神”。
在日期間,藍天蔚積極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之中。他與黃興等發起組織“拒俄義勇隊”。5月2日,改名為學生軍,推舉藍天蔚為隊長。
藍天蔚等人的愛國行動,遭到清廷忌恨。1903年5月下旬,清廷命時任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端方將藍天蔚召回國內,準備對他嚴加懲處。同學們對藍天蔚回國的安全十分擔心,紛紛勸他不要回國。藍天蔚笑着説:“救國者,國人之責,吾一身安足惜。”藍天蔚回到武漢,面對清政府統治者的嚴厲責問毫無懼色,他痛言國事日非,外患日逼,國人憤發為雄,不可遏制。清政府一方面看到藍天蔚是個難得的人才,另一方面懾於藍天蔚的聲望,怕引出更大的麻煩,遂不敢加害於他。 [3]  [4] 

藍天蔚革命經歷

1904年6月,藍天蔚應京師練兵處之召赴京任職。張之洞非常欣賞藍天蔚過人的才華,力勸藍天蔚留在湖北,輔佐自己。
藍天蔚被張之洞的一片誠心打動了,他留了下來,被張之洞授為湖北新軍訓練營務處(後改湖北督練公所)教練兼湖北將弁學堂和武高、武師等學堂軍事教習。1904年冬,任湖北新軍暫編第一鎮正參謀官。1906年冬,任湖北新軍第三十二標統帶兼湖北督練公所參謀。
藍天蔚在家鄉帶兵治軍,努力培養鄂軍人才,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愛兵如子,治軍有方、成為湖北新軍中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軍中的日本教官也佩服不已,説:“藍天蔚學識優長,深得人心,有輔佐才能,無驕傲惡習,這種優秀少壯軍官,就是在日本軍隊中,也實不可多得。”1906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舉行秋操袁世凱和張之洞各率所部新軍舉行南北新軍的大演習。藍天蔚擔任南軍總參謀官。會操3日,南軍均佔優勢。
除了軍事知識,藍天蔚還在學員中宣揚愛國、救國思想。每逢星期日下午,所有參加的學員均須聽藍天蔚的演講。藍天蔚在演講中除講授軍事科學知識外,經常結合時勢,鼓動革命,聽者無不感動。藍天蔚和許多革命黨人長期在湖北新軍中做了大量的革命動員工作,使革命思想在湖北新軍中深入人心,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準備了必要的條件。慈禧曾不無擔憂地説:“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慮的也在湖北。”
由於藍天蔚出眾的才華和組織才能,武昌起義爆發後,500多名革命黨人先後三次電請藍天蔚來鄂充任都督,由於清廷扣留,電報無法傳送,且當時藍天蔚已在離奉赴滬途中、電報無法追送,才只得作罷。
1907年,東三省官制改革,設立奉天、吉林、黑龍江行省。盛京將軍改稱東三省總督,建署於奉天。1908年1月,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設東三省督練處,專司訓練新軍、整頓巡防事宜。調駐東三省的北洋新軍原本屬於袁世凱的勢力,但因為歷任總督非常重用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的學生,吳祿貞、藍天蔚和張紹曾等人得以在東三省北洋新軍內嶄露頭角。
1910年,藍天蔚被任命為新軍第二混成協統領,駐紮於奉天北大營。在東北,藍天蔚繼續做革命的宣傳、發動工作。藍天蔚在做好發動新軍工作的同時,還廣泛聯絡東北各地的農民武裝。當時革命黨人主張在北方或首都發動革命,這時候,吳祿貞已調任新軍第六鎮統制,駐紮在保定、石家莊一帶;張紹曾調任新軍第二十鎮統制,駐紮在奉天、直隸東部沿海一帶。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領導的三支新軍有3萬餘眾,就像一把利刃安插在清王朝的心臟地區。
1911年,清王朝準備舉行演習。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三人約定,乘此機會,舉兵起義。
正當北方的新軍準備暗中籌備之際,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在這種形勢之下,吳、張、藍秘密籌劃,以灤州張部為第一軍,奉天藍部為第二軍,保定吳部為第三軍。一軍奔豐台,三軍赴長辛店,二軍出山海關策應,三路直逼京津,一舉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們的計劃被告密了,11月7日,吳祿貞不幸被暗殺於石家莊,起義未能照計劃進行。
藍天蔚沒有怯步不前,為了推翻清王朝在東北地區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藍天蔚在東北三省繼續開展鬥爭。
11月26日,東北各地的革命組織、革命團體發動起義,正式推舉藍天蔚為中華民國軍政府臨時關東大都督。藍天蔚發佈起義檄文, 宣告:“武昌起義之後,全國響應,本都督奉軍政府命,籌謀恢復關東一帶,已經一月有餘。一切佈置,均臻完備。義師到處,行動文明.聯合同胞,恢復關東三省,共圖推倒清政府,輔助軍政府,建立共和民國。”號令一下,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東北三省。
1911年底,藍天蔚由大連來到了上海。當時有些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產生了“革命已經成功”的錯覺;有些人則追求個人的官職與利祿,爭權奪利。
藍天蔚看在眼裏,急在心中,他聲淚俱下地説:“目前漢陽已被清軍攻破,清廷正在進行最後掙扎,敵眾我寡,大家齊心協力尤恐難於取得最後勝利,現在竟內訌起來,重蹈太平天國的覆轍,這怎麼能行呢?”説罷舉槍自擊,擊傷了左腕。藍天蔚的言行使部分革命黨人深受感動,重新樹立了革命鬥志,而藍天蔚的名望也更加高漲。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北伐軍總司令。
藍天蔚指揮北伐軍首先攻克煙台,兵臨京津城外,把革命的烽火燒到了清王朝的大門前。
藍天蔚在煙台設立了北伐軍根據地,並立即命令部隊晝夜兼程,分兵襲取了山東境內的登州、黃縣,打通北洋門户。他在煙台莊嚴宣佈:北伐軍不日將開赴東三省攻略各地,東北將“剋日光復”。
2月1日夜至2日晨,藍天蔚指揮北伐軍主力分別在遼東半島貔子窩花園口大孤山、安東等處同時強行登陸。在當地民軍的密切配合下,北伐軍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清軍連遭重創,節節敗退。藍天蔚率領北伐軍浴血奮戰長城內外,連戰連捷。
辛亥革命勝利不久,袁世凱竊取政權。臨時政府任命藍天蔚為海軍總長,藍天蔚悲憤不已,向臨時政府寄上辭職書,隱居鄉野。此後,藍天蔚因建立民國有功,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並由國家資助出國遊歷。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藍天蔚又看到了希望,他堅決擁護和支持孫中山,積極投身到這場為維護民主共和政權而戰的革命運動中去。他按照孫中山的佈置前往福建、浙江、陝西、河北、遼寧等地,積極與各地誌士共商護法大計,協助南方護法軍政府。藍天蔚聲明反對北洋政府的“統一令”,與北洋軍閥展開了堅決的鬥爭。
護法運動失敗後,藍天蔚於1919年抵達鄂西。鄂西靖國軍的將士們紛紛請求藍天蔚留下來領導鄂西的鬥爭。藍天蔚針對當時北洋軍閥王佔元統治湖北,殘酷壓迫人民,到處徵收苛捐雜税,民不聊生的情形,提出首先要打倒軍閥王佔元。鄂西靖國軍在藍天蔚的率領下,向北洋軍閥王佔元發起猛烈進攻,所向披靡。
1921年1月,藍天蔚率鄂西聯軍向盤踞在長江上游的軍閥孫傳芳部發起總攻擊。鄂西聯軍兵力單薄,在敵軍的前後夾擊下終遭失敗,藍天蔚率領部隊約萬餘人往四川方面撤退。途中,不幸遭到川軍伏擊。3月31日,藍天蔚在重慶遇難,時年44歲。
藍天蔚遇難的消息傳開,三軍同悲。黎元洪再次出任總統後,北京政府以藍天蔚護法捐軀,恢復原有官職,追贈陸軍上將銜。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師湖廣會館為藍天蔚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1928年,藍天蔚的遺體歸葬武漢,公葬於武昌卓刀泉伏虎山麓。 [3]  [4]  [5] 

