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綽

鎖定
蘇綽(498年-546年),字令綽,京兆郡武功縣(今陝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時期西魏政治家、散文家,三國曹魏侍中蘇則九世孫,與從兄蘇亮並稱為“二蘇”。 [37] 
蘇綽年少即好學,博覽羣書,尤善算術。早年擔任行台郎中。後得僕射周惠達的舉薦,被任為著作佐郎。此後愈發受到西魏權臣宇文泰的信任。大統三年(537年),在潼關之戰中支持宇文泰襲破竇泰,迫使東魏軍撤離。大統四年(538年),加衞將軍,封美陽縣子。又加通直散騎常侍,晉封美陽伯。 [8]  大統十年(544年),升為大行台度支尚書司農卿,參與機密,協助宇文泰推行改革。大統十二年(546年),蘇綽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享年四十九歲。周明帝二年(558年),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廟庭。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追贈邳國公。 [18-19] 
蘇綽博覽羣書,尤擅算術。精熟政務,曾創制計賬、户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税收入。 [18-19]  他為文古樸。其作品今僅存《六條詔書》《大誥》。 [38] 
概述圖參考資料 [35-36] 
全    名
蘇綽
別    名
蘇尚書 [18] 
令綽
封    號
美陽伯→邳國公(隋贈)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西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郡武功縣(今陝西武功西)
出生日期
498年
逝世日期
546年
主要成就
襄助宇文泰改革制度,創制計帳、户籍等法
主要作品
六條詔書
大誥
最高官職
大行台度支尚書

蘇綽人物生平

蘇綽早年經歷

蘇綽出身武功大族,為三國曹魏侍中蘇則的九世孫,其家族歷代都擔任二千石級別的官員。其父蘇協,曾任武功郡守。蘇綽少年時喜好學習,博覽羣書,特別擅長算術。 [1] 
蘇綽的堂兄蘇讓出任汾州刺史時,西魏丞相宇文泰在東都門外為他餞行。臨別時,宇文泰問道:“你家子弟之中,誰可以任用?”蘇讓乘機推薦蘇綽,宇文泰便召蘇綽擔任行台郎中 [2] 

蘇綽嶄露頭角

蘇綽在一年多任職期間,宇文泰並沒有深入瞭解他,但各官署中有難決之事,都要向蘇綽請教才能決定。官府之間的文書,也由蘇綽定下格式。行台中的官員都稱讚蘇綽的才能。 [3] 
後來,宇文泰與僕射周惠達議事,周惠達無法回答,請求暫時出外議論。周惠達召來蘇綽,把事情告訴他,蘇綽立刻為他衡量裁定。周惠達之後入內稟報,他的回答得到宇文泰的稱讚,宇文泰問道:“誰為你出的主意?”周惠達説是蘇綽,並稱贊他有王佐之才。宇文泰説:“我也聽説他很久了。”隨即任命蘇綽為著作佐郎 [4] 

蘇綽共濟艱難

一次,宇文泰與公卿們前往長安的昆明池觀看捕魚,走到城西漢代倉庫遺址,宇文泰回頭問左右的人此地的故事,沒有人能回答。有人説:“蘇綽博識多知,請問問他。”宇文泰便召見蘇綽。蘇綽詳細作答,宇文泰十分高興,又進一步詢問天地造化之由來,歷代興亡的遺蹟。蘇綽能言善辯,對答如流。宇文泰更加高興,就與蘇綽並馬緩行到昆明池,竟然連捕魚也沒有看就返回。宇文泰又把蘇綽留下來直到深夜,向他詢問治國之道,宇文泰躺着聽他説。蘇綽陳述指明帝王之道,並進述申不害韓非的精要。宇文泰於是起身,整衣端坐,不知不覺移坐而前。蘇綽一直説到天明,宇文泰還未厭倦 [5]  。次日,宇文泰對周惠達説:“蘇綽真是個才能出眾的人,我要委任他政事。”隨即任命蘇綽為大行台左丞,參預決定機密大事,從此對他的寵愛禮遇越來越優厚。蘇綽創制文案程式,用紅黑兩色分別書寫出入公文,又制定計賬、户籍之法 [6] 
潼關之戰示意圖 潼關之戰示意圖
大統三年(537年)正月,東魏丞相高歡兵分三路,進攻西魏潼關之戰爆發。宇文泰認為進攻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的東魏大將竇泰麾下多精兵,恃勝而驕,如能出其不意,襲破竇泰,“則(高)歡不戰而自走矣”。當時諸將大多打算分兵抵抗,只有蘇綽、達奚武與宇文泰意見一致 [31]  ,決定集中兵力抵禦竇泰,最終將其生擒。其餘兩路東魏軍聞訊,紛紛退還。 [7]  [30] 
大統四年(538年),加衞將軍右光祿大夫銜,封爵美陽縣子食邑三百户。又加通直散騎常侍,晉封美陽伯,增邑二百户。 [8] 
大統十年(544年),授大行台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卿 [9]  蘇綽為改革制度所草擬的《六條詔書》(治心身、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最為後世稱道。宇文泰立於座右,令百官習誦,規定不通計帳法及六條者,不得為官。 [10] 
蘇綽勤儉樸素,不經營產業,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產。由於天下尚未平定,常把國家大事當作自己份內的職責。廣泛訪求賢能英傑之士,共同弘揚治國之道。凡是他所推薦提拔的,後來都當了大官。宇文泰也對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彼此之間沒有猜忌。有時宇文泰外出巡遊,便把預先簽字的空白紙張交給蘇綽,如果有急需處理的政事,蘇綽可根據情況決斷,宇文泰回來時,也只是打開看一下。蘇綽曾説,治國之道,應當像慈父那樣愛惜百姓,像嚴師那樣教育百姓。 [11] 

