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能源汽車

(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的汽車)

鎖定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1]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 [2]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3-4] 
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367.7萬輛,比上年增長152.5%,結束了連續三年的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36] 
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00.3萬輛,比上年增長90.5%。 [41]  截至2023年7月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0萬輛。 [47]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361.1萬輛,增長35.0%。 [50]  截至2023年9月底,新能源汽車1821萬輛。 [52] 
2024年3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和9.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6.3萬輛和88.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5.3%。 [64] 
中文名
新能源汽車
外文名
new energy automobile
適用領域
車輛工程
所屬學科
工程學

新能源汽車定義

按照範圍的大小,新能源汽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新能源汽車。 [5] 
廣義新能源汽車,又稱代用燃料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這類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車,也包括混合動力電動車、乙醇汽油汽車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車。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車都包括在這一概念裏,具體分為六大類: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醇醚燃料汽車、天然氣汽車等。 [5] 
狹義新能源汽車可以參考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的規定: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具有新技術、新結構、技術原理先進的汽車。 [5] 

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

202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表明,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6]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3-4] 
2021年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並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 12 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落地服務提供支持。 [22] 
啓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
2021年4月,為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促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創新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於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啓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啓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納入此次試點範圍的城市共有13個,其中綜合應用類城市8個(北京、南京、武漢、三亞、重慶、長春、合肥、濟南),重卡特色類3個(宜賓、唐山、包頭)。 [17] 
公佈《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
2021年12月14日,隨着新能源汽車普及度的不斷增加,其風險特徵逐漸暴露,已經與傳統燃油車有了很大區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 [20] 
五部門:加強新能源車安全體系建設
2022年4月8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從安全管理機制、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平台效能等方面綜合提升新能源車整體安全水平,為新能源車創造良好的消費市場環境。 [25] 
工信部:將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2022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的第八場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介紹新能源汽車發展時表示,工信部將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加大新體系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的攻關突破,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27] 
2022年,根據最新政策,原定在2022年底到期的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政策,將再延期實施至2023年底。國家税務總局2022年8月31日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購税406.8億元,同比增長108.5%。 [30] 
三部門: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政策
2022年9月26日,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税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政策的公告。 [31]  10月5日,央視新聞客户端消息,據瞭解,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政策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政策利好,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促進了汽車消費。 [32] 
2023年1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税務總局關於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 [54]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健全落後車企退出機制,支持優勢新能源車企兼併重組
2024年3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發展還面臨着一些困難和挑戰。從國際上看,還需要共同構建暢通穩定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維護公正透明的經貿規則,更好地賦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國內看,車用芯片、基礎軟件等還要加強攻關,新能源汽車低温適應性、安全性、充電便利性等還需要持續提升。他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對產業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單忠德介紹,工信部將加強部門協同,完善政策舉措,進一步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系統競爭能力、開放合作能力,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質生產力,從四個方面加大賦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62] 

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型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 [2] 

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種採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它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純電動汽車的可充電電池主要有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這些電池可以提供純電動汽車動力。同時,純電動汽車也通過電池來儲存電能,驅動電機運轉,讓車輛正常行駛。 [2] 

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它的主要驅動系統由至少兩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統組合 而成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行駛功率主要取決於混合動力汽車的車輛行駛狀態:一種是由單個驅動系統單獨提供;第二種是通過多個驅動系統共同提供。 [2] 

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燃料電池電動車用氫氣、甲醇、天然氣、 汽油等作為反應物與空氣中的氧在電池中燃燒,進而電能為汽車提供動力源。本質上來説,燃料電池電動車也屬於電動汽車之一,在很多性能和設計方面和電動汽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將其分為兩類是由於燃料電池電動車是將氫、甲醇、 天然氣、汽油等通過化學反應能轉化成電能,而純電動車是靠充電補充電能。 [2] 

