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成

(秦漢之際諸侯王)

鎖定
韓成(?—公元前206年),生年不詳。姬姓,韓氏,名成,原為戰國時期的韓國宗室公子,封號“橫陽君”。秦末農民大起義,六國舊地趁機復辟,張良建議項梁樹立盟友共同反秦,於是將韓成扶立為韓王,稱“韓王成”。
後來項羽入關分封諸侯王,起初仍封他為韓王。不久項羽又以韓成未隨同入關及無戰功為藉口,不讓他就國,廢其王位,貶為列侯,奪其封地,並帶到彭城將他殺死。 [43-44] 
全    名
韓成
別    名
韓王成
封    號
橫陽君→韓王→穣侯
所處時代
戰國→秦朝
民族族羣
華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6年

韓成人物生平

韓成立為韓王

秦朝末年,各路反秦勢力並起,戰國時期列國舊地紛紛復辟稱王,當時齊國有王田儋、魏國有王魏咎、趙國有王趙歇、燕國有王韓廣 [28]  因楚王陳勝身死,楚上柱國項梁隨即在薛縣召開大會,薈集多方英豪共商大事。 [1-2] 
秦二世二年六月(公元前208年6月30日至7月28日期間) [33]  ,張良隨同劉邦到了薛縣,會見項梁。項梁等人共同擁立熊心登位為楚懷王,重建楚國社稷 [3-4]  此時六國之中僅剩韓國還沒有立王,張良於是勸諫項梁説:“您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後裔,而韓國的諸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良有才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國來助力。”項梁於是讓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 [5-6]  想讓韓成去安撫平定韓國舊地。 [21] 

韓成逡巡潁川

項梁讓張良擔任韓國司徒的職務,與韓成帶兵一千多人西進攻打韓國故地。秦國當初在消滅韓國之後,就將韓國原先的領地設置為潁川郡 [34-35]  韓成與張良在西進復國期間,每次一佔得幾座城邑,就又會被秦軍重新奪走,因此只能帶着軍隊遊走在潁川郡一帶流動作戰。 [7] 

韓成受助定韓

秦二世二年九月(公元前208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期間),項梁戰死 [8]  ,韓成投奔楚懷王 [31]  楚懷王熊心主掌大權 [9]  ,任命劉邦為征討秦國的西路主將。 [10] 
秦二世三年三月(公元前207年4月21日至5月20日期間), [11]  劉邦軍在西征途中相繼擊破趙賁 [32] 楊熊等秦將之後,從雒陽往南出轘轅山,張良帶着兵馬前來投奔劉邦,劉邦攻下韓國舊地十幾座城邑,擊敗楊熊的守軍。 [12]  劉邦攻取韓地陽城期間,讓張良憑藉韓國司徒的身份去招降韓國舊地,得到韓國王室後裔韓信(後來的韓王信,非“三傑”之韓信)的加入,並讓他擔任韓王成的將領。劉邦略定韓國一帶,讓韓王成留守韓國舊都陽翟,帶着張良繼續進軍,韓信(韓王信)也率領他的軍隊跟隨劉邦。 [13-14] 

韓成項羽分封

秦二世三年七月(公元前207年8月17日至9月15日期間),趙國相張耳的寵臣申陽率軍攻下河南地區(今洛陽一帶),並歸降了項羽的楚軍。 [15]  [17] 
漢元年正月(公元前206年2月11日至3月11日期間),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時,依舊將韓成封為韓王,繼續定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16]  由於申陽有攻下河南一帶並歸從楚軍入關的功勞,項羽就把原隸屬於韓國的河南地區拆分為河南國,封申陽為河南王,定都洛陽 [17]  [18-19] 

