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勞動

(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

鎖定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
勞動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商品生產體系中,勞動是勞動力的支出和使用。馬克思給我們下了這樣的定義:“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勞動力的買者消費勞動力,就是讓勞動力的賣者為其提供勞動。” [1] 
中文名
勞動
外文名
Labor
用    語
工藝學、人類學
應用領域
政治經濟學
意    義
唯物史觀範疇
節    日
每年5月1日
類 別
體力勞動;腦力勞動
近義詞
工作

勞動發展歷史

勞動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和源泉,而手工勞動則是勞動的最基礎形式,人類早期文明的開創與積累主要依賴於手工勞動。 [7] 

勞動漁獵農耕時代

漁獵農耕文明時代,被解放了的、自由的“手”所直接操作的手工勞動是最基礎的勞動方式。手工勞動是漁獵文明、農業文明的基本依託,其創造了諸多時代的文化精品,擎起了人類手工文明的大廈。 [7] 
然而,手工勞動畢竟屬於以私人勞動為基礎的個體化生產。以手工勞動為基礎形成的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小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着”,致使人們的社會關係相對簡單。 [7] 

勞動工業時代

機器勞動是工業文明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支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大工業必須掌握它特有的生產資料,即機器本身,必須用機器來生產機器”。由於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的不斷細化,“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機器運轉的加速與人的價值的貶值幾乎是在同步運行,致使人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墜落為“機器”。正如馬克思針對機器時代工人的異化時所批判的:“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 [7] 

勞動智能時代

智能時代,數字勞動是所有勞動形式的鮮明標誌,並且成為智能時代勞動的一種重要方式。與傳統勞動方式相比,數字勞動必須藉助電腦、網絡等設備和設施,在數據採集、存儲、開發等環節中實現互聯互通,以數字勞動的方式創造價值。 [7] 

勞動概念

勞動斯密

真正凸顯勞動之於人的本質的核心地位的,是斯密勞動價值論。正是自斯密開始,“勞動才成為政治經濟學注意的中心和原則”。隨着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商品經濟中日益發揮着巨大的調節作用,僱傭勞動關係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工人的勞動在財富生產中也愈加成為關鍵性要素,斯密由此把勞動界定為財富的源泉,確認了勞動在市民社會中的基礎性地位。 [6] 

勞動黑格爾

作為唯一深受古典政治經濟學影響並對其做過專門研究的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從哲學上討論了勞動在精神運動中的地位及其對人的本質的抽象規定。在《法哲學原理》中,得益於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啓發,黑格爾闡釋了勞動在市民社會分工和需要體系中的中介地位,揭示了勞動對於滿足人的需要和維繫人與人關係的紐帶作用;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在論述主奴辯證法時,闡釋了“為承認而勞動”的內涵,即主奴通過勞動而相互承認。 [6] 

勞動馬克思

在經歷了上述思想歷程之後,馬克思正式介入到現實勞動的歷史場域,他在發動哲學變革、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闡述了科學的勞動觀和人的勞動本質。 [6] 

勞動對象性活動

首先,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一種物質性的、生產性的對象性活動,人通過勞動獲得滿足其生存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彰顯其不同於動物的本能的、創造性的本質力量,從而建構起屬人的世界。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在區分人與動物的區別時説,“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人通過“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表明自身的類特性,確證自己是類存在物。 [6] 
其次,勞動構成了人的社會關係社會生活的基礎。勞動是一種對象性活動,這種對象性活動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中。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 [6] 
勞動被正式納入關於人的本質理論的視域內進行考察,是近代以來的事情。隨着近代工商業的崛起和資本主義的不斷髮展,人的利益、自由、權利、財產等逐漸成為世俗生活的主要問題,勞動在市民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因此,從勞動的視角考察人的本質問題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6] 

勞動分類方法

勞動異化勞動

異化勞動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僱傭工人的生存方式,又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自然前提。基於現實和理論這兩方面的考量,馬克思批判分析了異化勞動及其私有制根源。具體言之,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發軔的思想契機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二律背反”: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者卻陷入貧困。之所以存在“二律背反”,是因為古典政治經濟學把異化勞動當作確定不疑的客觀事實,視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前提要件,而沒有進一步考察異化勞動的深層原因。馬克思基於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邏輯分析了異化勞動的表現、原因及其克服途徑。 [6] 

