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動教育

(教育科目)

鎖定
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 [1]  2022年5月,教育部批准開設勞動教育本科專業,該專業在全國各個高校中首次設立 [5] 
中文名
勞動教育
外文名
Labor education
意    義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等
注    音
láo dòng jiào yù

勞動教育簡介

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 [6] 

勞動教育歷史發展

勞動教育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愛勞動”列為國民的五項公德之一。1950年,《當前教育建設的方針》中明確提出,“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這就是當前新民主主義教育的中心方針。” [2] 
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在校學生人數突增。到1956年,小學生人數達6346.6萬人,是1949年的2.6倍;初中生達438.1萬人,是1949年的5.3倍;高中生達78.4萬人,是1949年的3.8倍,中等技術學校學生達53.9萬人,是1949年的7倍;大學生40.3萬人,是1949年的3.5倍。教育經費支出出現了明顯下降趨勢,教育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懸殊巨大,併成為人民內部矛盾在教育領域的一個突出體現。在此背景下,勞動教育作為解決教育經費題的重要手段得到了重視,主要表現為開展勤工助學 [2] 

勞動教育特殊

1966年,《中共中央關於抓革命、促生產十條規定(草案)》頒佈,組織青年學生上山下鄉,參加生產勞動,許多學校師生陸續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和運動。勞動教育的內容更加強調體力勞動至上,文化知識學習不受重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被取消。師生到工廠和農村去,和廣大工農羣眾相結合,從小學到高中的勞動教育內容一律以生產勞動為主導。 [2]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既是黨的教育方針,也是黨的教育優良傳統。20世紀80年代,教育資源的匱乏導致升學率偏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一度較為突出,弱化了勞動教育的地位。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提出要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 [2] 

勞動教育深化

2015年8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堅持思想引領、有機融合、實際體驗和適當適度的基本原則,將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及勵家務勞動作為勞動教育的關鍵環節。 [2] 

勞動教育主要內容

①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瞭解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懂得辛勤的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保證;勞動是公民的神聖義務和權利;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數千年來剝削階級思想殘餘;懂得把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②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勞動,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擔負起艱鉅的建設任務。並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和分配。
勞動教育,還要通過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等來實施。學生在校期間,要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適當參加勞動。

勞動教育基本特徵

勞動教育普通教育

第一,勞動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特徵。亦即,勞動教育旨在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具有普通教育的屬性。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開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勞動教育命題的着眼點就在於培育在體力、腦力上均獲得全面發展的人。 [7] 

勞動教育價值教育

第二,勞動教育具有價值教育的屬性。如前所述,勞動教育區別於當代社會以發展基礎技術能力為核心目標的“通用技術教育”等概念。勞動教育所要培育的勞動素養,當然包括形成勞動習慣、有一定勞動知識與技能、有能力開展創造性勞動等,但勞動價值觀才是勞動素養的核心。 [7] 

勞動教育社會屬性

第三,勞動教育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與社會屬性。由於人類勞動的形態處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之中,勞動形態也在不斷變化,具體表現為腦力勞動的比重不斷增加、新形態的勞動不斷形成。所以勞動教育包括參加體力勞動,但又不能狹隘理解為簡單的體力勞動鍛鍊。勞動教育應依據勞動形態的演進而與時俱進。 [7] 

勞動教育學段要求

勞動教育低年級

低年級: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安全意識,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 [6] 

勞動教育中高年級

中高年級: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 [6] 

勞動教育教育途徑

勞動教育教育課程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用於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與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 [6] 

勞動教育學科專業

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要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安全、勞動法規教育。專業課在進行職業勞動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 [6] 

勞動教育社會生活

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 [6] 

勞動教育評價制度

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為依據,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鼓勵、支持各地利用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勞動教育過程監測與記實評價,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6] 

勞動教育整體規劃

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當地和本校實際情況,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形成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方案要明確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課時安排、主要勞動實踐活動安排、勞動教育過程組織與指導及考核評價辦法等。 [6] 

勞動教育理論學習

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都是勞動教育的必要內容。理論學習重在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創造世界”等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主張以及勞動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作為行動的指南。 [6] 

勞動教育職業體驗

在開足專門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實踐環節中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重疊部分,可整合實施。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中學生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可以通過專業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實踐環節完成,日常生活勞動可以通過學生管理落實。 [6] 
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勞動觀念,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宣傳推廣勞動教育典型經驗。積極宣傳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提供勞動教育服務的先進事蹟。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災等重大事件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大力宣傳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敢於擔當的高尚品格。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大力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不勞而獲、貪圖享樂、崇尚暴富的錯誤觀念,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3] 