新能源汽車氫發動機汽車

氫動力車(Hydrogen Powered Vehicle,簡稱 HPV), 主要是以氫動力燃料電池為燃料,氫動力車是新能源汽車中最環境友好型的汽車,可以實現零污、零排放。然而,氫動力車生產成本過多,氫動力車的成本比傳統燃油汽車的成本多出 20%,並且氫動力汽車的電池成本很高,在實際生產中受到儲存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很難實際應用。 [2] 

新能源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

增程式電動車(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簡稱 EREV)與電動汽車相似,通過電池向電機提供動能,驅動電機運轉,從而推動車輛行駛。然而,增程式電動車在車身 中配有一個汽油或柴油發動機,在增程式電動車電池電量過低的情況下,駕駛員可以利用這個發動機為增程式電動車進 行電量補充。 [2] 

新能源汽車甲醇汽車

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車。 [7] 

新能源汽車氣動汽車

壓縮空氣動力汽車 (Airpowerd vehiele一APV), 簡稱氣動汽車,利用高壓壓縮空氣為動力源 , 將壓縮空氣存儲 的壓力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機械能,從而驅動汽車運行。從理論上來説,液態空氣和液氮等吸熱膨脹作功為動力的其他氣體動力汽車,也應屬於氣動汽車的範疇。

新能源汽車飛輪儲能汽車

車輛減速滑行或制動減速過程中車輛的部分動能或者重力勢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儲到高速飛輪之中以備車輛驅動使用的過程。飛輪使用磁懸浮方式,在70000r/min的高速下旋轉。在混合動力汽車上作為輔助,優點是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量輕儲能高、能量進出反應快、維護少壽命長,缺點是成本高、機動車轉向會受飛輪陀螺效應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超級電容汽車

超級電容器是利用雙電層原理的電容器。在超級電容器的兩極板上電荷產生的電場作用下,在電解液與電極間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電荷,以平衡電解液的內電場,這種正電荷與負電荷在兩個不同相之間的接觸面上,以正負電荷之間極短間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這個電荷分佈層叫做雙電層,因此電容量非常大。(2010上海世博會園區世博專線已使用此車) 超級電容與蓄電池組成的混合電源完全可以滿足車輛行駛時的能 量需求,並且可以緩衝瞬時大功率對儲能系統的衝擊,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並且,超級電容可以瞬時大電流充電,能夠更高效的回饋能量。 [8] 

新能源汽車主要特點

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汽車串聯式並聯式混合式3種佈置形式。 [9] 
串聯式驅動系統 串聯式驅動系統
一、串聯式是指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 ,其電能通過電動機控制器直接輸送到電動機,由電動機產生電磁力矩驅動汽車。性能特點有: [9] 
(1)發動機工作狀態不受汽車行駛工況的影響 ,始終在其最佳的工作區域內穩定運行,因此,發動機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低的排放指標。 [9] 
(2)由於有電池進行驅動功率“調峯”,發動機的功率只需滿足汽車在某一速度下穩定運行工況所需的功率 ,因此可選擇功率較小的發動機。 [9] 
(3)發動機與驅動橋之間無機械連接 ,因此,對發動 機的轉速無任何要求,發動機的選擇範圍較大,比如可選用高速燃氣輪機等效率高的原動機。 [9] 
(4)發動機與電動機之間無機械連接 ,整車的結構佈置自由度較大。 [9] 
(5)發動機的輸出需全部轉化為電能再變為驅動汽車的機械能 ,需要功率足夠大的發電機和電動機。 [9] 
(6)要起到良好的發電機輸出功率平衡作用 ,又要 避免電池出現過充電或過放電 ,就需要較大的電池容量。 [9] 
(7)發電機將機械能量轉變為電能、電動機將電能 轉變為機械能、電池的充電和放電都有能量損失 ,因此 , 發動機輸出的能量利用率比較低。 [9] 
二、並聯式是指發動機通過機 械傳動裝置與驅動橋連接 ,電動機通過動力複合裝置也與驅動橋相連,汽車可由發動機和電動機共同驅動或各自單獨驅動,其性能特點有: [9] 
(1)發動機通過機械傳動機構直接驅動汽車,無機 —電能量轉換損失,因此發動機輸出能量的利用率相對較高 ,當汽車的行駛工況使發動機在其最佳的工作範圍內運行時,並聯式的HEV燃油經濟性比串聯式的高。 [9] 
(2)有電動機進行“調峯”作用 ,發動機的功率也可適當減小。 [9] 
(3)當電動機只是作為輔助驅動系統時 ,功率可以比較小。 [9] 
(4)如果裝備發電機 ,發電機的功率也可較小。 [9] 
(5)由於有發電機補充電能 ,比較小的電池容量即可滿足使用要求。 [9] 
(6)由於並聯式驅動系統的發動機運行工況要受汽車行駛工況的影響 ,因此在汽車行駛工況變化較多、較大時 ,發動機就會比較多地在其不良工況下運行。因此 , 發動機的排污比串聯式的高。 [9] 
(7)由於發動機與驅動橋之間直接機械連接 ,需要通過變速裝置來適應汽車行駛工況的變化 ,此外,發動機與電動機並聯驅動,還需要動力複合裝置 ,因此 ,並聯式驅動系統其傳動機構較為複雜。 [9] 
三、混聯式驅動系統是串聯式與並聯式的綜合,是指發動機發出的功率一部分通過機械傳動 輸送給驅動橋 ,另一部分則驅動發電機發電。混聯式驅動系統的結構形式和控制方式充分發揮 了串聯式和並聯式的優點 ,能夠使發動機、發電機、電動機等部件進行更多的優化匹配 ,從而在結構上保證了在更復雜的工況下使系統工作在最優狀態 ,因此更容易實現排放和油耗的控制目標。 [9] 
缺點:系統結構相對複雜;長距離高速行駛省油效果不明顯。 [9] 