勞動僱傭勞動

僱傭勞動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遵循資本邏輯展開自身,即是説,僱傭勞動不以自身為存在依據,它沒有獨立運行的自我邏輯,必須按照外在的、居於其上的資本邏輯去運作。“資本邏輯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普照的光’”,是支撐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主導邏輯及其力量,它規制着資本追逐利潤的動機和過程,操控着工人的生產和生活。 [6] 

勞動自由勞動

保障勞動者健康 保障勞動者健康 [19]
自由勞動是一項總體性事業,它不僅要求無產階級提供政治前提,還要求在經濟領域實現徹底的變革,因此,無產階級革命是一項總體性革命,必須為實現自由勞動提供政治和經濟的雙重保障。 [6] 

勞動勞動方式

勞動人類運動

根據參與運動的人體主流系統的不同,人類運動可分為腦力運動、體力運動和生理力運動。

勞動體力運動

體力運動
體力運動(5張)
體力運動是指以人體肌肉與骨骼的運動為主,以大腦和其他生理系統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步行、挑水。體力運動是所有動物具有的運動形式,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動物的運動系統。體力運動的形成使動物一方面能夠通過改變自己與外客觀事物空間距離,以靈活地選擇客觀事物和外部環境;另一方面能通過肌肉和骨骼形成一定的機械作用力來改變事物的數學與物理性質,如空間位置、形狀尺寸。任何體力運動的形成、維持和發展必須依靠機體其他生理系統的參與,併為之提供物質、能量和信息,因此體力運動必然伴隨着其他生理系統的運動。

勞動腦力運動

腦力運動是指以大腦神經系統的運動為主,以其他生理系統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思考、記憶等。第二信號系統的形成與發展是腦力運動得以產生的前提條件,低等動物的大腦由於不具備第二信號系統,不能相對獨立地進行腦力運動,它只是為體力運動或其他運動提供必要的本能控制信號,從屬於其他形式的運動,因此腦力運動是隻有人類才具有的運動形式。

勞動數字勞動

數字技術賦能可以解決零工勞動者對勞動機會的訴求,並且實現機會普惠。理論上,數字零工勞動依然是基於崗位需求的勞動。數字技術對零工勞動的賦能在於為差異化的勞動者提供需求信息匯聚和優化匹配。 [8] 

勞動權益保護

勞動勞動監察

2019年為44.3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 2019年為44.3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 [10]
一是促進完善勞動監察長效機制,提升勞動監察執法效能。重點關注用人單位在書面合同簽訂、勞動報酬支付、社會保險投保情況等方面是否規範運作,強化事前監督檢查。加強治理拖欠勞動報酬等突出問題,特別要督促建築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規定、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和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佈辦法以及嚴格執行用人單位勞動監察守法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等有關制度的落實。 [9] 

勞動社會保險

二是推動制度創新,逐步完善新業態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體系。通過優化新業態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辦理模式,增強平台企業規範用工的內生動力,強化平台企業用工主體責任,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用工。對符合確立勞動關係的新業態就業人員,應當督促平台企業與之訂立勞動合同,同時積極推進將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的新業態就業人員也納入相關制度保障範圍。 [9] 

勞動勞動仲裁

三是推動完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審查和管理制度,切實防範虛假仲裁的發生。對可能存在虛假勞動仲裁的案件,勞動仲裁機構要加大依職權調查力度,加強證據審查和仲裁文書的説理性。逐步推進仲裁裁決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落實錯案追究制度,增強仲裁的公信力 [9] 