藍天蔚軼事典故

據瀋陽人秦誠至回憶,藍天蔚任新軍第二混成協協統,駐在瀋陽大北邊門外的北大營時,當時他家住在北大營迤西約二里的瓦子窯村(現屬瀋陽市皇姑區)。大約是宣統二年十月,藍天蔚前往來秦誠至就讀的小學參觀,第二天又請這一帶小學教員吃飯,和這些人拜把子,當時秦誠至還不理解,後來才知道藍天蔚是為了革命結交士林。 [5] 

藍天蔚歷史評價

藍天蔚治軍桑梓,努力培養鄂軍人才,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門下且數千人矣”“其居軍也,日與士卒講習無倦容;暇則慰問病苦如家人父子”“教導則循循善誘,英才多所養成;訓練則在從嚴,士卒偏皆誠服”。藍天蔚成為湖北新軍中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被尊為明師,贈匾獻旗,名傳湖北全軍。日本教官小島對人説:“藍天蔚學識優長,深得人心,有輔佐才能,無驕傲惡習,這種優秀少壯軍官,就是在日本軍隊中,也實不可多得。” [3]  [4] 

藍天蔚書法作品

藍天蔚所作《夜歸北大營》 藍天蔚所作《夜歸北大營》 [4]
藍天蔚存世遺墨極少,有《夜歸北大營》四條屏,曾由雲南收藏家倪國強先生悉心收藏,今藏藍氏後裔處。 [4] 
參考資料
  • 1.    瀋陽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 瀋陽市志 17 人物[M]. 瀋陽:瀋陽出版社, 2000.125-126
  • 2.    王元新,王萬濤主編. 大連風雲·1911[M]. 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1.11.103-104
  • 3.    張碩主編. 荊楚百位著名將領[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09.73-77
  • 4.    荊紹福編著. 瀋陽北大營[M]. 瀋陽:瀋陽出版社, 2020.03. 44-51
  • 5.    北大營滄桑:110年前他把革命的“種子”播在瀋陽  .瀋陽晚報.2021-04-06[引用日期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