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佑

(唐代政治家、史學家)

鎖定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杜牧的爺爺。中國唐朝大臣,史學家, [34]  財政家。 [35] 
杜佑出身京兆杜氏,以門蔭入仕,歷官各地,屢任要職。德宗貞元五年(789年),以禮部尚書出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在任期間,蠲免雜税,興修水利,在西部丘陵山區開挖水塘,灌溉農田,在東部濱海地區開墾荒灘,種植莊稼,設置營壘30餘所,整飭兵馬,多有惠政。 [36]  貞元十九年(803年),拜相,先後輔佐唐德宗、唐順宗和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以守太保致仕,並於同年病逝。 [37] 
杜佑出於“徵諸人事,將施有政”的目的和理想,杜佑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潮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36年的功力撰成200卷的史學鉅著《通典》。《通典》是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不僅開創了後世編著典章制度史的先河,而且也是同類史書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38]  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 [35]  又輯《通典》之要編成《理道要訣》十卷。著作尚有《管氏指略》二卷、《賓佐記》一卷。 [39] 
君卿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京兆萬年
出生日期
735年
逝世日期
812年
主要成就
編撰《通典》二百卷
主要作品
《通典》
本    名
杜佑
官    職
司徒、同平章事
爵    位
岐國公
追    贈
太傅
諡    號
安簡

杜佑人物生平

杜佑早年經歷

杜佑早年以門蔭入仕,補任濟南參軍、剡縣縣丞,後投奔潤州刺史韋元甫。韋元甫因其父對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對待杜佑。一次,韋元甫辦公時遇到難以決斷的案件,恰見杜佑在側,便隨口徵詢杜佑的意見。杜佑應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韋元甫大喜,當即表奏他為司法參軍。後來,杜佑隨韋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職,深受信任,累遷至檢校主客員外郎。 [1] 

杜佑累職升遷

大曆六年(771年),韋元甫病逝。杜佑由淮南入朝,擔任工部郎中,充任江西青苗使,後歷任撫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 [2]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楊炎拜相。杜佑也被徵召回朝,歷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江淮水陸轉運使、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户部侍郎、判度支,並負責河北戰事的糧草轉運事務。 [3] 
建中三年(782年),杜佑得罪權相盧杞,被趕出朝廷,外放蘇州刺史。他因老母在堂,不願赴任,改任饒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涇原兵變逃往興元。杜佑被任命為嶺南節度使,兼任御史大夫 [4] 

杜佑節度淮南

貞元三年(787年),杜佑回朝,擔任尚書左丞,後出任陝州觀察使。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並充任淮南節度使。他在揚州設置營壘三十餘所,整飭兵馬,後因母喪丁憂。唐德宗卻將他奪情起復,改授為刑部尚書、檢校右僕射 [5] 
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病逝,士卒擁立其子張愔為主。唐德宗遂任命杜佑為淮南節制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徐泗節度使,讓他討伐張愔。杜佑調集大批戰船,命部將孟準為前鋒,但因孟準兵敗,不敢進兵。朝廷無奈,只得將徐州劃給張愔,又將濠州泗州劃歸淮南,並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觀察使。 [6] 

杜佑擔任宰相

《杜佑評傳》 《杜佑評傳》
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擔任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充任太清宮使 [7] 
永貞元年(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順宗繼位。杜佑進位檢校司徒,併兼任度支鹽鐵使。當時,王叔文任度支鹽鐵副使,鋭意進行革新,希望得到杜佑的幫助,但杜佑沒有答應。不久,王叔文失敗,杜佑又舉薦李巽為副使。 [8] 
元和元年(806年),唐順宗病逝,唐憲宗繼位。杜佑再次攝冢宰,並把度支鹽鐵事務全部讓給李巽。當時,度支使事務繁雜,沒有條理。杜佑把營繕事務劃歸將作監、木炭事務劃歸司農寺、湅染事務劃歸少府,減輕度支使的工作。不久,杜佑進拜司徒,封岐國公。 [9] 
後來,河西党項部落暗中勾結吐蕃,入侵唐朝。邊將貪功,請求出兵討伐。杜佑反對用兵,上疏歷述前代開邊黷武、兵連禍結的教訓,並指出党項寇邊是因邊將貪暴所造成,建議慎選良將,加固邊防。 [10] 

杜佑晚年榮寵

元和二年(807年),杜佑請求致仕。唐憲宗不準,允許他每隔三五日到中書省一次,仍舊參與朝政。杜佑每次入宮奏事,唐憲宗都加以優待,尊稱司徒,而不直呼其名。 [11] 
元和七年(812年),杜佑患病,四次上表皇帝,請求致仕。唐憲宗無奈,只得讓他以光祿大夫、太保之職致仕,但仍讓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同年十一月,杜佑病逝,終年七十八歲,追贈太傅,諡號安簡。 [12]  [33] 

