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州學院

鎖定
德州學院(Dezhou University),位於山東省德州市,是一所山東省綜合性普通公辦本科院校,學校始建於1971年5月,2000年3月由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學校成為山東省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約2000畝,校舍建築面積68.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館藏圖書243.2萬冊,電子圖書125萬冊;設有22個二級學院、1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設7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400餘人,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3000餘人,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學歷留學生280餘人。 [1] 
中文名
德州學院
外文名
Dezhou University
簡    稱
德院
創辦時間
1971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普通本科院校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41] 
主管部門
山東省
現任領導
吳君(黨委書記) [29] 
趙長林(校長)
本科專業
71個
院系設置
22個二級學院、1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1] 
校    訓
崇德啓智 勵志博學
校    歌
《永恆的信念》
校慶日
5月11日
地    址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大學西路566號
院校代碼
10448
主要獎項
全國高校畢業生預徵工作先進集體
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
山東省高校檔案工作優秀單位
山東省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山東省教師教育先進單位
知名校友
曹鴻鳴
孟繁華
張同傑

德州學院歷史沿革

德州學院德州師範專科學校

德州學院校園風景
德州學院校園風景(21張)
德州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71年5月的德州師範專科學校。
建校時,校址位於德州市德城區三八路46號。
從1971年5月11日起啓用“山東德州師範專科學校”印章。
1971年5月15日第一批工農兵學員入校,當時設中文科、數學科、物理科、化學科四個二年制專業,共招收241名工農兵學員。 [2] 
1977年,中央決定恢復高考制度後,在省、市領導的支持下,德州師專積極準備招生,在原有四個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藝術科音樂、美術兩個教育專業,77級共招收普通生355名。
197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德州師專成為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的辦學逐步走向正規化。
1982年全校教職工共有199人,其中專任教師151人,講師46人,校舍面積為22531.49平方米(約33.8畝)。
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的實際能力,1978年增設了體育系,1979年又增設了政治系,1980年增設了外語系(英語專業)。
1982年,經地委和行署研究決定,並且經省政府批准,德州師專在德州市東北郊北園路東首原學農基地建設新校,佔地320畝,分南北兩院,北院為教學區,南院為教職工生活區。
新校於1988年初基本建成並交付使用,同年6月全部師生遷入新校辦學。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6張)
為適應德州市教育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州師專擴大辦學規模,批准招收非師範專業學生。
1993年7月有公關文秘、計算機及應用、電子電氣技術、化工、經貿英語5個非師範專業。
1994年又增設實用美術、法學2個非師範專業,均列入國家招生計劃。
1996年6月,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關於德州師專、德州教育學院、德州市直業大合併辦學的決定》,開始了三校合併辦學的準備工作。

德州學院德州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3月9日,國家教委同意將以上三校合併,組建德州高等專科學校,同年3月25日在德州師專學校門口舉行了德州高等專科學校揭牌儀式,德州高等專科學校正式成立。1999年,德州高等專科學校又將原德州第一職業中專和德州紡織工業學校併入管理,德州第一職業中專更名為德州高專職業部,德州紡織工業學校更名為德州高專工業部,使得學校各方面的條件都有了顯著提高,為學校升級為本科院校增加了籌碼。

德州學院德州學院

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德州高專基礎上成立德州學院。
2000年10月26日,德州學院舉行了掛牌儀式。德州學院的成立改變了魯西北沒有本科高校的歷史,成為德州市高等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2013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佈201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學校汽車工程系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紡織服裝工程學院的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和醫學系的生物製藥專業順利獲得教育部備案。至此,學校本科專業總數已經增加到62個,專業佈局更趨合理,專業設置更加科學。 [3] 
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 [4] 
2021年6月28日,國家天文台FAST(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研究員受聘德州學院。 [12] 
2023年3月7日,德州學院聯合研發中心揭牌成立。 [18]  5月22日,德州學院與拉曼大學合作建設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孔子學院。 [20] 
2023年6月13日,德州學院別爾哥羅德食品科學學院成立揭牌儀式舉行。 [21] 
德州學院全貌
2023年11月,德州學院附屬中學、德州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德州學院附屬醫院揭牌成立。 [42] 
2023年12月5日,德州學院附屬醫院掛牌儀式在德州市立醫院舉行。 [43] 