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

優點:
(1)零排放。純電動汽車使用電能,在行駛中無廢氣排出,不污染環境。 [10] 
(2)能源利用率高。有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 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的要高。 [10] 
(3)結構簡單。因使用單一的電能源,省去了油箱、發動機、變速器、冷卻系統和排氣系統,相比傳統汽車的內燃汽油發動機動力系統,其結構大為簡化。 [10] 
(4)噪聲小。在行駛過程中振動及噪聲小,車廂內外十 分安靜。 [10] 
(5)原料廣。使用的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等,解除了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 [10] 
(6)移峯填谷。對於發電企業和電力公司來説,電動汽車的電池可在夜間利用電網的廉價“谷電”進行充電,可以 平抑電網的峯谷差,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10] 
缺點:
(1)續駛里程短。每次充電所能行駛的里程短,裝載與 汽油質量相同的鉛酸蓄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其續駛里程僅為 燃油汽車的 1/70。 [10] 
(2)成本高。蓄電池及電機控制器價格昂貴是成本高的 主要原因。 [10] 
(3)充電時間長。1 次充電完成需要 6~10h,雖然有快 速充電設備,採用大電流充電,一般也需要 10~20 分鐘,可 充到電量的 70%左右,但快速充電有損電池的使用壽命。 [10] 
(4)維護費用較高。純電動汽車的維修保養成本較高, 而且目前沒有授權服務站。 [10] 
(5)蓄電池壽命短。目前電池技術有待革新,動力蓄電池的壽命短,幾年就得更換。 [10] 

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與傳統汽車相比,燃料電池汽車具有以下優點: [11] 
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燃料電池通過 電 化學 的方法 , 將氫和氧結合,直接產生電和熱 , 排出水 , 而不污染環境。 [11] 
2、燃料的多樣化。 [11] 
3、燃油電池的轉化效率高(60%左右),整車燃油經濟性良好。 [11] 
缺點:燃料電池成本高昂,同時使用成本(氫)也昂貴。 [11] 

新能源汽車動力源

從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其動力電源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器,其中超級電容器大多以輔助動力源的形式出現。主要原因是這些電池技術還不完全成熟或缺點明顯,與傳統汽車相比不管是從成本上、動力還是續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這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重要原因。 [12] 