蘇綽積勞而卒

蘇綽每次與公卿討論政事,總是從白天直到深夜,無論大事小事,他都十分清楚。因為思勞過度,蘇綽患上了氣疾 [12]  最終於大統十二年(546年)在任內去世,享年四十九歲。宇文泰聞訊後,慟哭不止,“哀動左右”,極感哀痛、惋惜。 [13] 
蘇綽將要下葬時,宇文泰為尊重其品德,下令從簡安葬。他歸葬武功縣時,宇文泰只用一輛白色布質的車子裝載棺槨,宇文泰與公卿們都步行送到同州城門外。宇文泰親自在靈車後以酒澆地,説道:“蘇尚書平生行事,他的妻子、孩子、兄弟們有不知道的,我都知道。只有你懂得我的心,我瞭解你的心。正準備共同平定天下,不幸竟舍我而去,有什麼辦法!”説到此處,宇文泰放聲痛哭,酒杯也從手裏掉下去。至安葬當天,宇文泰又派使者以牛、羊、豬三牲祭奠,並親自撰寫悼文。 [14] 
周明帝二年(558年)十二月,蘇綽與賀拔勝等十三人得以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廟庭。 [15-16]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楊堅下詔追贈蘇綽為邳國公,以其子蘇威襲爵。 [17] 

蘇綽主要影響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年),蘇綽把漢族統治階級的經驗總結為六條,上奏後作為詔書頒行,時稱“六條詔書”。這六條是:
  1. “先治心”。治民者的關鍵在於“清心”,所謂“清心”就是要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這樣,邪惡的想法就不會產生。與之相關,治民者要治身,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先治心”這一條就是要求執政者端正認識,以身作則。
  2. “敦教化”。宣揚道德文化教育,移風易俗,培養人民儉樸、慈愛、和睦、敬讓的品質。
  3. “盡地利”。勸課農桑,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
  4. “擢賢良”。選賢任能,不拘資歷和門第,要善於發掘人才,要勇於起用人才,讓人才在實踐中成長起來。而且,精簡機構,罷黜冗員。
  5. “恤獄訟”。明斷獄案,不能濫施刑罰,而要“隨事加刑,輕重皆當”。
  6. “均賦役”。均平賦役,調濟貧富,不可舍豪強而徵貧弱。
西魏實際上的掌權者宇文泰很重視“六條詔書”,令百官習誦,規定各地郡守令長不通曉六條詔書者不許當官;還開設學校,選拔中下級官吏學習其內容。“六條詔書”成為西魏各級官員施政的綱領和準則,當時西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是依據“六條詔書”制定的。“六條詔書”的實施,對西魏政治的整飭及國力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使原來弱於東魏的西魏迅速轉弱為強,從而為承繼西魏的北周統一北方以及隋統一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18] 
蘇綽曾草撰《大誥》,痛斥六朝以來的浮華文風。 [10]  一次,北雍州貢獻白鹿,羣臣想起草表章以示祝賀,蘇綽對尚書都兵郎中柳慶説:“近代以來,文章華而不實,長江以南更是輕薄。洛陽的後學之士師法江南,已成風氣。丞相執掌大權,納民於法度之中。先生掌管文書,理應起草此表,以革除從前的弊端。”柳慶拿起筆,一揮而就,文辭質樸。蘇綽讀了以後,笑着説:“枳橘尚且可以變化,何況才子呢?” [32] 
此外,蘇綽還奉命根據《周禮》改定西魏的官制,事未成而病逝,由尚書令盧辯續成這項工作。 [10]  [33] 

