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看雲集

(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看雲集》為我國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先生的散文集,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水裏的東西、案山子、冰雪小品選序、文字的魔力、村裏的戲班子等作品。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筆生動流暢,看似散亂無章卻內含精巧絕倫,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藝術性及可讀性。書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會使您回味無窮。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周作人散文無論內容還是寫法都醖釀着一個重大轉變, “1929年幾乎全不把筆”,或許亦與此有關;《看雲集》即寫於這一轉變過程之中,可以説這是一部過渡期的作品。 [1] 
中文名
看雲集
作    者
周作人
出版時間
2002年1月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頁    數
148 頁
類    別
散文集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看雲集內容簡介

《看雲集》:把過去兩年的文章蒐集起來,編成一冊書,題《看雲集》。光陰荏苒大半年了,書也沒有印出來,序也沒有做得。書上面一定要有序的麼?這似乎可以不必,但又覺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是可以有,雖然不一定是非有不可。我向來總是自己作序的,我不曾請人家去做過,除非是他們寫了序文來給我,那我自然也是領情的,因為我知道序是怎樣的不好做,而且也總不能説的對或不錯,即使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寫一篇小小的小序。自己寫呢,第一層麻煩着自己比較不要緊,第二層則寫了不好不能怪別人,什麼事都可簡單的了結。嘮叨的講了一大套,其實我只想説明序雖做不出而還是要做的理由罷了。

看雲集目錄

看雲集 看雲集
禮讚娼女禮讚
啞巴禮讚
麻醉禮讚
草木蟲魚
兩株樹
水裏的東西
案山子
關於蝙蝠
偉大的捕風
吃菜
志摩紀念
文學論譯本
重刊霓裳續譜序
冰雪小品選序
棗和的序
中人譯本序
專齋隨筆
古希臘擬曲
薔薇頰的故事
六擁護達生編等
七介紹政治工作
八論剽竊
十論罵人
村裏的戲班子
關於徵兵

看雲集選文欣賞

金魚 選自《看雲集》
--草木蟲魚之一
我覺得大下文章共有兩種,一種是有題目的,一種是沒有題目的。普通做文章大都先有意思,卻沒有一定的題目,等到意思寫出了之後,冉把全篇總結一下,將題目補上。這種文章裏邊似乎容易出些佳作,因為能夠比較自由地發表,雖然後寫題目是一件難事,有時競比寫本文還要難些。但也有時候,思想散亂不能集中,不知道寫什麼好,那麼先定下一個題目,再做文章,也未始沒有好處,不過這有點近於賦得,很有做出試帖詩來的危險罷了。偶然讀英國米尼(A·A·Milne)的小品文集,有一處曾這樣説,有時排字房來催稿,實在想不出什麼東西來寫,只好聽天由命,翻開字典,隨手抓到的就是題目。有一回抓到金魚,結果果然有一篇金魚收在集裏。我想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也就來一下子,寫一篇金魚試試看,反正我也沒有什麼非説不可的大道理,要儘先發表,那麼來做賦得的詠物詩也是無妨,雖然井沒有排字房催稿的事情。
