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黃丸

(中藥)

鎖定
用於治療肝腎陰虛,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腰膝痠軟,自汗盜汗,骨蒸勞熱,遺精早泄,消渴引飲,小便頻數,尿血便血,虛火牙痛齒齦出血,鬚髮早白;婦女月經先期,經來量少;小兒囟開不合,羸瘦骨蒸,行遲、語遲、齒遲舌紅少苔,脈細數。現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炎以及各種腫瘤晚期屬肝腎陰虛者。此外用於養生保健,抗衰老,治療早衰所表現的各類證候。
藥品名稱
地黃丸
是否處方藥
運動員慎用
藥品類型
中藥
功    能
滋腎,陰,補肝血
組    成
熟地黃24克,山萸肉、幹山藥各12克,澤瀉丹皮、白茯苓各9克

地黃丸基本信息

藥名:地黃丸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異名】補腎地黃丸(《幼幼新書》卷六)、六味地黃丸(《正體類要》卷下)、六味丸(《證抬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熟地黃24克,山萸肉、幹山藥各12克,澤瀉丹皮、白茯苓各9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鹽湯迭下。小兒每服1.5~3克,空腹温開水送下,每日三次;
功用:滋腎,陰,補肝血

地黃丸類似配方

地黃丸處方一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熟地、 當歸、 川芎、 肉桂、 菟絲子、 川椒(炒) 、補骨脂(炒) 、白蒺藜、 葫蘆巴(炒) 、杜仲(炒)、 白芷、 石菖蒲各4.5克, 磁石(燒,醋淬七次,研,水飛)3.75克。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葱湯或温酒送下。
【主治】勞損耳聾。

地黃丸處方二

【來源】《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生乾地黃(切,焙) 、黃耆(銼)各45克, 防風(去叉) 、遠志(去心) 、栝樓子、 茯神(去木) 、黃芩(去黑心)、 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人蔘37.5克, 石韋(去毛)、 當歸(切,焙)各15克, 赤芍藥、 甘草(炙) 、蒲黃 、戎鹽(研)各22.5克, 車前子、 滑石各60克。
【用法】上十七味,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以温酒或淡鹽湯送下。
【主治】腎經虛損,膀胱熱結小便淋瀝澀痛。

地黃丸處方三

【組成】熟乾地黃(焙)半兩,山茱萸半兩,萆薢半兩,當歸(洗,焙)半兩,續斷半兩,芎窮半兩,黃耆(銼細)半兩,五味子半兩,狗脊(去毛)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牛膝(去苗,酒浸,焙)半兩,木瓜半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主治】腎氣虧損,不能生肝,肝乏生氣,遂多虛冷,肝腎脈俱弱者。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地黃丸處方四

【組成】生地黃(研取汁,留滓)2斤,生薑(研取汁,留滓)2斤,蒲黃4兩,當歸4兩。
【來源】《醫方類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頁)傳授濟急方論》。
【主治】產後腹痛,眼見黑花,或發狂如見鬼狀,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胸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喉腫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產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或崩中如豚肝,臍腹(疒丂)痛,煩躁悸惚,四肢腫滿,及受胎不穩,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上於銀器內,用慢火取地黃汁炒生薑滓,以生薑汁炒地黃滓,各令幹,四味同幹,為細末,醋煮麪糊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食前用當歸酒化下。

地黃丸處方五

【組成】生乾地黃2兩,地骨皮1兩1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1分,柴胡(去苗)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赤芍藥1兩1分,黃連(去須)1兩1分,羚羊角(屑)1兩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1分,百合1兩1分,桔梗(炒)1兩1分,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玄蔘1兩,檳榔(銼)1兩,茯神(去木)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五○。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頭項筋急疼痛,咽喉幹,臍腹痛,四肢無力,血髒經脈不調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湯送下。

地黃丸同類產品

三十六味地黃丸
金匱地黃丸

地黃丸藥理研究

1、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增強性功能
2、降血脂;
3、降血糖;
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抗衰老;
5、人蔘樣抗疲勞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拮抗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
6、對肝臟和聽神經有保護作用;
7、降血壓;
8、調節鈣磷代謝
9、抑制腫瘤生長作用;
10、抗炎;
11、調節腎功能,促進尿素排泄;
12、對機體各系統功能雙向調節作用,影響內分泌和造血系統

地黃丸方論

本方主治證均屬肝腎陰虛,治當滋補肝腎之陰。熟地黃補腎陰,益精髓為君;山萸肉補肝腎,斂虛火,幹山藥既可補腎,又可健脾,共為臣藥;陰虛則火旺,故配丹皮涼血清熱,以瀉肝腎虛火;腎虛則水濕不能滲利,故用茯苓、澤瀉以利水濕。全方"三補"與"三瀉"並用,但以"補"為主,以"瀉"為輔,故三味"補藥"用量偏重,三味"瀉藥"用量較輕。本方構思巧妙,配伍精當,故清代費伯雄稱其為"補方之正鵠"。

地黃丸實驗研究

  1. 增強體力,激發機體免疫功能 《新醫藥學雜誌》1977(7):41,六味地黃丸對正常小鼠可增加體重,延長游泳時間,增強體力,提示有補益作用。此外,還能降低N-亞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鱗癌的誘發率,使接受化學致癌物的動物脾臟淋巴小結生髮中心增生活躍,在接受移植性腫瘤初期可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動物血清中白/球蛋白比例,似可延長荷瘤動物的存活時間。據此推理,本方的主要效應在於調動機體的抗癌能力,達到扶正以祛邪的作用。《中成藥研究》1986(4):26,本方與獨蔘湯、生理鹽水的實驗對照,證明本方有類似抗低温、抗疲勞、耐缺氧及促皮質激素樣作用。對氫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腎上腺、胸腺萎縮有一定對抗作用,並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腫增生。
  2. 2.改善腎血流,降壓 《中華內科雜誌》1964(1):23,本方煎劑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有明顯降壓、改善腎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推理本方作用機制,可能是直接或間接地改善腎血流,並通過腎代謝而促進腎小管的分泌。
  3. 3.降脂 《中成藥研究》1986(12):41,本方對正常大鼠血清膽固醇。

地黃丸功效

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六味中藥組方而成。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脱;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澤瀉利小便,清濕熱。本方科學組合,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虧損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
知柏地黃丸治肝腎陰虛
六味地黃丸知母、黃柏組成。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治療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盜汗骨蒸。臨牀驗證表明本方具有滋陰清熱的功用。其獨特作用是治療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腰膝痠軟、遺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陰、降其火。
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肉桂、附子組成。對腎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陽萎、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較為適用;從更嚴格的意義來講,桂附地黃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的基礎上加用温補腎陽藥物,達到陰陽雙治的目的。應該注意的是,方中肉桂屬温熱藥,不適用於治療具有口乾舌燥、煩燥氣急、便幹尿黃症狀的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亦不宜和外感藥、赤石脂或其製劑同時服用。孕婦也應忌服。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枸杞子菊花而成,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視物模糊、眼目乾澀疼痛等, 可收到補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歸芍地黃丸有填精養血之效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養血柔肝的當歸、白芍而成,具有填精養血之功, 對頭暈崩漏等療效顯著。
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五味子麥冬而成,以增強六味地黃丸的養陰生津、斂肺澀精之效,專治肺腎陰虛所致的肺癆喘咳、遺精等。
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有補益固澀之功,故七味都氣丸適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虛咳、氣喘、遺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