蘇綽歷史評價

宇文泰:
  • 蘇綽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19] 北史》引
  • 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儉約。 [18] 周書》引
  • 尚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爾知吾心,吾知爾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18] 《周書》引
麻瑤:“綽既操履清白,謙挹自居,愚謂宜從儉約,以彰其美。” [18] 《周書》引
楊堅:“昔漢高欽無忌之義,魏武挹子幹之風,前代名賢,后王斯重。魏故度支尚書、美陽伯蘇綽,文雅政事,遺蹟可稱。展力前王;垂聲著績。宜開土宇,用旌善人。” [18] 《追封蘇綽為邳國公詔》
令狐德棻:“太祖(宇文泰)提劍而起,百度草創。施約法之制於競逐之辰,修治定之禮於鼎峙之日。終能斫雕為樸,變奢從儉,風化既被,而下肅上尊;疆場屢擾,而內親外附。斯蓋蘇令綽之力也。名冠當時,慶流後嗣,宜哉。” [18] 《周書》
李延壽:“周文(宇文泰)提劍而起,百度草創,施約法之制於競逐之辰,修太平之禮於鼎峙之日,終能斫雕為樸,變奢從儉,風化既被,而下肅上尊,疆埸屢動,而內安外附,斯蓋蘇綽之力也。” [19] 《北史》
朱敬則:“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諸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王導)之經理琅琊,景略(王猛)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楊愔)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熲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20] 《隋高祖論》
杜佑:“歷觀製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21] 通典
司馬光:“性忠儉,常以喪亂未平為己任,薦賢拔能,紀綱庶政;丞相泰推心任之,人莫能間。或出遊,常預署空紙以授綽;有須處分,隨事施行,及還,啓知而已。……每與公卿論議,自晝達夜,事無鉅細,若指諸掌,積勞成疾而卒。” [22] 資治通鑑
朱熹:“三代而下,制度稍可觀者,唯宇文氏耳。蘇綽一代之奇才,今那得一人如此!” [23] 朱子語類
  • 流風所被,施於上下,拓拔氏乃革面而襲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蘇綽、李諤定隋之治具,關朗王通開唐之文教,皆自此昉也。 [24] 讀通鑑論
  • 蘇綽之制治法,非道也,近乎道矣。宇文泰命綽作大誥,為文章之式,非載道之文也,近乎文矣。……綽以六條飭官常,首之以清心,次之以敦化,非其果能也,自治道亡,無有以此為天下告者,而綽獨舉以為治之要領。自是而後,下有王仲淹,上有唐太宗,皆沿之以起,揭堯、舜、周、孔之日月而與天下言之,綽實開之先矣…故自隋而之唐,月露風雲未能衰止,而言不繇衷、無實不祥者,蓋亦鮮矣,則綽實開之先矣。宇文氏滅高齊而以行於山東,隋平陳而以行於江左,唐因之,而治術文章鹹近於道,生民之禍為之一息,此天欲啓晦,而泰與綽開先之功亦不可誣也。非其能為功也,天也。 [25] 
  • 法先王而法其名,唯王莽、宇文泰為然。莽之愚,劉歆導之;泰之偽,蘇綽導之。自以為周官,而周官矣,則將使天下後世譏周官之無當於道,而謂先王不足法者,非無辭也,名固道法之所不存者也。泰自以為周公,逆者喪心肆志之恆也;綽以泰為周公,諂者喪心失志之恆也。 [26] 《讀通鑑論》
朱軾:“蘇綽謨謀於內,其忠敬節儉非猶夫崔暹、崔季舒等之傾邪也。韋孝寬扞禦於外,其練達明敏非猶夫高敖曹、竇泰等之麤豪也。孝寬六旬之拒高歡、三策之平高緯,運籌決勝,不愧將才。若乃定經制、立章程,使國家煥然有更新氣象,綽賢且遠矣。” [27] 史傳三編
蔡世遠:“蘇綽、王樸,雖偏安之臣,未可小也。” [28] 《歷代名臣傳序》

蘇綽軼事典故

蘇綽在西魏時,因為經常國用不足,所以制定的税收很重。等到頒行後,他慨然嘆道:“我今天所制定的重税法,就譬如張滿的弓,只是為了在戰亂之世滿足國用,並不是治平之世的作法。後世的君子,誰能把弓弦放鬆呢?”蘇綽的兒子蘇威記下了父親的話。等到隋朝建立後,蘇威擔任度支尚書,於是奏請隋文帝減免賦税、徭役,儘量從輕從簡。 [34] 