韓成身死彭城

漢元年四月(公元前206年5月10日至6月8日期間),各路諸侯在戲下罷兵,各自歸國就任。 [20]  張良返回韓國,項羽此時卻認為韓成個人沒有軍功,也沒有跟從楚軍入關 [27]  ,還讓張良去追隨漢王劉邦 [30]  所以不讓韓成回去就國,項羽帶着韓成一起去往東邊的西楚首都彭城 [22]  [24]  張良勸諫項羽説:“漢王燒燬棧道,已沒有返回關東的心思了。”又用齊王田榮造反的消息,上書報告項羽。項羽因此沒有再去憂心西邊的漢國,而是發兵往北攻打齊國。 [23] 
漢元年七月(公元前206年8月7日至9月4日期間),項羽不肯放回韓王成,把他廢為列侯 [27]  ,號為“穰侯”, [29]  最終在彭城將韓成殺害。張良於是逃跑,抄小路逃走歸順漢王劉邦。 [25]  韓成從被推舉為王到被殺身亡,總計稱王二十七個月。 [26] 

韓成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36] 秦楚之際月表 [28] 留侯世家 [37] 韓信盧綰列傳 [38]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 [39] 異姓諸侯王表 [40]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41] 張陳王周傳 [42]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居薛。
  • 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 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説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 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台。項梁號武信君。
  • 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説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
  • 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六月。【楚】楚懷王始,都盱台,故懷王孫,梁立之。【項】十,梁求楚懷王孫,得之民間,立為楚王。【漢】十,沛公如薛,共立楚懷王。【魏】十,咎自殺,臨濟降秦。【韓】韓王成始。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 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九月。【楚】四,徙都彭城。【項】十三,章邯破殺項梁於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齊】二,田假走楚,楚趨齊救趙。田榮以假故,不肯,謂“楚殺假乃出兵。”項羽怒田榮。【漢】十三,沛公聞項梁死,還軍,從懷王,軍於碭。【魏】魏豹自立為魏王,都平陽,始。
  • 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 1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 1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三月。【漢】[二十]攻開封。破秦將楊熊,熊走滎陽,秦斬熊以徇。
  • 1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餘城,擊破楊熊軍。
  • 1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 1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
  • 1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七月。【楚】三。【項】十一,項羽與章邯期殷虛,章邯等已降,與盟,以邯為雍王。【趙】二十。【齊】十三。【漢】二十四,降下南陽,封其守齮。【燕】二十四。【魏】十二。【韓】十五,申陽下河南,降楚。
  • 1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
  • 1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
  • 1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十二月。【楚】八,分楚為四。【項】十六,至關中,誅秦王子嬰,屠燒咸陽。分天下,立諸侯。【趙】二十五,分趙為代國。【齊】十八,項羽怨榮,殺之,分齊為三國。【漢】二十九,與項羽有郄,見之戲下,講解。羽倍約,分關中為四國。【燕】二十九,臧荼從入,分燕為二國。【魏】十七,分魏為殷國。【韓】二十,分韓為河南國。
  • 1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
  • 2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
  • 2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故地。
  • 2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
  • 2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説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 2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
  • 2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
  • 2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義帝】七。【楚】六。【項】(空格)【衡山】六。【臨江】六。【九江】六。【常山】六。【代】三十二。【臨菑】二。【濟北】六,田榮擊殺安。【膠東】屬齊。【漢】七月。【雍】六。【塞】六。【翟】六。【燕】六。【遼東】三十六。【西魏】二十四。【殷】六。【韓】二十七,項羽誅成。【河南】六。
  • 2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侯。
  • 28.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29.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漢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之國,更封為穰侯,後又殺之。
  • 30.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初,項梁立韓後公子成為韓王,張良為韓司徒。羽以良從漢王,韓王成又無功,故不遣就國,與俱至彭城,殺之。
  • 3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項梁敗死定陶,成奔懷王。
  • 3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西至開封,擊趙賁軍,破之,圍趙賁開封城中。
  • 33.    萬年曆 - 實用附錄 - 通識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34.    司馬遷·《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第三》:十七,內史騰擊得韓王安,盡取其地,置潁川郡。華陽太后薨。
  • 35.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時期·山東南部諸郡》: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7-8
  • 36.    史記.項羽本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37.    史記.留侯世家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38.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39.    漢書.高帝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40.    漢書.異姓諸侯王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41.    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42.    漢書.張陳王周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0]
  • 43.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764-765頁
  • 44.    段國超、丁德科 主編.《史記人物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第28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