新能源汽車鉛酸蓄電池

在所有電池技術中,鉛酸蓄電池的發展歷史最長久。該電池用金屬鉛作為負極,用氧化鉛作為正極。電池在放電過程中,正負兩極都會有硫酸鉛生成,硫酸電解質溶液中既作為反應過程的反應物,也是反應過程的生成物。在過去的十來年裏,關於鉛酸蓄電池的研究和發展主要集中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應用上。 [12] 

新能源汽車鎳氫蓄電池

鎳氫電池工作是基於氧化鎳陽極和氫金屬負極釋放和吸收OH-。在過去鎳氫電池被視為電動汽車上的一種很好的臨時選擇,鑑於鋰離子電池存在着嚴重的安全問題。但是其50~70Wh/kg的能量密度並不能滿足電動汽車150~200Wh/kg的能量密度需求。同時鎳氫電池中的較大成分佔比限制了其未來的價格降低。因此,鎳氫電池並未作為一個可靠選擇。 [12] 

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是如今電動汽車上使用得最多的動力電池技術,這歸功於它的高能量密度和單體電池中增長的功率,使得這類電池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發展出更小的質量和密度。目前,這些動力電池可以供電動汽車行駛大約 150km。鋰離子電池的電極中插入了鋰,也就是説,電極材料是鋰離子的載體。研究表明電動汽車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功率(800~2000W/kg 和能量密度(100~250Wh/kg)都有所增加。 [12]  鋰電池充電只需“七分飽”,鋰電池不需要把它充滿,不充滿也不會影響電池壽命 [61] 

新能源汽車超級電容器

如果電池既需要提供較長時間的存儲能量,又需要為發動機的起動或車輛起步提供短時間內的脈衝功率,則電池的設計需採用折中的解決方案。在每個電池單體中均需採用更的電極以增加總表面積。以此增加的電流分佈在較大的電極面積上,可保持電池電 壓降滿足系統要求。如果功率需求可由其他設備提供, 電池可以使用更厚重的電極,在低倍率下達到能量存儲要求的同時獲得更好的耐久性。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是由超級電容器提供脈衝功率,電池僅提供能量存儲。超級電容器可以在較低的倍率下再充電,為下一次功率輸出做準備,或者利用制動能量回收充電。通過超級電容器充電後,電池可以在一個較寬的電池荷電狀態(SOC)範圍內工作,因為起動所需的功率已經存儲在超級電容器中。將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結合使用,必然需要較為複雜的充電系統,因為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充、放電特性有着顯著區別,所以其充電截止電壓差別較大。因此,可能需要某種 DC/DC 變換器或者是開關器件對同一直流總線上的 2 個設備進行控制。 [13] 

新能源汽車歷史發展

從1834年第一輛電動汽車誕生,到2011年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各大車展中唱起主角,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過了將近180年的歷程。經過近兩個世紀的曲折發展,新能源汽車無論在種類、技術、市場佔有率上都得到空前的突破,作為電動汽車的細分,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主導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受到了比其他類型汽車更多的重視。新能源汽車百年曆程可以大體分為電動汽車誕生、電動汽車重獲重視、混合動力等其它車型的發展、以及純電動車市場化發展四個階段。 [5] 

新能源汽車第一階段:電動汽車誕生

1834年英國人Thomas Davenport 發明的第一輛蓄電池汽車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動汽車。到了20世紀初,美國汽車市場上電動汽車、內燃機汽車和蒸汽機汽車各佔三分之一的份額,1910 年,隨着內燃機汽車開始採用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成本大幅降低,而電動汽車由於續航里程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電動汽車一度退出市場。 [5] 

新能源汽車第二階段:電動汽車重獲重視

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由於數千萬輛汽車對城市空氣的嚴重污染,重新對電動汽車加以重視。20世紀70年代初,歐佩克石油禁運危機之後,汽油價格一路飆升,西方對電動汽車的興趣也愈加濃厚。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增加撥款,各地紛紛建立研發基地,導致了第二輪電動汽車研發高潮的到來。 [5] 

