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是半翅目臭蟲科臭蟲屬昆蟲,
[4]
又名木蚤、牀蝨、壁蝨。
[5]
成蟲蟲體背腹扁平,呈卵圓形,紅褐色,遍體生有細毛;頭部兩側有1對突出的複眼;觸角能彎曲的有4節,末2節較細;口器為刺吸式,下唇分3節;前胸背板大而明顯,其前緣有一凹陷,頭部即嵌在凹陷內,側緣呈弧形,後緣向內微凹;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雌蟲腹部後端鈍圓,末端有生殖孔;雄蟲腹部後端窄而尖。成蟲壽命通常為9—18個月。
[6]
- 外文名
- bedbug
- 別 名
-
木蚤
目蝨
牀蝨
壁蝨 - 中文學名
- 臭蟲
- 界
- 動物界
- 門
- 節肢動物門
- 綱
- 昆蟲綱
- 目
- 半翅目
- 科
- 臭蟲科
- 屬
- 臭蟲屬
- 分佈區域
- 世界性分佈
- 特 徵
- 以吸血為生
臭蟲形態特徵
編輯臭蟲成蟲
臭蟲卵
臭蟲若蟲
臭蟲生活史
編輯臭蟲為不完全變態,其發育過程分為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
[1]
臭蟲卵
臭蟲產出的卵藉助於副腺分泌液,牢固地粘附於板縫、牆縫、牀蓆的縫隙或糊牆紙的皺褶等棲息場所;初卵為乳白色,漸變黃色,5-6枚一堆,卵期受温度影響:35-37℃為5-6d;22-26℃為8-9d;16-19℃為21-22d;低於7℃不孵化。
[1]
臭蟲若蟲
若蟲自卵冠孵出即吸血,每次吸血6-9min。其形似成蟲,但體小,且無翅基,生殖器官發育不全。若蟲分5齡,每吸血一次蜕一次皮,平均每隔4-6d蜕皮1次,經5次蜕皮。若蟲初為黃白色,隨齡期增長個體漸大,色變深,後變為紅棕色,約需20-30d發育為成蟲。
[1]
臭蟲成蟲
若蟲發育為成蟲1-2d後即行交尾,雌蟲交尾後3-4d後吸血產卵,從卵到成蟲的整個發育過程,在温度適宜條件下(35-37℃)約35d左右,一年可繁殖5-6代(寒冷地區約3-4代),成蟲壽命一般為1年左右。
[1]
臭蟲生態習性
編輯臭蟲吸血
臭蟲吸血前後對比(2張)
臭蟲耐餓
大家知道,蝨子寄生於人體上,它不離開人體,隨時吸血。而臭蟲只有吸血時才接近人體,吃飽就離開。如果臭蟲沒有機會遇到人,它只好捱餓,在温度較低、濕度較大的環境裏,通常成蟲能耐餓6-7個月,甚至可達1年以上;若蟲也能耐餓2個多月。
[1]
臭蟲產卵
臭蟲活動規律
臭蟲棲息場所
臭蟲季節消長
臭蟲分佈範圍
編輯臭蟲調查方法
編輯臭蟲人工小時法
臭蟲單位面積計數法
選擇一定數量的牀鋪、牆面等表面,以每平方米表面,所發現或捕獲的臭蟲數為密度。單位為:只/m2。
臭蟲牀板震動法
臭蟲痕跡查看法
臭蟲調查詢問法
臭蟲用犬檢查臭蟲
過去,國內外廣泛用訓練有素的檢查犬檢查毒品、追蹤逃犯、尋找爆炸物等領域。如今,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已經使用檢查犬對臭蟲進行檢查。雖然檢查犬的檢查結果主要受到犬的注意力、臭蟲藏匿的位置、環境温度和氣流等因素的影響,但由於犬的嗅覺範圍遠遠超過視覺範圍,因此,憑藉犬靈敏的嗅覺進行檢查可以彌補目視檢查的不足。
[1]
研究證明在臭蟲數量非常少的情況下(實驗時只放1只臭蟲),即使宿主尚未察覺到被臭蟲叮咬或臭蟲隱藏在肉眼難以看見的縫隙裏,訓練有素的檢查犬都能檢出,並能從德國小蠊、歐美散白蟻和佛羅里達弓背蟻中分辨出臭蟲,陽性指示率為97.5%,假陽性率為0。訓練有素的檢查犬還能從死臭蟲、蜕皮和排泄物中分辨出活臭蟲和活蟲卵,其陽性指示率為95%,臭蟲排泄物假陽性率為3%。另外,檢查犬的工作效率遠高於專業檢查人員,如常規檢查一間標準客房,專業檢查人員至少需要15min,而檢查犬隻需2-3min;檢查250個座位的劇院,檢查犬需要20min就能100%檢查出藏匿的臭蟲和蟲卵。因此,檢查犬在洗衣房、影劇院、會場、學校、辦公樓等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中尋找臭蟲定位上比目視檢查更實用、更高效。
