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毓鎏

鎖定
秦毓鎏(1879-1937),江蘇無錫人,字效魯。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參加戊戌維新運動。1901年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東渡日本留學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科。與同學張繼、蘇曼殊等創建清末留學生中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並編輯出版《法蘭西大革命史》、《中國民族誌》等新學書,鼓吹反清革命。1903年創辦《江蘇》雜誌社任總編輯,並組織成立拒俄義勇隊,後將其秘密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該會成立後便推舉同志返國分省起義、活動,秦毓鎏旋迴國活動。是年七月在上海創設國學社,編譯革命書籍,兼為運動機關。五月應黃興之聘赴長沙任高等實業學堂教務監督,後結成華興會,眾舉秦毓鎏為副會長。1906年任廣西龍州邊防法政學堂監督,編《中國曆代興亡史略》二卷。1907年與黃興等參加鎮南關起義,事敗赴上海任《神州日報》編輯。1911年11月在無錫領導起義,無錫、金匱光復,成立錫金軍政分府,被推為總理,繼稱司令。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被孫中山委任總統府秘書,仍兼錫金軍政分府司令,並任同盟會無錫分部部長。1912年5月任民政長、臨時稽勳局審議員,江蘇革命勳績審議專任。1913年宋教任被刺,遂與黃興謁見孫中山決定起兵討袁,後被捕入獄。1924年國民黨改組,成立省黨部,任執行委員。後歷任無錫縣長、江蘇民政廳長、國民黨黨史編纂等職,1937年卒於無錫。 [2]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本    名
秦毓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秦毓鎏人物生平

秦毓鎏,字效魯,晚年別號天徒,1879年生於無錫。青年時期讀梁啓超所辦《時務報》,深受影響,同情變法。1902年赴日本,肆業早稻田大學,思想逐漸轉向革命。同年在日本發起成立“中國青年會”,會員有蘇曼殊、陳獨秀等。又參與組織留日學生“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等革命組織,並與江蘇旅日人士創辦《江蘇》雜誌,任總編輯,進行激烈的反滿革命宣傳。當時秦毓鎏在日本的住宅成了組織活動的中心。1904年回到上海,設立麗澤學院和青年學社,“以招求同志,鼓吹共和主義”。同年夏赴湖南與黃興等共謀在長沙舉事,立華興會為機關部,黃興任會長,秦毓鎏被舉為副會長,事敗離湘。1905年,華興會、興中會光復會三大革命團體聯合組成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一一同盟會,制訂了較為完整的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秦毓鎏成為同盟會會員。此後幾年,他歷遊皖、粵等地辦學,編譯書籍鼓吹革命,著有《中國曆代興亡史略》。
1909年,秦毓鎏在無錫與孫保圻等創辦了無錫第一張日報——《錫金日報》。4開8版;1至4版登告白(廣告),第 1版為頭等告白,第2、3版二等告白,第4 版短行告白。5至8版為正文,闢有社論、國事要聞地方新聞、教育新聞、邑評、小説等欄目。除城鄉有專門訪員探寄新聞外,還登報招請城鄉義務訪事,“以便消息靈通”。這是無錫第一份由革命派創辦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報紙,抨擊時弊較為有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5日,秦毓鎏從上海秘密回到無錫,組織和領導光復無錫事宜。11月6日,他指光復隊佔無錫和金匱兩個縣衙門,無錫宣告光復。秦毓鎏、孫保圻、吳廷枚分任無錫軍政分府正副司令。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秦毓鎏被孫中山委任為總統府秘書。臨時政府解散後,任無錫縣長。1913年因參加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失敗被捕入獄。在獄3年讀《莊子》,成書2卷,名《讀莊窮年錄》。
1916年袁世凱死後出獄。1924年國民黨改組,任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1927年復任無錫縣長,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組織,查封四鄉農民協會。1928年8月辭職退,從此不復談天下事,以佛教徒終其餘生。1937年病逝於鄉里。 [4] 

秦毓鎏人物事蹟

秦毓鎏少年時期謀求中國獨立富強

秦毓鎏18歲時,時常聽聞生父與華衡芳議論變法,於是購買梁啓超的《時務報》等新潮時報大量閲讀,讀後常常夜不能寐。20歲時,他入上海南洋公學,後又入江南水師學堂,於23歲時肄業。在校期間,他“因時勢之刺激,師友之切磋,志趣因之大變。”
1902年,秦毓鎏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這時的駐日公使蔡鈞為防革命,不允自費生蔡鍔、顧乃珍等入成城學校,吳稚暉等人與之力爭,結果被押送回國,史稱“成城事件”。秦毓鎏與同學前往公使館詰問,公使不見,卻囑日本警方逮捕他們,後雖釋放,但仍被監督。於是,他決定主張革命,發起青年會,會章第一則是:“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這青年會,是留學界中最早的革命團體。
1903年,俄兵進佔奉天,舉國大憤。秦毓鎏與鈕永建葉瀾等人發起建立“拒俄義勇隊”,派員回國勸説袁世凱抗俄,並表示“願以學生之組織,隸其麾下”,回國與俄軍作戰。後來,“拒俄義勇隊”被日本政府強行解散,於是,黃興與秦毓鎏重新秘密組織“軍國民教育會”,把矛頭轉向清廷。秦毓鎏撰寫《發起軍國民教育會意見書》,洋洋數千言,實行革命之法為“鼓吹、暗殺、起義”三部。 [5] 

