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南戰爭

(二戰後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戰爭)

鎖定
越南戰爭,1961至1975年,美國對越南發動的侵略戰爭。越南戰爭是印度支那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名    稱
越南戰爭
地    點
越南老撾柬埔寨
參戰方
北越、南越,美國
結    果
美國敗退、北越獲勝,越南統一
發生時期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1954年7月,國際社會達成《日內瓦協議》。其中規定,越南北方和南方以北緯17°線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在規定時間內舉行自由選舉,實現和平統一。但美國違反協議精神,以遏制所謂“共產主義擴張”為藉口,於同年9月策劃建立東南亞條約組織,將越南南方、老撾、柬埔寨置於其“保護”下,扶植親美政權或極右勢力,阻撓和破壞三國的和平統一。
美國在越南南方扶持傀儡政權,給予經濟和軍事援助,派軍事顧問整訓軍隊,鎮壓民主進步力量。為反對美國干涉和國內獨裁統治,越南南方人民展開武裝鬥爭,於1960年12月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次年組建越南南方解放武裝力量。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美國特種部隊進入越南,發動由美軍事顧問指揮越南南方軍隊作戰、美特種部隊及支援部隊直接參戰的特種戰爭。
越南南方人民為抗議迫害,掀起大規模反獨裁鬥爭浪潮,南方解放武裝力量在北方支援下主動出擊,控制南方三分之二的地區。1964年,美國為扭轉不利局勢,製造北部灣事件,以此為藉口擴大戰爭,於次年出動地面部隊在峴港登陸,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泰國、菲律賓等國也相繼出兵,使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以“南打北炸”為基本特徵的局部戰爭。至1968年,侵越美軍兵力達到54萬餘人。越南北方派出人民軍南下,同南方軍民並肩作戰。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推出戰爭越南化政策,即通過軍事援助將戰爭任務逐步轉移給越南南部傀儡政權的軍隊,以使美軍從越南戰場脱身。1972年3月,越南北方人民軍發動春季攻勢,越過非軍事區開始戰略進攻。次年,美國被迫與越南南、北方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撤離越南,並承認越南的獨立和主權。1975年1月,越南人民軍發起了決定性攻勢,4月30日攻佔西貢。1976年7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共和國,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越南戰爭結束。
越南戰爭是冷戰背景下發生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美國使用了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進武器,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越戰期間,美國耗資2000多億美元,陣亡46266人,非戰鬥減員10326人,傷153311人,失蹤和被俘5486人。戰爭的失敗,使美國在美、蘇爭霸態勢中陷於被動,被迫收縮全球戰略。越南人民在中、蘇等國支援下,與老、柬人民並肩戰鬥,以傷亡200多萬人的代價,實現了國家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