説到金魚,我其實是很不喜歡金魚的,在豢養的小動物裏邊,我所不喜歡的,依着不喜歡的程度,其名次是叭兒狗,金魚,鸚鵡。鸚鵡身上穿着大紅大綠,滿口怪聲,很有野蠻氣,叭兒狗的身體固然大小,還比不上一隻貓,(小學教科書上卻還在説,比狗小,狗比貓大!)而鼻子尤其聳得難過。我平常不大喜歡聳鼻子的人,雖然那是人為的,暫時的,把鼻子聳動,並沒有永久的將它縮作一堆。人的臉上固然不可沒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種感情--自然,戀愛與死等可以算是例外,無妨有較強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樣掀起鼻子,露出牙齒,彷彿是要咬人的樣子。這種嘴臉只好放到影戲裏去,反正與我沒有關係,因為20年來我不曾看電影。然而金魚恰好兼有叭兒狗與鸚鵡二者的特點,它只是不用長繩子牽了在貴夫人的裙邊跑,所以減等發落,不然這第一名恐怕準定是它了。
我每見金魚一團肥紅的身體,突出兩隻眼睛,轉動不靈地在水中游泳,總會聯想到中國新嫁娘,身穿紅布襖褲,扎着褲腿,拐着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我知道自己有一種毛病,最怕看真的,或是類似的小腳。十年前曾寫過:一篇小文曰《天足》,起頭第一句雲:“我最喜歡看見女人的天足,”曾蒙友人某君所賞識,因為他也是反對“務必腳小”的人。我倒並不是怕做野蠻,現在的世界正如美國洛威教授的一本書名,誰都有“我們是文明麼”的疑問,何況我們這道統國,剮呀割呀都是常事,無論個人怎麼努力,這個野蠻的頭銜休想去掉,實在凡是稍有自知之明,不是誇大狂的人,恐怕也就不大有想去掉的這種野心與妄想。寸腳女人所引起的另一種感想乃是殘廢,這是極不愉快的事,正如駝背或脖子上掛着一個大瘤,假如這是天然的,我們不能説是嫌惡,但總之至少不喜歡看總是確實的了。有誰會賞鑑駝背或大瘤呢?金魚突出眼睛,便是這一類的現象。另外有叫做緋鯉的,大約是它的表兄弟罷,一樣的穿着大紅棉襖,只是不開權,眼睛也是平平地裝在腦袋瓜兒裏邊,並不比平常的魚更為鼓出,因此可見金魚的眼睛是一種殘疾,無論碰在水草上時容易戳瞎烏珠,就是平常也一定近視的了不得,要吃饅頭末屑也不大方便罷。照中國人喜歡小腳的常例推去,金魚之愛可以説宜乎眾矣,但在不佞實在是兩者都不敢愛,我所愛的還只是平常的魚而已。
想象有一個大池,--池非大不可,須有活水,池底有種種水草才行,如從前碧雲寺的那個石池,雖然老實説起來,人造的死海似的水窪都沒有多大意思,就是三海也是俗氣寒槍氣,無論這是哪一個大皇帝所造,因為皇帝壓根兒就非俗惡粗暴不可,假如他有點兒懂得風趣,那就得亡國完事,至於那些俗惡的朋友也會亡國,那是另一回事。如今話又説回來,一個大池,裏邊如養着,那最好是天空或水的顏色的,如鯽魚,其次是鯉魚。我這樣的分等級,好像是以肉的味道為標準,其實不然。我想水裏游泳着的魚應當是暗黑色的才好,身體又不可太大,人家從水上看下去,窺探好久,才看見隱隱的一條在那裏,有時或者簡直就在你的鼻子前面,等一忽兒卻又不見了,這比一件紅鼕鼕的東西漸漸地近擺來,好像望那西湖裏的廣告船,(據説是點着紅燈籠,打着鼓)隨後又漸漸地遠開去,更為有趣得多。鯽魚便具備這種資格,鯉魚未免個兒太大一點,但他是要跳龍門去的,這又難怪他。此外有些白鮮,細長銀白的身體,游來游去,彷彿是東南海邊的泥鰍龍船,有時候不知為什麼事出了驚,撥刺地翻身即逝,銀光照眼,也能增加水界的活氣。在這樣地方,無論是金魚,就是平眼的絆鯉,也是不適宜的。紅襖褲的新嫁娘,如其腳是小的,那隻好就請她在炕上爬或坐着,即使不然,也還是坐在房中,在油漆氣芙香或花露水氣中,比較地可以得到一種調和,所以金魚的去處還是富貴人家的繡房,浸在五彩的磁缸中,或是玻璃的圓球裏,去和叭兒狗與鸚鵡做伴侶罷了。