新能源汽車第三階段:混合動力等其它車型的發展

隨着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知名公司投入到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上面。隨着混合動力汽車車型的不斷增多,產銷規模的逐漸增大,許多車型表現出了良好的節能與環保性能,這標誌着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已經成熟。國外汽車廠商於1965年設計出了世界上首款氫能汽車,中國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輛氫能汽車。 [5] 

新能源汽車第四階段:純電動車市場化發展

1994年1月,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車進入測試階段。4年之後,技術上逐漸成熟的電動車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到1996年美國已經開始製造並銷售電動汽車。這是一家大型製造公司用現代化批量生產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電動汽車。2008年11月,純電動汽車迎來新的春天。包括歐美和中國在內的主要汽車市場國家紛紛將純電動汽車列為未來發展的主導方向。 [5] 

新能源汽車發達國家

關於新能源汽車,歐美各國在十九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關注,並進行了相關探索,在氫燃料、生物燃料等技術方面也已經有產品推出。金融危機肆虐之下,節能環保新能源成為各個國家的戰略選擇。市場推廣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政策規劃上,近年來,美、日、德等汽車工業強國先後發佈了關於推動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計劃。美國奧巴馬政府實施綠色新政,計劃到2015年普及1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日本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低碳革命”的核心內容,並計劃到 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下一代汽車”達到1350萬。德國政府在2008年11月提出未來10年普及1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並宣稱該計劃的實施,標誌德國將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顯然,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最早、最先進的美日歐國家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因此通過美日歐來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是必然選擇。 [5] 