杜佑軼事典故

杜佑雖位及將相,仍常手不釋卷。他白天處理公務,接待賓客,晚上則在燈下讀書,孜孜不倦。賓客僚佐與他談論時,都佩服他的辯才和淵博。他們的見解如有錯誤,杜佑也能幫助糾正。 [13] 

杜佑主要成就

《通典》 《通典》
杜佑博覽古今典籍及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時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並以説、議、評、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以示勸誡。
《通典》o書於唐貞元十七年(801年),記述了遠古黃帝時期至唐朝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九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典志體史書。

杜佑人物評價

劉昫:①性敦厚強力,尤精吏職,雖外示寬和,而持身有術。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計治民,物便而濟,馭戎應變,即非所長。性嗜學,該涉古今,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②佑承蔭入仕,讞獄受知,博古該今,輸忠效用;位居極品,榮逮子孫,操修之報,不亦宜哉!及其賓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於正矣! [14] 
宋祁:為人平易遜順,與物不違忤,人皆愛重之,方漢胡廣,然練達文采不及也。朱坡樊川,頗治亭觀林苾,鑿山股泉,與賓客置酒為樂。子弟皆奉朝請,貴盛為一時冠。天性精於吏職,為治不皦察,數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議者稱佑治行無缺。惟晚年以妾為夫人,有所蔽雲。②耽、佑、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廟堂,道古今,處成務,可也;以大節責之,蓋〈石昬〉中而玉表歟!悰、綯世當國,亦無足譏。 [15] 

杜佑個人作品

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訣》十卷、《管氏指略》二卷、《賓佐記》一卷。 [16-17] 

杜佑家庭成員

杜佑父親

杜希望,檢校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追贈尚書右僕射。 [18] 

杜佑妻子

梁氏,常熟縣令梁幼睦之女。 [19] 
李氏,衡陽縣尉李殷之女、密國夫人。 [20-21] 

杜佑兒子

杜師損,司農少卿,襲爵岐國公。 [22] 
杜式方桂管觀察使。 [22] 
杜從鬱,尚書駕部員外郎。 [22] 
杜憲祥,曾任河南府參軍。 [21] 
杜紹孜,曾任國子監主簿。 [21] 

杜佑孫子

杜惲,杜式方之子,富平縣尉。 [23] 
杜憓,杜式方之子,興平縣尉。 [23] 
杜悰,杜式方之子,太傅、檢校左僕射、邠國公,迎娶岐陽公主。 [23] 
杜恂,杜式方之子。 [23] 
杜慆,杜式方之子,義成節度使、兵部尚書 [24] 
杜牧,杜從鬱之子,中書舍人、傑出詩人。 [25] 
杜顗,杜從鬱之子,咸陽縣尉。 [25]  [26] 

杜佑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14]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 [1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29]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30]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 [32] 

