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考狀元

鎖定
“高考狀元” 一般指中國大陸地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高考成績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數是否加分分為“裸分狀元”與“加分狀元”。按照高考分科分為“文科狀元”與“理科狀元”。另外還有“復讀狀元”。長期以來,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地區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業價值教育影響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
1977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自此高考狀元的稱謂產生了。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指出,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加強對中學高考標語的管理,堅決杜絕任何關於高考的炒作。 [1] 
2021年2月8日,教育部嚴禁以任何形式公佈高考狀元。 [2] 
教育部2021年6月23日發出通知,同時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或個人開展志願填報諮詢活動的監管,嚴禁相關媒體、培訓機構、中學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等信息。同時,對於炒作“高考狀元”的媒體,無論是發佈者還是轉載者,也要依法追究其違規責任,督促其反思自身行為。另外,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高校招生部門,誰泄露“高考狀元”信息,誰就為此承擔責任。 [15] 
中文名
高考狀元
外文名
gaokao top scorer
定    義
高考成績第一名

高考狀元熱捧緣由

狀元 狀元
作為一個曾長期實行科舉取士制度的國家,羨慕和追捧考試優勝者,是集體意識中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而且,高考狀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遠大的志向、科學的學習方法等,適當推崇或可對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激勵。如2009年浙江省文科狀元沈凌波出身農家,靠“兩免一補”的幫助讀完高中。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中國封建社會,“狀元”就是科舉考試名列第一者,“狀元”就意味着可以做官,就意味着榮華富貴,就意味着可以光宗耀祖,其次,這是受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長期處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高考作為一場選拔“天之驕子”的考試,自然地讓社會各界倍加關注,再者,這是受人們攀比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喜歡比,所以,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高考”已成為家長、老師、學校、地區之間相互攀比的砝碼,哪裏出了個“狀元”家長、老師、校長、當地教育部門行政官員少説也要風光兩年,還有一點就是許多企業為了擴大影響,或給“高考狀元”鉅獎,或者贈送禮品,更有甚者請“高考狀元”做廣告。
受利益的驅使,對學校和部分商家而言,“高考狀元”是搖錢樹一般的存在,給學校、教師和相關商品貼金增值;同樣在部分媒體人看來,參與“狀元經濟”能製造新聞看點、為景區景點作宣傳、提升知名度、拉動媒體廣告發行增收,宣傳或炒作狀元自然熱火朝天。 [3-7] 

高考狀元就讀學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5張)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為中國最大規模、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對一個地區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學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年度檢閲,也是檢驗一所中學能否育才、育出優才能力的重要標誌,更是衡量一個地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的教育盛典。能否培養出高考狀元等高分考生羣體是檢驗一所中學辦學水平高低和是否是頂尖中學的重要指標,高考狀元數量多少體現了一所中學的師資力量的強弱、學生素質的高低、教學質量與領導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園文化的優劣。高考狀元就是一所中學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的多與少對中學爭奪優秀生源、贏得教育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認可、提升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至關重要。

高考狀元報考大學

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頭名,狀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無與倫比,必然是中國高校競相爭奪的最優質生源。“能否贏得高考狀元青睞”體現了高校在最優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和核心競爭力,關乎一所大學是否為中國頂尖大學和中國一流大學的面子。國家政策傾斜力度、經濟形勢變化、辦學聲望大小、區位地域優勢、專業優先選擇權、狀元獎學金額度和高考志願填報方式是影響全國高考狀元選擇高校的最主要因素。
1977-2015年中國各地區的“省級”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835人,清華大學屈居第二,選擇就讀的狀元有668人;復旦大學有55人,位居第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54人,列第四;香港大學有50人,居第五;中國人民大學有30人,名列第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25人,居第七;香港中文大學有14人,居第八;中山大學有11人,列第九;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各有10人,並列第十。
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的大學要麼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研究型大學,要麼是所在時代最熱門的行業特色型大學。當然,隨着北大清華在全球大學集團中的快速崛起和港澳高校進軍大陸招生,特別是“知分填志願”和高考平行志願的強力推進,使得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眾多熱門老牌大學陸續退出高考狀元爭奪戰。
中國大陸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地區
狀元人數
1
北京大學
北京
835
2
清華大學
北京
668
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151 [18] 
4
復旦大學
上海
55
5
香港大學
香港
50
6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30
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25
8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14
9
中山大學
廣東
11
10
南京大學
江蘇
10
10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10
12
武漢大學
湖北
9
12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9
14
南開大學
天津
8
15
浙江大學
浙江
5
16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3
16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3
16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
3
16
外交學院
北京
3
16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3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8] 