勞動教育新方法

將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貫穿大中小學始終。在安排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項目時,中小學要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智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顧使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勞動。 [6] 

勞動教育組織實施

勞動教育工作機制

學校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明確主管校領導,設置機構或明確相關部門負責勞動教育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等。 [6] 

勞動教育安全保障

學校要把勞動安全教育與管理作為組織實施的必要內容,強化勞動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 [6] 

勞動教育協同實施

中小學要推動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形成共育合力。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社區宣講、網絡媒體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明確家長的勞動教育責任,讓家長主動指導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區勞動任務;學校要與相關社會實踐基地共同開發並實施勞動教育課程。 [6] 

勞動教育投入機制

勞動教育實踐需求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和配置勞動教育實踐資源,滿足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特別是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小學和普通高等學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6] 

勞動教育師資培養

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育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 [6] 

勞動教育教育研究

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支持勞動教育研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鼓勵和支持相關機構設立勞動教育研究項目。設立一批試驗區或試驗學校,注重開展跟蹤研究、行動研究。舉辦論壇講座,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6] 

勞動教育文件解讀

1.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意見》已於3月下旬印發,為什麼教育部還要出台《指導綱要》
答: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意見》面向全社會,全面部署勞動教育工作。《指導綱要》是《意見》的配套文件,主要面向教育系統內部,依據《意見》,細化有關要求,重點解決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勞動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專業性比較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必須加強專業指導。
2.社會上對什麼是勞動教育有不同理解,《指導綱要》是怎麼規定的
答:當前忽視勞動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輕視體力勞動,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瞭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它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係;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3.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有哪些教育要求指導綱要對此是如何規定的
答:依據《意見》,《指導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做了細化和具體化:一是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二是明確三類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定位;三是明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和三類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各地和學校可以依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更為具體的勞動教育清單,切實解決勞動教育教什麼的問題。
4.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水平,必須解決怎麼教的問題。《指導綱要》是如何加強指導的
答:當前學校中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同時存在。《指導綱要》從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明確勞動教育的途徑,特別是對勞動教育必修課、課外校外勞動實踐時間、每學年一次的勞動周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解決有教育無勞動的問題。同時,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説明、淬鍊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
5.評價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指導綱要》如何細化有關要求
答:《指導綱要》在評價改革方面突出強調三點:一是依據勞動教育目標,制定勞動素養評價標準,注重對學生勞動素養形成和發展情況的測評分析;二是將平時表現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和學生勞動素養監測區別開來,分別提出相應要求;三是利用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現代信息技術,改進評價方式手段。
6.職業院校本來就是學勞動技術,為什麼也要加強勞動教育呢《指導綱要》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有什麼具體要求
答:很多勞動離不開技術和工具,現代勞動工具、設備技術含量高,勞動教育必須加強技術學習指導,但是僅有技術學習還不是完整的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要以技術為重要載體,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在勞動素養的培育上下功夫。
《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點是結合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規定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同時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專業課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還要求職業院校主動開放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小學和普通高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7.《指導綱要》在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方面有什麼規定
答:結合普通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指導綱要》強調了三個方面要求:一是明確重點,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二是規定載體,要求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其中本科階段勞動教育必修課不少於32學時,明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組織開展勞動周或勞動月;三是強化服務,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
8.中小學校面廣量大,涉及千家萬户。《指導綱要》在中小學勞動教育方面,着重強調了什麼
答:與職業院校、高等學校相比較,中小學有自己的特點。《指導綱要》在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方面着重強調了五點:一是打好基礎。在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品質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礎,注重日常生活勞動習慣的養成,在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方面,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和智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安全適度。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序安排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訂安全、科學操作規範,加強勞動安全教育。三是開齊課程。上好每週一節勞動教育必修課,同時安排必要的課外勞動時間和勞動周活動。四是講究方法。注重激發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家校合作。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特別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明確家長的勞動教育責任,讓家長主動指導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區勞動任務。
9.《指導綱要》真正落地,離不開切實的資源支持和條件保障。對此,教育部有什麼要求
答:勞動教育意義重大,各地和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上,切實予以加強。 [4] 
一是加強組織管理。各地和學校要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具體負責勞動教育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等。
二是加強支持保障。各地和學校要對勞動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場地設施、經費投入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為勞動教育的實施創造必要條件。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實施、師生安全保障、勞動教育督導和考核激勵等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專業研究和指導。設立勞動教育研究項目,開展專項研究和實踐探索。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與使用,不斷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考慮到各地差異比較大,各級各類教育也不一樣,《指導綱要》有一個在實踐檢驗中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此次《指導綱要》先以“試行”的方式頒佈實施。希望各地和學校在試行期間,創造更多更好的經驗,幫助修訂完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