[1]
臭蟲猖獗原因
編輯專家們認為,臭蟲之所以越來越猖獗,主要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臭蟲擴散方式
編輯臭蟲的擴散方式有兩種:主動擴散和被動擴散。主動擴散是臭蟲通過爬行擴散到新的地點。其採用的通道之一是樓道。在高層公寓樓內進行的標記釋放試驗表明,臭蟲可從一個公寓爬行到相鄰(左側、右側、樓道對面及樓下)的公寓,14-15d後探測到的擴散率為0.0%-5.0%,臭蟲在一個公寓內的不同房間之間也有頻繁的活動。5齡若蟲和成蟲是熱帶臭蟲的主要擴散者,飢餓的較不飢餓的活動更頻繁;如果只觀察到成蟲和老熟若蟲,説明該區域為新發生區,應儘早防治,防止其擴散。被動擴散是臭蟲隨被侵染的物品等擴散到新地點。例如務工人員因產業轉移將臭蟲隨行李物品從廣東省東莞市帶到福建省寧德市。對美國190户遭受臭蟲危害且相信知道臭蟲來源的居民訪問發現,57%的是從鄰居傳入,37%的是從舊傢俱、居民間訪問或公共場所傳入,説明兩種擴散方式都常見。臭蟲主動擴散的距離很短,僅為幾米到幾十米,長距離傳播要靠被動擴散。臭蟲在全球不同地區重新出現的原因之一被認為是臭蟲種羣隨人類遷移長距離擴散到其他地區,從而導致其重現。
[2]
臭蟲危害方式
編輯臭蟲的蜕皮(幼蟲)和繁殖(成蟲)都需要以吸血為食。儘管從臭蟲身上分離出包括乙肝病毒、抗生素抵抗的細菌在內的多種病原體。但是還沒有證據顯示臭蟲是一些病毒、細菌原生動物的載體,因此具有較小的醫學重要性,臭蟲叮咬令人討厭它既可能是很小刺激,也可能是快速或遲發的免疫反應,甚至是嚴重的過敏症。精神健康也是公共健康的一部分,媒體報道了不計其數的與臭蟲有關的精神健康問題。其中包括,臭蟲作為社會心理學壓力之一,會導致噩夢、失眠、焦慮、抑鬱症、社會隔絕,甚至自殺等事件。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美國環境保護署認為臭蟲是一種“嚴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害蟲,並且會在全美引起公共衞生問題。
[3]
臭蟲潛在的傳播媒介
儘管臭蟲長期被疑為有傳播40餘種人類疾病的可能,但至今鮮有這種昆蟲作為生物性或機械性傳播媒介的證據。另外,雖然用實驗方法可使臭蟲感染多種病原,但至今尚未能證實在自然條件下臭蟲能夠傳播疾病,也未見由臭蟲叮咬造成感染的報道,看來需積累充分證據才能作出結論。
[1]
臭蟲對經濟影響
由於臭蟲對人類和環境所造成影響不一,所採取的控制措施不同,尚沒有統一準確計算的方法,無法估算臭蟲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酒店服務業為例,由臭蟲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通常包括增加洗滌的費用、更換傢俱與牀上用品、房間徹底清潔與裝修、負面媒體報道所造成的收入減少以及索賠、訴訟所產生的相關費用等。
[1]
臭蟲吸血騷擾
臭蟲對人類普遍的危害是吸血騷擾。多數人被臭蟲叮咬後瘙癢難忍,有的紅腫數日不退。另外,印度報道臭蟲嚴重侵害後會引起缺鐵性貧血,以及還有報道認為臭蟲糞便可能引起哮喘。我國經調查,室內傢俱染蟲程度均以牀鋪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條件改善,以及對臭蟲有特效藥物的應用,在我國臭蟲的危害一度已被控制在極低水平。但是,近年來又有復燃的趨勢,特別是監獄、看守所、民工宿舍等。
[1]
臭蟲防治方法