德州學院辦學條件

德州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22個二級學院、1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設71個本科專業。 [5]  [16] 
德州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名稱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學
行政管理
小學教育
學前教育(含公費師範生、春季高考)
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新聞學
英語
商務英語
俄語
美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音樂學
音樂表演
舞蹈學(藝術舞蹈方向)
體育教育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舞蹈學(體育舞蹈方向)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
會計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市場營銷(含春季高考)
數學與應用數學
應用統計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校企合作)
物理學
物聯網工程(校企合作)
電子信息工程
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環境工程
材料化學
地理科學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環境生態工程
旅遊管理
生物科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生物信息學
軟件工程(校企合作)
網絡工程
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春季高考、校企合作)
能源與動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含春季高考、專升本、3+2轉段)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智能製造工程
車輛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服裝與服飾設計
紡織工程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護理學(含春季高考)
生物製藥
製藥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中外合作辦學)
生物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生物科學(中外合作辦學)
化學(中外合作辦學) [44] 

德州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2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文化藝術重點學科2個。2009年,學校被確定為山東省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山東師範大學聯合培養中國現當代文學、原子和分子物理、微生物學三個專業的研究生共計39人。根據區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大力實施學科專業對接工程,初步建設了紡織服裝、能源機械、食品生物、化工製藥、信息管理等應用型優勢學科專業羣和具有傳統優勢的教師教育學科專業羣。 [6]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學科(2個)
生物物理學、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文化藝術重點學科(2個)
民俗文化學、地域音樂文化

德州學院師資力量

德州學院夜景
德州學院夜景(4張)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4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200餘人,高級職稱500餘人,兼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70餘名。擁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泰山學者”、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突出貢獻科學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2人,獲批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省高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建設團隊、青創科技計劃創新團隊和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18個;有省級教學團隊5個。 [1] 
類別
名單
省級教學團隊(5個)
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量子力學課程教學團隊
服裝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信息與計算科學課程教學團隊 [25] 