秦毓鎏參與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

1904年,黃興、秦毓鎏、劉揆一陳天華等在長沙集合,創立“華興會”,黃興任會長,秦毓鎏等任副會長。會所設於長沙連升街,假名林公館,又名旅湘俱樂部,先後加入華興會的有四五百人,以學界人士為多。
這一年夏秋之間,華興會議決起義,定於十月初十在長沙、嶽州、衡州、寶慶、常德分五路起兵。這一天,恰是西太后壽誕,義軍準備預埋炸藥在長沙萬壽宮下,等全省文武百官朝賀時一網打盡,乘機佔領長沙,各地響應時再推翻清廷。起義機密不料泄露,於是清廷緹騎四出搜捕,黃興避居出險,秦毓鎏秘密離湘。
1905年起,秦毓鎏先任安徽高等學堂西史教習,後任廣西潯州府中學堂監督,再任廣西邊防法政學堂監督。在為廣西陸軍步兵教導團演講歷史時,他自編的《中國曆代興亡史略》 尤重民族主義,聽者無不感動。1907年,秦毓鎏追隨黃興謀劃雲南鎮南關起義,又失敗;後至上海任《神州日報》編輯,不久因肺病咯血回錫休養。
1911年,武昌起義。秦毓鎏時年33歲,奔走滬錫,密謀響應,在與陳士英等光復上海後,由滬返錫。11月5日深夜,他在小婁巷私宅秘密召集錢鼎奎、吳千里、孫保圻、吳廷枚、許嘉澍、錢基博等數十人,密謀無錫起事。
這時的無錫知縣孫友萼、金匱知縣何紹聞,效忠清廷,戒備嚴密。但秦毓鎏早有準備,之前無錫縣議事會推舉秦毓鎏為副議長,武昌起義後,他以副議長的名義掌握了吳浩的敢死隊、顧忠琛的民團、商會的商團,計有武裝人員近千人。他又下力誘説各防營隊官劉秀寬等及其士卒,曉以大義,勸其歸誠。11月6日,起義隊伍在公園多壽樓前誓師,秦毓鎏命日本士官畢業生華承德率光復團敢死隊進攻無錫、金匱兩縣衙,清兵棄械投降。於是,兵不血刃,兩縣光復。11月7日,起義軍召集地方人士會議,公議設立軍政分府,公推秦毓鎏任錫金軍政分府總理,繼稱司令。 [5] 

秦毓鎏人物作品

《天徒自述(節錄)》系秦毓鎏在二次革命失敗被囚蘇州獄中時所寫的自傳, 分甲、乙兩篇,敍述自1879年,至1935年的經歷。這裏節錄1902年至1913年秦在辛亥革命前後的活動情況,對於研究秦毓鎏其人以及辛亥革命圴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 

秦毓鎏人物故居

“國保”佚園,位於無錫福田卷8號,址系秦氏福壽堂第七進,從小婁巷50號備弄到底也可到達。1921年,秦毓鎏年已五十,便解甲歸田,造園養老。造園就小婁巷“先人遺地”營建,翌年竣工,起名“佚園”——佚園,隱“辛亥革命風雲”,安逸養老。
佚園原有龍形圍牆,中西合璧建築。園內有主房、輔房、雜屋三座,坐南朝北。住房之南,是一略帶長方形的花園,面積約兩百平方米,園偏東是一泓清池,南部靠圍牆處是土丘,植有花木,西部是小樹林,間以石筍數枝。園成之時,秦效魯族侄秦淦,畫“十景圖”。佚園雖只近兩畝,但在畫家秦淦筆下卻是風雲萬千,丘壑林深,無限風光。
廣義的佚園住宅有兩組,一組在花園佚園內,一組在花園佚園之東泛稱佚園中。這兩組住宅現今雖然油漆一新,但都是原真建築。 [1] 
參考資料
  • 1.    小婁巷裏探“國保”(下)  .江南晚報[引用日期2023-07-21]
  • 2.    秦毓鎏先生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江蘇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7-21]
  • 3.    《近代史資料》總111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3-07-21]
  • 4.    金惠風《和秦毓鎏其人》,《傳媒觀察》1994年第8期,第43頁
  • 5.    《辛亥風雲人物秦毓鎏(上)》,《無錫日報》2019年8月3日,第A06版
  • 6.    馮自由:《革命逸史:秦毓鎏事略》,《逸經》1937年第36期,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