勞動作用

勞動實踐活動

首先,從哲學層面上看,勞動是決定人本質的實踐活動,是人的主體性活動的基礎。馬克思在分析異化勞動現象時認為,自然界作為感性的外部世界是工人的勞動得以實現的材料,但是黑格爾認為現實的人和現實的自然界不過是象徵,絕對精神才是人自我產生過程的主體。 [12] 
一切為了勞動者健康 一切為了勞動者健康 [14]
其次,從經濟學層面看,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的手段,是勞動力的使用。當馬克思開始思考現實的人的境遇為什麼如此悲慘的時候,他把研究的視角轉向了國民經濟學。馬克思在分析“勞動的異化行為”時從現實的經濟活動出發,把工人的勞動看作實踐的人的活動,這種活動的主體是工人,工人通過生產勞動的過程創造了勞動產品,然而勞動產品是屬於工人之外的他人的。 [12] 

勞動解放

最後,從人學層面看,勞動是通向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馬克思通過勞動對資本主義展開批判是為了找到人的解放之路。實現人的解放首要地是需要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只有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這個過程正是通過勞動實現的,雖然是異化勞動,但是也帶來了財富的積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開始了人類社會工業化的進程,可以認為工業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 [12] 

勞動勞動理論

勞動體面勞動

勞動使人類產生使人類發展 勞動使人類產生使人類發展
體面勞動(decent work)”是由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一個勞動理念。它是指根據就業人員自身和其所屬集體的條件,保障其自由、安全、尊嚴和公正的勞動。 [2] 
體面勞動:從理念到踐行 體面勞動:從理念到踐行 [2]
恩格斯對生物進化、勞動進化的看法是建立在科學水平的基礎上的。從完全的意義看,所謂生產力,乃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和塑造自我的能力,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本質力量在歷史中的全部展開。 [3] 
勞動價值
勞動價值(8張)
正因為如此,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説: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4]  恩格斯認為,手的使用和語言、思維的產生,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正是由於勞動,人才得以從動物界中分化出來,所以説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5] 

勞動勞動文化

早期人類勞動 早期人類勞動
嚴謹和深刻的哲學思考是正確理解勞動文化的重要理論準備,在此基礎上,深入勞動文化所處的具體的現實社會歷史狀況中,才能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指明的勞動文化的社會性與實踐性。正確理解當代中國勞動文化,首先要認識到文化範疇內的命題,只有在作為構築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總命題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在社會性與實踐性層面上獲得當代價值。否則容易陷入抽象思辨桎梏,更不必談對現實勞動與文化做出貢獻。 [11] 

勞動勞動與資本

《僱傭勞動與資本》是第一部系統地正面敍述馬克思經濟學觀點的論著,它依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通俗而又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實質,指出了資本家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根本對立的經濟根源。 [13] 

勞動勞動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旨在揭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為從物與物的關係背後揭示人與人的關係提供理論依據。勞動價值論運思精妙,邏輯層層推進,意義不斷深化,充分體現了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合理內核”的深刻把握和靈活運用,閃爍着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 [15] 

勞動勞動報酬

勞動報酬持續增長是勤勞致富的基礎,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保障。 [18] 

勞動勞動教育

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 [20] 

勞動勞動剝削

其次,勞動剝削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本性。馬克思之所以要提出勞動二重性理論與商品二因素思想,其目的在於確立勞動與價值的關係,並以此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剝削制度的勞動起源。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的全面剖析,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的價值增殖和資本財富快速積累的全部基礎,就在於資本家對於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剝削。這裏的“剩餘勞動”主要是指“一切為養活不勞動的人而從事的勞動” [21] 