德州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有山東省特色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羣20個,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試點專業、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等8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精品課程、省級雙語示範課程、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等58門,省一流教材、省級教學改革項目、省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 [1]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
服裝設計與工程 [22]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
能源與動力工程 [24]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
服裝設計與工程 [27]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
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物聯網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會計學、音樂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27] 
省級特色專業(6個)
思想政治教育、服裝設計與工程、物理學、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化學工程與工藝 [22] 
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羣)(4個)
物聯網專業羣、服裝專業羣、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羣、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羣 [23] 
省級精品課程(36門)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力學、量子力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離散數學、服裝材料學、外國文學史、數據庫系統概論、婦產科護理學、服裝工藝、服裝設計、服裝製版、材料合成與製備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化學基礎實驗、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社會醫學、複變函數論、數據結構、數學建模、化工工藝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化工專業基礎實驗、化學反應工程、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實踐、管理信息系統理論與方法實踐、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實踐、企業信息系統應用實踐、信息技術基礎實踐、文學理論、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文學經典導讀 [28] 
  • 教學成果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16張)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等97項,近五年,教師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等53項。 [1] 
德州學院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情況一覽表
序號
負責人
申報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人
獲獎等級
年份
1
張秀琴
關於心理學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
張秀琴、曹瑞、許燕、陳文華
二等獎
2005
2
朱秀英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讀本----教材
朱秀英、孔燕、田寶華、沙飛、賈文巖
三等獎
2005
3
竇汝芬
英語寫作過程中母語文化干擾
竇汝芬、陳天祥
三等獎
2005
4
李桂榮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獲取新知識能力的本科生及為高學歷教育輸送人才的研究
李桂榮
三等獎
2005
5
劉德金
解析幾何課程內容幾何化的研究與探索
劉德金、劉文虎、張存峯
三等獎
2005
6
徐靜
基於“大服裝”概念的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徐靜、王秀芝、王蕾、穆慧玲、肖彬
三等獎
2009
7
劉洪玲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醫學生的素質培養研究
劉洪玲、李永平、張秀琴、賀金玉
三等獎
2009
8
季桂起
地方本科院校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季桂起、張秀琴、劉雲利、李永平、宋伯寧、陳偉、孫乃龍、張士獻
二等獎
2014
9
徐靜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現場工程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徐靜、王秀芝、穆慧玲、趙萌、孟秀麗
二等獎
2014
10
徐鳳生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徐鳳生、董立華、馬立新、閆立梅、劉豔芹、趙琳琳、張立華
三等獎
2014
11
鄭曉燕
地方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
鄭曉燕、相子國、楊穎、張鋒、彭萍、毛麗君、姜英華
三等獎
2014
12
朱秀英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性教學與探究性學習互動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
朱秀英、張慶華、孟憲琴、陳偉、趙環秀、張福磊、段方樂、張琦
三等獎
2014
13
孫如軍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孫如軍、姚俊紅、胡曉花、衞江紅、李彩霞、王志坤、魏希德、王鋭
一等獎
2018
14
李洪亮
基於“創新學分、創新名師、創新生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探索與實踐
李洪亮、李永平、邢建平、宋廣元、張秀琴、王吉華、鄭曉燕、張建臣、劉漢平、王華麗、潘丹、高勇善、陳偉、張智廣、于波、李海彥
一等獎
2018
15
徐靜
基於OBE-CDTA理念的紡織服裝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徐靜、王秀芝、王秀燕、張梅、李學偉、穆慧玲、姜曉巍、趙萌、馬洪才、韓光亭、邵彬、張建祥、王思社、趙偉、孟秀麗、高志強、楊寧、朱莉娜、王靜、王碧嶠、張會青、邊沛沛、孔令乾、楊洪芳、楊楠
一等獎
2018
16
董巖
以專業應用能力為核心的材料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董巖、孫建之、孫漢文、王麗梅、王新芳
一等獎
2018
17
姜山秀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空間的新拓展
姜山秀、黃傳波、李桂廷、鞠晶晶、劉娟、張金平、高文惠、楊華、李德敬、俞澤峯、黃雯、劉翠紅、傅曉燕、崔秀霞、劉希雲
二等獎
2018
18
張秀玲
基於OBE理念化工類應用型人才培養“三四五”產教融合體系的構建及實踐
張秀玲、孫建之、李洪亮、王麗梅、王志剛、辛炳煒、邱玉娥、董巖、劉愛珍、劉福勝、顏景河、李剛、王廣銀
二等獎
2018
19
鄒豔
面向新工科建設的大學物理“一體四翼”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鄒豔、王紅梅、王吉華、慄軍、趙傑、劉漢平、李海彥
二等獎
2018
20
李麗
信管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新素質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基於知識創新的SECI模型
李麗、段文秀、沙煥濱、王洪豐、張建臣、宋廣元、宋秀芹、謝延紅
二等獎
2018
21
王秀芝
面向產業轉型升級的服裝一流專業“教、學、創”交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王秀芝、徐靜、張建祥、李學偉、王秀燕、趙萌、馬洪才、張梅、趙偉、王蕾
一等獎
2022
參考資料: [26] 

德州學院對外交流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深入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推動對外開放行動計劃,與18個國家和地區的114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在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5個。建有國際合作科研平台5個,山東東盟研究中心成為教育部“高校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獲批並實施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藥學高端人才培養俄烏白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高質量建設“山東省華文教育基地”、國僑辦“網上外派教師試點”等項目。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聯合成立“中國語言文化交流學院”,獲批舉辦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孔子學院,成為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生接收院校。招收俄羅斯、泰國等國家的學歷生和語言生400餘人,取得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生資格。 [1] 

德州學院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4月
德州學院能源與機械學院團總支入選“山東省五四紅旗團(總)支部”擬表彰對象名單 [14] 

德州學院學術研究

德州學院科研平台

新校區
新校區(14張)
據2023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先後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醫養健康研究院、黃河運河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強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共建省級科研平台9個,市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1個;建有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程研究中心7個,省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實驗室體系、省高校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省外事智庫等15個。 [15] 
類別
名稱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
山東省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硅單晶半導體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籌)(校企共建)
山東省工程實驗室(3個)
山東省太陽能利用核心部件檢測與優化工程實驗室(校企共建)、山東省新型藥用輔料與緩控釋工程實驗室(校企共建)、山東省豬羣健康大數據與智能監測工程實驗室(校企共建)
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
山東省功能性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實驗室、山東省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利用實驗室、山東省配位化學與功能材料實驗室
山東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
山東省集成電路用功能材料及其拓展研究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大數據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
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食品經濟管理研究基地 [15] 

