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俄語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俄語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俄羅斯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俄語聽、説、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要求學生掌握紮實的俄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熟練俄語語言運用能力,並能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育實習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俄語教學和俄語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勝任各種口筆語交際和翻譯工作 [3] 
中文名
俄語
外文名
Russian
專業代碼
050202
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文學
專業類別
外國語言文學類

俄語發展歷程

  • 早期的俄語教學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所俄語學校俄羅斯文館設立。俄羅斯文館創辦初期,在教學上主要依靠來中國工作和定居的俄羅斯人。當時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考試內容,就是簡單的翻譯,尤其是筆頭翻譯,並把能夠翻譯公文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目的 [6] 
1860年中俄簽訂《北京條約》之後,俄羅斯文館根據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之請,結束了單一語種的教學,開始增設其他外文課程 [6] 
1862年,俄羅斯文館併入京師同文館 [6] 
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開設廣方言館,開設有俄語,為培養翻譯人才而設 [6] 
1864年,清政府在廣州開設廣州同文館,開設有俄語,為培養翻譯人才而設 [6] 
自1870年以後,中國對外交往頻繁,到國外留學的人數急劇增多,加速了中國外語教學的進程,俄語教學同樣從中受益 [6] 
1893年,清政府在湖北開設自強學堂,開設有俄語,為培養翻譯人才而設 [6] 
  • 新中國成立前的俄語教學
進入20世紀,隨着社會的變革、教育的更新,俄語教學在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影響下,掀起了俄語學習的高潮,許多革命青年先後遠赴莫斯科學習 [6] 
1920年,外國語學社在上海創辦,是為中國革命準備幹部的第一所專門外國語學校 [6] 
1921年,上海大學設立了俄語專修科 [6] 
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因為與蘇聯有了直接的聯繫,常有人員及物資往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相繼開設了一批業餘性質的俄文講習班 [6] 
1941年8月,建立了抗日軍政大學之分校俄文隊,不久改為軍事學院俄文大隊 [6] 
1941年9月,延安大學成立並設立俄語系。當時教材均由教師自編,多選自俄文書報,會話教材結合當時國內外形勢和日常生活臨時編寫,語法教材系將劉澤榮主編的《俄文文法》印成講義使用。分小班進行,課程設置主要有講讀課和語法課,教學內容靈活,實用性強,教學方法獨創,既有直接法,又採用語法翻譯法,注重啓發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主動地學習。延安大學俄文系存在僅一年多,1942年底編入俄文大隊,並於1944年4月改為延安外國語學校 [6] 
據不完全統計,到1949年前夕,我國共有13所學校開設有俄文系科 [6] 
  •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俄語教學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有4所專門俄語學校,19所高等院校設有俄語系科,後迅速發展到在全國建立了7所俄文專科學校,17所綜合性大學和19所師範院校設立了俄文系科。此外,各業務部門乃至軍隊也分別開設了俄文學校 [6] 
1951年9月,第一次全國俄文教學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確定了俄語教學的方針和任務,並決定成立全國俄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後者對俄語教學的建設作出一系列規定,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其中包括急需編寫俄語教材,以適應當時需要 [6] 
從1949年到1956年,俄語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陸續誕生了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已經注重將引進的蘇聯的先進教學理論與我國教學實際相結合,強調“實用性”和“實踐性” [6] 
1953年8月,第二次全國俄文教學工作會議召開 [6]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俄語教學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俄語人才過剩的問題 [6] 
1956年4月,高等俄語院校教學大綱審定會議召開,頒佈了第一部高校俄語教學大綱 [6] 
1956年,北京俄語專科學校改為北京俄語學院。同年,上海俄語專科學校和哈爾濱外語專科學校也分別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和哈爾濱外國語學院,後者1958年與另外兩所學校合併成為黑龍江大學。以北外、上外、黑大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高等學校專業俄語教學體系業已形成 [6] 
1958年9月,北京俄語學院併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為該院的俄語系 [6] 
20世紀60年代初,隨着中蘇關係蜜月期的結束,俄語熱也在中國迅速降温,全國各類院校極大地壓縮甚至取消了俄語專業的設置。這時國家將7所俄文專科學校合併或改建為獨立的外國語學院或綜合大學的外語系,輻射全國的以外國語學院和幾所綜合大學為主的俄語教學體系仍得以保留 [6]  [7] 
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中國的外語教學基本中斷,文革後期各高校陸續恢復招生,但俄語專業的招生規模急劇萎縮 [7] 
  • 改革開放後的俄語教學
1976年以後,我國的外語教學迎來了新的生機,俄語教學工作也開始恢復正常,並逐步走上正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着中蘇關係正常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6] 
197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印發《加強外語教育的幾點意見》。《意見》同時指出,俄語在外語教育中應保持必要的比例,俄語人才的培養不能斷線,要採取少而精的原則,高校俄語專業的培養規模每年可保持在二百至三百人左右,中小學可在少數學校開設俄語課,與蘇聯接壤的各省、自治區開設的面可適當大一些,有條件的外國語學校要開設俄語專業,為高等學校輸送水平較高的俄語人才 [7] 
1981年4月召開的高校俄語教育座談會以及同時成立的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標誌着中國俄語教學開始步入一個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俄語界有了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指導協調機構,經常對俄語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研討,並辦有《中國俄語教學》期刊 [6] 
1983年11月,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召開,其中心議題是高校俄語教學改革 [6] 
1989年10月,新的《高等學校俄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頒佈試行 [6] 
1994年,第一屆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組開始俄語專業提高階段教學大綱的編寫工作,大綱初稿於1998年完成並試行 [6]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高等學校實行擴招,這個俄語教學的規模也有了較大發展,一些原有的單科性院校在升格為綜合性大學以後,也開始結合各自的專業傾向增設俄語專業 [6] 
199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俄語專業由俄語(專業代碼:050202)和俄語教育(專業代碼:050239)合併而成,專業代碼仍為050202 [14] 
據統計,1999年中國開設俄語專業的高校有60餘所,各類高校在學俄語人數約為7000人 [7] 
2000年9月,黑龍江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的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被納入中國普通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設計劃 [6]  。同年,瀋陽大學、佳木斯大學、青島化工學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置俄語專業 [8] 
2001年5月,根據中俄兩國教育部商定,作為兩國教育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項目——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黑龍江大學成立了三個俄語中心 [6]  。同年,北京廣播學院、東北大學、徐州師範大學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置俄語專業,長春大學俄語專業修業年限由四年調整為五年 [9] 
2002年2月,上海外國語大學和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學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學科 [6] 
2003年,呼倫貝爾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曲阜師範大學、泰山醫學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置俄語專業 [10] 
2004年,綏化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廣廈學院(獨立學院)、臨沂師範學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置俄語專業 [11-12] 
2010年,吉林師範大學博達學院(獨立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獲批設立俄語專業 [13] 
2020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俄語專業屬於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代碼仍為050202 [15] 