勞動勞動熟練度

勞動熟練度提高的基本特徵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現象:新工人在機牀上操作時,開始總是感到笨手笨腳的,心理很緊張,動作遲緩,廢品率高,不安全性大,每天下班回家感覺很疲勞,身體許多部位感到疼痛。隨着工作時間的增長,以上現象逐漸減輕並消除。這種現象是由勞動熟練度的提高而產生的。以體力勞動為例,熟練勞動行為有兩方面的特徵:(1)與熟練勞動行為無關的多餘動作逐漸減少,精神緊張性逐漸消失。例如,兒童初學寫字時,常常是手指緊握筆桿,面部肌肉緊張,並且嘴唇噘起,眼睛歪斜,表現出一些多餘動作和精神的緊張。(2)熟練勞動行為中各個具體動作之間在時間和空間排列上越來越緊湊,在功能特性上越來越協調一致,並具有越來越高的精確性和靈巧性。如優秀運動員的精彩表演、雕刻家的精美作品往往使人讚歎不已,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熟能生巧”。第一個特徵標誌着勞動者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時所耗費的勞動量逐漸下降;第二個特徵標誌着勞動者所耗費的勞動量不變時所完成的工作量逐漸增加。總之,勞動熟練度的提高可歸納為一個基本特徵:工作量不變,勞動量下降。
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
由心理學可知,大腦皮層的機能系統性最主要的表現是動力定型,簡稱為動型,它是大腦對一定的刺激物系統所產生的反應系統。動型:就是以幾個不同的條件刺激物(聲音、光線等)按一定時間間隔和順序組成為一個定型系統,對動物進行反覆訓練,動物就會逐漸形成一個跟各個刺激物的強弱、性質以及相互關係相對應的穩定的反應系統。在這個反應系統中,機體對前一個條件刺激物的反應變成了後一個反應的條件刺激物,各個刺激物只具有始動作用,而各個反應的性質由整個定型系統來決定。在動型的情況下,高級神經活動可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或不重要的活動,用以保持神經系統的活動不受次要因素的干擾,以減少能量的耗費。動型在人的身上表現為鞏固的、習慣了的行為動作、思維方式、情感取向等。體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是:人通過對某些具體動作按照固定的時間順序邏輯順序進行多次反覆練習,使其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這一行動的自動化,從而逐漸減少機體內部的物質與能量的耗費(即勞動量的耗費)。例如,工人在操作機器方面、運動員在體育項目方面的熟練都是長期勤學苦練的結果。腦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與體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動型的一系列刺激信號均為第二信號系統,即語言與文字信號,具體表現為大腦神經系統中暫時神經聯繫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腦力思維“動作”的自動化。生理力勞動的熟練度的生理機制與體力勞動的熟練度的生理機制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動型的一系列刺激信號為機體內部組織所發出的生物化學信號,而產生的反應是機體內部組織的生物化學變化
勞動的熟練化傾向與非熟練化傾向
由於動力定型的存在,每一個人對於任何勞動量或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潛能都是一個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的量。不過,對於確定的生產領域來説,同時存在着兩種變化傾向:熟練化傾向:是指同一個人完成同一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量,隨着勞動時間的增長而呈下降的趨勢。非熟練化傾向:是指在確定的生產領域,由於勞動力的新老交替,勞動者平均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量,隨着勞動時間的增長而呈上升的趨勢。當生產領域的熟練化進程與非熟練化進程大體均衡時,對於確定的工作任務,整個生產領域每個勞動者所付出的社會平均勞動量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
統一價值論認為,勞動熟練度就是用來描述和反映勞動者勞動熟練化發展狀況的一種客觀尺度。顯然,它是一個相對概念。由於勞動熟練度的基本特徵是工作量不變而勞動量下降,它反映了勞動者個人相對於社會平均熟練者完成相同的工作所節省的勞動量,因而反映了勞動者相對於社會平均熟練者的熟練化狀況。為此可以對勞動熟練度做出如下精確定義:
勞動熟練度
設勞動者完成某工作所需的勞動量為Ql,該工作所需的社會平均勞動量為Qlo,則把
Rl=(Qlo-Ql)/Qlo
定義為勞動熟練度。

