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節能環保產業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鎖定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1]  其六大領域包括: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
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 [1]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1] 
中文名
節能環保產業
外文名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屬    性
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細分領域
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

節能環保產業概念理解

節能環保產業節能含義

節能是指儘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它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後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2] 

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理解

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就是應用 技術上現實可靠、經濟上可行合理、環境和社會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設備使用或工藝的能量利用效率。環保產業在國際上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理解。對環保產業的狹義理解是終端控制,即在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污染清理以及廢物處理等方面提供產品和服務。廣義的理解則包括生產中的清潔技術、節能技術,以及產品的回收、安全處置與再利用等,是對產品從“生”到“死”的綠色全程呵護。合理用電,節約用電,以及將一些廢棄能源轉化為電能已經成為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節電:很多工廠使用傳統照明燈具,嚴重的耗能現象,其節電率在經過專業節能改造後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大都在40%以上,綜合國家眾多的工廠企業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能源財富。

節能環保產業產業領域

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包括: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
節能照明產業
節能照明產業是節能環保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塊,年產值大約3000億元,包括節能燈LED照明太陽能燈具等細分領域。

節能環保產業產業現狀

節能環保產業世界現狀

據統計,全球環保產業的市場規模已從1992年的2500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8%,遠遠超過全球經濟增長率,成為各個國家十分重視的“朝陽產業”。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環保產業成為全球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

節能環保產業中國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需求,節能環保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已初具規模。據測算,2010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萬億元,從業人數2800萬人。 [1] 
產業領域不斷擴大,技術裝備迅速升級,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在節能領域,幹法熄焦、純低温餘熱發電、高爐煤氣發電、爐頂壓差發電、等離子點火、變頻調速等一批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普及;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取得較大突破,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到2010年,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產業產值達830億元。 [1] 
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廣泛應用,再製造表面工程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生鋁蓄熱式熔鍊技術、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和包裝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等取得一定突破,無機改性利廢複合材料在高速鐵路上得到應用。 [1] 
在環保領域,已具備自行設計、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及大型火電廠煙氣脱硫設施的能力,關鍵設備可自主生產,電除塵、袋式除塵技術和裝備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保服務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部分煙氣脱硫設施和污水處理廠採取市場化模式建設運營。 [1] 
2007年,中國採取綜合措施推進污染減排,全國裝備脱硫設施的燃煤機組佔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83.3萬噸,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萬噸,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下降,首次出現了“拐點”,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保歷史性轉變邁出堅實步伐。
2008年國家要求關停1300萬千瓦小火電,淘汰600萬噸鍊鋼、5000萬噸水泥、1400萬噸鍊鐵等一大批落後產能,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60萬噸,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40萬噸。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2008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74.2萬噸,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13.3萬噸,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678萬噸/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為擴大內需,大規模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也進一步加大。
中國環保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淨技術、潔淨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2013年, [3]  李克強表示綠水青山貧窮落後不行,但殷實富裕環境惡化也不行。我們需要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科學發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賬,包括提高環保的門檻;二是加快還舊賬,包括淘汰落後產能等。政府應當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調結構。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約束性指標,必須不斷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為大規模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
國務院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創新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包括民間資本積極參與。一要推動節能環保和再生產品消費。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使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到50%以上。二要提升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推動高效鍋爐、高效電動機等領域節能技術裝備升級。加快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研發推廣。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壯大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環保服務業。三要加快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污水管網等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開展綠色建築行動。四要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健全法規標準,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五是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繼續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

節能環保產業產業前景

極端天氣、海嘯、地震、温室效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環境問題也漸漸成為大眾話題,"環保"一詞也因此變得很時髦。我們知道,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最終依賴於政策的強行推動。從當前全球局勢來看,這種政策推動力已變得越來越強,這將使得節能環保產業步入新的紀元。
全球金融危機後,節能環保這一議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敦促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戰勝分歧,達成了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温室氣體減排協定。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舉行的背後,一方面是全球環境問題的確變得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則在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希望借環保問題,向發展中國家施壓,以增強自身的相對競爭力。
舉個例子,早幾年我國制訂了"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約束性指標,當時來看要實現的難度是較大的。這裏面意味着,政府這方面下了較大的力氣。
作為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也對全球作了一些承諾。例如在G20峯會上,胡錦濤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綜合而言,在政策發力的背景下,我國的節能環保將步入新紀元。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國的環保投入曲線(即環保投入佔GDP 的比重)目前剛剛經過第一個拐點進入加速上升期。"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仍將快速增長,佔GDP 比重將提升0.31 個百分點至1.53%;中長期來看,該比率的高點應在2.5%至3%之間,因此保守預計中國環保投入曲線的上升期將至少持續10 年以上,對應複合年增速應在15%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挖掘機會