高考狀元職業成就

1952-1999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職業發展調查分析發現,就讀不同專業的高考狀元職業發展與事業成就差距較大,物理學、數學、生命科學、建築學、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有7名狀元當選中國、國際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職場狀元”無“高考狀元”的“魔咒”。
相比而言,理科狀元最爭氣,經管狀元不拔尖。物理學、數學等理學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出現行業領軍人才;整體而言,醫學、法學、中文和新聞學等專業的高考狀元職業發展較順利,事業成就較高,職業預期與個人預期、社會預期符合度最高,頻現行業領域“領軍人才”;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專業的高考狀元大多從事學術研究,尚未湧現出享譽國際的學術大師。經濟管理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低,行業拔尖人才“鳳毛麟角”,多屬“高級打工仔”。
1998年廣東文科高考狀元張鋭,2010年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上榜富豪,於2006年畢業後自主創業創辦“魔時網”,身價高達1000多萬,步入了中國千萬富豪的隊伍,成為我國新生代高考狀元中的佼佼者。 [9] 
1952-1999年職業成就較高的各省高考狀元
職業領域
高考年份
地區
高考狀元
就讀大學
職業狀況
學術研究
1955
廣西
北京大學
學術研究
1957
福建
北京大學
學術研究
1958
遼寧
中國科技大學
學術研究
1962
山西
北京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學術研究
1963
四川
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
學術研究
1965
福建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學術研究
1977
安徽
中國科技大學
德國波鴻大學終身教授
學術研究
1977
上海
復旦大學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學術研究
1977
江蘇
清華大學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終身教授
學術研究
1977
江蘇
童星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教授、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學術研究
1977
湖北
武漢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學院獎獲得者
學術研究
1979
江西
陳通文
清華大學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
學術研究
1980
浙江
北京大學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
學術研究
1983
湖北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學術研究
1991
福建
清華大學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教授
商界
1977
吉林
吉林大學
北京密安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商界
1981
吉林
北京大學
美國美諾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商界
1985
廣東
清華大學
廣東啓德教育集團董事長
商界
1985
湖北
張斌
復旦大學
上海百悦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證券金融
1984
江蘇
王溯舸
復旦大學
友邦華泰基金副總經理
證券金融
1985
廣東
陳立銘
北京大學
廣發證券總裁助理、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證券金融
1988
天津
信躍升
北京大學
中信資本中國直接投資董事總經理
證券金融
1989
安徽
清華大學
千合資本董事長、原華夏基金基金經理
證券金融
1992
安徽
北京大學
華夏財富總經理
新聞出版
1977
北京
復旦大學
中青在線總經理
新聞出版
1982
江蘇
復旦大學
華夏時報總編輯
新聞出版
1982
浙江
復旦大學
新民晚報副總編輯
新聞出版
1983
四川
北京大學
課堂內外雜誌社總編輯
新聞出版
1987
浙江
尚佐文
北京大學
新聞出版
1990
江蘇
葉蕾
南京大學
鳳凰生活》雜誌執行主編
新聞出版
1999
重慶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電視台《國際時訊》《文化報道》等節目主持人
文學創作
1978
河南
北京大學
國家一級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文學創作
1978
雲南
北京大學
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中國女性著名作家、“五個一”工程獎獲獎者
文學創作
1985
安徽
復旦大學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獎者