新能源汽車中國發展現狀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在車型配套、技術研發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方面發展迅速,在企業、技術和市場領域都有所突破。 [5] 
  • 企業發展現狀
中國本土的整車製造商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隻能通過自身擁有的資源尋求道路。各大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早已有之,而大規模地推出概念車和試運營則出現在 2009 年《規劃》的出台之後,各個汽車生廠商都投入到了新能源汽車爭奪戰中,各汽車產業大省吉林、安徽、廣東、湖南等地政府也紛紛跑馬圈地,並出台政策鼓勵當地大型車企建立新能源汽車基地,試圖獲得政策給予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國已有近百家汽車企業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當中。不僅是汽車生產廠家,能源供應商、配套設施建設企業和技術研發企業也投入到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的熱潮之中。由國資委牽頭,中央企業組建的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於 2010年8月18日成立, 各大集團的紛紛介入標誌着技術口徑將更加統一,企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大。 [5] 
  • 技術發展現狀
中國從“十五”時期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科技規劃,“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中國先後投入20.4億元科研經費,實施“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10年間,共設立相關課題500多項,持續鼓勵自主研發電動汽車和其它節能新能源汽車發展,形成了以純電動車、油電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電動汽車研發格局。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科技攻關,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已經建立起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和整車集成技術,開發出系列化規模應用產品,總體水平位於國際前列。 [5] 
在推動電動汽車研發進展的同時,中國還積極推進“人才、專利、標準”戰略,力求在未來競爭中取得話語權。僅在科技計劃執行中,已申請專利2881項,其中發明專項1635項,頒佈電動汽車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42項。然而,在新能源技術上中國與國外還未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汽車鋰電池、驅動電機、動力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上,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 [5] 
  • 市場發展現狀(含市場保有量、產量、銷量)
中國傳統汽車工業市場狀況良好,表現在汽車產銷量增長迅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2010年國產汽車產銷統計。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雙超1800萬輛,高於2009年的1300萬輛,同比增長創歷年最高,乘用車產銷第二次超過1000萬輛,商用車總體呈良好表現。2010年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中國蟬聯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消費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慢慢啓動,截止到2011年1月,中國已售出新能源汽車共33萬輛,其中80%為混合電動車,同時國外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累計銷量為16萬輛。另外部分汽車企業研發出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陸續投放到試點城市做推廣。 [5] 
2020年,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編著的《中德電動汽車合作發展報告》正式發佈。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自2015年起,連續五年產銷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銷售120.6萬輛。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17萬輛,佔國內汽車保有總量的1.16%;中國充電樁保有量共132.1萬台,其中公共充電樁55.8萬台,私人充電樁76.3萬台。德國方面,電動汽車也進入高速發展期,已於2019年上半年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在全球範圍,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20萬輛,較2018年增長10%,市場佔有率為2.5%,創下歷史新高 [14] 
截至2021年5月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2021年後5年至8年,中國將有大量國IV標準及以下的在用車輛逐步面臨淘汰替換,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5年電動汽車產銷增速預計將保持在40%以上。 [15] 
2021年11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表現突出,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均為1.3倍,市場需求仍旺盛。 [18] 
2021年12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在四川宜賓召開的“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峯會”上表示,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2021全年銷量有望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60%。 [19] 
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367.7萬輛,比上年增長152.5%。
2022年4月7日,公安部公佈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2億輛,其中汽車3.07億輛,佔機動車總量的76.37%;機動車駕駛人4.8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50億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輛。 [24] 
2022年4月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已經累計推廣1033萬輛,突破了一千萬輛的大關。 [26] 
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2倍。 [29] 
截至2022年6月底,據公安部統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 [28] 
2022年10月8日消息,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前三季度新註冊登記371.3萬輛。截至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佔汽車保有量的3.65%。 [33] 
2022年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創月度歷史新高,分別達到76.2萬輛和71.4萬輛,同比增長87.6%和81.7%,市場佔有率上升至28.5%。2022年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548.5萬輛和528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4%。 [35] 
2022年10月,據新華網報道,在二十大第五場記者招待會上,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表示,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居世界第一。 [3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36] 
2023年1月29日消息,上海市2022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94.5萬輛,全年新註冊登記32.7萬輛。 [37] 
2023年1月消息,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出口增長點,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其中,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5.3萬輛,環比增長5.5%。 [38] 
2023年2月15日,《三秦都市報》報道稱:據乘聯會獲悉,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超過第二名上海的99萬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 [40] 
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00.3萬輛,比上年增長90.5%。 [41] 
2023年4月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高層論壇上提到,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佔到全球銷量的61.2%。 [44] 
2023年7月3日,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駛下生產線,標誌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23年1月—5月,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11%,累計產量達81萬輛,在全國總產量中的佔比進一步攀升,達到28.59%。 [48] 
2023年7月8日公安部發布,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佔汽車總量的4.9%,上半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312.8萬輛,同比增長41.6%,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新註冊登記量佔汽車新註冊登記量的26.6%,全國目前有88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41個城市超過200萬輛,24個城市超過3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重慶、上海、蘇州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49] 
2023年7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2.4%。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突破2000萬輛。 [51] 
2023年11月,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預測,10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9萬輛左右。宏觀來看,隨着中國經濟回暖,以及國家政策在促消費領域持續加碼,2023年以來,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延續強增長走勢。 [53] 
2023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產銷突破900萬輛,市場佔有率超過30%,汽車出口再創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萬輛 [55] 
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的30.25%,與2022年相比增加207萬輛,增長38.76%,從2019年的120萬輛到2023年的743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 [57] 
  • 新能源汽車配套環境
截至2021年4月,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6.5萬座、換電站644座,各類充電樁187萬個,建成覆蓋176個城市、超過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 [15] 
2021年12月,山東首個8英寸高功率芯片生產項目完成全線設備調試在濟南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順利通線。該項目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補齊了芯片產業應用領域一塊重要短板,有助於解決“卡脖子”難題,緩解缺芯造成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不足問題。 [21] 
2023年1月,在優化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方面,明確制定實施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研究二手新能源車檢測和評估標準。 [39]  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1.1倍。 [45] 
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的30.25%,與2022年相比增加207萬輛,增長38.76%。 [59] 
2024年1月,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0%、30.3%、28.5%。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0.52%。 [58]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944.3萬輛,比上年增長30.3%。 [60] 
2024年3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和9.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6.3萬輛和88.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5.3%。 [64] 