勞動勞動複雜度

職業勞動、專業勞動、跨職業勞動、跨專業勞動,涵蓋不同職業、不同專業類型越多,複雜程度更高。
背景知識:
“勞動複雜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價值理論界,許多學者對此作了大量的嘗試性研究,但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雖然,人們意識到複雜勞動所創造的勞動價值量相當於加倍的簡單勞動,但並不清楚到底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複雜勞動應該以什麼原則折算成加倍的簡單勞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複雜勞動比簡單勞動的勞動價值密度要大。但是,熟練勞動同樣比非熟練勞動的勞動價值密度要大,高強度勞動同樣比低強度勞動的勞動價值密度要大。然而,勞動複雜度勞動熟練度和勞動強度這三個基本因素各自以何種獨特的方式來影響勞動價值密度呢?
統一價值論認為,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在其外部特徵和內部反應上存在一系列的差異,這些差異存在如下的邏輯關係:引發複雜勞動的前提條件是提高勞動者的培養費用;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是提高勞動者的技能質量水平;從而使勞動者能夠改造那些在組織功能上或邏輯結構上日趨複雜的勞動對象;勞動對象的複雜性必然引起勞動者內部反應的複雜性和勞動量支出的複雜性,從而產生了與簡單勞動之間在勞動量上的倍比關係;這種倍比(價值)關係必然反映在它們所體現的交換關係之中,也必然反映在它們的勞動主體所體現的社會關係之中;這種交換關係或社會關係必然為人們所反映,並形成相應的觀念與意識。由此可見,只有透過複雜勞動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徵,才能準確發現複雜勞動的本質內涵。
實踐表明,提高勞動密度可通過三個基本途徑來實現:①提高勞動強度;②提高勞動熟練度;③提高勞動複雜度。由於勞動熟練度的提高只是改變不同勞動者之間勞動密度的相對差異,並不改變整個社會在勞動密度上的平均水平。提高勞動密度只能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是提高附加勞動密度;二是維持附加勞動密度相對不變,提高主勞動密度。顯然,第二個途徑實際上就是提高勞動強度,那麼第一個途徑無疑就是提高勞動複雜度
事實上,附加勞動密度的提高,改善了機體的內環境,提高了勞動行為的技術質量水平,從而對主勞動密度產生了一定的功能放大效應,使勞動者能夠對較為複雜的勞動對象施加作用力,這本身就意味着提高了勞動複雜度。勞動複雜度的提高通常需要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術的培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來實現。因此可以對勞動複雜度做如下的精確定義。
勞動複雜度:複雜勞動的附加勞動密度Mlb與簡單勞動的附加勞動密度Mlbo之比值稱為勞動複雜度,用G來表示,即
G=Mlb/Mlbo

勞動法律

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稱《勞動合同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頒佈,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6] 

勞動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勞動義務是指勞動者必須履行的責任。這些責任包括:(1)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2)勞動者必須提高職業技能。(3)勞動者必須執行勞動安全衞生規程。(4)勞動者必須遵守勞動紀律。(5)勞動者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勞動者的這些義務是法律所規定的,是受法律制約的。當勞動者沒有履行這些義務時,必須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勞動勞動關係

三、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符合第一條規定的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補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終止勞動關係,但對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勞動者,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訂立。 [17] 

勞動體現

勞動義務勞動者對國家以及企業內部關於勞動安全衞生規程的規定,必須嚴格執行,以保障安全生產,從而保證勞動任務的完成。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是作為勞動者的起碼條件。憲法規定遵守勞動紀律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其意義是重大的。勞動紀律是勞動者在共同勞動中所必須遵守的勞動規則和秩序。它要求每個勞動者按照規定的時間、質量、程序和方法完成自己應承擔的工作。勞動者應當履行規定的義務,不斷增強國家主人翁責任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勞動,保質保量地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維護工作制度和生產秩序。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職業道德是在職業生活中形成和發展,調節職業活動中的特殊道德關係利益矛盾,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其基本要求是忠於職守,並對社會負責。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是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要。現代社會化的大生產,客觀上要求每個勞動者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以保證集體勞動的協調一致,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勞動者在維護企業和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就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向社會負責,這是現代社會法律要求勞動者必須履行的義務。

勞動內容

勞動義務誠信義務: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者有義務就其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向用人單位如實説明。守法義務:勞動合同法是規範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行為的法律。勞動者作為勞動合同的一方,理所當然地也應遵守法律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勞動者有違法行為或者違約行為的,應該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違法或者違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主要是:勞動者違反與用人單位約定的服務期競業限制協議的,應按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又與其它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由勞動者與其它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