俄語培養目標

俄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適應中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類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各外語語種專業人才和複合型外語人才 [1] 

俄語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俄語專業本科學制一般為4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俄語專業本科學位為文學學士學位,對按規定修滿學分並符合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1] 
  • 素質要求
俄語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 [1] 
  • 知識要求
俄語專業學生應掌握外國語言知識、外國文學知識、國別與區域知識,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瞭解相關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形成跨學科知識結構,體現專業特色 [1] 
  • 能力要求
俄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1] 

俄語課程體系

俄語總體框架

俄語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設計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 [1] 
課程設置應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外語專業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突出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構建,特別應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機制 [1]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50~18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各高校俄語專業應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各部分之間的合理比例 [1] 

俄語理論課程

  • 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兩類。公共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外語等課程;校級通識教育課程一般包括提升學生知識素養、道德品質與身心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各高校俄語專業應根據培養規格,有計劃地充分利用學校通識教育課程資源,幫助學生搭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1] 
  • 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課時應占專業總課時的50%~85%。外語技能課程包括聽、説、讀、寫、譯等方面的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包括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國文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 [1] 
俄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俄語、高級俄語、俄語語法、俄語閲讀、俄語視聽説、俄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俄羅斯概況、俄羅斯文學史、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等 [1] 
  • 培養方向課程
培養方向課程可包括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語教育、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門用途外語以及相關培養方向等類別,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各高校俄語專業可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自主設置培養方向課程 [1] 

