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臣藥

鎖定
臣藥,中醫方劑學名詞。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或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其在方劑中之藥力小於君藥。
中文名
臣藥
外文名
Minister Drug
定    義
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或者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
應用學科
中醫方劑學

目錄

臣藥概念

臣藥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或者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藥解讀

1、君臣佐使理論的歷史沿革
君臣佐使理論最早見於《內經》。李杲《脾胃論》曰:”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張介賓《類經·方劑君臣上下三品》謂:“主病者,對證之要藥也,故謂之君,君者味數少而分兩重,賴之以為主也。佐君者謂之臣,味數稍多而分兩稍輕,所以匡君之不迨也。應臣者謂之使,數可出入而分兩更輕,所以備通行嚮導之使也。此則君臣佐使之義。”
2、君臣佐使理論的具體內涵
君臣佐使是方劑的組方原則。君藥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藥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或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佐藥,有佐助即協助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或者佐制即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或減輕或消除君、臣藥毒性的藥物。使藥是引經藥,能引方中諸藥以達病所的藥物;或是調和藥,即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君臣佐使説明方中藥物在方中的位置和治療中的主次,協同拮抗關係,是藥物配伍的基本原則。
3、臣藥在君臣佐使理論中的作用和要求
方劑中君臣佐使地位的確定,主要是根據藥物在方中發揮作用的主次來區分的,此外還與藥效的大小和用量的輕重有關。臣藥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或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一般而言君藥是必備的,而臣、佐、使藥並非齊備。

臣藥應用

桂枝湯中的芍藥
桂枝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治宜解肌發表,調和營衞。方中桂枝9g、芍藥9g、炙甘草6g、生薑9g,大棗3g。方中桂枝為君,助衞陽,通經絡,解肌發表而祛在表之風邪。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斂固外泄之營陰。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為針對衞強營弱,體現營衞同治,邪正兼顧;二為相輔相成,桂枝得芍藥,使汗而有源,芍藥得桂枝,則滋而能化;三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補。此為本方外可解肌發表,內調營衞、陰陽的基本結構。生薑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又可滋脾生津。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衞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藥性,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衞,合芍藥酸甘化陰以和營,功兼佐使之用。

臣藥參考文獻

1、《中藥八百種詳解》侯士良主編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第21頁
2、《方劑學》李冀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第19頁
3、《中醫藥學基礎》明廣奇主編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8 第264頁
[1] 
參考資料
  • 1.    臣藥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