編輯我國20世紀50-60年代飽受臭蟲侵害的地區很多,當時對臭蟲的防治多行於民間。有組織地開展臭蟲防治,始於20世紀的70年代後期,尤其是1979年蟑螂臭蟲科研防治學組成立後,在全國開展了以普查、普治為主的臭蟲防治工作,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和豐富經驗,並有南京、上海、杭州、哈爾濱、武漢和長沙等,許多城市先後跨入全國或省愛衞會命名的創建滅臭蟲先進城區的行列。但是,由於臭蟲即使全年不吸血也能生存,且繁殖速度驚人,能在任何地方隱匿,對常用殺蟲劑又產生抗藥性,給防治工作帶來困難,連專業人員也感到棘手。美國一項在線調查表明:有58%的專業人員認為臭蟲難控制,其次是螞蟻(24%)和蜚蠊(14%),尚無一種根治的良方。
[1]
臭蟲防治原則
臭蟲環境防治
在農村中,要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以炕、牀、卧室清潔衞生、明亮通風的移風易俗的活動,可用油灰、石膏、水泥、封堵牆面、頂柵和各種坐、卧具的縫隙,預防臭蟲的棲息和孳生。在環境防治中應重點關注的場所,一是在城市:要關注人羣聚集的民工宿舍、建築工地、中外資企業的集體宿舍;關注軍營、醫院、敬老院、看守所、遣送站、監獄等特殊單位;關注公共浴室、桑拿、足浴、影劇院、小旅館等特殊行業;關注客輪、綠皮火車車廂、長途卧鋪大巴等交通工具及候車、候船室的臭蟲侵害。二是在農村:要關注貧困農户、孤寡老人的住宅和鄉村人羣聚集的學生宿舍、醫院診所、理髮店等場所的臭蟲防治。
[1]
臭蟲物理防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基本消失的臭蟲如今又一次“爆發”,因擔心噴灑殺蟲劑在牀墊上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為此,美國殺蟲劑管理行業在積極推動諸如高温、冷凍、蒸氣等殺蟲方法的研究,以期根除臭蟲。
[1]
沸水澆燙:臭蟲不耐高温,可用開水將蟲卵和成蟲全部燙死,對有臭蟲孳生的牀架、牀板等用具可搬至室外,用裝有沸水的水壺口對準縫隙,緩慢移動澆燙,務必使縫隙處達到高温,以燙死臭蟲及其卵,對孳生有臭蟲的衣服、蚊帳,可用開水浸泡。
[1]
蒸汽噴灌:可用各種蒸汽發生器,借蒸汽壓力使從噴頭的小孔噴出,以燙殺縫隙內的臭蟲和蟲卵。
[1]
臭蟲化學防治
一旦臭蟲建立了種羣,使用物理方法是很難達到清除的目的,此時需要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並在處理前,應注意合理選擇殺蟲劑。噴施藥劑時應着重對牀縫、草蓆四周、賬角、桌椅及牆的縫隙等臭蟲隱匿場所進行噴灑,噴灑後關閉門窗,密閉3-4h效果則更好。
[1]
近年來,美國、英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的研究證明,存在的臭蟲對擬除蟲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類殺蟲劑均有抗藥性。澳大利亞對註冊的殺蟲劑進行了抗藥性研究,結果表明臭蟲的抗藥性由小到大依次為:有機磷<第四代擬除蟲菊酯類(如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氨基甲酸酯類<第三代擬除蟲菊酯類(如氯菊酯等)<天然除蟲菊酯。
[1]
由於有機磷類殺蟲劑有難聞的氣味、可使織物褪色等特性,限制了其使用的場所,因此,在考慮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時,建議添加增效劑,以提高殺蟲效果。
[1]
另外,由於臭蟲對擬除蟲菊酯類等殺蟲劑的抗藥性,促使各國研究應用其他殺蟲劑,尤其是與擬除蟲菊酯類等殺蟲劑作用機理不同的藥劑,在美國使用能有效殺滅抗藥性臭蟲的殺蟲劑有:溴蟲腈和硅藻土等。
[1]
我國研究推廣應用的殺蟲劑主要有:
滅臭蟲藥紙:該產品以有機磷為有效成分,再加上增效劑,由蘭州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研製,效果可靠,使用方便。使用方法為,先把牀上的被褥捲起,然後把藥紙鋪在牀板上,再把被褥放回原處即可。如果牆壁上有臭蟲時,好把藥紙在牀板與牆壁接觸的地方向上摺疊10cm,這樣有利於臭蟲來回爬行時接觸藥紙,提高殺蟲效果。藥紙的有效時間達260天。
