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

鎖定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又名中國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在1996年開辦。其目的是:為了振興中華,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主要有四位捐資人:朱光亞、尹衍梁、杜俊元、陳由豪。獲獎人有:沈鴻、蔣新松、吳祖塏、李依依、張光鬥、徐志磊等上百位科學家。
中文名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
別    名
中國工程科技獎
主辦單位
中國工程院
創辦時間
1996年
目    的
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獎項概況

獎項名稱: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獎項介紹

“光華工程科技獎”, 1996年首屆頒獎。本獎由台灣實業家尹衍梁、陳由豪、杜俊元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朱光亞共同捐資,經國家獎勵辦公室批准設立的。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管理、承辦。其設立宗旨,是對在工程科學技術及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工程師、科學家給予獎勵,激勵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其工作順利開展,並取得成果。
“光華工程科技獎”,面向工程科技界,充分發揮了社會力量設獎的作用,已經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工程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
“光華工程科技獎”前兩屆的獎勵名稱為“中國工程科技獎”,第三屆稱為“中國工程科技光華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捐資人介紹

朱光亞 兩院院士 朱光亞 兩院院士
尹衍梁 台灣潤泰企業集團總裁 尹衍梁 台灣潤泰企業集團總裁
杜俊元 台灣矽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杜俊元 台灣矽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由豪 台灣實業家 陳由豪 台灣實業家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科技獎章程

2007年6月1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振興中華,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根據《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的規定,由中國工程院作為承辦機構,由境內外個人及機構捐助,設立光華工程科技獎,獎勵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中做出貢獻的人員,並組成理事會。
第二條 宗旨:對在工程科學技術及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工程師、科學家給予獎勵,激勵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獎勵範圍:符合其宗旨的中國籍工程師、科學家,含居住在台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僑居他國者。
第三條 理事會:對捐贈資金和獎勵事宜進行管理的非營利性機構。
第二章 資 金
第四條 本金來源
1.境內外個人及組織的捐贈和贊助;
2.本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的利息;
3.本金通過合法運作產生的收益。
注:現有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和100萬港幣。
第五條 資金主要用途
1. 獎勵在工程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者(稱獎勵金);
2.開展獎勵的業務活動及管理工作(稱業務費)。
第六條 資金管理
1.實行獨立核算,設專職財務工作人員,並單列帳目;
2.資金用於獎勵符合本章程宗旨的人員及開展與此有關的活動,不得挪作他用;
3.按照國家規定的會計和監督制度管理。
第三章 組 織 機 構
第七條 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由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理事組成。
第八條 理事會理事由主要捐資人、現任中國工程院院領導、現任工程院各學部主任和部分知名專家組成;理事長和副理事長由理事推選產生;理事每屆任期二年,可以連任。
第九條 理事會可聘請在工程科技界享有崇高聲譽的專家擔任榮譽理事長。
第十條 理事會的職責
1.制定、修改和解釋章程、管理細則;
2.推選理事長、副理事長;
3.任免辦公室負責人;
4.評審、終審確定“工程獎”“青年獎”獲獎人,評審、確定“成就獎”獲獎人;
5.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
6.確定工作方針、任務和計劃;
7.決定資金運作方式,檢查財務執行情況;
8.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一條 設“光華工程科技獎辦公室”為其常設辦事機構,由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工作人員組成,負責處理日常事務。辦公室主任由理事長提名,理事會聘任。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二條 本章程制定和修改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後生效。
第十三條 經理事會四分之三以上理事同意,報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辦理註銷手續,方可終止活動。
第十四條 本章程解釋權屬理事會。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管理細則

(2008年4月24日光華工程科技獎理事會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光華工程科技獎的提名、評審和授獎,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獎面向全國的工程師、科學家(含居住在台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僑居他國者),不對單位和項目集體。凡在工程科學技術及管理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取得傑出成就的中國籍工程師、科學家,可通過規定程序,經過提名、評審,獲得獎勵。
第三條 本獎每兩年進行一次頒獎活動。
第二章 獎項、名額、獎金
第四條 獎項分為:“成就獎”、“工程獎”、“青年獎”三類。
第五條 獎勵名額為:“成就獎”1名;“工程獎”不超過18名,中國工程院每個學部專業領域不超過2名;“青年獎”不超過18名,中國工程院每個學部專業領域不超過2名。
第六條 獎勵金額為:“成就獎”每人100萬元人民幣;“工程獎”每人15萬元人民幣;“青年獎”每人10萬元人民幣。
第三章 提 名
第七條 候選人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和渠道提名,不受理本人申請。
第八條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可被提名為“工程獎”或“青年獎”候選人:
1、在重大工程設計、研製、建造、生產、運行、管理等方面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有重要貢獻者;
2、在工程科學技術及管理領域有重要發現、發明,並有顯著應用成效,成績傑出者;
3、應用本人研究成果、發明創造,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成效特別顯著者。
注:“青年獎”候選人年齡不得超過45週歲(以提名時為準)。
第九條 候選人可通過以下渠道提名:
1、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和技術科學部院士提名;
2、本獎理事會理事提名;
3、全國性工程科學技術學會提名。
每位院士和理事提名“工程獎”和“青年獎”各不超過2人。全國性工程科學技術學會提名“工程獎”和“青年獎”各不超過5人。
第十條 提名候選人時,應逐項填寫《光華工程科技獎提名書》,並按規定提供完備的候選人材料。材料應符合事實並須經候選人本人簽字認可。
第十一條 候選人材料,凡涉及保密問題需經本人單位(省、軍級以上)保密辦出示同意參加評審證明。
第十二條 候選人材料,凡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引起的爭議、投訴等,後果由候選人承擔。
第四章 評 審
第十三條 為了保證本獎的公正性、權威性和便於操作,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按中國工程院現有9個學部的專業領域組織評審委員會進行初評。評審委員會由相關領域有造詣的院士專家組成,不少於11位。
第十四條 評審委員會對候選人書面材料進行審議。在評審過程中,可向有關專家和單位徵求意見,必要時,也可組織答詢或現場調查,並以書面形式提交評審委員會。
第十五條 評審委員會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參加投票的評委不得少於全體評委人數的三分之二。獲得出席人數三分之二及以上贊成票的候選人,方能提請理事會終評。
第十六條 通過初評的候選人在中國工程院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15天)。
第十七條 理事會對各評審委員會通過的獲獎候選人進行終評,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參加表決的理事不得少於全體理事人數的三分之二。獲獎者須獲得出席理事人數的三分之二及以上贊成票。
“成就獎”獲獎者由理事會評審,從“工程獎”獲獎者中產生,不單獨提名。
理事會於頒獎大會前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公佈獲獎人名單。
第十八條 評審過程中實行迴避制度。迴避的範圍和辦法是:評審者不參加對本人和有直系親屬、主要旁系親屬關係的候選人進行評審(直系親屬和主要旁系親屬是指:父母、夫妻、公婆、岳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婿媳、叔(姑)侄、甥舅(姨)等)。
第十九條 提名和評審中凡有賄賂等不正當行為,一經發現,立即取消該候選人候選資格,同時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章 頒 獎
第二十條 頒獎儀式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期間舉行。由理事會組織授獎。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本細則的解釋權屬理事會。