蘇綽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九世祖
字文師。三國時期曹魏名臣,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卒諡號“剛”。 [1] 
父親
蘇協
官至武功郡守。 [1] 
從兄
字景順,與蘇綽並稱為“二蘇”,官至侍中,卒贈本官
官至散騎侍郎、中書侍郎,卒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
字景恕。官至衞將軍、南汾州刺史,卒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
弟弟
字令欽。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封美陽侯。
兒子
蘇威
字無畏。隋朝名臣,曾任尚書左僕射等,封邳國公。
孫子
字伯尼。官至通議大夫
表格參考資料: [18-19] 

蘇綽主要作品

全後魏文》錄有蘇綽的作品四篇:《奏行六條詔書》(即《六條詔書》)、《大誥》、《佛性論》(已佚)、《七經論》(已佚)。 [29] 

蘇綽史料索引

周書》卷23《蘇綽傳》 [18] 
北史》卷63《蘇綽傳》 [19] 
《資治通鑑》卷157~卷159、卷166、卷175
《史傳三編》卷20《名臣傳》 [27] 
參考資料
  • 1.    《周書》卷23《蘇綽傳》:蘇綽,字令綽,武功人。魏侍中則之九世孫也。累世二千石。父協,武功郡守。綽少好學,博覽羣書,尤善算術。
  • 2.    《周書》卷23《蘇綽傳》:從兄讓為汾州刺史,太祖餞於東都門外。臨別,謂讓曰:“卿家子弟之中,誰可任用者?”讓因薦綽。太祖乃召為行台郎中。
  • 3.    《周書》卷23《蘇綽傳》:在官歲餘,太祖未深知之。然諸曹疑事,皆詢於綽而後定。所行公文,綽又為之條式。台中鹹稱其能。
  • 4.    《周書》卷23《蘇綽傳》:後太祖與僕射周惠達論事,惠達不能對,請出外議之。乃召綽,告以其事,綽即為量定。惠達入呈,太祖稱善,謂惠達曰:“誰與卿為此議者?”惠達以綽對,因稱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聞之久矣。”尋除著作佐郎。
  • 5.    《周書》卷23《蘇綽傳》:屬太祖與公卿往昆明池觀漁,行至城西漢故倉池,顧問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蘇綽博物多通,請問之。”太祖乃召綽。具以狀對。太祖大悦,因問天地造化之始,歷代興亡之跡。綽既有口辯,應對如流。太祖益喜。乃與綽並馬徐行至池,竟不設網罟而還。遂留綽至夜,問以治道,太祖卧而聽之。綽於是指陳帝王之道,兼述申、韓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覺膝之前席。語遂達曙,不厭。
  • 6.    《周書》卷23《蘇綽傳》:詰朝,謂周惠達曰:“蘇綽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參典機密。自是寵遇日隆。綽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帳、户籍之法。
  • 7.    《周書》卷23《蘇綽傳》:大統三年,齊神武三道入寇,諸將鹹欲分兵御之,獨綽意與太祖同。遂併力拒竇泰,擒之於潼關。
  • 8.    《周書》卷23《蘇綽傳》:四年,加衞將軍、右光祿大夫,封美陽縣子,邑三百户。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二百户。
  • 9.    《周書》卷23《蘇綽傳》:十年,授大行台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卿。
  • 10.    《周書》卷23《蘇綽傳》:太祖方欲革易時政,務弘強國富民之道,故綽得盡其智能,贊成其事。減官員,置二長,並置屯田以資軍國。又為六條詔書,奏施行之。…自是之後,文筆皆依此體。
  • 11.    《周書》卷23《蘇綽傳》:綽性儉素,不治產業,家無餘財。以海內未平,常以天下為己任。博求賢俊,共弘治道,凡所薦達,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無間言。太祖或出遊,常預署空紙以授綽,若須有處分,則隨事施行,及還,啓知而已。綽嘗謂治國之道,當愛民如慈父,訓民如嚴師。
  • 12.    《周書》卷23《蘇綽傳》:每與公卿議論,自晝達夜,事無鉅細,若指諸掌。積思勞倦,遂成氣疾。
  • 13.    《周書》卷23《蘇綽傳》:十二年,卒於位,時年四十九。太祖痛惜之,哀動左右。
  • 14.    《周書》卷23《蘇綽傳》:及將葬,乃謂公卿等曰:“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儉約。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達;如其厚加贈諡,又乖宿昔相知之道。進退惟谷,孤有疑焉。”尚書令史麻瑤越次而進曰:“昔晏子,齊之賢大夫,一狐裘三十年。及其死也,遺車一乘。齊侯不奪其志。綽既操履清白,謙挹自居,愚謂宜從儉約,以彰其美。”太祖稱善,因薦瑤於朝廷。及綽歸葬武功,唯載以布車一乘。太祖與羣公,皆步送出同州郭門外。太祖親於車後酹酒而言曰:“尚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爾知吾心,吾知爾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因舉聲慟哭,不覺失卮於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為其文。