新能源汽車發展挑戰

綜合考慮多項因素,《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透露出短期發展混合動力車,並以此為過渡,長期發展純電動汽車的信號。根據現實情況,能進入到量產規模的新能源車只有混動和純電動兩類車。 [5]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效應弱

從傳統汽車工業到新能源汽車興起,中國汽車產業始終沒有擺脱散而亂的普遍現狀,產業內規模經濟效應不明顯。中國領土幅員遼闊,各地企業形態差異較大,市場監管力度有限,雖然進行過多次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資源整合,但是不能從根本上形成美國式的3家汽車廠商市場佔有率90%以上的規模效應。新能源汽車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才投入,在缺乏產業規模效應的條件下,各家企業各自“閉門造車”容易形成技術標準不一致、產業發展步伐不統一等問題,這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格局形成和後續發展。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逐利、爭補貼而引發的一哄而上和“產能過剩”。北京、廣州、重慶、湖北、上海等地都已相繼成立了地域性的汽車產業聯盟。聯盟內的成員密切配合,但聯盟之間則鮮有往來,並形成了諸侯割據的局面。 [5] 

新能源汽車成本價格過高

汽車成本決定價格,價格決定市場,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中,國產純電動汽車的價格都不高,購買純電動車對消費者來説已經不存在價格問題,價格偏高的是混合動力車。 [5] 
據瞭解,2009 年,美國市場的混合動力車銷售量為29.03萬,佔美國所有車型銷量的2.8%。國內混合動力車汽車產業化和市場推廣方面與先進汽車國家相比差距明顯,主要還是因為價格過高,抑制了許多人的購買慾望。正如瓦格納所説,如何能把混合動力車的成本降低到普通用户能夠負擔的水平,這才是混合動力車所要面臨的問題,畢竟價格也是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5] 
目前國內市場在售的混合動力車型中混合動力汽車的售價平均要比相同排量的內燃機驅動汽車至少高出30%。如果一輛傳統轎車售價為10萬,相同排量的混合動力車13萬,按轎車年行駛里程3萬公里計算,如果油價為10元/升,那麼混合動力車的節能效益能達到2萬,需要4.3年,油價越低迴收期越長,而普通消費者可接受回收期為1.5年。 [5] 

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時間短

相比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看起來前途更加光明。不僅僅因為純電動車近乎零排放的環保標準,更大原因在於其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低,在價格上已經能與傳統汽車相媲美。純電動車售價大多不超過10萬元,有些甚至低於同排量的燃油汽車。由於完全採用電力供能系統,純電動汽車使用成本較混合動力車低。按某款純電動車公佈的數據,百公里行駛耗電12度,依照0.5元的電價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形車汽油車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價,成本是46.5元。相比之下,電動車的使用成本才是傳統汽油汽車的八分之一。加之純電動車比同級別的汽油車至少節約了 4/5 的使用成本,純電動車一上市就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推崇,所以能得到政府最高規模補貼,以及成為中國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產業化目標也就無可厚非。 [5] 
然而中國純電動車的發展仍然差強人意。原因在於中國電動汽車技術與國外技術相比仍有差距,尤其在純電動車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方面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表現在電池續航里程上與國外的差距比傳統汽車要大得多。國內電動車單次充滿續航里程僅有100公里左右,而國外純電動車動輒續航240公里,高一點配置的續航能力都在300公里以上。所以説,中國的電動車滿足上下班代步需要還行,對於歐美喜歡自駕遊等長距離需要的顧客來説還有一段差距。 [5] 