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歷屆獲獎情況

第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沈 鴻 蔣新松 吳祖塏 李依依 張光鬥 徐志磊
嚴 愷 張 維 章文才 錢寶鈞 黎 鰲 吳 旻
第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王興治 飛行器總體設計專家
蘇君紅 紅外技術專家
邵象華 鋼鐵冶金專家
張宗祜 水文、工程地質專家
陳 植 建築設計專家
侯 鋒 蔬菜育種專家
宋 幹 醫學病毒專家
張炳炎 船舶設計專家
張直中 雷達工程專家
舒興田 分子篩製造工程專家
王序森 橋樑工程專家
盧良恕 小麥育種與農業發展戰略專家
牟善初 老年醫學專家
王壽雲 系統工程專家(王壽雲先生已因公犧牲)
第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戚發軔 羅沛霖 金國藩 殷瑞鈺 汪旭光 鄭綿平 錢正英 龍馭球 劉更另 錢 易 湯釗猷
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張光鬥
光華獎  柳百成 劉友梅 姜漢文 沈昌祥 師昌緒
黃培雲 朱建士 錢皋韻 丁大鈞 鬱銘芳
王正國 劉玉清 張壽榮
青年獎  謝詠山 周萬幸 李旺興 陳德輝 劉志紅
第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師昌緒 材料科學專家
工程獎 徐濱士 裝備維修工程專家
莊逢甘 空氣動力學專家
龔惠興 遙感技術專家
範滇元 激光技術與工程專家
陸鍾武 工業生態學專家
邱定蕃 有色金屬冶金專家
陳毓川 礦產地質專家
潘家錚 水工結構專家
許鍾麟 空氣潔淨技術與工程專家
季國標 化纖工程技術和管理專家
趙法箴 水產養殖專家
顧健人 腫瘤分子生物學專家
鍾南山 呼吸內科學專家
劉源張 質量管理專家
青年獎 鍾志華 車輛工程專家
胡偉武 計算機系統工程專家
王玉忠 高分子材料專家
彭蘇萍 礦井地質專家
李建成 大地測量學預測量工程專家
陳劍平 植物病毒專家
付小兵 創傷外科
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空缺
工程獎
聞邦椿 機械設計及理論
陳良惠 半導體電子
童志鵬 子信息工程
孫傳堯 礦物加工
喬登江 核技術
何繼善 應用地球物理
潘際炎 橋樑結構工程
蔣士成 化纖工程設計與技術管理
金翔龍 海底科學
程天民 軍事醫藥
巴德年 免疫學、醫學教育
青年獎
樊會濤 導彈設計
褚 健 工業自動化
宗保寧 化學工程
孫龍德 石油地質
李華軍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李 寧 動物遺傳育種
邵志敏 腫瘤學
張慶偉 工程管理
第七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朱光亞
光華獎 李崇堅 耿志修 韋樂平 肖建國 姜 宏
温燕明 古德生 嶽光溪 譚靖夷 孫克勤
孫晉良 于康震 高煥文 吳天一 張滌生
汪應洛
青年獎 李應紅 張智江 劉炯天 馮夏庭 鍾登華 王 鋭 鄒學校 鄭 健
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空缺
工程獎 田紅旗 張貴田 陸軍 餘少華 李衞 朱建勳
蘇義腦 楊春和 陳厚羣 何鏡堂 郭大生 魏復盛
何中虎 沈國舫 盛志勇 彭壽
青年獎 付夢印 曾元松 王健 王巍 毛新平 康紅普
況軍 戴會超 白敏冬 夏慶友 尚永豐
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 潘家錚
工程獎 張衞華 馬佳光 趙葆常 李東英 林民 胡見義
王運敏 葛脩潤 聶建國 劉鴻亮 許健民 宋湛謙 曹雪濤
青年獎 李志輝 夏長亮 陳山枝 呂金虎 張福明 張立羣
湯廣福 張農 江正強 吳明紅 張友軍 黃璐琦
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成就獎:徐匡迪
科技獎:邱學青、劉正東、北斗、樊啓祥 [1] 
參考資料