俄語實踐教學

  • 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
專業實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俄語專業應根據培養方案制訂實習計劃,確保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詳細的內容和步驟、專業的指導和考查。
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俄語專業應制訂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實踐計劃,開展學科競賽、學習興趣小組、學術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情和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俄語專業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制訂社會實踐計劃,開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能力。俄語專業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特色和自身條件,有計劃地開展國際夏令營、短期留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 [1]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旨在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範,可採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除翻譯作品外,一般應使用所學外語撰寫。俄語專業應制定畢業論文選題、開題、寫作、指導和答辯等相關規定,明確指導教師職責、畢業論文寫作過程和質量規範,指導過程應以適當形式記錄 [1] 

俄語教學條件

俄語教師隊伍

  • 師資結構
俄語專業應有一支合格的專任教師隊伍,形成教研團隊。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合理。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外籍教師。應用型專業應聘請行業指導教師。俄語專業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非通用語種專業專任教師不少於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比例不低於30%。俄語專業生師比不高於18:1 [1] 
  • 教師素質
專任教師應:①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資格和條件,履行相關義務;②具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或相關學科研究生學歷;③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熟悉外語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了解;④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革能力;⑤具有明確的學術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師的聘任應根據崗位需要,達到上述條款中所有適用標準 [1] 
  • 教師發展
各高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與制度,通過學歷教育、在崗培養、國內外進修與學術交流、行業實踐等方式,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與教學和研究能力。教師應樹立終身發展的觀念,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1] 

俄語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
教學場地和實踐場所在數量和功能上應滿足教學需要,並配備專職人員對教學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根據國家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置的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9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1] 
  • 信息資源
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需;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並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圖書和報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擁有本專業相關的電子資源;擁有覆蓋學習及生活場所的網絡系統;具備開發和運行網絡課程的基礎條件 [1] 
  • 實踐教學
各高校應具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應根據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台 [1] 

俄語教學經費

教學和科研經費有保障,總量能滿足教學需要。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000元,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1] 

俄語質量保障

  • 教學要求
教學應:①遵循俄語專業教學大綱;②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③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啓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④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教學效果 [1] 
  • 評價要求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根據培養方案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評價結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評價應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1] 
  • 質量保障體系
(1)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應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評價。
(2)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方案是否有效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
(3)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應建立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結果、畢業生跟蹤反饋結果和社會評價結果及時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1] 