[1]
臭蟲特殊對象處理
在臭蟲防治過程中,由於交通工具(尤其是航空器)以及牀墊、衣物等有其特殊性,應予以重視,確保安全。
交通工具處理:國外已從國際航班和郵輪等交通工具中發現臭蟲,而國內尚未在入境航空器中發現,但從入境的船舶中已有發現,且蟲患程度嚴重,應引起重視。世界衞生組織推薦在航空器中使用的殺蟲劑只有氯菊酯和右旋苯醚菊酯,但對臭蟲的滅效不佳。這就意味着對航空器的處理依賴於物理方法,包括真空吸取和蒸氣處理。在美國和英國,已用熱處理對整機進行處理,由於臭蟲可能隱匿在航空器內的縫隙中,為達到效果,要求航空器內中心温度控制在52-56℃,時間為1-3.5h。對於蟲患嚴重的船舶、列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使用硫酰氟進行燻蒸處理。
[1]
牀墊和席夢思處理:以往常採用暴曬的方法對牀墊和席夢思進行處理,但澳大利亞等國家常採用無縫牀墊或席夢思套的方法進行處理。這種牀套採用堅固防水面料製作,套口採用防臭蟲鑽出的緻密拉鍊,內有防叮咬的膜,這樣既能防止臭蟲叮咬,又能防止臭蟲逃出,長時間使用也能將臭蟲餓死(12個月以上)。國外已有此類商品供應。衣物和牀上用品的處理:對衣物和牀上用品的處理,通常不使用殺蟲劑直接處理可能有臭蟲孳生的衣服或牀單、被褥、枕頭等牀上用品,而是使用物理方法。新研究表明:採用容量3.2kg的家庭用洗衣機“加温模式”,加熱使水温至40℃時進行洗滌,雖能有效殺滅成蟲和若蟲,但對蟲卵的殺滅率只有70%-80%;而採用60℃的熱水進行洗滌,均能有效殺滅各生活期的臭蟲。此外,也可使用冷凍法,研究表明,將各生活期的臭蟲暴露在-17℃的冰櫃中,全部殺滅只需2h;而將2.5kg鬆散的乾衣物放入冰櫃,從常温降至-17℃需要8h,即殺滅臭蟲至少需要10h,物品越多,所需時間就越長。因此,對衣物和牀上用品進行處理時,要注意物品的耐温情況和數量,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和持續時間。
[1]
臭蟲相關故事
編輯越戰中臭蟲成了轟炸機的導航器。在越南戰爭期間,臭蟲也被派上了戰場。1972年春,美國發動了“後衞”一號戰役。北越通過隱蔽的“胡志明小道”給南方的戰友送彈藥,通常擔心美國飛機的空襲,因美軍用飛機把許多身背超微型無線電發射器的“臭蟲偵察兵”“空降”到叢林中,當臭蟲嗅着汗味爬到越軍官兵身上吸血時,背上的發射器發出信號,美軍的轟炸機就按着臭蟲發出的信號進行轟炸。
[1]
- 參考資料
-
- 1. 臭蟲防治研究進展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8-02]
- 2. 臭蟲的再猖獗、生物學及防治研究進展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8-02]
- 3. 臭蟲監測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8-02]
- 4. 劉增加主編,中國西北地區病媒生物物種名錄,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06,第134頁
- 5. 仲崇鑫,昆蟲 繪畫技法,新世界出版社,2017.04,第135頁
- 6. 劉彥,木蘭主編,人體寄生蟲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7,第227頁
- 7. 梁劍麗,昆蟲百科全書,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8.06,第156頁
- 8. 劉彥,木蘭主編,人體寄生蟲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7,第2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