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衡

(北斗七星之一)

鎖定
玉衡(Alioth) [1]  ,即大熊座ε(ε Uma),中國古代又稱“廉貞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亮星,全天第31亮星 [2]  ,也是大熊座的一顆星,距離地球82.6±0.4光年(25.3 ± 0.1秒差距)。在北斗七星的勺子形象中,玉衡是從勺柄起數的第三顆。玉衡屬於比較亮的星,因此它在歷史上曾作為海上航行的57顆導航星之一。 [3] 
中文名
玉衡
外文名
Alioth
別    名
廉貞星、epsilon Ursae Majoris
質    量
2.91 M⊙ [4] 
表面温度
9020 K
視星等
1.77 等
絕對星等
-0.2 等
赤    經
12時54分01.75秒
赤    緯
+55°57′35.36″
距地距離
82.2 至 83.0 光年
編    號
HIP 62956
方位角
045 49' 31"
Transit
06h 23m 11s
光    度
102 L [5] 
半    徑
4.14 R

玉衡命名

玉衡中國

在古代中國,人們將北斗七星中最亮的那顆星稱為玉衡。《尚書·舜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孔傳注曰:“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孔穎達 疏引 蔡邕 曰:“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蓋懸璣以象天而衡望之。” [6]  也就是説,古人用代表王權的“衡”來命名玉衡。在中國古代占卜學中,玉衡又被稱為廉貞星,擁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是中國民間信仰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

玉衡西方

在西方,玉衡的傳統名稱為Alioth,這源於阿拉伯語的一個短語,意為“羊的肥尾巴”。 201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組織了一個恆星命名小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 ,WGSN),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於2016年7月發佈了第一份報告,包括了其批准的前兩批恆星名稱的一份表格,其中就有Alioth。 [7] 

玉衡印度

對印度教徒來説,玉衡被稱為 Añgiras,是七個吠陀(Rishis)之一。 [8] 

玉衡拜耳命名法

在拜耳命名法中,玉衡被命名為大熊座ε (ε Uma)。

玉衡物理性質

玉衡是一顆質量為太陽的2.91倍,半徑為太陽4.14倍,光譜型為A1p的主序星。因為玉衡是一顆巨蟹座α型(α2 Canum)脈動變星,所以它的光譜型被加了後綴“p”以示區別。作為這類變星的典型代表,玉衡可能存在兩個作用過程。首先,這顆恆星的強磁場將恆星核燃料中的不同元素分離開。然後,已分離的物質高速旋轉並形成一個與磁軸成一定角度的旋轉軸,同時進入地球觀測者的視線中。這些在視線中快進快出的物質產生的光譜非常特殊,這導致玉衡的光譜產生了一個週期為5.1天的奇怪波動。 被標記為kB9型(有“k”標記是因為其中有Ca 線)的光譜線也出現了,儘管玉衡的其他光譜線都是A1型的。玉衡的自轉軸和磁軸幾乎成90°角,較暗的區則與赤道成直角。 [9] 
玉衡的磁場相對較弱,強度比巨蟹座α的弱15倍,但這仍然比地球磁場強100倍。

玉衡所屬系統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懷疑玉衡是一個光譜雙星,因為它的光譜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譜線,而且可能有不止一個伴星。 [9]  晚一些的一項研究表明,玉衡光譜5.1天的變化週期可能是因為一顆伴星的存在,這顆伴星的質量為14.7倍木星質量,二者平均間隔為0.055個天文單位,玉衡的軌道偏心率為0.5(e=0.5)。 [10]  然而,截至2020年,理論還是認為,這個5.1天的週期是玉衡的自轉週期,並且用最先進的觀測設備也沒有發現其有伴星。 [11] 

玉衡觀測

對於普通天文愛好者來説,玉衡的視星等為1.77等,屬於比較亮的恆星,只要遠離光污染就比較容易觀測到。尋找玉衡很簡單,只要向北方找到北斗七星,從勺柄數第三顆星就是玉衡,它與搖光、開陽一起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柄”。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北斗七星的高度角整體較低,因此秋季不太適合觀測。玉衡的赤緯為+55°57′35.36″,因此理論上説整個北半球和南緯35°以北的地區都能觀測到天璣。 [12] 
1989年,依巴谷衞星( Hipparcos astrometry satellite)發射升空,用於對約10萬顆恆星使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們離地球的距離,天璣就是其中之一,天文學家因此獲得了一些它的數據。據其觀測,玉衡距離太陽82.6±0.4光年(25.3 ± 0.1秒差距)。 [13] 

玉衡文化特色

文選》:“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李善 注引《春秋運鬥樞》曰:“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 [14] 
晉書·天文志上》:“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琁,三曰璣,四曰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搖光。” [15] 
宋書·符瑞志下》:“玉衡從體,瑤光得正。” [16] 
《文選·揚雄》:“是以玉衡正而太階平也。”李善注引 韋昭 曰:“玉衡,北斗也。” [14] 
傅若金《書南寧驛》詩:“中天日月回金闕,南極星辰繞玉衡。”
章炳麟《東夷》詩之三:“仰見玉衡移,握手言離別。”
參考資料
  • 1.    Paul Kunitzsch, Tim Smart . A Dictionary of Modern star Names: A Short Guide to 254 Star Names and Their Derivations (2nd rev. ed.)[C].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Sky Pub. 2006.
  • 2.    50最亮恆星——視星等排行表 - 百度文庫  .百度文庫[引用日期2020-11-26]
  • 3.    F van Leeuwen. Validation of the new Hipparcos reduction[J].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7. 474 (2): 653–664.
  • 4.    Ed J Shaya, Rob P Olling. Very Wide Binaries and Other Comoving Stellar Companions: A Bayesian Analysis of the Hipparcos Catalogue[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2011.192 (1): 2.
  • 5.    K Katarzyński, M Gawroński, K Goździewski. Search for exoplanets and brown dwarfs with VLBI[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6.461 (1): 929.
  • 6.    顧遷 譯註.尚書[M].中華書局.2016.
  • 7.    WGSN Membership: Eric Mamajek (chair), Beatriz Garcia, Duane Hamacher, Thierry Montmerle,Jay Pasacho, Ian Ridpath, Xiaochun Sun.Bulletin of the IAU 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 No. 1[J].WGSN.2016.
  • 8.    Allen, Richard Hinckley .Star-names and their meanings[J].New York, G. E. Stechert. 1899.
  • 9.    B L Morgan, D R Beddoes, R J Scaddan, J C Dainty.Observations of binary stars by speckle interferometry - I[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1978. 183 (4): 701–710.
  • 10.    N A Sokolov . Radial velocity study of the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 ɛ Ursae Majoris[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2008.385 (1): L1–L4.
  • 11.    D Shulyak, C Paladini, G Li Causi, K Perraut, O Kochukhov. Interferometry of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versus modern observing facilities[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14.443 (2): 1629.
  • 12.    劉學富 等.基礎天文學[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2頁.
  • 13.    M A C Perryman, L Lindegren, J Kovalevsky,et al. The Hipparcos Catalogue[J].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7.
  • 14.    蕭統.文選[M].中華書局.2019.
  • 15.    (唐)房玄齡等.晉書(全十冊)[M].中華書局.1996.
  • 16.    沈約.宋書[M].中華書局.198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