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人

(中國神話傳説中人物)

鎖定
仙人信仰在中國早在道教產生之前就有了,在戰國時期特別流行,到了秦漢時期又上升了一個台階。後來被道教繼承。《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説文解字》:“仙:長生仙去。從人從山。”《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在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仙人信仰,到了秦漢時期更上一層。西漢漢宣帝時期史學家劉向著有《列仙傳》記載了上古時期到西漢初年的眾多仙人。司馬遷在寫《史記》也多次提到仙人。
從”葛洪著有《抱朴子》一書,認為山林是道者避隱合藥之處,強調説:“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為道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羶,而即此清淨也。”(《抱朴子內篇·卷十,明本》)又説:“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為此也。”(《抱朴子內篇·卷四·金丹》)他認為歸隱山林是一件很莊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為合藥之所”,是他選擇煉丹地的主要外部條件。他認為宗教是神聖的作業,還“宜入名山”,遠離俗人。為道之士“莫不飄渺絕跡幽隱山林。”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仙人概念在中國原始社會就已存在,甚至更久遠。
中文名
仙人
實    質
神話傳説中人物
來    歷
神話傳説
起    源
中國原始社會
代    表
西王母廣成子

仙人仙人信仰起源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有了仙人信仰。仙人底根源當起於古人對於自然種種神秘的傳説和一些擁有超凡能力的人。如在《山海經》和《楚辭》,《離騷人九歌》、《天問》等篇,都顯示着超人間生活底仙人意識。那種超人是不老不死,不為物累,遊息自在,無事無為,故為道家所羨慕。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仙人信仰也成為了長生的代名詞。

仙人發展壯大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仙人傳説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藥等傳説的文字。仙人觀念漸漸發展起來。如《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脱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1] 
在戰國時期,天文地理底知識發達,歡衍一方面從自然現象底變化附會陰陽五行説以説明人間底命運,一方面依所知底地理以尋求仙人住處。方土及文學之士又增益許多怪異的説法,仙人與不死藥底信仰因此大大地流行,到秦始皇,更為隆盛。 [1]  仙人觀念進一步流行開來。
《史記·封禪書》説:自齊威、宜之時,駐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來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駐衍以《陰陽人》、《主運》顯於諸侯,而燕芬海上之方士傳其述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詼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流州,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 儘自,而黃金銀為它閉,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及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資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日:“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遊海上,至琅邪,過恆山,從上黨歸。後三年遊喝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都歸。後五年,始皇南至湘山,登會稽並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 [2] 
始皇到處封禪,求不死之藥,可以説最熱心求神仙底第一人。漢武帝時,這信仰更加發展,漢武帝大肆求仙不亞於千古一帝秦始皇。
同時《列子》所記底神仙故事,可以看出秦漢人追求仙人住處而達到長生不死的追去。仙人住處,只是理想國,不必是真境,如化人宮、華前國、終北國、列姑射山是。神仙住處,是不死國人以為實有其地,可以求到底。

仙人神仙分類

神仙分為兩類:
①、道生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②、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天仙:"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脱質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
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謂之尸解仙。”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説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説法。
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仙人天仙品位

亦稱“仙人”、“飛仙”、“大羅金仙”。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昇的神仙。
《天仙品》:“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
墉城集仙錄》將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仙人神仙品位

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道經曰:“煉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煉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不知悦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從修煉角度上看,神仙為修煉之上成。丹道上講為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此時煉形化炁,胎仙自化,陽神已成,脱質升舉。即運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洛神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洛神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仙人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地仙。《仙經》雲: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遊閒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從修煉角度上看,地仙為修煉之中成。丹道上講指完成煉氣化神的胎養階段。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但修煉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仙人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鍾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採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採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覆成乾體,復得外藥,結成內丹,此人仙也。”《武術匯宗》:“有從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從修煉角度上看,人仙為修煉之下成。丹道上講指煉精化氣的築基階段。此時修煉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採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仙人鬼仙品位

又稱“靈鬼”。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鍾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脱,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從修煉角度上看,鬼仙為修煉之最下乘。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煉階段。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在修煉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幹鬼仙,以鐵枴李最為著名。此法有:投胎、奪舍、借屍、轉世等。

仙人古今神仙

五星為歲星(木星
熒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天樞)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天璣)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權)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開陽)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搖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鬥。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蒼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北):鬥、牛、女、虛、危、室、壁
十方諸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虛大帝
水官:洞陰大帝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聖靈應真君.翊聖保德真君.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稱青玄上帝
太乙雷聲普化天尊:亦稱都天糾察大靈官.王善天君
南極長生司命真君:亦稱南極真人.壽星.老人星
東嶽大帝:全稱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又稱東嶽天齊大帝,東嶽泰山君,酆都大帝
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功曹:亦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
城隍:據説由《周禮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
灶君
門神
財神
齋神
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微妙元通真君: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脱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赤精子:顓頊時人
彭祖:顓頊帝之玄孫
容成公:黃帝之師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鍾離權
純陽演正警化採佑帝君呂洞賓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紫陽真人張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
長真凝神玄靜温德真君譚處端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劉處玄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
八仙
八仙 八仙
鐵枴李
漢鍾離
張果老
藍采和
呂洞賓 [3] 
韓湘子

仙人詞語

仙人詞語信息

【詞目】仙人
【拼音】xiān rén
【釋義】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仙人詳細解釋

亦作“仙人”。 [4] 
  1. 神話傳説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史記·孝武本紀》:“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文選·古詩》:“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新唐書·方技傳·姜撫》:“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雲笈七籤》卷十七:“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2. 唐人用以稱女道士。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太極元年出家為道士,築觀京師以居。”
  3. 古代雜戲的一種。魏書·樂志》:“﹝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凰、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以備百戲。”
  4. 南北朝時高麗官職名。《周書·異域傳上·高麗》:“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並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外事焉。”
  5. 書法名稱的一種。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南齊蕭子良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龍爪、仙人、芝英……偃波、飛白之屬,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