俄語培養模式

  • “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區高校俄語專業培養模式
(一)創新授課形式,培養綜合素質
1.教學應摒棄“師講生聽”的死板模式,更多地翻轉課堂,以學生為授課主體,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及活躍度。作為語言專業,聽、説、讀、寫、譯五大基本能力缺一不可,課程設置應全面、連貫,盡力滿足本專業全方位的需求。精讀、語法、口語、聽力、泛讀、寫作、口筆譯等課程應單獨設置,不應混同 [4] 
2.教學過程要因地制宜優化課程體系,應依據新疆實際情況及優勢有側重地設置培養方案,課堂上應針對所處大趨勢突出重點內容,補充相關知識。如在當前國家大力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校區可整合與新疆本地的結合情況,開設新疆俄語專業就業解讀、商貿口譯、俄語信息檢索等課程 [4] 
3.最大限度發揮校區“俄語+石油”“俄語+會計”的複合型人才培養優勢,構建學生複合知識框架,拓展行業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綜合思維能力。輔修專業內容應具有系統性和一致性,如石油方向課程可開設油層物理、油氣田開發地質學、鑽完井工程概論、石油工程專業俄語、油藏工程概論等;會計方向課程可開設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會計專業俄語、審計學等。具有完備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切勿成為外強中乾的“複合型人才” [4] 
4.積極推行復語教育。俄語雖為新疆多數接壤國家的官方語言,但近年來中亞各國的民族語言意識逐漸增強,本民族傳統語言代替俄語成為該國唯一官方語言的趨勢明顯。因此,推進“俄語+中亞小語種”的復語教育勢在必行。北京外國語大學及上海外國語大學近年已開設復語班,推行雙小語種教育模式,因此,復語畢業生的就業是具有絕對優勢的 [4] 
(二)強化師資力量,充分利用俄語國家教育資源
1.及時補充校區俄語專業教師數量,提高師資水平,優化教師隊伍。積極進行“銀齡講學”計劃,返聘中國國內知名高校退休教師,增強校區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 [4] 
2.校區現已與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及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選派優秀本科生赴俄交流學習一年。校區應繼續推進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的教育模式,不僅侷限於俄羅斯,並擴大涉及範圍到中亞俄語國家的知名高校,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俄語聽説能力,推動應用型人才的發展 [4] 
(三)充分利用北京校本部資源,與周邊院校積極合作
與北京校本部積極溝通、深入交流,利用校本部優勢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俄語平台;與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等周邊院校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俄語專業培養體系,實現人才流通,加強人才培養 [4] 
  • 師範院校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1.科學設定培養目標
師範院校俄語專業要設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目標要體現前瞻性、系統性、創新性和可行性的原則,即與國家、地區的發展戰略相適應,着眼於全局與未來,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俄語專業學科發展要緊密圍繞學校發展規劃,明確長期規劃與近期計劃,對學科發展工作做出整體考量。人才培養目標須突出國際化意識,結合學校與學科傳統,科學定位,聯動發展 [5] 
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要切實可行,考慮全局原則、層次原則、可靠原則、具體原則和穩定原則,具有方向性、現實性、社會性。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結合本校的辦學特色、學科發展定位,制定特色化外語人才培養目標,打造特色化外語人才培養品牌 [5] 
2.改革課程設置
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支撐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這是考量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科學的重要指標。師範院校必須堅持俄語或俄語教育這個主打專業,這是師範院校賴以生存的根本。此外,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課程模塊的設定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課程設置改革必須釐清語言知識與翻譯能力、語言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專業能力與思想覺悟之間的關係。在開設語言基礎課的同時,要設置語言能力培養課程、俄語翻譯理論與實踐能力培養課程、俄羅斯文化課程、營銷俄語課程、旅遊俄語課程、經貿俄語課程、財會俄語課程、法律俄語課程等。師範院校俄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要做到五點:公共基礎課程要“升位”;專業核心課程要守位;專業方向課程要補位;實踐課要佔位;思政教育課要上位 [5] 
3.改革教育教學手段
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師範院校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要與時俱進。制定人才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可能突發的情況,改革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構建線上教學平台,並以此為依託,開展“網絡慕課”“翻轉課堂”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俄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體現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長效機制 [5] 
師範院校俄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要科學安排實踐環節。具體而言,俄語專業的實踐環節應包括:
(1)課堂實踐環節,注重培養應用型俄語人才,推行“精講多練”的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
(2)課外實踐環節,主要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通過組織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如俄語書法比賽、俄文歌曲大賽、演講大賽、戲劇大賽、俄羅斯國情知識大賽以及俄語文化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課外實踐平台,增強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
(3)畢業論文撰寫,提倡採取多元化的論文寫作形式,如參與教師的教、科研項目,主持和參與大創項目、撰寫契合專業特點的調研報告以及翻譯實踐報告等。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畢業論文考核體系來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4)專業實習和見習活動,通過集中實習檢驗俄語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實踐能力 [5] 

俄語數據統計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普通高校俄語專業畢業生規模為6000-7000人 [3] 

俄語發展前景

俄語考研方向

俄語專業畢業生考研方向有法律(非法學)、漢語國際教育、外國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 [3] 

俄語就業方向

俄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有俄語翻譯、公務員、考研、外貿/貿易專員/助理、銷售代表、教學/教務管理人員、大學教師、事業單位人員等 [3] 

俄語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河南
山東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蘇
浙江
湖北
湖南
廣東
貴州
四川
陝西
寧夏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肅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日期:2022年1月15日)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