幾個月沒有寫文章,天下的形勢似乎已經大變了,有志要做新文學的人,非多講某一套話不容易出色。我本來不是文人,這些時式的變遷,好歹於我無干,但以旁觀者的地位看去,我倒是覺得可以贊成的、為什麼呢?文學上永久有兩種潮流,言志與載道。二者之中,則載道易而言志難。我寫這篇賦得金魚,原是有題目的文章,與帖括有點相近,蓋已少言志而多載道歟。我雖未敢自附於新文學之末,但自己覺得頗有時新的意味,故附記於此,以志作風之轉變雲耳。
十九年三月十日。
1930年3月10日作,選自《看雲集》①)
蝨子
--草木蟲魚之二
偶讀羅素所著《結婚道德》,第五章講中古時代思想的地方,有這一節話:
“那時教會攻擊洗浴的習慣,以為凡使肉體清潔可愛好者皆有發生罪惡之傾向。骯髒不潔是被讚美,於是聖賢的氣味變成更為強烈了。聖保拉説,身體與衣服的潔淨,就是靈魂的不淨。蝨子被稱為神的明珠,爬滿這些東西是一個聖人的必不可少的記號。”我記起我們東方文明的選手故辜鴻銘先生來了,他曾經禮讚過不潔,説過相仿的話,雖然我不能知道他有沒有把蝨子包括在內,或者特別提出來過。但是,即是辜先生不曾有什麼頌詞,蝨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位置也並不低,不過這似乎只是名流的裝飾,關於古聖先賢還沒有文獻上的證明罷了。晉朝王猛的名譽,一半固然在於他的經濟的事業,他的捉蝨子這一件事恐怕至少也要居其一半,到了20世紀之初,梁任公先生在橫濱辦《新民叢報》那時有一位重要的撰述員,名叫捫蝨談虎客,可見這個還很時髦,無論他身上是否真有那晉朝的小動物。
洛威(R·H·Lowie)博士舊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近著一本很有意思的通俗書《我們是文明麼》,其中有好些可以供我們參考的地方。第十章講衣服與時裝,他説起18世紀時婦人梳了很高的髻,有些矮的女子,她的下巴頦兒正在頭頂到腳尖的中間。在下文又説道:“宮裏的女官坐車時只可跪在台板上,把頭伸在窗外,她們跳着舞,總怕頭碰了掛燈。重重撲粉厚厚襯墊的三角塔終於滿生了蝨子,很是不舒服,但西歐的時風並不就廢止這種時裝。結果發明了一種象牙鈎釵,拿來搔癢,算是很漂亮的。”第二十一章講衞生與醫藥,又説到“18世紀的太太們頭上成羣的養蝨子。”又舉例説明道:
1393年,一法國著者教給他美麗的讀者六個方法,治她們的丈夫的跳蚤。1539年出版的一本書列有奇效方,可以除滅跳蚤,蝨子,蝨卵,以及臭蟲。”照這樣看來,不但證明“西洋也有臭蟲”,更可見貴夫人青絲上也滿生過蝨子。在中國,這自然更要普遍了,褚人獲編《堅瓠集》丙集卷三有一篇《須蝨頌》,其文曰:
王介甫王禹玉同伺朝,見蝨自介甫襦領直緣其須,上顧而笑,介甫不知也。朝退,介甫問上笑之故,禹玉指以告,介甫命從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輕去,願頌一言。介甫曰,何如?禹玉曰,屢遊相須,曾經御覽,未可殺也,或曰放焉。眾大笑。”我們的荊公是不修邊幅的,有一個半個小蟲在鬍鬚上爬,原算不得是什麼奇事,但這卻令我想起別一件軼事來,據説徽宗五國城,寫信給舊臣道,“朕身上生蟲,形如琵琶。”照常人的推想,皇帝不認識蝨了,似乎在情理之中,而且這樣傳説,幽默與悲感混在一起,也頗有意思,但是參照上文,似乎有點不大妥帖了。宋神宗見了蝨子是認得的,到了徽宗反而退步,如果屬實,可謂不克繩其祖武了。《堅瓤集》中又有一條“恆言”,內分兩節如下:
張磊塘善清言,一日赴徐文貞公席,食鰻魚蝗魚。厄人誤不置醋。張雲,倉皇失措。文貞腰捫一蝨,以齒斃之,血濺以上。張雲,大率類此。文貞亦解頤。
清客以齒斃蝨有聲,妓哂之。頃妓亦得蝨,以添香置爐中而爆。客顧曰,熟了。妓曰,愈於生吃。
這一條筆記是很重要的蝨之文獻,因為他在説明貴人清客妓女都有們蝨的韻致外,還告訴我們斃蝨的方法。《我們是文明麼》第二十一章中説:
“正如老鼠離開將沉的船,蝨子也會離開將死的人,依照冰地的學説。所以一個沒有蝨子的愛斯吉摩人是很不安的。這是多麼愉快而且適意的事,兩個好友互捉頭上的蝨以為消遣,而且隨復莊重地將它們送到所有者的嘴裏去。在野蠻世界,這種交互的服務實在是很有趣的遊戲。黑龍江邊的民族不知道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可以表示夫婦的愛情與朋友的交誼。在阿爾泰山及南西伯利亞的突厥人也同樣的愛好這個玩藝兒。他們的皮衣裏滿生着蝨子,那妙手的土人便永遠在那裏搜查這些生物,捉到了的時候,咂一咂嘴兒把它們都吃下去。拉得洛夫博士親自計算過,他的嚮導在一分鐘內捉到八九十匹。在原始民間故事裏多講到這個普遍而且有益的習俗,原是無怪的。”由此可見普通一般斃蝨法都是同徐文貞公一樣,就是所謂“生吃”的,只可惜“有禮節的歐洲人是否吞嚥他們的寄生物查不出證據”,但是我想這總也可以假定是如此罷,因為世上恐怕不會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不過史有團文,洛威博士不敢輕易斷定罷了。
但世間萬事都有例外,這裏自然也不能免。佛教反對殺生,殺人是四重罪之一,犯者波羅夷不共住,就是殺畜生也犯波逸提罪,他們還注意到水中土中幾乎看不出的小蟲,那麼對於蝨子自然也不肯忽略過去。《四分律》卷五十《房舍鍵度法》中雲:
“於多人住處拾蝨棄地,言不應爾。彼上座老病比丘數數起棄蝨,疲極,佛言應以器,若磊,若動貝,若敝物,若綿,拾著中。若蝨走出,應作筒盛。彼用寶作筒,佛言不應用寶作筒,聽用角牙,若骨,若鐵,若銅,若鉛錫,若竿蔗草,若竹,若葦,若木,作筒,蝨若出,應作蓋塞。彼寶作塞,佛言不應用寶作塞,應用牙骨乃至木作,無安處,應以縷繫着牀腳裏。”小林一茶(1763~-1827年)是日本近代的詩人,又是佛教徒,對於動物同聖芳濟一樣,幾乎有兄弟之愛,他的詠蝨的詩句據我所見就有好幾句,其中有這樣一首,曾譯錄在《雨天的書》中,其詞曰:
捉到一個蝨子,將它掐死固然可憐,要把它舍在門外.讓它絕食,也覺得不忍,忽然想到我佛從前給與鬼子母的東西,成此。
“蝨子啊,放在和我味道一樣的石榴上爬着。”
(注,日本傳説,佛降伏鬼子母,給與石榴實食之,以代人肉,因石榴實味酸甜似人肉雲。據《香子母經》説,她後來變為生育之神,這石榴大約只是多子的象徵罷了。)
這樣的待遇在一茶可謂仁至義盡,但蝨子恐怕有點覺得不合式,因為像和尚那麼吃淨素他是不見得很喜歡的。但是,在許多蝨的本事之中,這些算是最有風趣了。佛教雖然也重聖貧,一面也還講究--這你作清潔未必妥當,或者總叫作“威儀”罷,因此有些法則很是細密有趣,關於蝨的處分即其一冽,至於一茶則更是浪漫化了一點罷了。中國捫蝨的名士無論如何不能到這個境界,也決做不出像一茶那樣的許多詩句來,例如--
喂,蝨子呵,爬罷爬罷,向着春天的走向。
實在譯不好,就此打住罷。--今天是清明節,野哭之聲猶在於耳,回家寫這小文,聊以消遣,覺得這倒是頗有意義的事。
民國十九年四月五日,於北平
(附記)
友人指示,周密《齊東野語》中有材料可取,於卷十六查得《嚼蝨》一則,今補錄於下:
“餘負日茅檐,分漁樵個席,時見山翁野媪們身得蝨,則致之口中,若將甘心焉,意甚惡之。然挨之於古,亦有説焉。應侯謂秦工曰,得宛臨,流陽夏,斷河內,臨東陽邯鄲猶口中蝨。王莽校尉韓成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陳思王著論亦曰,得蝨者莫不喇之齒牙,為害身也。三人皆與時貴人,其言乃爾,則野老嚼蝨亦自有典故,可發一笑。”
我當推究嚼蝨的原出,覺得並不由於“若將甘心”的意思,其實只因蝨子肥白可口,臭蟲固然氣味不佳,蚤又大小一點了,而且放在嘴裏跳來跳去,似乎不大容易咬着。今見韓校尉的話,彷彿基督同時的中國人曾兩者兼嚼,到得後來才人心不古,取大而舍小,不過我想這個證據未必怎麼可靠,恐怕這單是文字上的支配,那麼跳蚤原來也是一時的陪綁罷了。
四月十三日又記。
(1930年4月作,選自《看雲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