法律
1985
海南
龐道齋
北京大學
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法律
1986
海南
鄒姬
北京大學
英國安理國際律師事務上海分所合夥人
法律
1989
甘肅
吳小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法律
1992
吉林
李法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法律
1996
吉林
北京大學
北京市通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備註:為了對比分析中國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狀況,選取的我國政界、商界和學界等領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傑出人才如下:學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邵逸夫獎阿貝爾獎等世界級獎勵的科學家;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何梁何利基金成就獎等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歐美等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政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歷屆國家級和省部級等正職領導,第14屆-18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校友等。商界傑出人才選取的是1999-2013年福布斯胡潤、新財富和南方週末等中國富豪榜上榜企業家。 [10] 
1952-2013年中國各地區近3000名高考狀元中,雖然大多數高考狀元職業發展與社會期望存在較大差距,多數沒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即“職場狀元”,但是大多數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較好,職業收入和職業地位絕大部分都處於社會的白領或金領階層,整體職業發展水平明顯高於同期畢業的非高考狀元畢業生。儘管的確存在個別高考狀元“高分低能”現象,但是絕大多數高考狀元屬於“高分高能”,高考狀元羣體整體的職業發展發展仍然遠超非狀元羣體,高考狀元成才規律與常人無異,既不需要給予太高的期望,也不需要過分苛責和誤讀,社會各界應該關心狀元的職業發展,給與更多空間和時間。
狀元 狀元
1952-1999年我國高考狀元中,“職場狀元”鳳毛麟角,即在我國商界和政界等行業的“職場狀元羣體”中難覓高考狀元的“身影”,最主要原因是過分誇大了高考成績在職業發展中的作用。高考主要考查一個人學習知識、應對書面測試的能力,書面測試畢竟不可能將複雜的現實職場有效的予以體現,現實世界中的職業發展成功與否有很多影響因素,如個人在職業發展上有無“人類事業心”、“社會責任感”、“強烈興趣”,能否具有立志、苦讀、敬業、報國的優良品質和“達則兼濟天下”的規劃、抱負、志趣、雄心;具體而言,職業發展領域的正確選擇、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具有較高情商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氣候以及各種偶發性機遇等。此外,高考狀元是按照相對位置排序的,一分之差就決定很多考生的位置排序,而一分並不具有實質性能力差異含義,正是如此,高考畢業後成為“職場狀元”的幾率與高考前10名甚至前1000名相比並沒有什麼差別。
優質資源投入巨大的高考狀元,承載了社會各方太多的期望,包括破解“錢學森之問”。 多數高考狀元之所以職業發展和職業成就遠未達到人們的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選大學時多看牌子、少關注大學的發展環境,挑專業時多隨大流奔熱門、少立志長遠紮根基礎學科,缺乏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結果很多高考狀元扎堆名牌大學熱門專業,不得不中途轉換學科專業或職業崗位,這不僅浪費了他們自己的寶貴青春,而且浪費了納税人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畢業後所進入職業領域強手如林,減緩了他們脱穎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拔尖創新人才的產出率和行業領袖人才的湧現概率。
昔日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狀況必須引起高考狀元、大學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狀元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興趣愛好,要有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培養較高的專業忠誠度,不要盲目選擇最流行最熱門的學科專業;另一方面,高校和社會應創造高考狀元變身職場狀元的正能量,既不吹捧不拔高,也不貶低不打壓,加強正面引導,注重能力培養,指出前進方向,給以具體指點,鼓勵追求卓越,強調事事創新,同時提高狀元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多進行挫折教育,以利其職業發展,早日湧現出更多“職場狀元”。 [10] 

