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璣

(大熊座γ星,北斗七星之一)

鎖定
天璣(Phecda),即大熊座γ星A(γ Uma A),古代中國又稱祿存星,是北斗七星的第六亮星,也是大熊座的一顆星,距離太陽大約83.2光年(25.5秒差距) [1]  。在北斗七星的勺子形象中,天璣是勺子左下方由勺口起數的第三顆星。相對於太陽,天璣是一顆更大、更亮,温度更高的主序星。
中文名
天璣
外文名
Phecda
別    名
祿存星
分    類
恆星
質    量
2.94 M⊙ [2] 
表面温度
9355 K [3] 
視星等
2.44 等 [4] 
絕對星等
0.4 等 [5] 
赤    經
11時53分49.83秒
赤    緯
+53 41' 41.1"
距地距離
83.2 光年 [1] 
光    度
65.255 L [2] 
半    徑
3.04R

天璣命名

天璣中國

天璣 天璣
在古代中國的儒家宇宙觀中,天璣被認為“主中禍”。《晉書·天文志》中説,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 [6]  在中國古代占卜學中,天璣又被稱為祿存星,代表富貴,擁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天璣西方

在西方,天璣的傳統名稱為Phecda或Phad,這源於阿拉伯短語فخذ الدب,意為“熊的大腿”。 [7]  201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組織了一個恆星命名小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 ,WGSN),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於2016年7月發佈了第一份報告,包括了其批准的前兩批恆星名稱的一份表格,其中就有Pfecda。

天璣印度

對印度教徒來説,天璣被稱為Pulastya,是七個吠陀(Rishis)之一。 [8] 

天璣拜耳命名法

在拜耳命名法中,天璣被命名為大熊座γ A(γ Uma A)。

天璣物理性質

天璣的質量為2.94倍太陽質量,半徑是太陽的3.04倍,是一顆光譜型為A0 Ve的主序星。他被一層氣體包裹着,而這會增加它光譜中的發射線,因此在它的光譜型“A0 V”後加了一個字母“e”來表示。由於其光譜的典型性,自1943年以來,這顆星的光譜一直是其他恆星分類的穩定錨點之一。 [9]  天璣的質量是太陽的2.6倍,半徑是太陽的3倍,外層大氣有效温度為9355K。 [3]  這顆恆星在快速旋轉,自轉速度大約為178km/s。天文學家估計它的年齡有30億年了。 [10] 

天璣所屬系統

天璣有一顆伴星,因此這是一個雙星系統。通過測量天璣的擾動並觀測,大熊座γ系統的週期為約20.5± 1年,軌道偏心率約為0.3± 0.3。天璣的伴星大熊座γ星B(γ Uma B)是一顆光譜型為K的主序星,質量是太陽的0.79倍,表面温度為4780K。據估計,天璣與其伴星平均距離為8.55光年(2.62秒差距),遠小於它們與太陽的距離。 [2] 

天璣觀測

對於普通天文愛好者來説,天璣的視星等為2.44等,屬於比較亮的恆星,只要遠離光污染就比較容易觀測到。尋找天璣很簡單,只要向北方找到北斗七星,從勺口數第三顆星就是天璣,它與天權天璇天樞一起組成了勺子盛東西的部分(中國古代稱為“魁”)。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北斗七星的高度角整體較低,因此秋季不太適合觀測。天璣的赤緯為+53 41' 41.1",因此理論上説整個北半球和南緯37°以北的地區都能觀測到天璣。 [11] 
1989年,依巴谷衞星( Hipparcos astrometry satellite)發射升空,用於對約10萬顆恆星使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們離地球的距離,天璣就是其中之一,天文學家因此獲得了一些它的數據。據其觀測,天璣距離太陽大約83.2光年(25.5秒差距)。 [1] 
參考資料
  • 1.    M A C Perryman, L Lindegren, J Kovalevsky,et al. The Hipparcos Catalogue[J]//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7.
  • 2.    S Eggl, E Pilat-Lohinger, B Funk, N Georgakarakos, N Haghighipour.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s of binary-star systems in the solar neighbourhood[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12.
  • 3.    Jeremy R King, et al. Stellar Kinematic Groups. II.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embership, Activity, and Age of the Ursa Major Group[J]//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3.
  • 4.    T Oja. UBV photometry of stars whose positions are accurately known. III[J]//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pplement Series.1986. 65 (2): 405–4.
  • 5.    G A Gontcharov,O V Kiyaeva. Photocentric orbits from a direct combination of ground-based astrometry with Hipparcos II. Preliminary orbits for six astrometric binaries[J]//New Astronomy. 2010.
  • 6.    (唐)房玄齡等.晉書(全十冊)[M]//中華書局.1996.
  • 7.    Garfinkle, Robert A. Star-Hopping: Your Visa to Viewing the Universe[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997.
  • 8.    Allen, Richard Hinckley .Star-names and their meanings[J]// New York, G. E. Stechert. 1899.
  • 9.    R F Garrison. Anchor Points for the MK System of Spectral Classification[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1993.25: 1319.
  • 10.    K Y L Su,et al. Debris Disk Evolution around A Stars[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53 (1): 675–689.
  • 11.    劉學富 等.基礎天文學[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