杜佑影視形象

《金縷衣》中的杜佑 《金縷衣》中的杜佑
1993年台視《金縷衣》,張克瑤飾演杜佑。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杜佑傳》:佑以蔭入仕,補濟南郡參軍、剡縣丞。時潤州刺史韋元甫嘗受恩於希望,佑謁見,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視事,有疑獄不能決。佑時在旁,元甫試訊於佑;佑口對響應,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為司法參軍。元甫為浙西觀察、淮南節度,皆闢為從事,深所委信。累官至檢校主客員外郎。
  • 2.    《舊唐書·杜佑傳》:入為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轉撫州刺史。改御史中丞,充容管經略使。
  • 3.    《舊唐書·杜佑傳》:楊炎入相,徵入朝,歷工部、金部二郎中,並充水陸轉運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時方軍興,饋運之務,悉委於佑;遷户部侍郎、判度支。
  • 4.    《舊唐書·杜佑傳》: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州刺史。佑母在,杞以蘇州憂闕授之。佑不行,俄換饒州刺史。未幾,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使。時德宗在興元。
  • 5.    《舊唐書·杜佑傳》:貞元三年,徵為尚書左丞,又出為陝州觀察使,遷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使。丁母憂,特詔起復,累轉刑部尚書、檢校右僕射。……在揚州開設營壘三十餘所,士馬修葺。
  • 6.    《舊唐書·杜佑傳》:十六年,徐州節度使張建封卒,其子愔為三軍所立,詔佑以淮南節制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徐泗節度使,委以討伐。佑乃大具舟艦,遣將孟準先當之。準渡淮而敗,佑杖之,固境不敢進。及詔以徐州授愔,而加佑兼濠、泗等州觀察使。
  • 7.    《舊唐書·杜佑傳》:十九年入朝,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充太清宮使。
  • 8.    《新唐書·杜佑傳》:德宗崩,詔攝冢宰。進檢校司徒,兼度支鹽鐵使。於是王叔文為副,佑既以宰相不親事,叔文遂專權。叔文欲搖東宮,冀佑為助,佑不應,乃謀逐之,未決而敗。佑更薦李巽以自副。
  • 9.    《新唐書·杜佑傳》:憲宗在諒暗,復攝冢宰,儘讓度支鹽鐵於巽。始,度支嗇,用度多,署吏權攝百司,繁而不綱;佑以營繕還將作,木炭歸司農,湅染還少府,職務簡修。明年,拜司徒,封岐國公。
  • 10.    《新唐書·杜佑傳》:党項陰導吐蕃為亂,諸將邀功,請討之。佑以為無良邊臣,有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興,獫狁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國,怒遠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諸羌,結怨階亂,實生謫戍。蓋聖王之治天下,惟欲綏靜生人,西至於流沙,東漸於海,在北與南,止存聲教,豈疲內而事外耶?昔馮奉世矯詔斬莎車王,傳首京師,威震西域,宣帝議加爵土,蕭望之獨謂矯制違命,雖有功不可為法,恐後奉使者為國家生事夷狄。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國,開元初,郝靈佺捕斬之,自謂功莫與二,宋璟慮邊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將而已,繇是訖開元之盛,不復議邊,中國遂安。此成敗鑑戒之不遠也。党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利其善馬子女,斂求繇役,遂致叛亡,與北狄西戎相誘盜邊。《傳》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管仲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略也。今戎醜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禁絕誅求,示以信誠,來則懲御,去則謹備。彼當懷柔,革其奸謀。何必亟興師役,坐取勞費哉?”帝嘉納之。
  • 11.    《舊唐書·杜佑傳》:歲餘,請致仕,詔不許,但令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每入奏事,憲宗優禮之;不名,常呼司徒。
  • 12.    《舊唐書·杜佑傳》:元和七年,被疾,六月,復乞骸骨。表四上,情理切至,憲宗不獲已,許之。詔曰:“……可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宜朝朔望。”是日,上遣中使就佑第賜絹五百匹、錢五百千。其年十一月薨,壽七十八,廢朝三日,冊贈太傅,諡曰安簡。
  • 13.    《舊唐書·杜佑傳》: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明視事,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書,孜孜不怠。與賓佐談論,人憚其辯而伏其博,設有疑誤,亦能質正。
  • 14.    舊唐書:列傳第九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15.    新唐書:列傳第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16.    新唐書:藝文志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17.    新唐書:藝文志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18.    《舊唐書·杜佑傳》:父希望,歷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贈右僕射。
  • 19.    《杜佑墓誌銘》:夫人安定郡梁氏,蘇州常熟縣令幼睦之女也,專柔淑慎,動有儀矩,先於公歿,幾三十年矣。
  • 20.    《舊唐書·杜佑傳》:始終言行,無所玷缺,唯在淮南時,妻梁氏亡後,升嬖妾李氏為正室,封密國夫人,親族子弟言之不從,時論非之。
  • 21.    《密國夫人李氏墓誌銘》:皇考殷,衡州衡陽縣尉。……今一子憲祥,河南府參軍。一子紹孜,國子監主簿。
  • 22.    《舊唐書·杜佑傳》:三子,師損嗣,位終司農少卿。式方,字考元。……久之,穆宗即位,轉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觀察都防禦使。長慶二年三月,卒於位,贈禮部尚書。……從鬱,以蔭貞元末再遷太子司議郎。……乃改為秘書丞,終駕部員外郎。
  • 23.    《舊唐書·杜佑傳》:式方,字考元。……子惲、憓、悰、恂。惲嗣,富平尉;憓,興平尉。悰,以蔭三遷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選尚公主,召見於麟德殿。尋尚岐陽公主,加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加左僕射。……至是加太傅、邠國公。
  • 24.    《新唐書·杜佑傳》:悰弟慆。慆,鹹通中為泗州刺史。……賊平,慆遷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兵部尚書,卒。
  • 25.    《舊唐書·杜佑傳》:從鬱,以蔭貞元末再遷太子司議郎。……子牧、顗,俱登進士第。顗後病目而卒。牧,字牧之,……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舍人。
  • 26.    《新唐書·杜佑傳》:顗,字勝之,幼病目,母禁其為學。……太和末,召為咸陽尉,直史館。
  • 2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2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29.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30.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31.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32.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7]
  • 33.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歲餘,乞致仕,不聽,詔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佑每進見,天子尊禮之,官而不名。後數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許之。仍拜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俾朝朔望,遣中人錫予備厚。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諡曰安簡。
  • 34.    杜佑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35.    侯海英編著.西安文化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77-78頁
  • 36.    曾學文:陝西人在揚州  .揚州網[引用日期2023-06-01]
  • 37.    張金超等編著.廣東歷代官箴[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06.第22頁
  • 38.    芳園主編.國學知識一本全耀世典藏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232頁
  • 39.    杜佑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