高考狀元狀元調查

高考狀元學校

2014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共追蹤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高考狀元近3000人,對他們的性別構成、加分復讀情況、就讀高校、就讀專業、畢業中學和職業成就等狀況展開統計與分析。報告顯示,恢復高考37年來,北京大學最受高考狀元認可,清華大學屈居第二,兩校共錄取1300多名高考狀元,佔狀元總數的79.38%。
自2005年以來,香港、澳門、台灣高校陸續進入中國大陸招生,發起猛烈攻勢集體挑戰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以狀元為代表的兩岸四地高校優質生源爭奪大戰異常激烈。香港高校為吸引內地各省份高考狀元,開出鉅額獎學金。
統計顯示,2005年-2014年,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內的港校用於爭奪狀元等優質生源的獎學金總額達到5000萬元,但2005-2014年來只錄取了71名省級狀元,不足一成。雖然台灣和澳門等地區高校也開出高額獎學金,但迄今為止,尚未贏得任何大陸高考狀元的青睞,沒有實現招收大陸高考狀元的零突破。

高考狀元專業

狀元 狀元
調查顯示,1977—2015年中國大陸各地區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專業的人數位列前兩位。其中,選擇就讀經濟學專業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343人,佔總數的20.40%,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工商管理專業有324人,佔總數的19.27%,居第2;合計就讀經濟管理專業狀元667人,佔總數的39.67%,遙遙領先於其它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113人,居第3;法律專業102人,居第4;北大元培班和生命科學專業各89人,並列第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88人,居第7;建築學專業66人,居第8;物理學專業57人,列第9;自動化和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各48人,並列第10。農學專業沒有一位狀元報考。
報告顯示,1952—1999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物理、數學等理學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有7名狀元當選中國、國際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職場狀元”無“高考狀元”的“魔咒”。中文、新聞、法學和醫學等專業狀元職業發展與職業目標符合度最高,頻現各行業領域“頂尖人才”。而人數最多的經管專業高考狀元多屬“高級打工仔”,收入較高但無人成為行業領袖,胡潤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高考狀元長期“缺席”,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高考狀元性別

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
調查顯示,1952-2015年中國大陸高考狀元中,2000年以前,男性佔據絕對優勢,佔比均超7成;大陸男性佔71.05%,女性佔28.95%。而2000年以後,女性在高考中優勢地位突出,巾幗不讓鬚眉所佔比例超過男性;其中,女性佔52.64%。北京市女性最強勢,考場稱雄所佔比例達69.44%,蟬聯全國第一;遼寧省列第2,為68.57%;福建省居第3,為66.67%。其中,全國共有19個省市自治區女性比例超過男性,黑龍江、天津、河北、江蘇、福建、遼寧、北京等省市女狀元比例均超過60%。 [8] 

高考狀元發展

一項有關1952年以來各省份高考狀元的去向和職業分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狀元們學術成就較高,不善經商從政。進入職場後,他們雖然大多打拼到“白領”階層,但是,成為出類拔萃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偏少,其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 [11] 

高考狀元嚴禁炒作

高考狀元宣傳規定

2018年2月,教育部印發通知,強調嚴格落實“十項嚴禁”紀律,其中,含有嚴禁初高中學校對學生進行中高考成績排名、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12] 
2018年5月8日,在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各地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13]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指出,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加強對中學高考標語的管理,堅決杜絕任何關於高考的炒作。 [1] 
2021年6月23日起,各地陸續公佈高考成績。教育部強調,嚴禁相關媒體、培訓機構、中學、個人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復讀生”等信息 [14] 
廣東教育部門從2012年開始使用屏蔽技術,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績會被查分系統技術屏蔽;重慶市根據《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的規定,炒作“高考狀元”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相應的行政處分
陝西省網信辦去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對象包括違法違規炒作“高考狀元”“中考尖子”“高考升學率”“成績排名”“學校排名”等行為。有的地方依法進行了處罰,如山西新絳縣海泉學校因違規宣傳高考成績等行為被全市通報。這類積極作為的地方值得肯定,只有整治、查處才有震懾力。 [15] 

高考狀元令行禁止

治理探索。廣東教育部門從2012年開始使用屏蔽技術,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績會被查分系統技術屏蔽;重慶市根據《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的規定,炒作“高考狀元”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相應的行政處分。
專項整治。陝西省網信辦2020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對象包括違法違規炒作“高考狀元”“中考尖子”“高考升學率”“成績排名”“學校排名”等行為,山西新絳縣海泉學校因違規宣傳高考成績等行為被全市通報。這類積極作為的地方值得肯定,只有整治、查處才有震懾力。 [16] 
專家表示。“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對‘高考狀元’的宣傳炒作,就必須使利益相關者違反教育部禁令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其從宣傳炒作‘高考狀元’中所獲得的收益。”要讓炒作“高考狀元”的代價大過收益,就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對某些學校違規行為的處置力度。
只有嚴格依法約束泄露這類高考成績信息的源頭,才能遏制此類炒作行為。 [16] 
2023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關於切實規範高考成績宣傳禁止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的通知》,就規範江西省高考成績宣傳等相關事項作了明確要求。
要嚴禁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
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高中學校、教師要端正對高考成績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不得在報刊、網站、校內宣傳欄、微信自媒體等媒體大肆渲染、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不得在校內外擺放、懸掛、張貼關於高考成績的條幅、宣傳板等宣傳物品;不得組織“高考狀元”報告會或以“高考狀元”畢業學校及其教師的名義組織宣傳活動。嚴禁以校友會、家長委員會、捐資助學等任何名義,宣傳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