投資者應如何挖節能環保的機會呢?根據國家規劃,環保裝備產業在2010 年將達到1200 億元,在環保投入佔GDP 比重持續提高的背景下,節能環保產業鏈的相關設備、施工將迎來較大的投資機會
具體來看,節能環保涉及的領域包括有工業設備領域的節能減排改造、節油及石油替代、節能照明、污水處理等。其中,工業設備中常見的如鍋爐;建築節能方面,該領域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中國綠色環保建築設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行業的快速發展仍然欠缺有力的推動因素。節油及石油替代領域,可以關注受益於國三排放標準的相關公司,以及煤制甲醇二甲醚的公司。照明節能方面,投資者可以關注傳統的節能燈公司,以及LED相關產業鏈公司。

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規劃》與5月底剛剛通過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2010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相銜接。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節能環保業正在加速形成支柱產業
“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是發展模式的轉變。”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張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我國國內儲蓄資產中相當部分是以自然資本損失生態赤字所換來的,是以資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態環境的嚴重退化為代價的。據悉,到2007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已降至1.16噸標煤,但仍是發達國家的3至4倍;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鋼鐵和水泥卻佔世界的30%、26%和50%。
張琦指出,必須提高產業技術標準,降低和減少資源能源、原料和原材料的消耗,杜絕高耗能的產業、產品的生產。而實現這一變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於培育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形成對產業鏈中最具附加值和影響力環節的控制力。“爭取以最低的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用,這就要求較高的科技產品來替代原有的產品”,張琦因此認為,產業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標準還是要以科技創新為基礎,國家應在節約能源、資源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
張琦指出,人們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很多技術還套用以前的標準,消費也是傳統的觀念,人們的接受還有個過程。另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發展新興產業的熱情還將持續高漲。
節能環保產業是一個應時代需求而生的新興產業,幾乎滲透於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它以有效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為目標,力促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併發揮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作用。
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着日趨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現有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狀況的侷限性使資源環境矛盾越來越突出。面對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內容主要涉及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節能環保產業,要求以能效提高和加大減排力度為目標,為緩解我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提供產業支持。
正是基於上述社會及環境意義,加上幾乎滲透於所有經濟活動的產業特性,中國節能環保用房屋工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節能環保產業正在開啓全新的需求空間。它對所有產業而言都承擔着節能降耗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的使命,包括有機農業循環農業和其他環境友好型農業活動;致力於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利用的工業技術和裝備;設計、規劃、諮詢、總集成、總承包、維護、管理、運營、碳交易綠色金融等方面的節能環保服務業,等等。政策的推動正使這些潛在的節能環保需求變為真實存在的巨大市場空間,吸引各種資本和企業的匯聚,拉動新的就業需求。當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必將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
蒸汽機、電燈、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緊扣時代發展的需要。國際金融危機讓全世界再一次認識了發展新興產業的緊迫性,主要發達國家為提振經濟、獲取發展新優勢,紛紛加大投入,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搶佔新一輪科技經濟競爭制高點,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正在醖釀之中。
據測算,2010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萬億元,從業人數到達2800萬人。其中,環保裝備產值達到2000億元,環保服務業經營收入達到1500億元,環保服務業從業單位超過1.2萬家,環保產業產值增速約15%,大幅超過工業增速。
在節能領域,幹法熄焦、純低温餘熱發電、高爐煤氣發電、燃油鍋爐,爐頂壓差發電、等離子點火、變頻調速等一批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普及;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取得較大突破,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採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產業產值已達830億元。
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廣泛應用,再製造表面工程技術裝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再生鋁蓄熱式熔鍊技術、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和包裝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等均取得一定突破;無機改性利廢複合材料在高速鐵路上得到應用。
在環保領域,中國已具備自行設計、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及大型火電廠煙氣脱硫設施的能力,電除塵袋式除塵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保服務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從事火電廠煙氣脱硫的專業化脱硫公司達30餘家,95%以上的煙氣脱硫設施建設和7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採取了市場化模式。
政策驅動和技術先導,已成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突出特性。節能環保產業與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深度融合,集成應用服務於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快、專業性強,推動節能和環保標準不斷提高,進而推動政策更趨嚴格,政策的變化進一步促進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出現。政策與技術相互促進,正形成節能環保產業的特殊發展模式。 [4]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2013年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下稱《意見》)。《意見》認為,資源環境制約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現提出以下意見...... [2]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1〕26號)有關要求,為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於2010年11月25日經通過發改委專家論證會。
作為“十二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將對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支持,促進綠色經濟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節能環保產業相關問題

節能環保產業存在問題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上看,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創新能力不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仍需要進口,一些已能自主生產的節能環保設備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龍頭骨幹企業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節能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國際品牌產品少。
三是市場不規範。地方保護、行業壟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污染治理設施重建設、輕管理,運行效率低;市場監管不到位,一些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設備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機制不完善。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政策尚未到位,財税和金融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企業融資困難,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環保基礎設施和火電廠煙氣脱硫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服務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健全;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1] 

節能環保產業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重要內容。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製造綠色壁壘。為使我國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必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從國內看,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必須加快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