德州學院科研成果

德州學院雪景
德州學院雪景(6張)
截至2023年12月,近五年,學校獲批各類縱向科研項目700餘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218項,開展橫向技術合作課題1000餘項;先後在國內外高層次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5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17部,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19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0項,其中石墨烯場效應管及增強拉曼生物傳感器研究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德州學院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22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德州學院圖書館擁有紙質藏書238萬冊、電子圖書140萬冊、網上數據庫27個、期刊5127種(含外文)、報紙41種(含外文)。圖書館收藏的《六書正訛》《弘簡錄》《國語》《二程全書》《韓非子》《六經圖》《孔叢子》等古籍均為明清刻本,入選《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民國叢書》《孔子研究》和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等大型珍典。書目數據庫包含了中外文圖書、古籍、光盤資料、期刊等目錄。 [7] 
學術期刊
德州學院學報》是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德州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 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入網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8] 

德州學院校園文化

德州學院校徽

德州學院校徽 德州學院校徽
釋義:學校校徽基本圖形為打開的書形,體現“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的意藴。校徽標誌主體書分四篇,分別代表學校肩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職能,又彰顯“崇德”“啓智”“勵志”“博學”學校校訓的四方面內容。校徽書本由兩片綠葉托起,其一象徵學校充滿生命力,將會不斷髮展壯大;其二代表學校培育學生,學生在德州學院茁壯成長。 [9] 

德州學院校訓

崇德啓智,勵志博學。 [10] 

德州學院學校精神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10] 

德州學院校風

勤勉守正,求實創新。 [10] 

德州學院教風

學高身正,誨人不倦。 [10] 

德州學院學風

勤學善思,知行合一。 [10] 

德州學院校歌

《永恆的信念》
詞:季桂起
曲:張國慶
我們從祖國各地走來
相聚在魯北平原
我們帶來大海的雄闊
我們展示高山的尊嚴
傳承歷史的火炬
迎接時代的挑戰
崇德啓智 勵志博學
是我們心中永恆的信念
永恆的信念
我們從祖國各地走來
相聚在魯北平原
我們耕耘知識的土地
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
開拓人生的道路
描繪美好的明天
崇德啓智勵志博學
是我們心中永恆的信念
永恆的信念 [10] 

德州學院學校領導

德州學院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黨委書記 [13]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兼統戰部長
徐靜單振濤(試用期一年)、劉印房(試用期一年)、李甲亮(試用期一年)、蔣濤濤(試用期一年)
黨委委員、副校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省監委駐德州學院監察專員
高莉、王偉
紀委副書記
楊斌
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
馮琨
黨委委員、宣傳部(教師工作部)部長
(數據截止至2023年10月 參考資料 [17]  [19]  [29-31]  [34-38] 

德州學院歷任領導

姓名
任職期間
職務
徐學勤
(1971.5--1973.6)德州師專
黨委書記
焦念趙
(1979.9--1982.4)德州師專
黨委書記
劉鳳歧
(1982.7--1984.7)德州師專 [11] 
黨委書記
徐學勤
(1986.2--1990.12)德州師專
黨委書記
(1991.10--1996.2)德州師專
黨委書記
戚曉耕
(1996.2--2000.10)德州師專、德州高專
黨委書記
(2000.10—2007.2)德州學院
黨委書記
(2007.2—2011.9)德州學院
黨委書記
(2011.10—2016.7)德州學院
黨委書記
(2016.8--2019.12) 德州學院
黨委書記
(2020.1.--2023.9) 德州學院 [29]  [32] 
黨委書記
(2023.9--) 德州學院 [29] 
黨委書記
徐學勤
任職期間(1971.5--1973.6) 德州師專
校(院)長
焦念趙
(1979.9--1982.4) 德州師專
校(院)長
劉鳳歧
(1982.7--1984.7) 德州師專
校(院)長
許煥玉
(1984.7--1999.2) 德州師專、德州高專
校(院)長
楊春喜
(1999.2--2000.10)德州高專
校(院)長
(2000.10--2004.4)德州學院
校(院)長
(2004.4--2013.7) 德州學院
校(院)長
(2013.7--2018.1) 德州學院
校(院)長
(2018.1--2022.4) 德州學院 [11] 
校(院)長
(2022.10--)德州學院 [33] 
校(院)長
(2017.10--2023.10)德州學院 [39-40] 
副院長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