新能源汽車其他挑戰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其它挑戰主要來自替代品、跨國廠商技術優勢和尋租活動。在替代品的挑戰方面,目前中國傳統汽車產業處於快速成長期,行業利潤率較高,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並不迫切,除少數廠商外,國內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意願比國外同行偏低。跨國汽車廠商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相對成熟,其中部分廠商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產品投放於中國市場,國內汽車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加劇了跨國汽車廠商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壟斷。此外,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大量的財政投入,國家政策和相應的優惠措施如補貼、減税等可能會引發汽車廠商的尋租活動,導致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投入無法有效得到實施和發揮作用。 [5] 
此外,純電動車還存在電池問題和充電便捷性問題。電動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電池的問題,電池問題在於重量和使用壽命。電動車充電便捷性也是關乎其能否量產的重要因素。普通油箱容量50升的轎車加滿一箱油在 5、6分鐘之間。而電動車的充電時間能否控制在幾分鐘內是不確定的,某款電動車在專用充電站充電10分鐘才能充70%,在家用220V插座充滿則需要 6-7個小時。國內很多人的車子都停在地下停車場或者小區的停車位,很少有配套的充電插頭。在加油站裏設充電站是一個好的方式,但是電池充電時間要有保障,反覆充電之後電池的使用壽命長短也是未知數。 [5] 

新能源汽車政府管理

新能源汽車市場監管發佈公告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對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等11個城市機動車檢測收費情況進行了抽查,發現部分城市在純電動汽車檢測收費中不列明具體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將不應收取的“尾氣檢測費”打包進年檢費一併收取。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規範新能源汽車檢測收費,維護機動車檢測服務市場秩序,減輕羣眾負擔,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16] 
一、各機動車檢測機構要嚴格按照《價格法》《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等有關規定,規範價格收費行為。對於可分解為多個項目和標準的服務,應當明確標示每一個項目和標準,禁止混合標價或者捆綁銷售。對機動車檢測不區分環保檢測、安全檢測等具體服務項目,採取打包收費、“一口價”等收費形式的,屬於捆綁銷售,違反明碼標價相關規定。 [16] 
二、各機動車檢測機構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結構特點,設立真實合理的檢測收費項目,列明服務內容,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不得就未真實提供的服務收取費用。 [16] 
三、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機動車檢測檢驗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哄抬價格、串通漲價、不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16] 
四、行業協會要加大指導力度,發揮好政策宣傳、溝通協作、指導引導作用,強化行業自律。 [16] 
五、鼓勵和支持羣眾積極監督價格違法行為,及時通過全國12315平台或者熱線投訴舉報。 [16] 

新能源汽車指導意見

2022年4月,工信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強化數據安全保護。企業要切實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建立健全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安全。企業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處理活動,以及數據出境安全管理。 [23] 

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

《關於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顯示,2023年將研究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新能源汽車等消費。 [42] 
計劃報告提出,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穩定汽車等大宗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予以支持,持續開展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引導培育信息消費。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景區、旅遊城市和綠色商場示範創建,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和消費。 [42] 
2023年6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税政策,時至6月21日明確新能源汽車購置税優惠政策正式靴子落地。6月21日,財政部、税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發佈《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税減免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了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減免政策再延續四年。這已經是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税政策第四次延期,但不同於前三次,這次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減免設置了減免額度。
《公告》中提到,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税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税,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税額不超過1.5萬元。 [46] 
2024年4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佈了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而此前政策對這兩項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的限制分別為80%、85%。此次變化意味着,將有可能出現真正合規的“零首付購車”。 [63] 

新能源汽車研究報告

2023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涉新能源汽車案件審理情況併發布《新能源汽車案件審判觀察》專項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法院近五年來審理的3000多件涉新能源汽車案件中,因電池系統故障,動力、制動系統故障問題引發的糾紛佔產品質量類案件的五成左右。 [43] 
2023年上半年,620種產品中有331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汽車1310.3萬輛,增長6.1%,其中新能源汽車361.1萬輛,增長35.0%。 [50] 
截至2023年9月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前三季度新註冊登記519.8萬輛。截至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佔汽車保有量的5.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401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6.9%。2023年一至三季度,全國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519.8萬輛,同比增長40%,佔汽車新註冊登記量的28.6%,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分別為144萬輛、170.9萬輛、204.9萬輛。 [52]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產銷突破900萬輛,市場佔有率超過30%,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汽車出口再創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萬輛,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快速增長。 [5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