  • 15.    《周書》卷4《明帝紀》:十二月……辛已,以功臣琅邪貞獻公賀拔勝等十三人配享太祖廟庭。
  • 16.    《周書》卷23《蘇綽傳》:明帝二年,以綽配享太祖廟庭。
  • 17.    《周書》卷23《蘇綽傳》:隋開皇初,以綽著名前代,乃下詔曰……於是追封邳國公,邑二千户。
  • 18.    《周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8]
  • 19.    《北史·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1-18]
  • 20.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18]
  • 21.    《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8]
  • 2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九·梁紀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1-18]
  • 23.    《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二·朱子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9]
  • 24.    《讀通鑑論·卷十五·文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9]
  • 25.    《讀通鑑論·卷十七·梁武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9]
  • 26.    《讀通鑑論·卷十七·敬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19]
  • 27.    《史傳三編》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03]
  • 28.    《二希堂文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03]
  • 29.    《全後魏文·卷五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18]
  • 30.    《周書》卷2《文帝紀下》:三年春正月,東魏寇龍門,屯軍蒲坂,造三道浮橋度河。又遣其將竇泰趣潼關,高敖曹圍洛州。太祖出軍廣陽,召諸將曰:“賊今掎吾三面,又造橋於河,示欲必渡,是欲綴吾軍,使竇泰得西入耳。久與相持,其計得行,非良策也。且歡起兵以來,泰每為先驅,其下多鋭卒,屢勝而驕。今出其不意,襲之必克。克泰則歡不戰而自走矣。”諸將鹹曰:“賊在近,舍而遠襲,事若蹉跌,悔無及也。”太祖曰:“歡前再襲潼關,吾軍不過霸上。今者大來,兵未出郊。賊顧謂吾但自守耳,無遠鬥意。又狃於得志,有輕我之心。乘此擊之,何往不克!賊雖造橋,不能徑渡。此五日中,吾取竇泰必矣。公等勿疑。”庚戌,太祖率騎六千還長安,聲言欲保隴右。辛亥,謁帝而潛出軍。癸丑旦,至小關。竇泰卒聞軍至,惶懼,依山為陣,未及成列,太祖縱兵擊破之,盡俘其眾萬餘人。斬泰,傳首長安。高敖曹適陷洛州,執刺史泉企,聞泰之歿,焚輜重棄城走。齊神武亦撤橋而退。
  • 31.    《周書》卷19《達奚武傳》:齊神武與竇泰、高敖曹三道來侵。太祖欲並兵擊竇泰,諸將多異議,唯武及蘇綽與太祖意同,遂擒之。齊神武乃退。
  • 32.    《周書》卷22《柳慶傳》:時北雍州獻白鹿,羣臣欲草表陳賀。尚書蘇綽謂慶曰:“近代以來,文章華靡。逮於江左,彌復輕薄。洛陽後進,祖述不已。相公柄民軌物,君職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慶操筆立成,辭兼文質。綽讀而笑曰:“枳橘猶自可移,況才子也。”
  • 33.    《周書》卷24《盧辯傳》:初,太祖欲行《周官》,命蘇綽專掌其事。未幾而綽卒,乃令辯成之。
  • 34.    《資治通鑑》卷175:初,蘇綽在西魏,以國用不足,制徵税法頗重,既而嘆曰:“今所為者,譬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馳之!”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簡,隋主悉從之,漸見親重,與高參掌朝政。
  • 35.    名人圖像(檢索“蘇綽”即可查得)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8]
  • 36.    陳君慧 編譯.二十四史故事 第4冊:線裝書局,2008-10:903
  • 37.    《北史》卷63《蘇綽傳》:亮少與從弟綽俱知名,然綽文章稍不逮亮,至於經畫進趣,亮又減之。故世稱二蘇焉。
  • 38.    蘇綽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0-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